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整取景角度的行车记录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5234发布日期:2019-10-19 03:07阅读:861来源:国知局
可调整取景角度的行车记录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整取景角度的行车记录仪。



背景技术:

行车记录仪即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及声音等相关资讯的仪器;安装行车记录仪后,能够记录汽车行驶全过程的视频图像和声音,可为交通事故提供证据;喜欢自驾游的人,还可以用它来记录征服艰难险阻的过程。开车时边走边录像,同时把时间、速度、所在位置都记录在录像里,相当“黑匣子”。目前的行车记录仪一般都与后视镜一体设置,不同的人驾驶同一辆车时,一般会调整后视镜的角度,行车记录仪会随着后视镜的调整而改变摄像角度,容易造成摄像角度朝上、左、右和下设置,很难做到集中,从而影响拍摄。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调整取景角度的行车记录仪,包括固定安装于汽车内部的后视镜和设置于后视镜下端的行车记录仪,所述后视镜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呈半球体状,所述行车记录仪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块开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为球形凹槽,所述第一连接块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槽内,且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一连接槽紧配合。

汽车内的后视镜的角度被调整后,通过扳动行车记录仪本体可以使第一连接槽相对于第一连接块沿着第一连接槽的球心转动,从而调整行车记录仪本体与后视镜的相对位置,保证行车记录仪本体始终能朝向特定的取景方向。

其中,行车记录仪本体可以为现有技术的行车记录仪,第一连接杆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或者胶粘的连接结构固定在后视镜的底部,第一连接块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或者胶粘或者焊接的连接方式固定于连接杆的底部,第一连接槽的开口处的截面积小于经过该第一连接槽的球形的截面的面积,且该第一连接槽的高度大于该第一连接槽的半径,则与第一连接槽半径一致的第一连接块既可在第一连接槽内转动,又能保证第一连接块不会脱出第一连接槽,第一连接块在第一连接槽内除了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槽的开口处的边缘相抵的情况均可自由转动,而驾驶员在调整后视镜的角度时为了能观看到汽车后方的车况,对于后视镜的调整角度不会太大,第一连接块相对于第一连接槽可转动的角度完全可以补偿后视镜的调整角度,使行车记录仪本体始终能朝向特定的取景方向,且紧配合的第一连接块与第一连接槽在调整好行车记录仪的角度、卸去外力后能保证第一连接块与第一连接槽不发生相对滑动,从而保证行车记录仪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不会与后视镜发生相对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块还包括设置于其表面的摩擦层。

摩擦层与第一连接槽的内表面相抵,增加第一连接块与第一连接槽内表面的摩擦力,防止行车过程中第一连接槽相对于第一连接块转动,从而防止在汽车的行车过程中行车记录仪与后视镜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槽还包括设置于其表面的摩擦层。

摩擦层与第一连接块的内表面相抵,增加第一连接块与第一连接槽内表面的摩擦力,防止行车过程中第一连接槽相对于第一连接块转动,从而防止在汽车的行车过程中行车记录仪与后视镜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块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块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安装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一固定螺栓。

调整好行车记录仪的角度后,通过拧动第一固定螺栓可以使得第一固定螺栓穿过第一螺纹孔紧抵在第一连接槽的表面,从而保证第一连接块不会与第一连接槽发生相对滑动,从而而防止在汽车的行车过程中行车记录仪与后视镜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

优选的,所述行车记录仪本体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第三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可左右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块。

通过在第三连接块上滑动,可以调节行车记录仪相对于后视镜的左右方向的位置,进一步的保证行车记录的取景范围特保持在特定的方向。

其中,第三连接块可以通过胶粘、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的连接结构固定在行车记录仪本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连接块的上表面开设有横向贯穿所述第三连接块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两侧槽壁均朝内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凹槽形成倒T字形的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底部的两侧设置有朝外延伸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槽内所述限位块的下方。

其中,第二连接块位于凹槽两侧的限位块之间,且第二连接块与两限位块之间的间隙极小,连接板的上表面与限位块的间隙以及连接块的下表面与第二连接槽底部的间隙极小,保持在0.05mm-0.1m的范围内,以保证第三连接块不会相对于第二连接块晃动,另外,极小的间隙可以保证第三连接块在行车过程中不会发现与第二连接块的相对滑动,以保证形成记录仪在行车过程中的平稳。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上开设有贯穿所述限位块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内安装于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二固定螺栓。

通过拧动第二固定螺栓可以使得第二固定螺栓穿过第二螺纹孔紧抵在第二连接槽的下表面,进一步地防止第三连接块相对于第二连接块滑动。

下面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通过扳动行车记录仪本体可以使第一连接槽相对于第一连接块沿着第一连接槽的球心转动,从而调整行车记录仪本体与后视镜的相对位置,保证行车记录仪本体始终能朝向特定的取景方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可调整取景角度的行车记录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可调整取景角度的行车记录仪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行车记录仪本体,11-第二连接块,111-连接板,12-第三连接块,121-限位块,122-第二固定螺栓,123-第二连接槽, 2-后视镜,21-连接杆,22-第一连接块,221-第一固定螺栓,23-第一连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纵向、横向、上、下、左、右等方位名词,均以附图1为准。

如图1-2,一种可调整取景角度的行车记录仪,包括固定安装于汽车内部的后视镜2和设置于后视镜2下端的行车记录仪,所述后视镜2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杆21,所述连接杆21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块22,所述第一连接块22呈半球体状,所述行车记录仪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块11,所述第二连接块11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块22开设有第一连接槽23,所述第一连接槽23为球形凹槽,所述第一连接块22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槽23内,且所述第一连接块22与所述第一连接槽23紧配合。

汽车内的后视镜2的角度被调整后,通过扳动行车记录仪本体1可以使第一连接槽23相对于第一连接块22沿着第一连接槽23的球心转动,从而调整行车记录仪本体1与后视镜2的相对位置,保证行车记录仪本体1始终能朝向特定的取景方向。

其中,行车记录仪本体1可以为现有技术的行车记录仪,第一连接杆21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或者胶粘的连接结构固定在后视镜2的底部,第一连接块22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或者胶粘或者焊接的连接方式固定于连接杆21的底部,第一连接槽23的开口处的截面积小于经过该第一连接槽23的球形的截面的面积,且该第一连接槽23的高度大于该第一连接槽23的半径,则与第一连接槽23半径一致的第一连接块22既可在第一连接槽23内转动,又能保证第一连接块22不会脱出第一连接槽23,第一连接块22在第一连接槽23内除了连接杆21与第一连接槽23的开口处的边缘相抵的情况均可自由转动,而驾驶员在调整后视镜2的角度时为了能观看到汽车后方的车况,对于后视镜2的调整角度不会太大,第一连接块22相对于第一连接槽23可转动的角度完全可以补偿后视镜2的调整角度,使行车记录仪本体1始终能朝向特定的取景方向,且紧配合的第一连接块22与第一连接槽23在调整好行车记录仪的角度、卸去外力后能保证第一连接块22与第一连接槽23不发生相对滑动,从而保证行车记录仪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不会与后视镜2发生相对移动。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块22还包括设置于其表面的摩擦层。

摩擦层与第一连接槽23的内表面相抵,增加第一连接块22与第一连接槽23内表面的摩擦力,防止行车过程中第一连接槽23相对于第一连接块22转动,从而防止在汽车的行车过程中行车记录仪与后视镜2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槽23还包括设置于其表面的摩擦层。

摩擦层与第一连接块22的内表面相抵,增加第一连接块22与第一连接槽23内表面的摩擦力,防止行车过程中第一连接槽23相对于第一连接块22转动,从而防止在汽车的行车过程中行车记录仪与后视镜2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块22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块22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安装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一固定螺栓221。

调整好行车记录仪的角度后,通过拧动第一固定螺栓221可以使得第一固定螺栓221穿过第一螺纹孔紧抵在第一连接槽23的表面,从而保证第一连接块22不会与第一连接槽23发生相对滑动,从而而防止在汽车的行车过程中行车记录仪与后视镜2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行车记录仪本体1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第三连接块12,所述第二连接块11可左右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块12。

通过在第三连接块12上滑动,可以调节行车记录仪相对于后视镜2的左右方向的位置,进一步的保证行车记录的取景范围特保持在特定的方向。

其中,第三连接块12可以通过胶粘、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的连接结构固定在行车记录仪本体1上。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三连接块12的上表面开设有横向贯穿所述第三连接块12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两侧槽壁均朝内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凹槽形成倒T字形的第二连接槽123,所述第二连接块11的底部的两侧设置有朝外延伸的连接板111,所述连接板111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槽123内所述限位块121的下方。

其中,第二连接块11位于凹槽两侧的限位块之间,且第二连接块11与两限位块之间的间隙极小,连接板111的上表面与限位块的间隙以及连接块的下表面与第二连接槽123底部的间隙极小,保持在0.05mm-0.1m的范围内,以保证第三连接块12不会相对于第二连接块11晃动,另外,极小的间隙可以保证第三连接块12在行车过程中不会发现与第二连接块11的相对滑动,以保证形成记录仪在行车过程中的平稳。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限位块121上开设有贯穿所述限位块121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内安装于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二固定螺栓122。

通过拧动第二固定螺栓122可以使得第二固定螺栓122穿过第二螺纹孔紧抵在第二连接槽123的下表面,进一步地防止第三连接块12相对于第二连接块11滑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