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运输半挂车及其夹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07035发布日期:2019-03-02 02:04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集装箱运输半挂车及其夹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装箱运输半挂车及其夹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商物流普遍采用大容积陆用集装箱配专用的集装箱运输车。通常情况下,集装箱和半挂车是连接在一起使用,箱体和半挂车在正常使用期间都不分离,只有在检修和年审时会分离。为了减轻车辆和箱体整车自重,箱体和半挂车都采用轻量化设计。

对于现有的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箱体和半挂车相对独立,除了前后标准集装箱角件固定外,集装箱和半挂车大梁没有固定。在行驶转急弯时,很容易出现箱体底部与半挂车车架相对滑动。此外由于集装箱和半挂车大梁缺乏固定连接,集装箱受到的垂直载荷会直接通过底板传递到半挂车大梁,使箱体和车架大梁产生形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集装箱运输半挂车中,集装箱和半挂车车架之间缺乏固定连接,导致箱体容易在车架上滑动,箱体与车架大梁会产生形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紧装置,用于将集装箱的底横梁与车架纵梁固定,所述底横梁与所述纵梁垂直相抵,所述底横梁与所述纵梁的横截面均呈工字形,所述夹紧装置包括:上压紧组件、下压紧组件以及锁紧件;上压紧组件包括两个上压紧件,两个所述上压紧件分列于所述底横梁腹板的两侧;所述上压紧件在宽度方向上贴合所述底横梁下翼板的上表面,且超出所述底横梁下翼板的边缘;所述上压紧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超出所述纵梁上翼板的两侧;下压紧组件包括两个下压紧件,两个所述下压紧件分列于所述纵梁腹板的两侧;所述下压紧件在宽度方向上贴合所述纵梁上翼板的下表面,且超出所述纵梁上翼板的边缘;所述下压紧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超出所述底横梁下翼板的两侧,且分别与两所述上压紧件相对;锁紧件,穿设在所述上压紧件与所述下压紧件相对的部分,以使所述上压紧组件和所述下压紧组件相互锁紧。

优选地,所述上压紧件包括上压紧主体和上压紧部,所述上压紧部由所述上压紧主体的下表面靠近其宽度方向的一侧向下延伸而成;所述上压紧主体的下表面靠近其宽度方向另一侧的部分用于贴合所述底横梁下翼板的上表面;所述上压紧部的下表面突出于所述上压紧主体的下表面,所述上压紧部的下表面用于与所述纵梁上翼板的上表面相贴合。

优选地,所述上压紧主体包括上安装部和上贴合部,所述上贴合部和所述上压紧部分别位于所述上安装部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上安装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向外超出所述纵梁上翼板的两侧,所述上安装部的端部超出所述纵梁上翼板的部分设有供所述锁紧件穿过的安装孔;所述上贴合部的下表面用于贴合于所述底横梁下翼板的上表面。

优选地,所述下压紧件包括下压紧主体和下抵接部,所述下抵接部由所述下压紧主体的上表面靠近宽度方向的一侧向上延伸而成;所述下压紧主体的上表面靠近其宽度方向另一侧的部分用于贴合所述纵梁上翼板的下表面;所述下抵接部的上表面突出于所述下压紧主体的上表面,所述下抵接部的上表面用于贴合于所述上压紧件的下表面。

优选地,所述下抵接部设有两个,两个所述下抵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下压紧主体长度方向两端;两个所述下抵接部之间设有间隔,以与所述下压紧主体共同构成用于容置所述底横梁下翼板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下压紧主体包括下安装部和下贴合部,所述下贴合部和所述抵接部分别位于所述下安装部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下安装部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向外超出所述底横梁下翼板的两侧,所述下安装部超出所述底横梁下翼板的端部设有供所述锁紧件穿过的装配孔;所述下贴合部的上表面用于贴合所述纵梁上翼板的下表面。

优选地,所述锁紧件为螺栓,所述上压紧件长度方向的端部与所述下压紧件长度方向端部相对的位置上设有与所述螺栓相适配的螺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集装箱运输半挂车,包括车架和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集装箱,所述集装箱的底横梁与所述车架的纵梁相抵接,所述底横梁与所述纵梁的截面均呈工字形,所述集装箱运输半挂车包括上述的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设置有多对,多对所述夹紧装置沿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有,每对所述夹紧装置均关于所述车架宽度方向中线对称设置。

优选地,多对所述夹紧装置靠近所述车架的尾端设置,相邻两对所述夹紧装置之间的距离沿所述车架的首端向尾端的方向依次增大。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运输半挂车中,集装箱通过夹紧装置能够稳定地固定在车架上。该夹紧装置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不会对集装箱和车架的结构造成破坏。夹紧装置能够将集装箱与车架紧密固定,一方面能够提升整车的连接性能,避免车辆急转弯时出现集装箱与车架之间产生相对滑动的情况,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能够加强集装箱与车架之间的固定连接,帮助承载集装箱传递至车架的载荷,有效地避免箱体及车架因受力过大而产生形变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集装箱运输半挂车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集装箱运输半挂车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夹紧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夹紧装置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夹紧装置实施例中上压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夹紧装置实施例中上压紧件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夹紧装置实施例中上压紧件的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夹紧装置实施例中下压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夹紧装置实施例中下压紧件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夹紧装置实施例中下压紧件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集装箱运输半挂车;11、车架;111、纵梁;12、集装箱;121、底横梁;2、夹紧装置;21、上压紧件;210、上压紧主体;211、上压紧部;212、上安装部;213、上贴合部;214、安装孔;22、下压紧件; 220、下压紧主体;221、下抵接部;222、下安装部;223、下贴合部;224、装配孔;23、锁紧件;24、凹槽;25、放松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提供一种集装箱运输半挂车1,其包括车架11 和设置在车架11上的集装箱12,集装箱12底横梁121的横截面与车架11 纵梁111的横截面均呈工字形。在集装箱12放置于车架11上时,集装箱12 的底横梁121与车架11的纵梁111垂直相抵,底横梁121下翼板的下表面贴合于纵梁111上翼板的上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集装箱运输半挂车1还包括夹紧装置2,用于将集装箱12固定于半挂车的车架11上,该夹紧装置2包括上压紧组件、下压紧组件和锁紧件23。

其中,上压紧组件包括两个上压紧件21,下压紧组件包括两个下压紧件 22,上压紧件2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下压紧件22的长度方向。在本实施例中,下压紧件22设置在上压紧件21的下方,两个上压紧件21与两个下压紧件 22呈井字形布置。

具体地,两个上压紧件21分别设置在底横梁121腹板的两侧。每个上压紧件2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超出纵梁111上翼板的的两侧。上压紧件21在宽度方向上贴合底横梁121下翼板的上表面,且超出底横梁121下翼板的边缘。

两个下压紧件22分别位于纵梁111腹板的两侧,每个下压紧件22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超出底横梁121下翼板的两侧,且分别与两个上压紧件21长度方向的端部超出纵梁111上翼板同侧的部分相对。下压紧件22在宽度方向上贴合纵梁111上翼板的下表面,且超出纵梁111上翼板的边缘。

锁紧件23穿设在上压紧件21长度方向的端部与下压紧件22长度方向的端部相对的部分,以使上压紧组件和下压紧组件相互锁紧。

参阅图5至图7,上压紧件21包括上压紧主体210和上压紧部211。其中上压紧主体210的外轮廓大致呈矩形,上压紧部211由上压紧主体210的下表面靠近宽度方向的一侧向下延伸而成。压紧部的长度小于上压紧主体 210的长度,且该压紧部靠近上压紧主体210的中部位置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上压紧部211的下表面突出于上压紧主体210的下表面,该上压紧部211 的下表面用于与纵梁111上翼板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上压紧主体210包括上安装部212和上贴合部213。其中上安装部212设置在上压紧部211宽度方向的一侧,上贴合部213设置在上安装部212宽度方向的背离上压紧部211的一侧,即上压紧部211与上贴合部 213分别位于上安装部212宽度方向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上安装部212的长度和上贴合部213的长度相同,上安装部212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供锁紧件23穿过的安装孔214。上贴合部213 的下表面略超出上安装部212的下表面,该上贴合部213的下表面用于贴合底横梁121下翼板的上表面。

参阅图8至图10,下压紧件22包括下压紧主体220和两个下抵接部221。下压紧主体220的外轮廓大致呈矩形,下抵接部221由下压紧主体220的上表面靠近宽度方向的一侧向上延伸而成,两个下抵接部221分别位于下压紧主体220长度方向的两端。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下抵接部221之间设有间隔,以与下压紧主体220 共同构成用于容置底横梁121下翼板的凹槽24。本实施例的下抵接部221的上表面向上超出下压紧主体220的上表面,该下抵接部221的上表面用于上压紧主体210的下表面相贴合。

进一步地,下压紧主体220包括下安装部222和下贴合部223。其中,下安装部222设置在下抵接部221宽度方向的一侧,下贴合部223设置在下安装部222宽度方向的背离下抵接部221的一侧,即下抵接部221和下贴合部223分别位于下安装部222宽度方向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下安装部222的长度与下贴合部223的长度相同,下安装部222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供锁紧件23穿过的装配孔224,每个下压紧件22上的两个装配孔224分别与两个上压紧件21同侧的安装孔214位置对应。本实施例的下贴合部223的上表面略超出下安装部222的上表面,该下贴合部223的上表面用于贴合纵梁111上翼板的下表面。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锁紧件23为螺栓,安装孔214与装配孔224均为与该螺栓相适配的螺孔。在螺栓螺接固定在螺孔中时,上压紧组件和下压紧组件可相互锁紧,从而将集装箱12固定在半挂车车架11上。较佳地,在本实施例中,螺栓的端部配置有放松螺母25。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上压紧主体210靠近上压紧部211的两个顶角呈倒圆角,下压紧主体220靠近下抵接部221的两个顶角为倒圆角。

对于本实施例的夹紧装置2,其在使用时,先将两个上压紧件21分别放置在底横梁121腹板的两侧,使上贴合部213的下表面贴合于底横梁121下翼板的上表面,上压紧部211的下表面贴合于纵梁111上翼板的上表面;再将两个下压紧件22分别放置在纵梁111腹板的两侧,使底横梁121的下翼板容置在凹槽24中,同时使每个下压紧件22上的下抵接部221的上表面分别抵接两个上压紧件21的上压紧主体210的下表面,下贴合部223的上表面贴合于纵梁111上翼板的下表面,并使装配孔224与安装孔214的位置对应;将螺栓穿设在装配孔224和安装孔214中并拧紧,以锁紧上压紧组件和下压紧组件,从而将集装箱12固定在车架11上。

参阅图1和图2,车架11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有多对夹紧装置2。每对夹紧装置2分别对称布置在所述车架11宽度方向中线的两侧。每个夹紧装置2均能够将集装箱12固定在车架11上,从而保证集装箱12在车架11上的稳定放置。

进一步地,多对夹紧装置2靠近车架11的尾端设置。此种设置可在靠近车架11的尾部位置加强集装箱12与车架11的固定,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急转弯时,能够有效地避免集装箱12底部与车架11支架的滑动,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

较佳地,相邻两对夹紧装置2之间的距离沿车架11的首端向尾端的方向依次增大。在本实施例中,集装箱运输半挂车1共包括三对夹紧装置2,由车架11的首端向尾端方向,三对夹紧装置2依次为第一对夹紧装置、第二对夹紧装置以及第三对夹紧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对夹紧装置和第二对夹紧装置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对夹紧装置和第三对夹紧装置之间的距离比为2:3。此种设置能够在靠近车架 11的尾部位置分段加强集装箱12与车架11的固定,进一步保证集装箱12 稳定放置在车架11上。

对于本实施例的集装箱运输半挂车,集装箱通过夹紧装置能够稳定地固定在车架上。该夹紧装置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不会对集装箱和车架的结构造成破坏。夹紧装置能够将集装箱与车架紧密固定,一方面能够提升整车的连接性能,避免车辆急转弯时出现集装箱与车架之间产生相对滑动的情况,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能够加强集装箱与车架之间的固定连接,帮助承载集装箱传递至车架的载荷,有效地避免箱体及车架因受力过大而产生形变的情况。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