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自行车后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0955发布日期:2019-03-30 09:04阅读:9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自行车后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轮,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后轮。



背景技术:

常见的电动车后轮,其辐条是均与分布于轮毂上的。对于电动自行车来说,自行车后轮是需要固定电机的。辐条是与轮毂焊接的,当辐条数目较多时,由于焊接工艺必然会对轮毂产生一定的损坏;当辐条数目较少时,则不能满足后轮的强度要求。因此怎样在保证后轮强度的同时,减少焊接工艺对后轮的损坏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后轮,以保证后轮的强度的同时,减少辐条的安装于轮毂的影响。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后轮,包括轮毂和轮胎,所述轮胎包覆于轮毂的外圆面上,所述轮毂包括轮毂外圈、轮毂内圈、若干第一辐条和若干第二辐条,所述轮毂外圈与轮毂内圈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辐条的一端与轮毂内圈连接,所述第一辐条的另一端与轮毂外圈连接,若干所述第一辐条与若干所述第二辐条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辐条的一端与第一辐条连接连接,所述第二辐条的另一端与轮毂外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轮胎包括内胎和外胎;所述外胎包括上表皮、下表皮和若干支撑筋,所述下表皮包覆于内胎表面,所述上表皮和下表皮连接形成支撑腔,若干所述支撑筋设置于支撑腔内部,且支撑筋的一端与上表皮连接,另一端与下表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筋呈十字交叉型,且交叉点处于外胎横截面左右对称处。

进一步的,所述外胎横截面左右对称处的上表皮与下表皮之间距离至少为1厘米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所述:一种电动自行车后轮,包括了若干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第一辐条连接于轮毂内圈和轮毂外圈,第二辐条连接于轮毂外圈和第一辐条,第二辐条没有直接与需要安装电机的轮毂内圈接触,这样既保证了后轮的强度,也避免了由于辐条过多对轮毂内圈的强度的影响;一种电动自行车,所述外胎内置了支撑腔,当有尖锐物刺入轮胎时,支撑腔可以避免尖锐物直接刺入内胎导致漏气甚至是爆胎,安全性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轮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轮胎的截面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将轮胎压平展开后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至4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后轮,包括轮毂1和轮胎2,所述轮胎2包覆于轮毂1的外圆面上,所述轮毂1包括轮毂外圈101、轮毂内圈102、若干第一辐条103 和若干第二辐条104,所述轮毂外圈101与轮毂内圈102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辐条103 的一端与轮毂内圈102连接,所述第一辐条103的另一端与轮毂外圈101连接,若干所述第一辐条103与若干所述第二辐条104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辐条104的一端与第一辐条103连接连接,所述第二辐条104的另一端与轮毂外圈101连接。所述轮毂内圈用来安装驱动电机,所有的辐条焊接在轮毂内圈上时,会对轮毂内圈的强度产生影响,因此将一部分辐条,即第一辐条的一端焊接在轮毂上,将第二辐条焊接在第一辐条上,这样既能保证轮毂整体的支撑强度,又可以避免辐条的焊接对轮毂内圈的影响

所述轮胎2包括内胎201和外胎202;所述外胎202包括上表皮203、下表皮204 和若干支撑筋205,所述下表皮204包覆于内胎201表面,所述上表皮203和下表皮204 连接形成支撑腔206,若干所述支撑筋205设置于支撑腔206内部,且支撑筋205的一端与上表皮203连接,另一端与下表皮204连接。

所述支撑筋205呈十字交叉型,且交叉点处于外胎202横截面左右对称处,外胎202 横截面的左右对称处是电动自行车行驶时与地面接触部分,也是受到的压力最大的部分,将交叉点设置于此处可以提高轮胎的抗压能力。

所述外胎202横截面左右对称处的上表皮203与下表皮204之间距离至少为1厘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