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应急车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87154发布日期:2019-10-29 20:17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客车应急车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共交通工具逃生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客车应急车窗。
背景技术
:人们生活当中,经常需要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例如客车或者公交车等,而外形比较规整的公共交通工具中,其侧面通常设置有多个侧窗,而现有技术的侧窗一般与车体侧面以粘接方式固定相连,然而若车辆发生翻倒或者车内发生意外需要人们快速逃生撤离时,人们只能选择经车门逃出车外,但车内电子系统若无法正常工作时,则无法将车门自动打开,因此优选的方式是使用破窗器将侧窗破拆部分以实现快速向外逃生。但破拆侧窗过程中,若破拆位置不正确或者使用工具不正确也无法快速地将侧窗破拆,并且将侧窗部分拆除,窗框残留的玻璃碎屑容易刮伤逃生人员。因此安全、方便、可靠的侧窗逃生装置应用在客车、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能够有效提高逃生人员的生还率。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安全、方便和可靠的客车应急车窗,旨在提高公共交通工具侧窗逃生的便捷性和生存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客车应急车窗,包括顶部与车体枢转相连的侧窗,所述侧窗的左侧、右侧以及下侧边沿分别设有可插装锁销的锁销插孔,车体沿所述侧窗侧边设有可弹性伸出的锁销插入至所述锁销插孔内;所述装置还包括开窗电机,所述开窗电机输出端与主动滑轮中心相连,所述主动滑轮外周面绕有多根钢丝绳,多根钢丝绳分别经过渡轮后与所述锁销端部相连,所述开窗电机通过导线依次与开窗开关以及蓄电池电连接。优选地,所述侧窗与所述车体枢转相连的枢转轴端部轴向相连有棘轮,所述棘轮上部设有棘爪可卡入所述棘轮外周面表面的齿槽,所述棘爪顶部还设有棘爪吸附电磁铁可对所述棘爪向上吸附,所述棘爪吸附电磁铁通过导线依次与所述棘爪开关以及所述蓄电池电连接。优选地,所述主动滑轮同轴固定相连有手动旋盘,可手动旋转所述手动旋盘以使所述主动滑轮旋转。优选地,所述主动滑轮中心轴端部通过单向离合器与所述开窗电机的中心轴相连。优选地,所述开窗开关与所述开窗电机之间并联有IC启动电路,所述IC启动电路设有报警器。优选地,所述锁销中部外周面设有减强环槽,所述减强环槽中部与所述侧窗边沿相对。优选地,所述枢转轴另一端轴向相连有转接头,所述转接头另一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周面设有内螺纹与活塞端部外螺纹相连,所述活塞另一端径向外周设有两个平行面,所述活塞另一端插入阻尼装置的中心油腔并轴向平移,所述阻尼装置右侧还设有液压油腔,所述液压油腔与所述中心油腔之间还设有过渡油腔,所述液压油腔左侧端部还通过浮动活塞与充满氮气的氮气腔分隔;所述中心油腔通过径向设置的小通孔与所述液压油腔相连,所述过渡油腔通过径向设置的大通孔与所述液压油腔相连,所述中心油腔通过中心孔与所述过渡油腔相连,所述过渡油腔朝向所述中心油腔的端部设有台阶槽,轴向设置的阀芯通过复位弹簧压紧于所述台阶槽底面并将所述中心孔密封。优选地,所述大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述小通孔的内径,所述大通孔数量比所述小通孔数量多。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开窗电机驱动主动滑轮进行旋转以将钢丝绳拉紧,促使锁销克服弹簧并退出锁销插孔,逃生人员通过将侧窗向外推出即可实现向外打开侧窗而进行逃生,与此同时,逃生人员也可通过手动旋转手动旋盘以使同轴相连的主动滑轮旋转,也可使锁销退出锁销插孔,另外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锁销中部设置横截面积较小的减强环槽,逃生人员通过急速撞击侧窗以使锁销在减强环槽位置处断裂而实现侧窗与车体之间解锁。因此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通过电路自动控制、手动旋转以及人工撞击以实现侧窗与车体之间的解锁,多重保障措施能够保证在车辆发生事故时,快速可靠地实现将侧窗向外翻转。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棘轮和棘爪,其中棘轮中心与枢转轴端部固定相连,并且棘爪依靠自身重力而卡入至棘轮外周面齿槽内,这样使得棘轮只能单向旋转,从而与棘轮中心相连的枢转轴随之旋转一定角度并最终使侧窗打开位置保持在某一个形位,以避免人员逃生过程中发生意外。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开窗电机与主动滑轮之间设置单向离合器,以实现只能由开窗电机向主动滑轮方向传递力矩而不能逆向,这样可避免人工旋转并将主动滑轮旋转过程中,开窗电机卡死在某一位置而最终影响侧窗的开口幅度,另外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通过设置IC启动电路并通过报警器发出警报声音以提醒逃生人员快速进行逃生。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通过设置阻尼装置,并通过活塞和转接头配合作用以使得侧窗向外打开过程能够快速向外翻出,而在回收过程中,通过小通孔产生较大阻尼而使侧窗回收过程以较大阻尼作用及较慢速度进行回收,这样可保证回收侧窗过程中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客车应急车窗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1中D方向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6为图1中E方向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7为活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车体59中心孔2侧窗6转接头21锁销插孔7活塞3锁销8枢转轴31减强环槽9棘轮4过渡轮91齿槽41钢丝绳10棘爪5阻尼装置11棘爪吸附电磁铁51中心油腔12蓄电池52液压油腔13棘爪开关53氮气腔14开窗开关54过渡油腔15IC启动电路541阀芯16报警器55浮动活塞17主动滑轮56小通孔18手动旋盘57大通孔19开窗电机58复位弹簧20单向离合器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客车应急车窗。请参见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客车应急车窗包括顶部与车体1枢转相连的侧窗2,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侧窗2与车体1枢转相连的位置可为侧窗2的左侧、右侧、下部。在本实施例中,侧窗2的左侧、右侧以及下侧边沿分别设有可插装锁销3的锁销插孔21,与此同时,车体1沿着侧窗2侧边设有可弹性伸出的锁销3插入至锁销插孔21内,具体地,本实施例的锁销3根部设有弹簧从而将锁销3向前推进。本实施例的客车应急车窗还包括开窗电机19,开窗电机19的输出端与主动滑轮17的中心相连,从而使得开窗电机19驱动主动滑轮17进行旋转,与此同时,主动滑轮17的外周面绕有多根钢丝绳41,多根钢丝绳41分别绕过过渡轮4后与锁销3的端部相连,在电路控制方面上,开窗电机19通过导线依次与开窗开关14以及蓄电池12电连接。本实施例的客车应急车窗在非紧急状态时,侧窗2是与车体1密封盖合,使车内环境保持良好的静谧性,并且通过在侧窗2的侧部和下部分别设有锁销3插入至侧窗2对应位置的锁销插孔21内,从而使得车辆行驶过程中,侧窗2与车体1之间不会出现明显晃动而影响侧窗2的密封性。当发生意外需要将侧窗2打开时,通过按下设置于驾驶位附近的开窗开关14,使开窗电机19与蓄电池12导通,开窗电机19驱动主动滑轮17旋转,使钢丝绳41更多部分缠绕于主动滑轮17外周面,相应地,绕过过渡轮4的钢丝绳41另一端扯拉锁销3挤压弹簧并向自身根部方向移动,使锁销3原本插入至锁销插孔21内的部分退出锁销插孔21,并且由于开窗电机19持续对主动滑轮17驱动,因此锁销3退出锁销插孔21后则会保持压紧弹簧状态,而不会被弹簧进行复位顶出,此时用户可方便地将侧窗2向外部推开,这样侧窗2与车体1之间空出较大的逃生空间以方便用户向外逃生。请参见图1和图2,另外,本实施例的主动滑轮17同轴固定相连的手动旋盘18,若车辆发生意外导致蓄电池12、开窗开关14以及开窗电机19之间相连的导线发生断开而无法实现锁销3松脱锁销插孔21时,逃生人员通过手动旋转手动旋盘18以带动与之相连的中心轴旋转,即可使主动滑轮17相应地旋转,最终使主动滑轮17拉紧钢丝绳41以将锁销3脱离锁销插孔21。请参见图1、图2以及图6,本实施例的主动滑轮17的中心轴端部通过单向离合器20与开窗电机19输出轴端相连,因此只能由开窗电机19通过单向离合器20向主动滑轮17传递动力而不能由主动滑轮17向开窗电机19传递反向力矩,这样也可防止向开窗电机19传递力矩时发生开窗电机19卡滞而导致逃生人员无法扭动手动旋盘18而最终无法开窗的危险情况。请参见图1,为了提高本实施例的客车应急车窗的报警提示效果,本实施例通过在开窗开关14与开窗电机19之间并联设置有IC启动电路15,并且该IC启动电路15设有报警器16,因此当按下开窗开关后,使得IC启动电路15与蓄电池12导通,相应地使报警器16持续发出报警提示,这样使逃生人员及时获知警报。请参见图1和图2,另外,由于客车应急车窗中的锁销3是插装于锁销插孔21内,因此若钢丝绳41断开或者开窗开关14出现故障导致开窗电机19无法驱动主动滑轮17旋转时,将会对逃生人员造成极大的生命威胁。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在锁销3的中部位置设置减强环槽31,使锁销3在该处位置的横截面积减小,因此当车辆发生意外而无法通过开窗电机19驱动进行开窗或者通过手动旋转手动旋盘18也无法将侧窗2打开时,逃生人员通过用力撞击侧窗2使得锁销3在减强环槽31位置处发生断裂,这样即可使得侧窗2向外打开而进行逃生,而需要说明的是,为使侧窗2可靠地可被打开,本实施例的减强环槽31的中部应当与侧窗2边沿相对或平齐,这样使得撞开侧窗2过程中,撞击而产生剪切作用力集中于减强环槽31位置处,并且通过减强环槽31的剪切断裂的断口与侧窗2边沿平齐,这样避免侧窗2向外打开过程中与车体1发生干涉。请参见图1、图3以及图5,由于本实施例的侧窗1顶部与车体2之间是以枢转轴8相连,因此当侧窗1向外打开后,侧窗1在其重力作用下向车体2方向进行闭合,在乘客进行逃生过程中,需要将侧窗1持续向外推出并支撑,这样将会影响乘客逃生进度,并对力气较小的乘客造成极大的阻碍。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在侧窗2与车体1枢转相连的枢转轴8端部轴向相连有棘轮9,并且棘轮9的上部设有棘爪10可向下卡入至棘轮9外周面的齿槽91内,并且棘爪10顶部还设有棘爪吸附电磁铁11,在电气线路上,棘爪吸附电磁铁11通过导线依次与棘爪开关13以及蓄电池12电连接。通过设置棘轮9与枢转轴8相连,从而使得侧窗2向车体2外推开过程,棘轮9随枢转轴8发生相应旋转,而棘爪10在重力作用下会向下掉落并使其前端卡入至棘轮9外周面的齿槽91内,最终使棘轮9的旋转只能单向旋转而不能向往后旋转,而通过棘爪10和棘轮9配合,使侧窗2向外翻转过程中,可单向向外翻转并固定在一定形位而不会出现向车体1闭合,这样逃生人员可顺利地通过保持不变的侧窗2开口且不需要持续撑开侧窗2,而需要将侧窗2恢复与车体1闭合的状态时,通过按压棘轮开关13使棘爪吸附电磁铁11与蓄电池12导通,棘爪吸附电磁铁11吸附棘爪10向上并松脱与棘轮9的齿槽91插接状态,然后再向车内方向翻转并使锁销3重新插入至锁销插孔21内,侧窗2即可方便地与车体1保持闭合状态。请参见图1和图4,为了使侧窗2打开过程实现快速打开,而在侧窗2回收过程缓慢地回收,本实施例在枢转轴8的另一端轴向相连有转接头6,并且转接头6的另一端设有凹槽,凹槽内周面设有内螺纹与活塞7端部的外螺纹相连,如图7所示,活塞7的另一端径向外周设有两个平行面,并且活塞7设有两个平行面的另一端插入至阻尼装置5的中心油腔51中并实现活塞7的轴向移动,阻尼装置5右侧还设有液压油腔52,而液压油腔52与中心油腔51之间还设有过渡油腔54,液压油腔52的左侧还通过浮动活塞55与充满氮气的氮气腔53分隔,其中中心油腔51通过径向设置的小通孔56与液压油腔52通连,而过渡油腔54通过径向设置的大通孔57与液压油腔52进行相连,并且中心油腔51通过中心孔59与过渡油腔54通连,过渡油腔54朝向中心油腔51的端部设有台阶槽,并且轴向设置的阀芯541通过复位弹簧58压紧台阶槽底面并将中心孔59密封。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大通孔57的内径远大于小通孔56的内径。在本实施例的侧窗2向外翻转打开时,转接头6与枢转轴8端部固定相连,从而使得转接头6也随枢转轴8旋转,由于转接头6另一端与活塞7一端螺纹相连,因此转接头6旋转并驱动活塞7向阻尼装置5方向移动,与此同时,由于活塞7端头为两个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因此促使活塞7只能轴向平移,这样使得中心油腔51的实际作用容积减小,液压油通过小通孔56进入至液压油腔52内部,由于小通孔56的内径较小且数量较小,这样使得中心油腔51液压油的压强不断增大,从而最终推动阀芯541克服复位弹簧58向右移动,压强较大的液压油经过中心孔59而进入至过渡油腔54内,并最终经过内径较大且数量较多的大通孔57快速地进入至液压油腔52内。随着液压油不断进入至液压油腔52内,液压油推动浮动活塞55向氮气腔53内移动并将氮气腔53的实际作用容积不断压缩减小,这样即可实现在侧窗2向外打开过程中,侧窗2可快速地向外打开。而在侧窗2需要向内翻转回收时,通过枢转轴8使转接头6反向旋转,进而通过螺纹连接结构拉动活塞7向远离阻尼装置5方向移动,与此同时,由于此时的中心油腔51的实际作用体积不断增大,同时氮气腔53容积膨胀恢复,促使液压油腔内52的液压油仅能经过小通孔56缓慢地进入至中心油腔51内,而液压油从液压油腔52进入至过渡油腔54后,由于液压油推动阀芯541压向台阶槽槽底,这样过渡油腔54内的液压油不能经过中心孔59而进入至中心油腔51,这样即可实现在侧窗2向内回收过程中以较大阻尼方式而缓慢回收,这样可避免侧窗2回收较快而直接撞击于车体1并导致侧窗2破裂或造成人员伤害。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