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车车身侧储物箱盖角度限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7076发布日期:2019-09-13 22:39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卡车车身侧储物箱盖角度限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顶卡车的车身侧储物箱盖角度限位结构,适用于实现侧储物箱盖翻转角度的限位、保证角度限位撑杆的支撑强度和使用寿命。



背景技术:

卡车储物箱主要分为驾驶室内的手套箱、工具箱、杂物箱等,由于卡车本身制造成本的限制,一般手套箱采用塑料件,而工具箱和杂物箱采用金属件,如钣金件等。目前,高顶卡车车身侧储物箱盖板上多仅布置有锁止机构,而缺乏角度限位结构。当打开侧储物箱盖时,由于缺少限位结构,取放物品过程中侧储物箱盖经常会左右翻转,影响用户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少角度限位结构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有效实现侧储物箱盖角度限位的卡车车身侧储物箱盖角度限位结构。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卡车车身侧储物箱盖角度限位结构,包括角度限位撑杆、顶盖面板、一侧通过转轴与顶盖面板相连接的侧储物箱盖板,所述角度限位撑杆呈弧形倒钩结构,其一端与侧储物箱盖板的内侧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顶盖面板上开设的通孔后通过其倒钩部与顶盖面板的内侧面相接触,中部远离其倒钩部的一侧设置有凸起。

所述角度限位撑杆包括一号连接部、二号连接部,所述一号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侧储物箱盖板的内侧、二号连接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二号连接部的另一端为叉状结构,包括并排设置的一号限位部、二号限位部,所述一号限位部的一端与二号限位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一号限位部的另一端穿过通孔后延伸至侧储物箱的内部,一号限位部的中部远离二号限位部的一侧设置有凸起,二号限位部的另一端呈倒钩状,其穿过通孔后与顶盖面板的内侧面相接触。

所述一号限位部包括一号外侧弧面、一号内侧弧面,所述二号限位部包括二号外侧弧面、二号内侧弧面,所述二号内侧弧面包括最大开启角度限位面、滑动面;

所述一号外侧弧面的一端与一号连接部的外侧弧面相连接,一号外侧弧面的中部设置有凸起,一号外侧弧面的另一端通过一号内侧弧面与二号外侧弧面的一端相连接,二号外侧弧面的另一端穿过通孔后与顶盖面板的内侧面相接触,所述最大开启角度限位面的一端与二号外侧弧面相连接,最大开启角度限位面的另一端通过滑动面与一号连接部的内侧弧面相连接。

所述角度限位撑杆位于转轴的上方,其制造材料为聚甲醛POM。

所述凸起的高度为3﹣4mm,所述一号连接部的中轴线所在圆的半径R为45﹣55mm。

所述角度限位结构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侧储物箱盖板的内侧固定连接,连接板的另一端开设有与一号连接部端部设置的凸状部卡接的连接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卡车车身侧储物箱盖角度限位结构包括角度限位撑杆、顶盖面板、一侧通过转轴与顶盖面板相连接的侧储物箱盖板,角度限位撑杆呈弧形倒钩结构,其一端与侧储物箱盖板的内侧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顶盖面板上开设的通孔后通过其倒钩部与顶盖面板的内侧面相接触,中部远离其倒钩部的一侧设置有凸起,在侧储物箱盖打开的过程中,侧储物箱盖会随着角度限位撑杆的旋转运动到极限位置,当侧储物箱盖由极限位置向内运动时,凸起通过抵靠在顶盖面板外侧实现限位,避免侧储物箱盖向内翻转,角度限位撑杆的倒钩部钩住顶盖面板的内侧实现限位,避免侧储物箱盖向外翻转,当关闭侧储物箱盖时,凸起处发生变形,滑入顶盖面板的通孔内,上述结构实现了侧储物箱盖翻转角度的有效限位。因此,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侧储物箱盖翻转角度的有效限位。

2、本实用新型一种卡车车身侧储物箱盖角度限位结构中角度限位撑杆采用韧性良好的聚甲醛POM,同时,将凸起的高度控制在3﹣4mm,一号连接部的中轴线所在圆的半径R为45﹣55mm,可保证角度限位撑杆的支撑强度和使用寿命。因此,本实用新型保证了角度限位撑杆的支撑强度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角度限位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角度限位撑杆1、一号连接部11、凸状部111、二号连接部12、一号限位部13、一号外侧弧面131、一号内侧弧面132、二号限位部14、二号外侧弧面141、二号内侧弧面142、最大开启角度限位面143、滑动面144、顶盖面板2、通孔21、侧储物箱盖板3、转轴4、凸起5、连接板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2,一种卡车车身侧储物箱盖角度限位结构,包括角度限位撑杆1、顶盖面板2、一侧通过转轴4与顶盖面板2相连接的侧储物箱盖板3,所述角度限位撑杆1呈弧形倒钩结构,其一端与侧储物箱盖板3的内侧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顶盖面板2上开设的通孔21后通过其倒钩部与顶盖面板2的内侧面相接触,中部远离其倒钩部的一侧设置有凸起5。

所述角度限位撑杆1包括一号连接部11、二号连接部12,所述一号连接部11的两端分别与侧储物箱盖板3的内侧、二号连接部1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二号连接部12的另一端为叉状结构,包括并排设置的一号限位部13、二号限位部14,所述一号限位部13的一端与二号限位部14的一端固定连接,一号限位部13的另一端穿过通孔21后延伸至侧储物箱的内部,一号限位部13的中部远离二号限位部14的一侧设置有凸起5,二号限位部14的另一端呈倒钩状,其穿过通孔21后与顶盖面板2的内侧面相接触。

所述一号限位部13包括一号外侧弧面131、一号内侧弧面132,所述二号限位部14包括二号外侧弧面141、二号内侧弧面142,所述二号内侧弧面142包括最大开启角度限位面143、滑动面144;

所述一号外侧弧面131的一端与一号连接部11的外侧弧面相连接,一号外侧弧面131的中部设置有凸起5,一号外侧弧面131的另一端通过一号内侧弧面132与二号外侧弧面141的一端相连接,二号外侧弧面141的另一端穿过通孔21后与顶盖面板2的内侧面相接触,所述最大开启角度限位面143的一端与二号外侧弧面141相连接,最大开启角度限位面143的另一端通过滑动面144与一号连接部11的内侧弧面相连接。

所述角度限位撑杆1位于转轴4的上方,其制造材料为聚甲醛POM。

所述凸起5的高度为3﹣4mm,所述一号连接部11的中轴线所在圆的半径R为45﹣55mm。

所述角度限位结构还包括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的一端与侧储物箱盖板3的内侧固定连接,连接板6的另一端开设有与一号连接部11端部设置的凸状部111卡接的连接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说明如下:

转轴4:所述侧储物箱盖板3通过转轴4实现左右翻转。

最大开启角度限位面143:当侧储物箱盖3运动到极限位置时,所述最大开启角度限位面143会与顶盖面板2的内侧面相贴合。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2,一种卡车车身侧储物箱盖角度限位结构,包括角度限位撑杆1、顶盖面板2、一侧通过转轴4与顶盖面板2相连接的侧储物箱盖板3、连接板6,所述角度限位撑杆1呈弧形倒钩结构,位于转轴4的上方且制造材料为聚甲醛POM,包括一号连接部11、二号连接部12,所述一号连接部11的的中轴线所在圆的半径R为50mm,其一端通过其设置的凸状部111与连接板6一端开设的连接通孔卡接,连接板6的另一端与侧储物箱盖板3的内侧固定连接,一号连接部11的另一端与二号连接部12的一端固定连接,二号连接部12的另一端为叉状结构,包括并排设置的一号限位部13、二号限位部14,所述一号限位部13的一端与二号限位部14的一端固定连接,一号限位部13的另一端穿过通孔21后延伸至侧储物箱的内部,二号限位部14的另一端呈倒钩状,其穿过通孔21后与顶盖面板2的内侧面相接触,且所述一号限位部13包括一号外侧弧面131、一号内侧弧面132,所述二号限位部14包括二号外侧弧面141、二号内侧弧面142,所述二号内侧弧面142包括最大开启角度限位面143、滑动面144,所述一号外侧弧面131的一端与一号连接部11的外侧弧面相连接,一号外侧弧面131的中部设置有高度为3.4mm的凸起5,一号外侧弧面131的另一端通过一号内侧弧面132与二号外侧弧面141的一端相连接,二号外侧弧面141的另一端穿过通孔21后与顶盖面板2的内侧面相接触,所述最大开启角度限位面143的一端与二号外侧弧面141相连接,最大开启角度限位面143的另一端通过滑动面144与一号连接部11的内侧弧面相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