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16104发布日期:2018-11-20 21:32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背景技术:

汽车充电是新能源汽车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充电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将严重制约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中一马当先的充电桩的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新能源汽车充电。

然而,传统的汽车充电桩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缺陷,充电桩的充电线在充电完成后充电线不能被保护住,只能摆放在充电桩的一侧或是周围,汽车经过时很容易压到充电线,导致使用寿命减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具备自动收放充电线增长充电线寿命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内部前侧面与后侧面之间从上到下依次转动连接有丝杆、第一中心轴与第二中心轴,所述第二中心轴两端之间转动连接有充电辊,所述第二中心轴位于充电辊左侧表面从左到右一侧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与布带辊,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内圈固定套接在第一中心轴表面,所述第一中心轴位于第二齿轮左侧表面滑动套接有齿牙箱,所述第一中心轴位于齿牙箱内部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啮合第一齿牙板,所述第一齿牙板均匀固定连接在齿牙箱內顶壁与内底壁表面,所述齿牙箱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齿牙板,所述第二齿牙板啮合第四齿轮,所述齿牙箱一侧滑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端与充电桩本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齿轮内圈固定套接在丝杆表面,所述丝杆位于充电辊顶部表面啮合滑块,所述滑块中部滑动套接在第一中心轴表面,所述滑块位于第一中心轴底部表面开设有线孔,所述线孔内部滑动设置有充电线,所述充电线一端固定穿绕在充电辊表面,所述布带辊表面固定连接有布带,所述布带一端活动套接有套筒,所述布带位于套筒内部一端与套筒内壁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充电线一端贯穿充电桩本体一侧延伸至外部,所述充电桩本体位于充电线贯穿处设置有滑辊。

上述技术方案的关键构思在于:通过滑块在丝杆表面进行往复运动,有效的解决了充电线回收过程中产生缠绕在同一个位置的问题,通过设有弹簧与布带,有效的使充电线进行自动收线,有效的防止充电完成后充电线不能被保护住,只能摆放在充电桩的一侧或是周围,导致使用寿命减短。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线位于充电桩本体外部一端设置有插头,所述充电线靠近插头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顶部与底部均贯穿滑动连接有系带,所述系带靠近插头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吸盘,所述系带远离插头一侧表面滑动套接有收紧套。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线位于充电桩本体外部表面滑动套接有隔离盘,所述充电线位于隔离盘内部的底部部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滑轮,所述充电线位于隔离盘内部的顶部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滑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轮位于中心位置转动连接固定架,所述固定架顶部转动连接有锁紧螺杆,所述锁紧螺杆表面与隔离盘内壁啮合,所述隔离盘远离插头一端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吸盘。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桩本体位于充电线贯穿处一侧设置有插座,所述充电桩本体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表面设置有吸附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轮为单牙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齿牙数为充电辊表面充电线缠绕一层的圈数,所述第三齿轮为半牙齿轮,所述第一齿牙板齿牙数量等于第三齿轮齿牙数量,所述第二齿牙板齿牙的数量等于第一齿牙板齿牙数量剩余第三齿轮齿牙数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弹簧与布带,有利于当位于充电桩本体外部的充电线向外拉扯时,充电辊表面的充电线进行放出,通过布带辊进行收卷布带,从而将弹簧进行拉伸,通过弹簧作用力,使第二中心轴进行转动,通过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通过第二齿轮带动第一中心轴转动,通过第三齿轮转动,使齿牙箱进行往复运动,从而使第四齿轮带动丝杆转动,使滑块带动充电线在丝杆表面进行往复运动,从而防止充电线在充电辊表面进行均匀缠绕,防止充电线在充电辊表面同一个位置缠绕,通过弹簧的作用力,有效的使充电线进行自动收线,有效的防止充电完成后充电线不能被保护住,只能摆放在充电桩的一侧或是周围,导致使用寿命减短。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左视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部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部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C部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D部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E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充电桩本体、2丝杆、3第一中心轴、4第二中心轴、5充电辊、6第一齿轮、7布带辊、8第二齿轮、9第三齿轮、10齿牙箱、11第一齿牙板、12第二齿牙板、13固定杆、14第四齿轮、15滑块、16线孔、17充电线、18布带、19套筒、20弹簧、21滑辊、22插头、23固定盘、24系带、25第一吸盘、26收紧套、27隔离盘、28第一滑轮、29第二滑轮、30固定架、31锁紧螺杆、32第二吸盘、33插座、34底座、35吸附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如下。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部前侧面与后侧面之间从上到下依次转动连接有丝杆2、第一中心轴3与第二中心轴4,所述第二中心轴4两端之间转动连接有充电辊5,所述第二中心轴4位于充电辊5左侧表面从左到右一侧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6与布带辊7,所述第一齿轮6啮合第二齿轮8,所述第二齿轮8内圈固定套接在第一中心轴3表面,所述第一中心轴3位于第二齿轮8左侧表面滑动套接有齿牙箱10,所述第一中心轴3位于齿牙箱10内部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三齿轮9,所述第三齿轮9啮合第一齿牙板11,所述第一齿牙板11均匀固定连接在齿牙箱10內顶壁与内底壁表面,所述齿牙箱10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齿牙板12,所述第二齿牙板12啮合第四齿轮14,所述齿牙箱10一侧滑动连接有固定杆13,所述固定杆13一端与充电桩本体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齿轮14内圈固定套接在丝杆2表面,所述丝杆2位于充电辊5顶部表面啮合滑块15,所述滑块15中部滑动套接在第一中心轴3表面,所述滑块15位于第一中心轴3底部表面开设有线孔16,所述线孔16内部滑动设置有充电线17,所述充电线17一端固定穿绕在充电辊5表面,所述布带辊6表面固定连接有布带18,所述布带18一端活动套接有套筒19,所述布带18位于套筒19内部一端与套筒19内壁之间设置有弹簧20,所述充电线17一端贯穿充电桩本体1一侧延伸至外部,所述充电桩本体1位于充电线17贯穿处设置有滑辊21。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充电桩本体1外部的充电线17向外拉扯时,充电辊5表面的充电线17进行放出,通过布带辊7进行收卷布带18,从而将弹簧20进行拉伸,当充电结束后,通过弹簧20作用力,使第二中心轴4进行转动,通过第一齿轮6带动第二齿轮8转动,通过第二齿轮8带动第一中心轴3转动,通过第三齿轮9转动,使齿牙箱10进行往复运动,从而使第四齿轮14带动丝杆2转动,使滑块15带动充电线17在丝杆2表面进行往复运动,从而防止充电线17在充电辊5表面进行均匀缠绕,防止充电线17在充电辊5表面同一个位置缠绕,通过弹簧17的作用力,有效的使充电线17进行自动收线,有效的防止充电完成后充电线17不能被保护住,只能摆放在充电桩的一侧或是周围,导致使用寿命减短。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弹簧20与布带18,有利于当位于充电桩本体1外部的充电线17向外拉扯时,充电辊5表面的充电线17进行放出,通过布带辊7进行收卷布带18,从而将弹簧20进行拉伸,通过弹簧20作用力,使第二中心轴4进行转动,通过第一齿轮6带动第二齿轮8转动,通过第二齿轮8带动第一中心轴3转动,通过第三齿轮9转动,使齿牙箱10进行往复运动,从而使第四齿轮14带动丝杆2转动,使滑块15带动充电线17在丝杆2表面进行往复运动,从而防止充电线17在充电辊5表面进行均匀缠绕,防止充电线17在充电辊5表面同一个位置缠绕,通过弹簧20的作用力,有效的使充电线17进行自动收线,有效的防止充电完成后充电线17不能被保护住,只能摆放在充电桩的一侧或是周围,导致使用寿命减短。

进一步的,参照图6所示,所述充电线17位于充电桩本体1外部一端设置有插头22,所述充电线17靠近插头22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固定盘23,所述固定盘23顶部与底部均贯穿滑动连接有系带24,所述系带24靠近插头22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吸盘25,所述系带24远离插头22一侧表面滑动套接有收紧套26,通过将插头22与汽车充电池插接,通过第一吸盘25将充电线17进行固定,防止充电线17下坠,影响充电效果。

进一步的,参照图7所示,所述充电线17位于充电桩本体1外部表面滑动套接有隔离盘27,所述充电线17位于隔离盘27内部的底部部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滑轮28,所述充电线17位于隔离盘27内部的顶部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滑轮29,通过第一滑轮28与第二滑轮29,减少充电线17在隔离盘27内部的摩擦力。

进一步的,参照图7所示,所述第二滑轮29位于中心位置转动连接固定架30,所述固定架30顶部转动连接有锁紧螺杆31,所述锁紧螺杆31表面与隔离盘27内壁啮合,所述隔离盘27远离插头22一端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吸盘32,通过调节锁紧螺杆31,使第二滑轮29将充电线17压紧在第一滑轮28表面,防止充电线17滑动。

进一步的,参照图1所示,所述充电桩本体1位于充电线17贯穿处一侧设置有插座33,所述充电桩本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34,所述底座34表面设置有吸附面35,通过将第二吸盘32与底座34表面的吸附面35进行固定,防止充电线17在充电过程中在弹簧20作用力下拉扯回去,同时保证充电线17的松紧程度。

进一步的,参照图3、图5所示,所述第一齿轮6为单牙齿轮,所述第二齿轮8的齿牙数为充电辊5表面充电线17缠绕一层的圈数,所述第三齿轮9为半牙齿轮,所述第一齿牙板11齿牙数量等于第三齿轮9齿牙数量,所述第二齿牙板12齿牙的数量等于第一齿牙板11齿牙数量剩余第三齿轮齿牙数量,保证充电辊5均匀缠绕充电线17,防止充电线17穿绕在同一个位置。

以下再列举出几个优选实施例或应用实施例,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及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做出的技术贡献。

请参照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实施例一为:一种新能源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部前侧面与后侧面之间从上到下依次转动连接有丝杆2、第一中心轴3与第二中心轴4,所述第二中心轴4两端之间转动连接有充电辊5,所述第二中心轴4位于充电辊5左侧表面从左到右一侧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6与布带辊7,所述第一齿轮6啮合第二齿轮8,所述第二齿轮8内圈固定套接在第一中心轴3表面,所述第一中心轴3位于第二齿轮8左侧表面滑动套接有齿牙箱10,所述第一中心轴3位于齿牙箱10内部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三齿轮9,所述第三齿轮9啮合第一齿牙板11,所述第一齿牙板11均匀固定连接在齿牙箱10內顶壁与内底壁表面,所述齿牙箱10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齿牙板12,所述第二齿牙板12啮合第四齿轮14,所述齿牙箱10一侧滑动连接有固定杆13,所述固定杆13一端与充电桩本体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齿轮14内圈固定套接在丝杆2表面,所述丝杆2位于充电辊5顶部表面啮合滑块15,所述滑块15中部滑动套接在第一中心轴3表面,所述滑块15位于第一中心轴3底部表面开设有线孔16,所述线孔16内部滑动设置有充电线17,所述充电线17一端固定穿绕在充电辊5表面,所述布带辊6表面固定连接有布带18,所述布带18一端活动套接有套筒19,所述布带18位于套筒19内部一端与套筒19内壁之间设置有弹簧20,所述充电线17一端贯穿充电桩本体1一侧延伸至外部,所述充电桩本体1位于充电线17贯穿处设置有滑辊21,所述充电线17位于充电桩本体1外部一端设置有插头22,所述充电线17靠近插头22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固定盘23,所述固定盘23顶部与底部均贯穿滑动连接有系带24,所述系带24靠近插头22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吸盘25,所述系带24远离插头22一侧表面滑动套接有收紧套26,所述充电线17位于充电桩本体1外部表面滑动套接有隔离盘27,所述充电线17位于隔离盘27内部的底部部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滑轮28,所述充电线17位于隔离盘27内部的顶部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滑轮29,所述第二滑轮29位于中心位置转动连接固定架30,所述固定架30顶部转动连接有锁紧螺杆31,所述锁紧螺杆31表面与隔离盘27内壁啮合,所述隔离盘27远离插头22一端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吸盘32,所述充电桩本体1位于充电线17贯穿处一侧设置有插座33,所述充电桩本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34,所述底座34表面设置有吸附面35,所述第一齿轮6为单牙齿轮,所述第二齿轮8的齿牙数为充电辊5表面充电线17缠绕一层的圈数,所述第三齿轮9为半牙齿轮,所述第一齿牙板11齿牙数量等于第三齿轮9齿牙数量,所述第二齿牙板12齿牙的数量等于第一齿牙板11齿牙数量剩余第三齿轮齿牙数量。

综上所述,该应用实施例一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弹簧20与布带18,有利于当位于充电桩本体1外部的充电线17向外拉扯时,充电辊5表面的充电线17进行放出,通过布带辊7进行收卷布带18,从而将弹簧20进行拉伸,通过弹簧20作用力,使第二中心轴4进行转动,通过第一齿轮6带动第二齿轮8转动,通过第二齿轮8带动第一中心轴3转动,通过第三齿轮9转动,使齿牙箱10进行往复运动,从而使第四齿轮14带动丝杆2转动,使滑块15带动充电线17在丝杆2表面进行往复运动,从而防止充电线17在充电辊5表面进行均匀缠绕,防止充电线17在充电辊5表面同一个位置缠绕,通过弹簧20的作用力,有效的使充电线17进行自动收线,有效的防止充电完成后充电线17不能被保护住,只能摆放在充电桩的一侧或是周围,导致使用寿命减短;通过第一吸盘25将充电线17进行固定,防止充电线17下坠,影响充电效果,通过将第二吸盘32与底座34表面的吸附面35进行固定,防止充电线17在充电过程中在弹簧20作用力下拉扯回去,同时保证充电线17的松紧程度。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和附图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须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包括于权利要求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