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后角窗区域的导槽与后角窗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5555发布日期:2019-01-08 21:31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门后角窗区域的导槽与后角窗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门后角窗区域的导槽与后角窗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在侧面车门和侧围造型上的发展趋势是光顺无台阶,但是常规设计上,车门后角窗区域,导槽在C柱端与角窗玻璃面存在的台阶差是导槽C柱条与钣金装配固定带来的,外观感知上不如无台阶设计,风阻较无台阶大,导槽和后角窗为单独的两个零件,若取消台阶差,会造成导槽C柱端伸出存在一段无固定区域,造成导槽在C柱端和车门钣金缺少装配固定方式,需要新设计导槽结构与后角窗做匹配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车门后角窗区域的导槽与后角窗的连接结构,导槽与后角窗的连接处无台阶存在,一方面会带来外观上的高端特性,另一方面会减小风阻,降低能耗。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门后角窗区域的导槽与后角窗的连接结构,包括导槽本体、后角窗本体和后角窗内嵌件,其中:

所述导槽本体的一侧设置有C形槽,所述C形槽的下侧壁的末端向上弯折成导槽卡钩;

所述后角窗内嵌件位于所述后角窗本体的内侧,所述后角窗内嵌件包括第一竖条部、第二竖条部、第一横条部和第二横条部,所述第一竖条部嵌在所述后角窗本体内;所述第一横条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竖条部的顶端,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竖条部的底端;所述第二横条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竖条部的顶端,所述第二横条部的下表面设置有内嵌件卡钩;

所述第二横条部插接在所述C形槽内,且所述内嵌件卡钩卡接在所述导槽卡钩上。

上述的一种车门后角窗区域的导槽与后角窗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内嵌件卡钩位于所述第二横条部的下表面的中部。

上述的一种车门后角窗区域的导槽与后角窗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横条部和第二横条部位于所述第二竖条部的同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车门后角窗区域的导槽与后角窗的连接结构,导槽与后角窗的连接处无台阶存在,一方面会带来外观上的高端特性,另一方面会减小风阻,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门后角窗区域的导槽与后角窗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一种车门后角窗区域的导槽与后角窗的连接结构,包括导槽本体1、后角窗本体2和后角窗内嵌件3。

导槽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C形槽4,C形槽4的下侧壁的末端向上弯折成导槽卡钩41;后角窗内嵌件3位于后角窗本体2的内侧,后角窗内嵌件3包括第一竖条部 31、第二竖条部33、第一横条部32和第二横条部34,第一竖条部31嵌在后角窗本体2内;第一横条部32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竖条部31的顶端,另一端连接在第二竖条部33的底端;第二横条部34的一端连接在第二竖条部33的顶端,第二横条部 34的下表面设置有内嵌件卡钩35;内嵌件卡钩35位于第二横条部34的下表面的中部。第一横条部32和第二横条部34位于第二竖条部33的同一侧。

第二横条部34插接在C形槽4内,且内嵌件卡钩35卡接在导槽卡钩41上。

本实用新型的车门后角窗区域的导槽与后角窗的连接结构,在加工时,导槽采用PP材料制成,导槽冲切留导槽卡钩41结构,导槽卡钩41与导槽采用聚丙烯 (Polypropylene,简称PP)材料一体挤出成型,后角窗内嵌件3上设计内嵌件卡钩35;在安装时,导槽在C柱端通过导槽卡钩41与内嵌件卡钩35相互卡接固定,实现导槽与后角窗的卡接固定,使角窗与侧围对接处无台阶存在。

本实用新型的车门后角窗区域的导槽与后角窗的连接结构,可以省掉常规设计中的导槽上的C柱凸起竖条,使后角窗与侧围的对接处无台阶存在,一方面会带来外观上的高端特性,另一方面会减小风阻,降低能耗。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