安全带出口装饰板固定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9286发布日期:2019-02-10 23:36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安全带出口装饰板固定支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带出口装饰板固定支座。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车走进了家家户户,而用户对车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安全带是每辆汽车上都配备的安全装置,为了美观、实用及安全考虑,会在安全带出口装备装饰板,由于安全带的使用范围涵盖多种危险工况形式,在安全带的使用过程中,织带的出口方向往往被限定在一个很小的角度区间里,超出该角度区间,织带的拉出或回卷就会受到影响,引起织带阻力大甚至卡滞的问题,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织带的方向是要佩戴在乘客胸前的,因此织带拉出或回卷时会呈一定角度。而在整车布置时,安全带卷与上固定点之间往往受到车身结构限制,很难保证织带的出口方向在合理的区间中,增加了设计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带出口装饰板固定支座,增加安全带拉出或回卷时的导向作用,提高顺畅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带出口装饰板固定支座,包括支座主体,所述支座主体中含有支座左侧板、支座前侧板和支座右侧板,所述支座左侧板的末端设有左侧固定孔位,所述支座右侧板的末端向下凸起呈一凸起部,在所述凸起部上设有右侧固定孔位,所述支座前侧板上开设有织带孔,所述织带孔的下方设有一用于安装织带的安装口,还包括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支座左侧板和支座右侧板上并斜向放置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在所述支座左侧板的一端的高度高于在所述支座右侧板的一端,所述导向柱在所述支座左侧板的一端距离所述支座前侧板的距离大于在所述支座右侧板一端距离所述支座前侧板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支座主体为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支座右侧板的凸起部为一三角形。

更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口底端的两侧设有圆角。

采用上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安全带出口装饰板固定支座通过在支座左侧板和支座右侧板中设置按特定方向斜置的导向柱,让安全带在拉出或卷回时能够沿着该导向柱的角度进行一个小角度的调整,避免使用织带的过程中出现的阻力大、卡滞的问题,使安全带的使用更加顺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支座主体;11-支座左侧板;111-左侧固定孔位;12-支座前侧板;121- 织带孔;122-安装口;13-支座右侧板;131-凸起部;132-右侧固定孔位; 2-导向柱。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带出口装饰板固定支座,包括一体成型的支座主体1,该支座主体1为冲压、折弯件,支座主体 1中含有支座左侧板11、支座前侧板12和支座右侧板13,支座左侧板11的末端设有左侧固定孔位111,支座右侧板13的末端向下凸起呈一凸起部131,在凸起部131上设有右侧固定孔位132,支座前侧板12上开设有织带孔121,织带孔121的下方设有一用于安装织带的安装口122,还包括两端分别固定在支座左侧板11和支座右侧板13上并斜向放置的导向柱2,该导向柱2在支座左侧板11的一端的高度高于在支座右侧板13的一端,该导向柱2在支座左侧板11 的一端距离支座前侧板12的距离大于在支座右侧板13一端距离支座前侧板 12的距离。

在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安全带出口装饰板固定支座中,通过在支座左侧板 11和支座右侧板13中设置按特定方向斜置的导向柱2,让安全带在拉出或卷回时能够沿着该导向柱2的角度进行一个小角度的调整,该角度经测试是与乘客佩戴、卸下安全带时与织带的角度保持一致的,此时就能够避免使用织带的过程中出现的阻力大、卡滞的问题,使安全带的使用更加顺畅、方便。

在上述实施例中,支座右侧板13的凸起部131为一三角形。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安全带的安装,在安装口122底端的两侧设有圆角。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