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屏安装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2015发布日期:2019-08-27 19:45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多媒体屏安装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或新能源车内部装饰,具体涉及一种多媒体屏安装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多媒体屏多通过紧固螺钉固定于仪表板骨架前侧,多媒体屏前面上开有螺孔,十分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暴露螺孔以更为美观,且固定效果更好的多媒体屏安装固定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媒体屏安装固定结构,多媒体屏包括壳体,壳体固定于仪表板骨架前侧,所述壳体后端面形成有向后延伸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形成有若干上下贯穿的固定孔,所述仪表板骨架形成有向前延伸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形成有与所述固定孔一一对应的配合孔,所述壳体通过紧固螺钉与仪表板骨架固定,所述固定孔和配合孔均用于配合所述紧固螺钉,所述固定板下侧设有若干与壳体后端面固定的插销,所述插销具有向下延伸的插销部,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若干向上延伸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前侧或后侧形成有用于容纳插销部的容纳槽。

本实用新型通过竖向设置的螺钉进行壳体与仪表盘骨架的固定,坐在车内的人无法看到固定孔,以提高多媒体屏的美观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设有插销部和定位块,便于固定孔与配合孔的对准,以便于壳体与仪表盘骨架的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块配合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形成有向下开口并左右贯穿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弹性件形成有前弹性部和后弹性部,所述第一弹性件卡在定位块上,以使定位块位于第一卡槽内;所述前弹性部前端面具有第一上斜面和第一下斜面,第一上斜面下端与第一下斜面上端相交,所述插销的插销部后端面具有第二上斜面和第二下斜面,第二上斜面下端与第二下斜面上端相交,所述第一上斜面和第一下斜面构成开口向后的夹角,所述第二上斜面与第二下斜面构成开口向前的夹角,当壳体与仪表板骨架固定,所述插销的插销部的第二上斜面下端与第一弹性件的第一下斜面上端相抵。

当壳体向下移动以使插销与定位块上的第一弹性件配合时,插销部的第二下斜面被限制在第一弹性件的前弹性部的第一下斜面下侧,以提高壳体的固定效果。其中插销部的第二上斜面和前弹性部的第一上斜面配合,以便于插销部向下移动以使第一弹性件变形向后移动,以便于插销部的第二下斜面移动至前弹性部的第一下斜面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上配合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形成有上弹性部和下弹性部,上弹性部与下弹性部间形成有向后开口并左右贯穿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弹性件卡在支撑板上,以使支撑板位于第二卡槽内,所述上弹性部和下弹性部均形成有供紧固螺钉端部通过的通孔;当壳体与仪表板骨架固定,所述第二弹性件的通孔的部分内缘卡在紧固螺钉的螺纹间。

通过第二弹性件起到螺母的效果,不需要使固定孔和配合孔具有内螺纹结构,以使加工更为方便;或在配合孔具有内螺纹结构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固定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前弹性部左右侧形成有朝后上方延伸的倒钩,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后弹性部左右侧形成有朝前上方延伸的倒钩,所述定位块前后端面上均形成有与倒钩相配合的限制槽。上述设置以防止第一弹性件脱出,以提高第一弹性件与仪表盘骨架的固定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块上形成有对第一弹性件进行左右限位的第一凸起。上述设置实现第一弹性件的左右限位。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上形成有对第二弹性件进行左右限位的第二凸起。上述设置实现第二弹性件的左右限位。

作为优选,所述下弹性部的通孔处设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与紧固螺钉具有相配合的螺纹结构。上述设置以提高第二弹性件与紧固螺钉的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更为美观、固定效果更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一种轴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仪表盘骨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位置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位置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由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媒体屏安装固定结构,多媒体屏包括壳体1,壳体1固定于仪表板骨架2前侧,壳体1后端面形成有向后延伸的固定板3,固定板3形成有若干上下贯穿的固定孔31,仪表板骨架2形成有向前延伸的支撑板21,支撑板21形成有与固定孔31一一对应的配合孔,壳体1通过紧固螺钉4与仪表板骨架2固定,固定孔31和配合孔均用于配合紧固螺钉4,固定板31下侧设有若干与壳体1后端面固定的插销5,插销5具有向下延伸的插销部51,支撑板21上设有若干向上延伸的定位块23,定位块23前侧形成有用于容纳插销部51的容纳槽,容纳槽位于两个限位板24之间,限位板24固定于支撑板21前侧。

由图1、图3、图4、图6所示,定位块23配合有第一弹性件6,第一弹性件6形成有向下开口并左右贯穿的第一卡槽60,第一弹性件6形成有前弹性部61和后弹性部62,第一弹性件6卡在定位块23上,以使定位块23位于第一卡槽60内。前弹性部61前端面具有第一上斜面611和第一下斜面612,第一上斜面611下端与第一下斜面612上端相交,插销5的插销部51后端面具有第二上斜面511和第二下斜面512,第二上斜面511下端与第二下斜面512上端相交,第一上斜面611和第一下斜面612构成开口向后的夹角,第二上斜面511与第二下斜面512构成开口向前的夹角,当壳体1与仪表板骨架2固定,插销5的插销部51的第二上斜面511下端与第一弹性件6的第一下斜面612上端相抵。第一弹性件6的前弹性部61左右侧形成有朝后上方延伸的倒钩66,第一弹性件6的后弹性部62左右侧形成有朝前上方延伸的倒钩66,定位块23前后端面上均形成有与倒钩66相配合的限制槽。其中,定位块23上形成有对第一弹性件6进行左右限位的第一凸起26。

由图1、图3、图5、图7所示,支撑板21上配合有第二弹性件7,第二弹性件7形成有上弹性部71和下弹性部72,上弹性部71与下弹性部72间形成有向后开口并左右贯穿的第二卡槽70,第二弹性件7卡在支撑板21上,以使支撑板23位于第二卡槽70内,上弹性部71和下弹性部72均形成有供紧固螺钉4端部通过的通孔75;当壳体1与仪表板骨架2固定,第二弹性件7的通孔的部分内缘卡在紧固螺钉4的螺纹间。其中,支撑板21上形成有对第二弹性件7进行左右限位的第二凸起27。其中,下弹性部72的通孔处设有螺纹块79,螺纹块79与紧固螺钉4具有相配合的螺纹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更为美观、固定效果更好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