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刹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17208发布日期:2019-10-09 00:05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刹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刹车装置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自动刹车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辅助驾驶系统中,大部分的功能只是通过超声波检测前后障碍物的距离信息或者通过GPRS和GPS来获取红绿灯和违章拍照信息提前提醒,但这只起到一个辅助提醒的功能,并不能实现自动化,减少驾驶员的操作。因此,带有自动刹车功能的辅助驾驶系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目前市场上还有没出现可以检测驾驶员是否酒驾的一个产品,虽然酒驾有交警负责把守,但出现很多因酒驾出现的事故,如果有一个产品可以检测驾驶员已经不能正常控制汽车后强制刹车,就可以减少酒驾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自动刹车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检测车辆是否存在左摇右摆的行为,判断驾驶员是否酒驾,然后启动/关闭刹车动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陀螺仪模块、微处理芯片和刹车模块,其中,

所述的陀螺仪模块用于车辆三轴的加速度和角速度,陀螺仪模块与微处理芯片电连接;

所述的微处理芯片与刹车模块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通过陀螺仪模块得到车辆三轴的加速度和角速度,微处理芯片通过加速度和角速度的数据,从而得知车辆是否存在左摇右摆的行为,再判断驾驶员是否酒驾;若驾驶员是酒驾,则发出脉冲调制信号,刹车模块收到脉冲调制信号后进行强制刹车。其次,还有半坡起步功能:在半坡起步时,微处理芯片控制刹车模块进行刹车几秒,让驾驶员发动汽车的发动机达到足够的马力使汽车不会后滑,几秒后缓慢释放刹车。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自动刹车装置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的微处理芯片与显示模块电连接。

本优选方案中,显示模块显示车辆的参数和驾驶员是否酒驾的状态信息。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自动刹车装置还包括电源电路,所述的电源电路进行供电。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刹车模块包括逻辑电路、光电耦合电路和驱动电路,其中,

所述的逻辑电路用于输出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逻辑电路与微处理芯片电连接;

所述的光电耦合电路用于将微处理芯片和驱动电路进行电气隔离,所述的光电耦合电路与逻辑电路电连接;

所述的驱动电路根据逻辑电路的控制信号驱动电机启动/关闭刹车,所述的驱动电路与光电耦合电路电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驱动电路包括HIP4082IBZT芯片、4个NMOS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电机,其中,

所述的4个NMOS管定义为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

所述的HIP4082IBZT芯片的3号引脚作为第一输入端;

所述的HIP4082IBZT芯片的4号引脚作为第二输入端;

所述的HIP4082IBZT芯片的1号引脚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电连接;

所述的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接电源;

所述的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三电容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HIP4082IBZT芯片的2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HIP4082IBZT芯片的7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HIP4082IBZT芯片的5号引脚与第三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HIP4082IBZT芯片的6号引脚与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HIP4082IBZT芯片的6号引脚接地;

所述的HIP4082IBZT芯片的1号引脚与第一电容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HIP4082IBZT芯片的15号引脚与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HIP4082IBZT芯片的9号引脚与第二电容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HIP4082IBZT芯片的12号引脚接电源;

所述的HIP4082IBZT芯片的12号引脚与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电连接;

所述的HIP4082IBZT芯片的9号引脚与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电连接;

所述的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HIP4082IBZT芯片的11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电机的一个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电机的另一个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HIP4082IBZT芯片的16号引脚与第一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NMOS管的栅极电连接;

所述的第二NMOS管的源极与电机的一个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第二NMOS管的漏极接电源;

所述的HIP4082IBZT芯片的14号引脚与第五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四NMOS管的栅极电连接;

所述的第四NMOS管的漏极与电机的一个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第二NMOS管的源极接地;

所述的HIP4082IBZT芯片的13号引脚与第四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NMOS管的栅极电连接;

所述的第三NMOS管的漏极与电机的另一个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第三NMOS管的源极接地;

所述的HIP4082IBZT芯片的10号引脚与第二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NMOS管的栅极电连接;

所述的第一NMOS管的源极与电机的另一个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第一NMOS管的漏极接电源。

本优选方案中,两路电机的引脚信号相反时能控制电机转动,其他时候电机停止工作,通过电机外接一个转轮拉扯连接绑在刹车踏上的钢丝绳来控制刹车。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4个NMOS管是IRFR3607。

本优选方案中,IRFR3607的DS间最高耐压可达75V,通过电流最高可达56A,完全满足电机的PWM控制。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光电耦合电路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一PC817芯片、第二PC817芯片、第一PNP三极管和第二PNP三极管,其中,

所述的第六电阻的一端作为光电耦合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PC817芯片的1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第一PC817芯片的2号引脚接地;

所述的第一PC817芯片的3号引脚接地;

所述的第一PC817芯片的4号引脚与第七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PNP三极管的基级电连接;

所述的第一PNP三极管的发射级接电源;

所述的第一PNP三极管的集电级作为光电耦合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第一PNP三极管的集电级与HIP4082IBZT芯片的3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第一PNP三极管的集电级与第八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第八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第九电阻的一端作为光电耦合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PC817芯片的1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第二PC817芯片的2号引脚接地;

所述的第二PC817芯片的3号引脚接地;

所述的第二PC817芯片的4号引脚与第十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PNP三极管的基级电连接;

所述的第二PNP三极管的发射级接电源;

所述的第二PNP三极管的集电级作为光电耦合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第二PNP三极管的集电级与HIP4082IBZT芯片的4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第二PNP三极管的集电级与第十一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本优选方案中,由于光电耦合电路的存在,若驱动电路发生烧毁的情况,也不会影响到微处理芯片和其他电路。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逻辑电路包括74HC08芯片、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和第四电容,其中,

所述的第十二电阻的一端作为第一输入端,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与74HC08芯片的1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第十三电阻的一端作为第二输入端,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与74HC08芯片的2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74HC08芯片的3号引脚作为逻辑电路的第一输出端,74HC08芯片的3号引脚与第六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第十四电阻的一端作为第三输入端,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与74HC08芯片的4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第十五电阻的一端作为第四输入端,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与74HC08芯片的5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74HC08芯片的6号引脚作为逻辑电路的第二输出端,74HC08芯片的6号引脚与第九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74HC08芯片的7号引脚接地;

所述的74HC08芯片的14号引脚接电源电路的电源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的74HC08芯片的14号引脚与第四电容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陀螺仪模块包括MPU6050芯片、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和第八电容,其中,

所述的MPU6050芯片的1号引脚接地;

所述的MPU6050芯片的1号引脚与第五电容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第五电容的另一端与MPU6050芯片的8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第五电容的另一端与电源电路的电源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的MPU6050芯片的9号引脚与第十八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第十八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MPU6050芯片的10号引脚与第六电容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第六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MPU6050芯片的11号引脚接地;

所述的MPU6050芯片的13号引脚与第七电容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第七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MPU6050芯片的13号引脚与电源电路的电源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的MPU6050芯片的18号引脚接地;

所述的MPU6050芯片的18号引脚与第八电容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第八电容的另一端与MPU6050芯片的20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MPU6050芯片的23号引脚作为陀螺仪模块的第一输出端,MPU6050芯片的23号引脚与第十六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第十六电阻的另一端与电源电路的电源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的MPU6050芯片的24号引脚作为陀螺仪模块的第二输出端,MPU6050芯片的24号引脚与第十七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第十七电阻的另一端与电源电路的电源输出端电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微处理芯片是STM32F407ZET6芯片,其中,

所述的STM32F407ZET6芯片的139号引脚作为第一输入端,STM32F407ZET6芯片的139号引脚与MPU6050芯片的23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STM32F407ZET6芯片的140号引脚作为第二输入端,STM32F407ZET6芯片的140号引脚与MPU6050芯片的24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STM32F407ZET6芯片的21号引脚作为第一输出端,STM32F407ZET6芯片的21号引脚与第十二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STM32F407ZET6芯片的21号引脚与第十四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STM32F407ZET6芯片的87号引脚与第十三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STM32F407ZET6芯片的88号引脚与第十五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电源电路包括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一电解电容、第二电解电容、第三电解电容、第三二极管、电感、LM2596-5V芯片、AMS1117-3.3V芯片,其中,

所述的第一电解电容的阳极接电源;

所述的第一电解电容的阴极接地;

所述的第九电容的一端接电源;

所述的第九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LM2596-5V芯片的1号引脚接电源;

所述的LM2596-5V芯片的5号引脚接地;

所述的LM2596-5V芯片的3号引脚接地;

所述的LM2596-5V芯片的2号引脚与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电连接;

所述的第三二极管的阳极接地;

所述的LM2596-5V芯片的2号引脚与电感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LM2596-5V芯片的4号引脚与电感的另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电感的另一端与第十电容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第十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电感的另一端与第二电解电容的阳极电连接;

所述的第二电解电容的阴极接地;

所述的电感的另一端作为电源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电感的另一端与74HC08芯片的14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电感的另一端与AMS1117-3.3V芯片的3号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AMS1117-3.3V芯片的1号引脚接地;

所述的AMS1117-3.3V芯片的2号引脚与第十一电容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第十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AMS1117-3.3V芯片的2号引脚与第三电解电容的阳极电连接;

所述的第三电解电容的阴极接地;

所述的AMS1117-3.3V芯片的2号引脚作为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出端,AMS1117-3.3V芯片的2号引脚与第十六电阻的另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AMS1117-3.3V芯片的2号引脚与第五电容的另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AMS1117-3.3V芯片的2号引脚与MPU6050芯片的13号引脚电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自动刹车装置还包括红外线模块和激光模块,所述的红外线模块与微处理芯片电连接;所述的激光模块与微处理芯片电连接;所述的红外线模块和激光模块配合使用,通过激光模块进行测距,得到当前的速度,当以比较快的速度接近障碍物,且根据刹车踏板上的红外线模块测量是否有进行刹车操作来判断是否通过刹车模块进行主动刹车操作。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自动刹车装置还包括蜂鸣器,所述的蜂鸣器用于提醒驾驶员处于酒驾状态,蜂鸣器与微处理芯片电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自动刹车装置还包括数据存储器,所述的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车辆的参数、刹车次数和刹车时间;数据存储器与微处理芯片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实现了对司机是否处于酒驾的检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全高效;

2、相对于检测汽车内部的酒精浓度进行判断,可有效避免由于副驾驶或者后座的乘客由于喝酒而带来的误判。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模块图。

图2为实施例的STM32F407ZET6芯片电路图。

图3为实施例的电源电路图。

图4为实施例的陀螺仪模块电路图。

图5为实施例的LCD显示模块电路图。

图6为实施例的蜂鸣器电路图。

图7为实施例的逻辑电路图。

图8为实施例的光电耦合电路图。

图9为实施例的驱动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刹车装置,包括陀螺仪模块、STM32F407ZET6芯片、电源电路、刹车模块、LCD显示模块和蜂鸣器,其中,

STM32F407ZET6芯片与陀螺仪模块电连接;

STM32F407ZET6芯片与刹车模块电连接;

电源电路进行供电;

STM32F407ZET6芯片与显示模块电连接;

STM32F407ZET6芯片与蜂鸣器电连接。

刹车模块包括逻辑电路、光电耦合电路和驱动电路,其中,

逻辑电路用于输出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逻辑电路与微处理芯片电连接;

光电耦合电路用于将微处理芯片和驱动电路进行电气隔离,光电耦合电路与逻辑电路电连接;

驱动电路根据逻辑电路的控制信号驱动电机启动/关闭刹车,驱动电路与光电耦合电路电连接。

如图9所示,驱动电路包括HIP4082IBZT芯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IRFR3607管、第二IRFR3607管、第三IRFR3607管、第四IRFR3607管和电机,其中,

HIP4082IBZT芯片的3号引脚作为第一输入端;

HIP4082IBZT芯片的4号引脚作为第二输入端;

HIP4082IBZT芯片的1号引脚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电连接;

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接电源;

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三电容的一端电连接;

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HIP4082IBZT芯片的2号引脚电连接;

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HIP4082IBZT芯片的7号引脚电连接;

HIP4082IBZT芯片的5号引脚与第三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HIP4082IBZT芯片的6号引脚与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电连接;

HIP4082IBZT芯片的6号引脚接地;

HIP4082IBZT芯片的1号引脚与第一电容的一端电连接;

HIP4082IBZT芯片的15号引脚与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电连接;

HIP4082IBZT芯片的9号引脚与第二电容的一端电连接;

HIP4082IBZT芯片的12号引脚接电源;

HIP4082IBZT芯片的12号引脚与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电连接;

HIP4082IBZT芯片的9号引脚与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电连接;

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HIP4082IBZT芯片的11号引脚电连接;

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电机的一个引脚电连接;

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电机的另一个引脚电连接;

HIP4082IBZT芯片的16号引脚与第一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IRFR3607管的栅极电连接;

第二IRFR3607管的源极与电机的一个引脚电连接;

第二NMOS管的漏极接电源;

HIP4082IBZT芯片的14号引脚与第五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四IRFR3607管的栅极电连接;

第四IRFR3607管的漏极与电机的一个引脚电连接;

第二IRFR3607管的源极接地;

HIP4082IBZT芯片的13号引脚与第四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IRFR3607管的栅极电连接;

第三IRFR3607管的漏极与电机的另一个引脚电连接;

第三IRFR3607管的源极接地;

HIP4082IBZT芯片的10号引脚与第二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IRFR3607管的栅极电连接;

第一IRFR3607管的源极与电机的另一个引脚电连接;

第一IRFR3607管的漏极接电源。

如图8所示,光电耦合电路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一PC817芯片、第二PC817芯片、第一PNP三极管和第二PNP三极管,其中,

第六电阻的一端作为光电耦合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PC817芯片的1号引脚电连接;

第一PC817芯片的2号引脚接地;

第一PC817芯片的3号引脚接地;

第一PC817芯片的4号引脚与第七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PNP三极管的基级电连接;

第一PNP三极管的发射级接电源;

第一PNP三极管的集电级作为光电耦合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第一PNP三极管的集电级与HIP4082IBZT芯片的3号引脚电连接;

第一PNP三极管的集电级与第八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第八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第九电阻的一端作为光电耦合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PC817芯片的1号引脚电连接;

第二PC817芯片的2号引脚接地;

第二PC817芯片的3号引脚接地;

第二PC817芯片的4号引脚与第十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PNP三极管的基级电连接;

第二PNP三极管的发射级接电源;

第二PNP三极管的集电级作为光电耦合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第二PNP三极管的集电级与HIP4082IBZT芯片的4号引脚电连接;

第二PNP三极管的集电级与第十一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如图7所示,逻辑电路包括74HC08芯片、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和第四电容,其中,

第十二电阻的一端作为第一输入端,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与74HC08芯片的1号引脚电连接;

第十三电阻的一端作为第二输入端,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与74HC08芯片的2号引脚电连接;

74HC08芯片的3号引脚作为逻辑电路的第一输出端,74HC08芯片的3号引脚与第六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第十四电阻的一端作为第三输入端,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与74HC08芯片的4号引脚电连接;

第十五电阻的一端作为第四输入端,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与74HC08芯片的5号引脚电连接;

74HC08芯片的6号引脚作为逻辑电路的第二输出端,74HC08芯片的6号引脚与第九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74HC08芯片的7号引脚接地;

74HC08芯片的14号引脚接电源电路的电源输出端电连接;

74HC08芯片的14号引脚与第四电容的一端电连接;

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如图4所示,陀螺仪模块包括MPU6050芯片、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和第八电容,其中,

MPU6050芯片的1号引脚接地;

MPU6050芯片的1号引脚与第五电容的一端电连接;

第五电容的另一端与MPU6050芯片的8号引脚电连接;

第五电容的另一端与电源电路的电源输出端电连接;

MPU6050芯片的9号引脚与第十八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第十八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MPU6050芯片的10号引脚与第六电容的一端电连接;

第六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MPU6050芯片的11号引脚接地;

MPU6050芯片的13号引脚与第七电容的一端电连接;

第七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MPU6050芯片的13号引脚与电源电路的电源输出端电连接;

MPU6050芯片的18号引脚接地;

MPU6050芯片的18号引脚与第八电容的一端电连接;

第八电容的另一端与MPU6050芯片的20号引脚电连接;

MPU6050芯片的23号引脚作为陀螺仪模块的第一输出端,MPU6050芯片的23号引脚与第十六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第十六电阻的另一端与电源电路的电源输出端电连接;

MPU6050芯片的24号引脚作为陀螺仪模块的第二输出端,MPU6050芯片的24号引脚与第十七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第十七电阻的另一端与电源电路的电源输出端电连接。

如图2所示,STM32F407ZET6芯片的139号引脚作为第一输入端,STM32F407ZET6芯片的139号引脚与MPU6050芯片的23号引脚电连接;

STM32F407ZET6芯片的140号引脚作为第二输入端,STM32F407ZET6芯片的140号引脚与MPU6050芯片的24号引脚电连接;

STM32F407ZET6芯片的21号引脚作为第一输出端,STM32F407ZET6芯片的21号引脚与第十二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STM32F407ZET6芯片的21号引脚与第十四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STM32F407ZET6芯片的87号引脚与第十三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STM32F407ZET6芯片的88号引脚与第十五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如图3所示,电源电路包括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一电解电容、第二电解电容、第三电解电容、第三二极管、电感、LM2596-5V芯片、AMS1117-3.3V芯片,其中,

第一电解电容的阳极接电源;

第一电解电容的阴极接地;

第九电容的一端接电源;

第九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LM2596-5V芯片的1号引脚接电源;

LM2596-5V芯片的5号引脚接地;

LM2596-5V芯片的3号引脚接地;

LM2596-5V芯片的2号引脚与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电连接;

第三二极管的阳极接地;

LM2596-5V芯片的2号引脚与电感的一端电连接;

LM2596-5V芯片的4号引脚与电感的另一端电连接;

电感的另一端与第十电容的一端电连接;

第十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电感的另一端与第二电解电容的阳极电连接;

第二电解电容的阴极接地;

电感的另一端作为电源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电感的另一端与74HC08芯片的14号引脚电连接;

电感的另一端与AMS1117-3.3V芯片的3号引脚电连接;

AMS1117-3.3V芯片的1号引脚接地;

AMS1117-3.3V芯片的2号引脚与第十一电容的一端电连接;

第十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AMS1117-3.3V芯片的2号引脚与第三电解电容的阳极电连接;

第三电解电容的阴极接地;

AMS1117-3.3V芯片的2号引脚作为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出端,AMS1117-3.3V芯片的2号引脚与第十六电阻的另一端电连接;

AMS1117-3.3V芯片的2号引脚与第五电容的另一端电连接;

AMS1117-3.3V芯片的2号引脚与MPU6050芯片的13号引脚电连接。

如图6所示,蜂鸣器电路包括蜂鸣器、第十九电阻、NPN三极管,其中,

蜂鸣器的一端与电源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

蜂鸣器的另一端与NPN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

NPN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NPN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十九电阻的一端电连接;

第十九电阻的另一端与STM32F407ZET6芯片的136号引脚电连接。

LCD显示模块的电路如图5所示。

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