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动车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8292发布日期:2018-11-30 20:49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电动车充电桩。



背景技术: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 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 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 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

而现有的充电桩结构种类繁多,质量做工层次不齐,遇到大雨天气往往由于直接进水或者慢性渗透使得充电桩发生故障,严重的甚至会直接损坏正在充电的汽车,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电动车充电桩。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电动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的本体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的底座上端设置有主机箱,所述的主机箱的上端设置有交互系统腔,所述的交互系统腔的正面设置有U形凹面,背面为弧形溜背结构,所述的U形凹面设置有刷卡显示操作装置,所述的弧形溜背结构的表面设置有防溅水导流槽组,所述的主机箱的侧面设置有充电枪装置,所述的充电枪装置的上方还设置有拐角形防护罩,对本体的关键电气部位都做了防水防尘设计,非常实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溅水导流槽组为硅胶或者软塑料制成,能够起到防溅水、快速排水、降低雨滴砸至机组的声音;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交互系统腔通过转动轴与主机箱转动连接,且在连接处设置有防水圈,维护维修方便;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U形凹面的顶端内壁处还设置有橡胶手托,便于旋转抬起整个交互系统腔;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底座为可分离式结构,主机箱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便于位置转移和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电动车充电桩解决了传统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使得充电桩的关键电气部位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进水的可能,而且采用的防溅水结构也能够迅速排水、防溅、降低噪音,非常实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防溅水导流槽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底座,2.主机箱,3. 交互系统腔,4. U形凹面,5. 弧形溜背结构,6. 刷卡显示操作装置,7. 防溅水导流槽组,8. 充电枪装置,9. 拐角形防护罩,10. 转动轴,11. 橡胶手托。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动车充电桩的实施例,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的本体底部设置有底座1,所述的底座1上端设置有主机箱2,所述的主机箱2的上端设置有交互系统腔3,所述的交互系统腔3的正面设置有U形凹面4,背面为弧形溜背结构5,所述的U形凹面4设置有刷卡显示操作装置6,所述的弧形溜背结构5的表面设置有防溅水导流槽组7,所述的主机箱2的侧面设置有充电枪装置8,所述的充电枪装置8的上方还设置有拐角形防护罩9,对本体的关键电气部位都做了防水防尘设计,非常实用;所述的防溅水导流槽组7为硅胶或者软塑料制成,能够起到防溅水、快速排水、降低雨滴砸至机组的声音;所述的交互系统腔3通过转动轴10与主机箱2转动连接,且在连接处设置有防水圈,维护维修方便;所述的U形凹面4的顶端内壁处还设置有橡胶手托11,便于旋转抬起整个交互系统腔3;所述的底座1为可分离式结构,主机箱2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便于位置转移和安装。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