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控制模式的箱轮用智能刹车制动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5413发布日期:2019-04-05 21:01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多种控制模式的箱轮用智能刹车制动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箱轮刹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多种控制模式的箱轮用智能刹车制动装置及系统,其适用于行李箱等箱体上。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的行李箱,不具备行驶刹车系统,这会导致人们在机动车上放置行李时,由于机动车的制动而使行李箱在惯性的作用下迅速移动,轻者伤物,重者伤人;当前市面上也有少部分采用人工机械制动的方式对行李箱的箱轮进行制动,但是,其存在操作不便、实用性较弱、安全可靠性差等不足。

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多种控制模式的箱轮用智能刹车制动装置及系统来解决了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不足,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种控制模式的箱轮用智能刹车制动装置及系统,其通过采用多种控制模式对箱轮进行制动,取代传统技术的人工联动刹车的方式,对箱轮制动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远程控制,提高了操作方便性及实用性。

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种控制模式的箱轮用自动刹车制动装置,包括有主控制器、电源系统、第一蓝牙模块、第一RF收发模块以及用于制动箱轮的自动制动单元;所述主控制器分别连接于第一蓝牙模块、第一RF收发模块、自动制动单元,所述自动制动单元包括有用于制动箱轮的制动机构及用于驱动制动机构的自动驱动单元,所述自动驱动单元与制动机构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于自动驱动单元;所述电源系统分别供电连接于主控制器、第一蓝牙模块、第一RF收发模块及自动驱动单元,所述主控制器依第一蓝牙模块接收信号或第一RF收发模块接收信号来控制自动制动单元启停。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源系统包括有USB充电接口、电源充电管理电路、电源、升压模块、稳压模块,所述USB充电接口、电源充电管理电路、电源依次连接,所述电源分别连接于升压模块、稳压模块,所述稳压模块分别连接于前述主控制器、第一RF收发模块,所述升压模块连接于前述自动制动单元;或者,所述电源系统包括有电源输入接口和外置移动电源,所述电源输入接口连接于前述主控制器,所述电源输入接口设置于箱体表面,所述电源输入接口可插拔式连接于外置移动电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制动机构还连接有用于应急的手动强行制动开关,所述手动强行制动开关机械联动于制动机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自动制动单元包括主轮自动制动单元和副轮自动制动单元,前述主控制器分别连接主轮自动制动单元和副轮自动制动单元,前述升压模块分别连接主轮自动制动单元和副轮自动制动单元;所述主轮自动制动单元包括有主轮制动机构,所述副轮自动制动单元包括有副轮制动机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针对主轮制动机构和副轮制动机构分别单独设置有前述手动强行制动开关。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RF收发模块包括有主轮RF收发模块、副轮RF接收模块,所述主轮RF收发模块与主控制器连接,所述副轮RF接收模块与副轮自动制动单元连接,所述主轮RF收发模块、副轮RF接收模块之间互相无线通信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制动机构包括刹车线、刹车板和扭簧,所述刹车板具有枢接点和位于枢接点两侧的第一旋转臂、第二旋转臂;所述扭簧装设于枢接点部位;所述刹车线一端受马达驱动连接,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旋转臂;所述第二旋转臂上设置有用于刹住箱轮的定位柱;在非刹车状态下,所述扭簧处于自然状态,所述定位柱未形成对箱轮的限位;在刹车状态下,所述扭簧处于受压状态,所述定位柱形成对箱轮的限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自动驱动单元包括马达,所述马达具有输出轴,其输出轴上安装有传动齿轮;前述刹车线的另一端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上形成有齿条部,所述传动齿轮啮合于齿条部上。

一种多种控制模式的箱轮用智能刹车制动系统,包括有移动终端、遥控器及装设于箱轮上的自动刹车制动装置;其中,包括有主控制器、电源系统、第一蓝牙模块、第一RF收发模块以及用于制动箱轮的自动制动单元;所述自动制动单元包括有用于制动箱轮的制动机构及用于驱动制动机构的自动驱动单元,所述自动驱动单元与制动机构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于自动驱动单元;所述电源系统分别供电连接于主控制器、第一蓝牙模块、第一RF收发模块及自动驱动单元,所述主控制器分别连接于第一蓝牙模块、第一RF收发模块、自动驱动单元所述遥控器具有第二RF收发模块,所述第一RF收发模块与第二RF收发模块相互无线通信连接;所述移动终端具有第二蓝牙模块,所述第一蓝牙模块与第二蓝牙模块相互无线通信连接,所述主控制器依第一蓝牙模块接收信号或第一RF收发模块接收信号来控制自动驱动单元启停。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自动制动单元包括主轮自动制动单元和副轮自动制动单元,前述主控制器分别连接主轮自动制动单元和副轮自动制动单元,前述升压模块分别连接主轮自动制动单元和副轮自动制动单元;所述主轮自动制动单元包括有主轮制动机构,所述副轮自动制动单元包括有副轮制动机构;所述第一RF收发模块包括有主轮RF收发模块、副轮RF接收模块,所述主轮RF收发模块与主控制器连接,所述副轮RF接收模块与副轮自动制动单元连接,所述主轮RF收发模块、副轮RF接收模块之间互相无线通信连接,所述主轮RF收发模块、副轮RF接收模块分别与第二RF收发模块相互无线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通过主控制器可依第一蓝牙模块接收信号或第一RF收发模块接收的制动信号,控制自动驱动单元驱动制动机构,使制动机构对箱轮进行制动,取代传统技术的人工联动刹车的方式,对箱轮制动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远程控制,提高了操作方便性及实用性;以及,若自动驱动单元不能驱动制动机构时,手动强行制动开关可及时联动制动机构对箱轮进行制动,避免自动驱动单元出现故障情况导致不能及时制动箱轮的情况,安全可靠性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大致连接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详细连接控制框图;

图3是一代表性刹车制动装置的具体机械结构组装示图;

图4是图3所示结构的分解示图;

图5是图3所示结构中马达与滑动块的联动关系示图;

图6是图3所示结构中制动机构应用于箱轮上的结构示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主控制器 20、电源系统

21、USB充电接口 22、电源充电管理电路

23、电源 24、升压模块

25、稳压模块 26、电源输入接口

27、外置移动电源 28、容置槽

29、数据线 30、第一蓝牙模块

40、第一RF收发模块 41、主轮RF收发模块

42、副轮RF接收模块 50、自动制动单元

501、制动机构 502、自动驱动单元

51、主轮自动制动单元 511、主轮制动机构

52、副轮自动制动单元 521、副轮制动机构

53、刹车线 54、刹车板

541、枢接点 542、第一旋转臂

543、第二旋转臂 544、定位柱

55、扭簧 56、马达

57、传动齿轮 58、滑动块

581、齿条部 60、手动强行制动开关

70、移动终端 71、第二蓝牙模块

80、遥控器 81、第二RF收发模块

90、箱轮 91、横轴

911、轴承 912、轮毂

9121、刹车锁止槽 9122、环形解锁槽

913、轮体 92、轮架

93、轮座 101、电池盒子

102、电池盖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多种实施例的具体结构。自动刹车制动装置,包括有主控制器10、电源系统20、第一蓝牙模块30、第一RF收发模块40、用于制动箱轮的自动制动单元50及用于应急的手动强行制动开关60,其中: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主控制器10连接有晶振,所述主控制器10分别连接于第一蓝牙模块30、第一RF收发模块40、自动制动单元50;所述自动制动单元50包括有用于制动箱轮的制动机构501及用于驱动制动机构501的自动驱动单元502,所述自动驱动单元502与制动机构501连接,所述主控制器10电性连接控制于自动驱动单元502,所述手动强行制动开关60机械联动于制动机构501;所述电源系统20分别供电连接于主控制器10、第一蓝牙模块30、第一RF收发模块40及自动驱动单元50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系统20包括有USB充电接口21、电源充电管理电路22、电源23、升压模块24、稳压模块25,所述USB充电接口21、电源充电管理电路22、电源23依次连接,所述电源23分别连接于升压模块24、稳压模块25,所述稳压模块25分别连接于前述主控制器10、第一RF收发模块40,所述升压模块24连接于前述自动制动单元50;

当然,除了前述内置式供电模式外,也可采用外置电源供电模式。此处,提供一种外置电源供电模式的具体实施例:

所述电源系统包括有电源输入接口26和外置移动电源27,所述电源输入接口26连接于前述主控制器10,所述电源输入接口26设置于箱体表面,所述电源输入接口26可插拔式连接于外置移动电源27,通过可拆卸式外置移动电源27,一方面,便于电源的维修和更换,另一方面,能够供电给待充电的移动终端,如手机等用电设备,再者是,外置可拆装式外置移动电源27,便于箱体的托运存放管理。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箱体整体的美观性,可以于箱体的表面凹设有容置槽28,所述外置移动电源27装设于容置槽28,电源输入接口26通过数据线29可插拔式连接外置移动电源27;另外,所述电源输入接口26也可以设置于容置槽28内,这样,将外置移动电源27放入容置槽28内的同时也实现与电源输入接口26的相互插接,连接稳定可靠。通常,为了对电源输入接口26起到一定的防尘等方面的保护作用,可以针对电源输入接口26加设一个防尘盖。

在本实施例中,多种控制模式的箱轮用智能刹车制动系统,包括有移动终端70、遥控器80及装设于箱轮上的自动刹车制动装置;所述遥控器80具有第二RF收发模块81,所述第一RF收发模块40与第二RF收发模块81相互无线通信连接;所述遥控器80可以是手持移动式遥控器,也可以是装设于箱体上(例如拉杆柄部)的遥控按钮等,用于无线控制自动刹车制动装置;在理论上,也可直接于箱体上设置用于控制自动刹车制动装置的按钮,该按钮可以是有线连接控制自动刹车制动装置,本文中不再作详细列举说明。所述移动终端70具有第二蓝牙模块71,所述第一蓝牙模块30与第二蓝牙模块71相互无线通信连接;在具体设计时,箱轮通常设计有前轮、后轮(此处,也可称作为主轮、副轮,当然,主轮、副轮并不限于一一对应前轮、后轮);所述自动制动单元50包括主轮自动制动单元51和副轮自动制动单元52,前述主控制器10分别连接主轮自动制动单元51和副轮自动制动单元52,前述升压模块24分别连接主轮自动制动单元51和副轮自动制动单元52;所述主轮自动制动单元51包括有主轮制动机构511,所述副轮自动制动单元52包括有副轮制动机构521,针对主轮制动机构511和副轮制动机构521分别单独设置有前述手动强行制动开关60;优选地,针对主轮自动制动单元51和副轮自动制动单元52分别设置有主轮RF收发模块41、副轮RF接收模块42(也可以理解为,相当于前述第一RF收发模块40包括有主轮RF收发模块41、副轮RF接收模块42),所述主轮RF收发模块41与主控制器10连接,所述副轮RF接收模块42与副轮自动制动单元52连接,所述主轮RF收发模块41、副轮RF接收模块42之间互相无线通信连接,所述主轮RF收发模块41、副轮RF接收模块42分别与第二RF收发模块81相互无线通信连接。

所述主控制器10依第一蓝牙模块30接收信号或第一RF收发模块40接收信号来控制自动制动单元50启停;当主控制器10依第一蓝牙模块30接收来自第二蓝牙模块71发送的制动信号后,主控制器10控制主轮自动制动单元51启停,同时,副轮RF接收模块42控制副轮自动制动单元52启停,一旦主轮自动制动单元51或副轮自动制动单元52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相应的手动强行制动开关60启停;当主控制器10依第一RF收发模块40接收来自第二RF收发模块81发送的制动信号后,同时,副轮RF接收模块42接收第二RF收发模块81的信号后,控制副轮自动制动单元52启停,并将启停情况通过主控制器10控制第一蓝牙模块30反馈信息至第二蓝牙模块71,让使用者及时了解启停情况,一旦主轮自动制动单元51或副轮自动制动单元52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相应的手动强行制动开关60启停。

在具体机械设计中,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制动机构501包括刹车线53、刹车板54和扭簧55;所述箱轮90安装于横轴91上,所述横轴91装设于轮架92上,所述轮架92装设于轮座93上,刹车线53穿过轮座93,所述箱轮90具有通过轴承911固定于横轴91上的轮毂912和固定于轮毂912上的轮体913,在轮毂912具有沿横轴91的周向间距布置的若干个刹车锁止槽9121,以及,轮毂912上对应刹车锁止槽9121的外围设置有环形解锁槽9122(此处,是通过于轮毂912上设置一个外径小于轮毂912外径的齿轮,刹车锁止槽9121形成齿轮的外周侧缘,轮毂912具有内架部和外环部,齿轮形成于内架部的一侧,这样,齿轮沿横轴91延伸方向高出内架部的侧面,如此,在内架部的外侧区域对应齿轮的外围作为环形解锁槽9122之用;

所述刹车板54具有枢接点541和位于枢接点541两侧的第一旋转臂542、第二旋转臂543;所述扭簧55装设于枢接点541部位;所述自动驱动单元502包括马达56,所述刹车线53一端受马达56驱动连接,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旋转臂542;所述第二旋转臂543上设置有用于刹住箱轮的定位柱544;在非刹车状态下,所述扭簧55处于自然状态,所述定位柱544位于环形解锁槽9122内,未形成对箱轮的限位;在刹车状态下,所述扭簧55处于受压状态,所述定位柱544位于某一个刹车锁止槽9121内,以形成对箱轮90的限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自动驱动单元502包括有马达56,前述主控制器10连接有马达驱动电路,所述马达驱动电路连接于马达56,所述马达56连接于制动机构501;所述马达56具有输出轴,其输出轴上安装有传动齿轮57;前述刹车线53的另一端连接有滑动块58,所述滑动块58上形成有齿条部581,所述传动齿轮57啮合于齿条部581上,通过马达56的驱动联动滑动块58、刹车线53的位移,以及,刹车板54的旋转,从而,实现对刹车板54的控制以将定位柱544位于刹车锁止槽9121内或环形解锁槽9122内,形成对箱轮90的刹车锁止或解锁。

以及,前述马达56是安装于电池盒子101内,在电池盒子101内分隔出不同的隔间,以用于分别装设电源23、控制板、定位马达56、传动齿轮57、滑动块58等,刹车线53伸入电池盒子101内以连接于滑动块58上,电池盒子101上装设有电池盖子102,这样,形成一个整体,便于安装应用于箱体上。

本实用新型设计要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主控制器可依第一蓝牙模块接收信号或第一RF收发模块接收的制动信号,控制自动驱动单元驱动制动机构,使制动机构对箱轮进行制动,取代传统技术的人工联动刹车的方式,对箱轮制动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远程控制,提高了操作方便性及实用性;以及,若自动驱动单元不能驱动制动机构时,手动强行制动开关可及时联动制动机构对箱轮进行制动,避免自动驱动单元出现故障情况导致不能及时制动箱轮的情况,安全可靠性更佳。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