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窗卷帘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0805发布日期:2019-08-16 21:58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车窗卷帘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窗卷帘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是人类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人们对驾驶或者乘坐汽车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汽车除前后挡风玻璃外,在汽车侧面的车门上还设置有车窗,车窗上设置有玻璃,当汽车在白天行驶时,阳光可以透过汽车侧面车门上的车窗玻璃照射进车舱,引起车舱内部人员的不适。

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是在车窗顶部设置窗帘,当有阳光照射进车舱时,需要车舱内部的人员手动将窗帘拉开以遮挡阳光。或者,在汽车车门内设置有刚性窗帘,车门包括车门本体,车门本体上部设置有车窗开口,车门本体下部形成有窗帘容纳空间,刚性窗帘设置在车门本体的窗帘容纳空间中,如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将刚性窗帘升起以遮挡阳光。

但是,采用人工手动拉开窗帘的方式不便于操作,而刚性窗帘由于同车窗玻璃一样整个设置在车门本体内部,导致车门厚度增大从而压缩了车辆内部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窗卷帘装置及汽车,可以在遮挡阳光的同时不影响车内空间,提高了乘车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窗卷帘装置,包括:卷帘轴,在所述卷帘轴一侧平行设置有从动轴;所述卷帘轴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传动轮部和第二传动轮部,所述从动轴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从动轮部和第二从动轮部;位于同侧的所述第一传动轮部和第一从动轮部上绕设有第一传动带,位于同侧的第二传动轮部和第二从动轮部上绕设有第二传动带;在所述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之间设有卷帘体,所述卷帘体的起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卷帘轴上,所述卷帘体的末端固定在所述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上;所述卷帘轴还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卷帘轴旋转以带动所述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移动,进而带动所述卷帘体的末端朝远离所述卷帘轴的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轮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卷帘轴上的两个第一传动凸缘,以及形成在两个所述凸缘之间的第一凹部,所述第二传动轮部设置有两个第二传动凸缘,以及形成在两个所述凸缘之间的第二凹部,所述第一传动带绕过所述第一凹部,所述第二传动带绕过所述第二凹部。

优选地,还包括卷帘筒,所述卷帘筒套设在所述卷帘轴外部;所述卷帘筒侧壁上开设有卷帘通过孔,所述卷帘体能够穿过所述卷帘通过孔并连接至所述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

优选地,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卷帘筒上,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所述卷帘轴固定连接,以带动所述卷帘轴旋转。

优选地,所述从动轴两端连接有第一轴承结构和第二轴承结构,所述第一轴承结构包括第一轴承座和安装在所述第一轴承座内的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结构包括第二轴承座和安装在所述第二轴承座内的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分别连接在所述从动轴两端。

优选地,所述车窗卷帘装置还包括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的另一端分别朝向所述第一传动轮部和第二传动轮部;所述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为长形闭环状,所述第一传动带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槽后绕设在所述第一传动轮部和第一从动轮部上;所述第二传动带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二安装槽后绕设在所述第二传动轮部和第二从动轮部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从动轮部包括设置在所述从动轮上的第一从动凸缘,所述第一从动凸缘与所述第一轴承座之间形成有第三凹部;所述第二从动轮部包括设置在所述从动轮上的第二从动凸缘,所述第二从动凸缘与所述第二轴承座之间形成有第四凹部;所述第一传动带绕过所述第三凹部,所述第二传动带绕过所述第四凹部。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卷帘杆,所述卷帘体的末端与所述卷帘杆固定连接,所述卷帘体通过所述卷帘杆与所述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体,设置在车体两侧的车门,以及设置在车门内部的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窗卷帘装置;

所述车门包括,车门本体,所述车门本体上设有车窗开口,所述车窗卷帘装置的所述卷帘轴通过所述卷帘筒固定连接在所述车窗开口第一侧,所述从动轴通过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固定连接在所述车窗开口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平行所述第二侧。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窗卷帘装置,通过将卷帘体卷绕在卷帘轴,并在远离卷帘轴的位置平行设置从动轴,且通过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连接卷帘轴和从动轴,实现在不需要遮光时,卷帘体卷绕在卷帘轴上;在需要遮光时,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卷帘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运动,以拉动与之连接的卷帘体末端逐渐由卷帘轴上展开,以遮蔽阳光;不仅方便有效地按需遮挡了阳光,也节省了卷帘装置的占用空间,从而增加了车内的可用空间,提高了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车窗卷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车窗卷帘装置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车窗卷帘装置的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车窗卷帘装置卷帘轴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车窗卷帘轴装置第一导向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卷帘轴; 111-第一传动轮部;

112-第二传动轮部; 12-从动轴;

121-第一从动轮部; 122-第二从动轮部;

13-卷帘体; 131-卷帘杆;

14-第一传动带; 15-第二传动带;

16-驱动装置; 17-卷帘筒;

171-卷帘通过孔; 18-第一轴承结构;

181-第一轴承; 182-第一轴承座;

19-第二轴承结构; 191-第二轴承;

192-第二轴承座; 20-第一导向柱;

201-通过孔; 21-第二导向柱;

211-第二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汽车是借助于自身的动力装置驱动,且具有4个或4个以上的车轮的非轨道无架线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和/或货物。汽车按照用途分为普通运输汽车和专用车,其中,普通运输汽车又可分为轿车、客车、货车。

汽车总体结构通常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以及电器与电子设备四大部分;其中,发动机是通过燃烧燃料而提供动力的部件,是汽车的动力装置;底盘是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运动并按驾驶员的操纵而正常行驶的部件,是汽车的基体,其上安装有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车身安装在底盘上,是驾驶员的工作场所,也是装载乘客和货物的部件。

其中,车身本体由后至前包括三部分,即后部车身、中部车身和前部车身。后部车身是客舱后部的车身结构,包括:用于放置物品的行李舱,行李舱上方设有行李舱盖板,行李舱两侧分别设有后翼子板,位于行李箱底部下方的、沿车身纵向延伸的后纵梁,行李舱尾端设有后围板、以及后保险杠。

前部车身是位于客舱前方的车身结构,包括:容纳发动机的发动机舱,设于发动机舱上方的发动机舱盖板,设于发动机舱两侧的前翼子板,设于发动机舱底部下方两侧的、沿车身纵向延伸的前纵梁,以及设于两个前纵梁前端之间的前横梁,设置在发动机舱后端的、用于将发动机舱与客室分开的前围板,位于最前端的前裙板及前保险杠等。

中部车身是位于前部车身和后部车身之间的部分,包括:位于最底部的地板,顶部的车顶,以及设置在车顶和地板之间的立柱。立柱分别设置在车身两侧,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设置的前立柱(也称A立柱)、中间立柱(B 立柱)和后立柱(C立柱),A立柱与B立柱之间,以及B立柱与C立柱之间安装有车门。

车门包括车门本体,在车门本体上部设置有车窗开口,车门本体下部设置有车窗玻璃容纳空间,当需要打开车窗时,车窗玻璃容纳在车窗玻璃容纳空间内部,而当关闭车窗时,车窗玻璃从车门本体内部升起最终卡设在车窗开口上。当汽车在白天行驶时,阳光可以透过汽车侧面车门上的车窗玻璃照射进车舱,引起车舱内部人员的不适。

通常在车窗顶部设置窗帘布,当有阳光照射进车舱时,需要车舱内部的人员手动将窗帘布拉开以遮挡阳光。或者,在汽车车门内设置有刚性窗帘;具体地,车门本体内形成窗帘容纳空间,刚性窗帘设置在车门本体内部的窗帘容纳空间中,如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将刚性窗帘升起以遮挡阳光。但是,采用人工手动拉开窗帘布的方式操作不够便利,而刚性窗帘由于同车窗玻璃一样整个设置在车门本体内部,导致车门厚度增大从而压缩了车辆内部空间。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窗卷帘装置,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车窗卷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车窗卷帘装置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车窗卷帘装置的一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及图3所示,车窗卷帘装置包括:卷帘轴11,在卷帘轴11一侧平行设置有从动轴12;卷帘轴1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传动轮部111和第二传动轮部112,从动轴12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从动轮部121和第二从动轮部122;位于同侧的第一传动轮部111和第一从动轮部121上绕设有第一传动带14,位于同侧的第二传动轮部112和第二从动轮部122上绕设有第二传动带15;在第一传动带14和第二传动带15之间设有卷帘体13,卷帘体13的起始端固定连接在卷帘轴11上,卷帘体13的末端固定在第一传动带14和第二传动带15上;卷帘轴11还连接有驱动装置16,驱动装置16 用于驱动卷帘轴11旋转以带动第一传动带14和第二传动带15移动,进而带动卷帘体13的末端朝远离卷帘轴11的方向移动。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卷帘体13采用完整的柔性材料制成,卷帘轴11用于卷绕卷帘体13。卷帘轴11可以包括第一传动轮部111和第二传动轮部112,从动轴12可以包括第一从动轮部121和第二从动轮部122。第一传动轮部111和第一从动轮部121同侧设置并绕设有第一传动带14,第二传动轮部112和第二从动轮部122同侧设置并绕设有第二传动带15,卷帘体13 的起始端固定在卷帘轴11上并卷绕在卷帘轴11上,卷帘体13的末端与第一传动带14和第二传动带15固定连接,同时,卷帘轴11上连接有驱动装置 16,驱动装置16能够驱动卷帘轴11转动,进而通过卷帘轴11的转动带动第一传动带14和第二传动带15运动,此时卷帘体13末端在传动带的带动下,逐渐由卷帘轴11展开,即卷帘体13由收卷状态逐渐被展开;随之卷帘体13 末端逐渐朝从动轴12的方向移动至从动轴12处,卷帘体13可以覆盖从动轴 12至卷帘轴11之间的区域。

本实施例的车窗卷帘装置可安装在车门本体的车窗开口周围,即卷帘轴 11、从动轴12分别安装在车窗开口上、下方的车门本体钣金上,第一传动带14和第二传动带15分别安装在车窗开口两侧的车门本体钣金上,以使卷帘轴11、从动轴12、第一传动带14、第二传动带15围成的中部区域对应车窗开口,从而不影响光线的通过。当需要遮挡光线时,可以开启车窗卷帘装置的驱动装置16,以使卷帘体13由卷帘轴11上逐渐展开,直到覆盖卷帘轴 11和从动轴12之间的区域时,以将车窗开口覆盖,达到遮阳的目的。而当不需要使用卷帘体13时,利用驱动装置16反向驱动,卷帘体13在卷帘轴 11和第一传动带14、第二传动带15的带动下重新卷绕在卷帘轴11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窗卷帘装置,通过将卷帘体13卷绕在卷帘轴11,并在远离卷帘轴11的位置平行设置从动轴12,且通过第一传动带14和第二传动带15连接卷帘轴11和从动轴12,实现在不需要遮光时,卷帘体13卷绕在卷帘轴11上;在需要遮光时,通过驱动装置16驱动卷帘轴11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传动带14和第二传动带15运动,以拉动与之连接的卷帘体13末端逐渐由卷帘轴11上展开,以遮蔽阳光;不仅方便有效地按需遮挡阳光,也节省了卷帘装置的占用空间,从而增加了车内的可用空间,提高了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进一步地,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车窗卷帘装置中卷帘轴11 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传动轮部111包括设置在卷帘轴11上的两个第一传动凸缘,以及形成在两个所述凸缘之间的第一凹部,第二传动轮部112设置有两个第二传动凸缘,以及形成在两个所述凸缘之间的第二凹部,第一传动带14绕过所述第一凹部,第二传动带15绕过第二凹部。由此,当第一传动带14和第二传动带15卷设在卷帘轴11上,驱动卷帘轴11 时,第一传动带14和第二传动带15可只延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往复运动,不会在卷帘轴11驱动下发生移动以发生脱离卷帘轴11的风险,从而更加牢靠的绕设在卷帘轴11上。

优选地,本车窗卷帘装置还包括卷帘筒17,卷帘筒17套设在卷帘轴11 外部;卷帘筒17侧壁上开设有卷帘通过孔171,卷帘体13能够穿过卷帘通过孔171并连接至所述第一传动带14和第二传动带15。其中,卷帘筒17可以容纳卷绕好的卷帘体13;卷帘通过孔171可以为沿卷帘轴11轴向延伸的长形开口,其长度可以大于或等于卷帘体13的宽度,以保证卷帘体13能够无阻碍地由卷帘通过孔171伸出或收回。通过设置卷帘筒13,可在不影响车窗卷帘装置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对卷帘体13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避免灰尘、雨水等对卷帘体13的影响。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窗卷帘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16,驱动装置16固定安装在卷帘筒17上,驱动装置16的输出轴与卷帘轴11固定连接,以带动卷帘轴11旋转。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优选驱动装置16为两个,两个驱动装置16 分别连接在卷帘轴11的两端,这样设置使驱动装置16的输出轴与卷帘轴11 连接更加稳固并节省驱动装置16的安装空间。设置卷帘筒17后,卷帘轴 11、驱动装置16以卷绕在卷帘轴11上的卷帘体13被套设在卷帘筒17内部,通过驱动装置16的安装外壁与卷帘筒17内壁的固定,从而保证驱动装置16 以及卷帘轴11能安全稳定地运行,并且卷帘筒17也可按照需求灵活设置在车门的车窗开口处,不受卷帘轴11旋转的限制。

为了使从动轴12安全稳定地运行,本实施例优选从动轴12两端连接有第一轴承结构18和第二轴承结构19,第一轴承结构18包括第一轴承座182 和安装在第一轴承座182内的第一轴承181;第二轴承结构19包括第二轴承座192和安装在第二轴承座192内的第二轴承191;第一轴承181和第二轴承191分别连接在从动轴12两端。设置第一轴承181和第二轴承191后,有利于减小从动轴12在旋转过程中的阻力,从而使第一传动带14和第二传动带15迅速的将卷帘体13收卷或放卷。而第一轴承座182和第二轴承座192 可以固定在车窗开口处,使从动轴12在不受旋转影响的情况下安全稳定地运行。

进一步地,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车窗卷帘装置第一导向柱 2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5所示,为了保证第一传动带14和第二传动带15的安全运行,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一导向柱20和第二导向柱21,第一导向柱20和第二导向柱21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轴承座182和第二轴承座192 固定连接;第一导向柱20和第二导向柱21的另一端分别朝向第一传动轮部 111和第二传动轮部112;第一导向柱20和第二导向柱21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槽(图中未示出)和第二安装槽211,第一传动带14和第二传动带15分别安装在对应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211内。可选的,在第一导向柱20 和第二导向柱21上靠近第一轴承座182和第二轴承座192的一侧还分别设置有两个通过孔201,通过孔201分别与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211连通,第一导向柱20和第二导向柱21分别与第一轴承座182和第二轴承座192的固定连接,能固定第一导向柱20和第二导向柱21的位置,而且第一导向柱 20和第二导向柱21具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211,优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211的内径大于第一传动带14和第二传动带15的外径,此时,将第一传动带14和第二传动带15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211 内,并且从通过孔201通过后与从动轴12连接,能使第一传动带14和第二传动带15沿预定的轨道运行,防止第一传动带14和第二传动带15运动过程中与其他部件接触而影响卷帘体13展开甚至损坏,保证第一传动带14和第二传动带15的安全、高效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导向柱20和第二导向柱21形状优选为柱体,且第一导向柱20和第二导向柱21沿自身长度延伸的方向不一定是直线,可以配合车门的轮廓形状进行匹配设置,以使第一导向柱20和第二导向柱21安装时与车门完全匹配。

具体地,在上述第一传动带14和第二传动带15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211的基础上,优选第一传动带14和第二传动带15为长形闭环状,第一传动带14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槽以及通过孔201后绕设在第一传动轮部111和第一从动轮部121上;第二传动带15的两端穿过第二安装槽 211以及通过孔201后绕设在第二传动轮部112和第二从动轮部122上。由此,第一传动带14和第二传动带15的两端绕设位置以及运行轨迹被第一导向柱20、第二导向柱21、第一传动轮部111、第二传动轮部112、第一从动轮部121以及第二从动轮部122定位,这样一来第一传动带14和第二传动带 15可以沿着预定位置、预定轨道做往复运动,从而防止第一传动带14和第二传动带15运行时脱离轨道或与其它部件发生摩擦。

优选地,第一从动轮部121包括设置在从动轮上的第一从动凸缘,第一从动凸缘与第一轴承座182之间形成有第三凹部;第二从动轮部122包括设置在从动轮上的第二从动凸缘,第二从动凸缘与第二轴承座192之间形成有第四凹部;第一传动带14绕过所述第三凹部,第二传动带15绕过所述第四凹部。使第一从动凸缘和第二从动凸缘分别与第一轴承座182和第二轴承座 192形成第三凹部和第四凹部,充分发挥第一轴承座182和第二轴承座192 的作用,节省额外设置凸缘的材料成本,另外由于第一轴承座182和第二轴承座192的外径较大,所以第一传动带14和第二传动带15绕设在第三凹部和第四凹部内时,不容易脱离第三凹部和第四凹部。

在上述车窗卷帘装置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卷帘杆131,卷帘体 13的末端与卷帘杆131固定连接,卷帘体13通过卷帘杆131与第一传动带 14和第二传动带15固定连接。优选的,卷帘杆131为矩形,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211的也为矩形的槽体,卷帘杆131的两端设置有传动带连接槽,卷帘杆131的两端通过传动带连接槽分别与第一传动带14和第二传动带 15固定连接后容纳在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211内。卷帘体13由于卷绕的需要,需为柔性的遮光材料,例如:塑料遮光布。如果将卷帘体13直接与第一传动带14和第二传动带15连接,在高速运动时,很可能会由于卷帘体13材料强度不够而发生撕裂或被卷进滚动的传动带中,而设置卷帘杆131 后,将卷帘体13固定在卷帘杆131上,卷帘杆131的材料为金属或者其他硬质材料,不仅能使第一传动带14和第二传动带15稳固的与卷帘杆131连接实现收卷或放卷,而且将卷帘体13与卷帘杆131固定连接,能增强卷帘体 13的平整性,使卷帘体13在收卷或者放卷的过程中保持舒展的状态,顺利的完成收卷或放卷。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车体,设置在车体两侧的车门,以及设置在车门内部的如上述任一项的车窗卷帘装置;

其中车门包括,车门本体,车门本体上设有车窗开口,车窗卷帘装置的卷帘轴11通过卷帘筒17固定连接在车窗开口第一侧,从动轴12通过第一轴承座182和第二轴承座192固定连接在车窗开口的第二侧,第一侧平行所述第二侧。具体地,车窗卷帘装置包括:卷帘轴11,在卷帘轴11一侧平行设置有从动轴12;卷帘轴1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传动轮部111和第二传动轮部112,从动轴12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从动轮部121和第二从动轮部122;位于同侧的第一传动轮部111和第一从动轮部121上绕设有第一传动带14,位于同侧的第二传动轮部112和第二从动轮部122上绕设有第二传动带15;在第一传动带14和第二传动带15之间设有卷帘体13,卷帘体13的起始端固定连接在卷帘轴11上,卷帘体13的末端固定在第一传动带14和第二传动带 15上;卷帘轴11还连接有驱动装置16,驱动装置16用于驱动卷帘轴11旋转以带动第一传动带14和第二传动带15移动,进而带动卷帘体13的末端朝远离卷帘轴11的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通过卷帘轴11、第一传动带14和第二传动带15以及驱动装置 16的驱动,可将卷帘体13在使用时放卷,以遮蔽阳光;在不使用时收卷重新卷绕在卷帘轴11上,从而节省车窗卷帘装置的占用空间,提高了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可选地,安装车窗卷帘装置时,可以将套设有卷帘轴11的卷帘筒17安装在车窗开口的上侧,或者安装在车窗开口的下侧,或者安装在车窗开口的左侧,或者安装在车窗开口的右侧,对应的,连接有从动轴12的第一轴承座182和第二轴承座192安装在与卷帘筒17相平行的另外一侧,这样一来,可以实现卷帘体13从下往上、从上往下、从左往右、从右往左不同方向的放卷或收卷,实际操作时,可以以车窗开口的具体形状为准安装车窗卷帘装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