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设备座椅扶手上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6208发布日期:2019-05-21 21:59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交通设备座椅扶手上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设备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座椅扶手上盖。



背景技术:

在用于机动车辆以及飞行器时座椅扶手都会安装的零部件,座椅作为主要零部件之一,其质量、可调节程度、结构等直接影响到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使用的舒适性和外观的美观性。扶手作为作为座椅的重要部件之一,其使用的舒适性和抗压能力同样很重要。现有的扶手上盖通常采用聚碳酸酯(PC)衬板外面包裹聚氨酯发泡软垫制成,通过将衬板固定于发泡模具整体发泡将衬板和软垫结为一体,虽然手感舒适,但采用发泡工序手工操作较多,制成品的周边易产生飞边,需手工去除导致生产效率非常低,且生产出的扶手上盖次品率高,生产辅料和废料多无法回收,导致经济效益低,且会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交通设备座椅扶手上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扶手上盖由衬板外面包裹发泡软垫制成手工作业量大导致生产效率低和废品难以回收影响经济效益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交通设备座椅扶手上盖,包括上盖软垫和上盖衬板,所述上盖软垫包括弧形的顶面,所述顶面四周边缘下沿设置有侧壁,所述侧壁首尾相连构成长方形的外壁,使所述侧壁和所述顶面之间围成长方形的凹槽,所述顶面内侧沿其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用于支撑以增强结构稳定性的薄筋,所述上盖衬板包括长方形的底面,所述底面沿其宽度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对所述薄筋起支撑作用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呈中间高两侧矮的梯形状,所述上盖衬板和上盖软垫通过胶水粘接在一起,使所述上盖衬板正好粘接在上盖软垫的凹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薄筋沿顶面长度方向平行设置,且所述薄筋的厚度一致,所述薄筋的高度沿顶面的中部向两侧逐次递减;所述加强筋沿底面宽度方向平行设置,且所述加强筋的厚度和形状相同,所述上盖衬板和上盖软垫粘接在一起后,所述薄筋的底部刚好和所述加强筋顶部交叉相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衬板远离加强筋的一面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便于所述上盖衬板和上盖软垫粘接的长方形止口,所述止口沿所述上盖衬板的长度方向边缘处延伸布置,所述侧壁远离顶面的一端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止口配合的搭接面,使所述上盖衬板的底面四周边缘和上盖软垫的凹槽槽口边缘配合粘接后处在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衬板底面设置有可安装铜嵌件的台阶通孔,所述台阶通孔设置在相邻的两加强筋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两加强筋之间设置有圆柱形的凸起,所述台阶通孔与所述凸起同轴心设置在所述凸起上。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软垫选用软质的带有弹性的TPU材料制成,所述上盖衬板选用阻燃性好、机械强度高的PC材料制成,所述上盖软垫和上盖衬板为注塑一体成型。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交通设备座椅扶手上盖,上盖软垫和上盖衬板均采取注塑一体成型工艺,注塑成型质量稳定、产品外观好、生产效率高;通过上盖软垫采用TPU材料注塑一体成型代替聚氨酯发泡产品,制作工艺得到优化从而大幅减少了手工作业量提高了生产效率,且TPU材料可回收利用减轻对环境的危害的同时提高了经济效益。由于TPU材料是软质的且带有弹性,通过在顶面内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薄筋,对顶面起支撑作用,在确保上盖软垫柔软度的同时保证结构的稳定性。通过胶水将上盖软垫和上盖衬板粘接在一起,使上盖衬板的加强筋的顶面和上盖软垫的薄筋的底面交叉相接,加强筋对薄筋起支撑作用,增强结构的稳定性,防止上盖软垫受外力发生较大形变,影响其美观程度和使用的舒适性。通过胶水粘接将上盖软垫和上盖衬板装配在一起,结构合理,操作方便,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交通设备座椅扶手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盖软垫沿A-A线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盖衬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盖衬板沿B-B线的剖面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上盖软垫1、上盖衬板2、顶面101、侧壁102、薄筋103、搭接面104、底面201、加强筋202、搭接面203、台阶通孔20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交通设备座椅扶手上盖,包括上盖软垫1和上盖衬板2,所述上盖软垫1包括弧形的顶面101,所述顶面101四周边缘下沿设置有侧壁102,所述侧壁102首尾相连构成长方形的外壁,使所述侧壁102和所述顶面101之间围成长方形的凹槽,所述顶面101内侧沿其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用于支撑以增强结构稳定性的薄筋103,所述上盖衬板2包括长方形的底面201,所述底面201沿其宽度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对所述薄筋103起支撑作用的加强筋202,所述加强筋202呈中间高两侧矮的梯形状,所述上盖衬板2和上盖软垫1通过胶水粘接在一起,使所述上盖衬板2正好粘接在上盖软垫1的凹槽中。所述顶面101呈弧形,增强人接触扶手的舒适度,美观性更强。通过在顶面101内侧设置有若干薄筋103对所述顶面101起支撑作用,在确保上盖软垫1柔软度的同时保证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在底面201上设置加强筋202,使上盖衬板2和上盖软垫1粘接在一起后,加强筋202对薄筋103起支撑作用,防止上盖软垫1受外力发生较大形变,影响其美观程度和使用的舒适性。通过胶水粘接将上盖软垫1和上盖衬板2装配在一起,结构合理,操作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如图2-4所示,为了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各部分受力均匀,所述薄筋103沿顶面101长度方向平行设置,且所述薄筋103的厚度一致,所述薄筋103的高度沿顶面101的中部向两侧逐次递减;所述加强筋202沿底面201宽度方向平行设置,且所述加强筋202的厚度和形状相同,所述上盖衬板2和上盖软垫1粘接在一起后,所述薄筋103的底部刚好和所述加强筋202顶部交叉相接。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4所示,为了便于上盖衬板2和上盖软垫1的安装,装配后的产品满足生产要求,所述上盖衬板2远离加强筋202的一面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便于所述上盖衬板2和上盖软垫1粘接的长方形止口203,所述止口203沿所述上盖衬板2的长度方向边缘处延伸布置,所述侧壁102远离顶面101的一端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止口203配合的搭接面104,通过在止口203的表面涂抹胶水,将上盖软垫1的搭接面104卡在上盖衬板2的止口203上,使所述上盖衬板2的底面四周边缘和上盖软垫1的凹槽槽口边缘配合粘接后处在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的,如图3-4所示,为了便于扶手上盖与座椅的其他部件连接,所述上盖衬板2底面设置有可安装铜嵌件的台阶通孔204,所述台阶通孔204设置在相邻的两加强筋202之间,通过铜嵌件连接安装更方便,结构更稳定。由于上盖衬板2的底面201比较薄,直接在底面201上加工台阶通孔204会太浅,安装铜嵌件不牢靠,通过在两加强筋202之间设置有圆柱形的凸起,所述台阶通孔204与所述凸起同轴心设置在所述凸起上,增强上盖衬板2的稳定性,便于铜嵌件的安装。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废品回收,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所述上盖软垫1选用软质的带有弹性的TPU材料制成,所述上盖衬板2选用阻燃性好、机械强度高的PC材料制成。通过上盖软垫1和上盖衬板2为注塑一体成型,成型质量稳定,增强了外观的美观性,大幅减少了手工作业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上盖软垫1和上盖衬板2经注塑一体成型后,待产品冷却在上盖衬垫的止口203处的表面涂抹胶水,然后将上盖软垫1的搭接面104卡在上盖衬板2的止口203上,使上盖衬板2的底面四周边缘和上盖软垫1的凹槽槽口边缘配合粘接后处在同一平面内,待胶水凝固后上盖衬垫和上盖衬板2装配完成。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