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空充电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24223发布日期:2018-11-02 23:28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蓄电池充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野战条件下的用电设备供电和航空蓄电池充电的、集车载充电平台、自发电设备、移动照明为一体的航空充电车。



背景技术:

充电车主要为航空蓄电池进行充电以及保障应急供电及照明使用,航空蓄电池是飞机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飞机提供可靠的后备电源和启动电源。当蓄电池亏电时,必须离位进行检查、充电和容量检测,但在野战条件下很难得到及时补充。现役装备的充放电模式主要有固定充电站和移动式充电站两种形式。固定式充电站只能用于固定机场保障使用;移动式充电可以实现机动性。目前装备的移动式充电站因取力发电功率受限,存在容量小(一次只能充3块航空蓄电池)、效率低(一次充电需8~10h)、功能单一(只有充电功能,不能实现供电和照明)、野外恶劣环境下实施操作困难,满足不了遂行保障任务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将大功率供电电源、航空蓄电池充电、维护保养为一体,并采用智能充电机,实现对航空蓄电池充放电的自主监控维护、单体充放电维护和数据记录、分析、存储,对发电机组的本机控制、远程控制的航空充电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航空充电车,包括底盘、大板式厢体、智能充电机、电气控制柜、柴油发电机组、升降照明灯,所述的底盘为军用汽车二类底盘,所述的大板式厢体为矩形体结构,大板式厢体的底部通过连接固定座与底盘相连接,所述的大板式厢体包括前舱、中舱和后舱,所述的前舱、中舱和后舱之间通过隔墙隔开;所述的前舱内设置所述的电气控制柜、升降照明灯,所述的智能充电机通过固定架固定安装在电气控制柜中,电气控制柜通过减震器固定安装在前舱左侧地板上,所述的升降照明灯为移动式照明灯并固定在前舱的前壁板右侧,使用时可以移动至舱外,前舱的前壁板上还设置有电站备胎,电站备胎位于升降照明灯的左侧,升降照明灯与柴油发电机组电连接,所述的柴油发电机组设置在中舱,柴油发电机组的功率为20千瓦,中舱的右侧厢体上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处设置有进风降噪装置,中舱的顶部厢体上设置有排风口,排风口设置有排风降噪装置,所述的后舱的左侧设置有输出箱,输出箱的右侧为充电平台,所述的输出箱上设置有航空蓄电池对内充电接口、航空蓄电池对外充电接口、市电输入接口、机电输出接口及接地装置接口,所述的机电输出接口位于后舱外部,所述的后舱的尾部设置有下翻板门,下翻板门的底部与后舱的底部边缘铰接,下翻板门的两侧设置有凹槽结构,凹槽结构内设置有拉杆,与下翻板门的两侧相吻合的后舱上设置有挂钩结构,所述的拉杆与挂钩活动连接,所述的下翻板门的顶部通过挂锁结构与后舱固定在一起,所述的后舱的尾部的内侧设置有防砂帘。

所述的前舱内还设置有便携式器材箱和升降灯灯头箱,便携式器材箱和升降灯灯头箱并排安装。

所述的进风降噪装置和排风降噪装置为迷宫式吸音结构。

所述的智能充电机为两台,两台智能充电机分别单独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将发电机、供电、多路充电以及照明集成在一起,解决部队供电电源和航空蓄电池充电设备单一、外出执行任务时出动装备较多等问题,可应用于部队野外训练、作战、执行重大任务时的航空镍镉、铅酸蓄电池进行充电、维护或作为备用电源,也可运用于民用镉镍、铅酸蓄电池的维护保养。产品可达性强,采用军用越野底盘,可伴随直升机战时保障,提高部队遂行作战任务能力;采用智能化控制技术,体现以人为本设计理念,节省2-3名操作人员;将方舱内部空间进行合理化、人性化设计,有利于改善操作人员工作环境,减少蓄电池排放的气体对操作人员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后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下翻板门的打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到4所示,一种航空充电车,包括底盘4、大板式厢体5、智能充电机、电气控制柜9、柴油发电机组10、升降照明灯6,所述的底盘4为军用汽车二类底盘,大板式厢体5为矩形体结构,大板式厢体5的底部通过连接固定座与底盘4相连接,大板式厢体5包括前舱1、中舱2和后舱3,前舱1、中舱2和后舱3之间通过隔墙隔开;前舱1内安装所述的电气控制柜9、升降照明灯6,智能充电机通过固定架固定安装在电气控制柜9中,电气控制柜9通过减震器固定安装在前舱左侧地板上,智能充电机为两台,两台智能充电机分别单独控制,充电时,将航空蓄电池13与充电车内外分配器输出连接线接好后,合闸充电系统电源开关,即可实现对航空蓄电池进行智能自动化充电;智能控制系统以内部的专家系统替代以往的人工判断,避免了人工判断的不持续和不确定因素,同时通过将实时采集到的蓄电池参数与实际战术技术指标比较,自动匹配最佳的参数设置,实现智能化的管理方式,并且可对镉镍、铅酸等多种类型的蓄电池进行充放电,并且能够自主监控航空蓄电池的充放电工作情况,智能判断蓄电池故障,进行自动修复;对蓄电池充电时间短,一般3h即可充满,充电效率高,自动维护修复蓄电池,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温升低,无污染等;前舱1内还安装有便携式器材箱22和升降灯灯头箱8,便携式器材箱22和升降灯灯头箱8并排安装并位于电气控制柜9的右侧;升降照明灯6固定在前舱的前壁板右侧,使用时可以移动至舱外,实现大面积照明;前舱1的前壁板上还安装有电站备胎7,电站备胎7位于升降照明灯6的左侧,升降照明灯6与柴油发电机组10电连接,柴油发电机组10横向安装在中舱2,柴油发电机组10的功率为20千瓦,满足同时8路航空蓄电池充电需要以及常用设备供电需要,发动机与发电机通过钢片联轴器联接传递动力,发电机通过带凸缘止口的过渡接套与柴油机飞轮壳联接成刚体;中舱2的右侧厢体上设有进风口,进风口处安装有进风降噪装置11,中舱2的顶部厢体上设有排风口,排风口安装有排风降噪装置15,进风降噪装置11和排风降噪装置15为迷宫式吸音结构,降低机组噪声,满足机组噪声控制在80dB(A)以内,增强人员操作的舒适性;后舱3的左侧安装有输出箱14,输出箱14的右侧为充电平台18,输出箱14上设有航空蓄电池对内充电接口16、航空蓄电池对外充电接口17、市电输入接口、机电输出接口12及接地装置接口,所述的机电输出接口12位于后舱外部,其中,设置8路并联DC36V可直接对航空蓄电池进行充电,舱内、舱外各4路,可同时工作;舱外设置1路AC380V电源输出、1路AC220V电源输出;1路AC380V市电输入接口,当有市电时,可用市电对蓄电池充电、为用电设备供电;市电停电时,可用机组电对蓄电池充电、为用电设备供电,接口采用标准插座形式,使用操作方便;后舱的尾部设有下翻板门19,下翻板门19的底部与后舱3的底部边缘铰接,下翻板门19的两侧设有凹槽结构,凹槽结构内连接有拉杆20,拉杆20为锁链结构,与下翻板门的两侧相吻合的后舱上焊接有挂钩结构,所述的拉杆20与挂钩活动连接,下翻板门19翻下去后用拉杆20固定在挂钩结构上,使得下翻板门19保持打开状态,下翻板门19的顶部通过挂锁结构与后舱3固定在一起,后舱3的尾部的内侧安装有防砂帘,为充电平台提供良好的充电环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