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破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0510发布日期:2019-03-22 19:38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式破玻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紧急逃生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手持式破玻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的数量也随之增加,驾驶员的安全意识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当遇到一些紧急状况时,汽车变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目前大部分汽车上会备有击碎车窗玻璃的安全锤;但或者安全锤随意放置,或者根本不准备,这就导致发生紧急状况不能及时逃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携带放置、安全可靠的手持式破玻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扳机、冲头、限位杆、弹簧A及弹簧B,其中冲头及限位杆分别可往复移动地容置于壳体内,该冲头上套设有弹簧A,所述弹簧A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壳体内部和冲头上设置的挡块;所述限位杆上设有限位框,该限位框下方的限位杆上套设有弹簧B,所述弹簧B的两端分别抵接于限位框和壳体内部;所述冲头由限位框上的孔穿过,该冲头上设有缩径段,所述缩径段在冲头容置于壳体内时位于所述孔中,此时的弹簧A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缩径段在限位杆下压过程中穿过孔,该冲头通过弹簧A的弹力作用由所述壳体内冲出击碎玻璃,此时的弹簧B处于压缩状态;所述扳机连接于冲头上,通过该扳机带动冲头复位缩回至所述缩径段位于孔中,所述限位杆通过弹簧B的弹力作用复位;

所述限位框上的孔沿限位杆的移动方向开设,该孔分为间距大的通过段和间距小的卡住段,所述缩径段在冲头容置于壳体内时位于卡住段内;

所述卡住段的间距大于或等于缩径段的直径,且小于所述缩径段前后两侧的直径;所述通过段位于该卡住段的上方,间距大于所述缩径段前后两侧的直径;

所述冲头的一端为尖端,另一端设有限位块,该限位块在所述冲头的尖端由壳体冲出时抵接于限位框;

所述冲头仅具有沿其轴向往复移动的自由度,所述限位杆仅具有沿其轴向往复移动的自由度;

所述冲头的轴向与限位杆的轴向相垂直;

所述壳体分为左右相同的两部分,每部分的内部均设有隔板A及隔板B,左右两部分的隔板A上以及左右两部分的隔板B上均开有豁口,左右两部分的隔板A上的两个豁口形成供所述冲头穿过、并限制冲头上下移动的通孔;左右两部分的隔板B上的两个豁口形成供所述限位杆穿过、并限制限位杆左右移动的通孔;

所述限位杆的顶部设有按键;

所述扳机的上端位于壳体内,并与所述冲头相连,该扳机的下端位于壳体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携带方便,安全可靠,只需按下限位杆即可释放冲头,进而击碎汽车玻璃,操作速度快。

2.本实用新型采用按键形式进行破玻,操作方便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冲头处于常态的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冲头处于击发状态的结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杆与冲头的结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侧视图;

其中:1为壳体,2为扳机,3为冲头,4为限位杆,5为按键,6为隔板A,7为弹簧A,8为弹簧B,9为限位块,10为挡块,11为隔板B,12为豁口,13为限位框,14为孔,15为卡住段,16为通过段,17为缩径段,18为冲击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1、扳机2、冲头3、限位杆4、弹簧A7及弹簧B8,其中壳体1呈手枪形状,枪头处开有供冲头3冲出的冲击孔18;壳体1分为左右相同的两部分,以便于拆卸组装,每部分的内部均设有隔板A6及隔板B11,左右两部分的隔板A6上以及左右两部分的隔板B11上均开有豁口12,左右两部分的隔板A6上的两个豁口12形成供冲头3穿过、并限制冲头3上下移动的通孔,左右两部分的隔板B11上的两个豁口12形成供限位杆4穿过、并限制限位杆4左右移动的通孔。

冲头3及限位杆4分别可往复移动地容置于壳体1内,冲头3仅具有沿其轴向往复移动的自由度,限位杆4仅具有沿其轴向往复移动的自由度,冲头3的轴向与限位杆4的轴向相垂直。冲头3的一端为尖端,另一端设有限位块9,本实施例的限位块9呈圆盘状,直径大于冲头3其他部分的直径。冲头3由隔板A6上形成的通孔穿过,在隔板A6与冲击孔18之间的冲头3上套设有弹簧A7,该弹簧A7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壳体1内部和冲头3上设置的挡块10。

限位杆4的顶部设有按键5,底部穿过隔板B11上形成的通孔,在限位杆4上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一方形的限位框13,该限位框13中间开有孔14,限位框13上的孔14沿限位杆4的移动方向开设,孔14分为间距大的通过段16和间距小的卡住段15,即通过段16与卡住段15连接处的限位框13相对的两边内壁均向内倾斜,通过段16位于卡住段15的上方。限位框13下方的限位杆4上套设有弹簧B8,该弹簧B8的两端分别抵接于限位框4的底部和壳体1内部的隔板B11。

冲头3上设有缩径段17,卡住段15的间距大于或等于缩径段17的直径,且小于缩径段17前后两侧的直径;通过段的间距大于缩径段17前后两侧的直径。冲头3由限位框13上的孔14穿过,缩径段17在冲头3容置于壳体1内时位于孔14中;由于缩径段17两侧的直径大于卡住段15的间距,因此冲头3被卡住限位,此时的弹簧A7处于压缩状态。扳机2的上端位于壳体1内,并与冲头3相连,该扳机2的下端位于壳体1外部。缩径段17在限位杆4下压过程中穿过孔14,该冲头3通过弹簧A7的弹力作用由壳体1内冲出击碎玻璃,此时的弹簧B8处于压缩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本实用新型在初始状态时,冲头3位于壳体1内,缩径段17卡在卡住段15内,冲头3被限制不能冲出;弹簧A通过挡块10处于强压缩状态,弹簧B8处于部分压缩状态。当遇到紧急状况需要使用破玻器时,按下按键5,限位杆4向下移动,缩径段17逐渐由卡住段15过度到通过段16,冲头3可以继续由限位框13上的孔14通过时,弹簧A7释放,冲头3受弹簧A7牵引瞬间向前移动,冲头3的尖端由冲击孔18穿出,进而击碎汽车玻璃;此过程中,缩径段17穿出限位框13,缩径段17后侧直径较大的部分进入限位框13的孔14中,并位于通过段16。冲头3的尖端由壳体1冲出,直至限位块9抵接于限位框13后停止。此时,限位杆4受冲头3的阻挡,不能回复至初始位置,弹簧B11处于强压缩状态。

使用完毕后,扣动扳机2,扳机2带动冲头3向后移动,当缩径段17移动回限位框13上的孔14中,限位杆4在弹簧B8的弹簧弹力作用下,向上移动,缩径段17由孔14的通过段16再次进入到卡住段15中,冲头3被限制不能冲出,限位杆4复位,以备再次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