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阳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1407发布日期:2019-09-24 23:46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遮阳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文件总体涉及机动车辆装备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遮阳板组件,该遮阳板组件包括凸轮,该凸轮被构造成使遮阳板主体在支撑杆朝向侧窗移位时沿着遮阳板组件的该支撑杆从原始位置移位到伸出位置。



背景技术:

遮阳板安装在机动车辆中,以使驾驶员和乘客的眼睛免受阳光的照射,否则阳光可能会干扰机动车辆外部选定的视线路径。通常,遮阳板组件包括遮阳板,该遮阳板可在抵靠机动车辆的车顶内衬搁置的收起位置、邻近机动车辆的挡风玻璃搁置以遮挡照射通过挡风玻璃的阳光的第一展开位置、以及沿着机动车辆的侧窗搁置以遮挡照射通过侧窗的阳光第二展开位置之间移位。

为此,遮阳板组件通常包括支撑杆以及可以围绕支撑杆旋转的遮阳板主体,该支撑杆可以在沿着挡风玻璃延伸的第一位置和沿着侧窗延伸的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在一些实施例中,遮阳板主体可以包括允许遮阳板主体沿着支撑杆的长度滑动的另一个自由度。这允许在遮阳板主体处于第二展开位置时延伸遮阳板主体以朝向机动车辆的B柱在侧窗玻璃上延伸。这种纵向调节通常允许用户更有效地定位遮阳板主体,以遮护眼睛免受通过侧窗的阳光的照射。

本文件涉及一种新型改进的遮阳板组件,其包括内置或一体的凸轮,该凸轮被构造成当支撑杆朝向第二位置移位时使遮阳板主体沿着支撑杆从原始位置移位到伸出位置。这将遮阳板主体定位在更好的位置,以更有效地遮护和使操作者的眼睛免受通过侧窗进入的阳光的照射,同时还有效地教导操作者关于遮阳板主体沿支撑杆滑动的能力。机动车辆操作者通常不知道后一便利特征。

现有技术的这些技术问题通过以下实用新型来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文所述的目的和益处,提供了一种新型改进的遮阳板组件。该遮阳板组件包括支撑杆、遮阳板主体和凸轮。支撑杆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位,第一位置沿着机动车辆的挡风玻璃延伸(即,基本上平行于SAE车辆坐标系下的机动车辆的横向或Y轴),第二位置沿着机动车辆的侧窗延伸(即,基本上平行于SAE车辆坐标系下的机动车辆的纵向或X轴)。遮阳板主体承载在支撑杆上。凸轮被构造成当支撑杆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位时使遮阳板主体沿着支撑杆从原始位置移位到伸出位置。

支撑杆可包括近端和远端。近端连接到机动车辆,而远端承载遮阳板主体。因此,支撑杆具有悬臂式构造。

遮阳板组件还可包括遮盖支撑杆的近端的盖子。凸轮可以集成到盖子中或者至少部分地由盖子遮盖。凸轮可包括突出的耳部。该突出的耳部可以基本上平行于如SAE车辆坐标系所限定的机动车辆的纵向轴线延伸。突出的耳部可以具有5mm到18mm之间的长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突出的耳部可以具有8mm到15mm之间的长度。在其他实施例中,突出的耳部可以具有11mm至12mm的长度。

凸轮可包括弧形凸轮表面。此外,遮阳板组件可包括承载在遮阳板主体上的凸轮从动件。当支撑杆从第一位置移位到第二位置时,凸轮从动件可以接合凸轮的弧形凸轮表面并沿着凸轮的弧形凸轮表面滑动。支撑杆可包括邻近近端的肘部。

在下面的描述中,示出并描述了遮阳板组件的几个优选实施例。应该认识到,遮阳板组件能够具有其他不同的实施例,并且它们的若干细节能够在各种明显的方面进行修改,所有这些都不脱离如在以下权利要求中阐述和描述的遮阳板组件。因此,附图和描述应被视为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附图说明

并入本文且形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遮阳板组件的若干方面,并且与描述内容一起用来解释本公开的某些原理。在附图中:

图1a是遮阳板组件的透视图,其中遮阳板主体处于抵靠车顶内衬的收起位置。

图1b是遮阳板组件的视图,其中遮阳板主体处于朝向挡风玻璃旋转的第一展开位置。

图1c是遮阳板组件的透视图,其中遮阳板主体处于第一展开位置和第二展开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

图1d是遮阳板组件的透视图,其中遮阳板主体处于经旋转以沿着侧窗延伸的第二展开位置。

图2是细节平面图,其示出了在支撑杆的近端处的遮阳板组件的盖子,该盖子遮住了凸轮的大部分。

图3a至图3d是一系列细节视图,其示出了当遮阳板主体从图3a中所示的收起位置移位到图3b中所示的第一展开位置、然后移位到图3c中所示的中间位置和图3d中所示的第二展开位置时遮阳板主体上的凸轮从动件沿着凸轮的运动。

现在将详细参考遮阳板组件的优选实施例,所述遮阳板组件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图1a至图1d、图2和图3a至图3d,其示出了新型改进的遮阳板组件10。该遮阳板组件10包括支撑杆12、承载在支撑杆上的遮阳板主体14和凸轮16。支撑杆12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位置沿着机动车辆的挡风玻璃W延伸,如图1a和图1b所示,第二位置沿着机动车辆的侧窗S延伸,如图1d所示。凸轮16固定到机动车辆并且被构造成当支撑杆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位时使遮阳板主体14沿着支撑杆12从原始位置移位到伸出位置。因此,凸轮16用作被动遮阳板主体延伸的行进引导件。

在图1a所示的收起位置,遮阳板主体14沿着车顶内衬H相对平坦地搁置,在该位置,它完全不碍事并且它不会以任何方式干扰通过挡风玻璃W的视野。在图1b所示的第一展开位置,遮阳板主体14朝向挡风玻璃W的上部旋转并跨越挡风玻璃W的上部向下延伸到某一位置,在该位置,当太阳在天空中较低且用户正通过挡风玻璃向前看时,遮阳板主体14可以使用户的眼睛免受太阳的光的照射。在图1d所示的第二展开位置,支撑杆12朝向机动车辆的侧面枢转,并且遮阳板主体14跨越侧窗S的顶部向下延伸,在该位置,当太阳朝向机动车辆的侧面照射时,遮阳板主体14可以遮挡通过侧窗的上部部分进入的太阳的光并使用户的视觉免受其干扰。

支撑杆12包括近端18和远端20。近端18可枢转地连接到机动车辆,而遮阳板主体14被接收在远端20上并且被承载在远端20上。因此,支撑杆12具有悬臂式构造。肘部22邻近近端18设置在支撑杆12中。如图2中最佳示出的,盖子24被接收在近端18上并且可以遮盖下面的凸轮16的大部分。如果需要,凸轮16可以集成到盖子24中,并且甚至可以与其一体制成单件。注意,在其他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移除了盖子24以示出凸轮16。

如图3a至图3d中最佳示出的,凸轮16包括突出的耳部26。突出的耳部26基本上平行于如SAE车辆坐标系所限定的机动车辆的纵向或X轴延伸。突出的耳部26可以具有5mm到18mm之间的长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突出的耳部可以具有8mm到15mm之间的长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突出的耳部26可具有11mm至12mm的长度。在其他实施例中,突出的耳部26可具有在这些范围之外的长度尺寸。因此,这些范围不应视为限制范围。

还应该理解,凸轮16包括沿着凸轮16的边缘限定的弧形凸轮表面28,凸轮16包括突出的耳部26。凸轮从动件30承载在遮阳板主体14上。当支撑杆12从图1a和图3a所示的第一位置(其中遮阳板主体处于收起位置)移位到图1b和3b所示的第一展开位置(此时遮阳板主体处于第一展开位置)、以及移位到如图1d和3d所示的第二位置(此时遮阳板主体处于沿着侧窗的第二展开位置)时,凸轮从动件30接合弧形凸轮表面28并沿着弧形凸轮表面28滑动。图1c和图3c示出了图1b/3b和图1d/3d中所示的那些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以便示出凸轮从动件30如何沿着凸轮16的凸轮表面28滑动,从而使得遮阳板主体14沿着支撑杆12远离近端18在动作箭头A的方向上纵向地被推动。

设置在支撑杆12上邻近远端20的第一止挡件(未示出)和设置在遮阳板主体14上的第二止挡件(未示出)接合以防止遮阳板主体从支撑杆的远端滑出。突出的耳部26的长度确定了遮阳板主体14沿着支撑杆12延伸或移位的距离。该长度可以对应于当遮阳板主体处于抵靠机动车辆的侧窗的第二展开位置时使遮阳板主体14的自由端基本上与机动车辆的B柱接合所需的距离。以这种方式,遮阳板主体14沿着支撑杆12移位到最理想的位置,以保护相邻座椅中的大多数机动车辆乘员的眼睛。

前述内容是出于说明和描述目的呈现的。无意穷举或将实施例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根据上述教导,明显的修改和变化是可能的。在按照公平、合法和公正授权的权利要求的广度来解释时,所有此类修改和变化都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遮阳板组件,其具有:支撑杆,其可在沿着挡风玻璃延伸的第一位置和沿着侧窗延伸的第二位置之间移位;承载在支撑杆上的遮阳板主体;凸轮,其被构造成当支撑杆朝向第二位置移位时使遮阳板主体沿着支撑杆从原始位置移位到伸出位置。

根据一个实施例,支撑杆包括近端和远端。

根据一个实施例,近端连接到机动车辆,而远端承载遮阳板主体,由此支撑杆具有悬臂式构造。

根据一个实施例,上述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包括遮盖支撑杆的近端的盖子。

根据一个实施例,凸轮集成到盖子中。

根据一个实施例,凸轮包括突出的耳部。

根据一个实施例,突出的耳部基本上平行于机动车辆的纵向轴线延伸。

根据一个实施例,突出的耳部具有5mm到18mm之间的长度。

根据一个实施例,突出的耳部具有8mm到15mm之间的长度。

根据一个实施例,突出的耳部具有11mm至12mm的长度。

根据一个实施例,凸轮包括弧形凸轮表面。

根据一个实施例,上述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包括承载在遮阳板主体上的凸轮从动件,当支撑杆从第一位置移位到第二位置时,凸轮从动件接合弧形凸轮表面并沿着弧形凸轮表面滑动。

根据一个实施例,支撑杆包括邻近近端的肘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