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14112发布日期:2020-03-31 11:33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的网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网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例如可以在车辆装载空间中设有网系统,该网系统用作柔性网例如被用于覆盖车辆装载空间内的行李或其他物品并且因此例如将之紧固在车辆地板上,从而使得在车辆运动时使装载物不会滑动。

附加地或替选地,可以在车辆装载空间中设有卷帘形式的装载空间覆盖物,其可以在不同位置之间移动,以便例如在客货两用车辆中覆盖车辆装载空间。

值得期待的是如下例如能用作覆盖物的网系统,其一方面可以灵活地在其造型方面进行匹配(如同常规的网的情况),但另一方面也可以提供刚性的承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网系统,其能可变地使用,可以灵活地在其造型方面进行匹配,并且可以被设计成用于承力。

此任务以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主题来解决。

因此,网系统包括:

-杆环节的系统,杆环节分别具有引导通道,

-多个铰接元件,铰接元件分别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开口,其中,杆环节经由铰接元件相互连接,和

-至少一个张紧元件,该至少一个张紧元件延伸穿过其中至少一些杆环节的引导通道和其中至少一些铰接元件的连接开口,并且该至少一个张紧元件是能张紧的,以便将杆环节相对于铰接元件拉紧。

因此,网系统由杆环节和将杆环节相互连接的铰接元件形成。杆环节呈杆状地延伸并且优选(至少很大程度上)刚性地构成。铰接元件用于将杆环节相互连接,使得杆环节在其位置方面可以相互匹配,从而使网系统在其的形状方面可以灵活地变化。

可以经由一个或多个张紧元件将杆环节和铰接元件相互拉紧。取决于张紧元件的张紧状态地,将杆环节相互间保持到位,从而可以通过网系统接收和承载力,或能相对于铰接元件调节杆环节,从而可以使网系统在其形状方面进行匹配。

杆环节分别具有两个端部。引导通道优选在各自的杆环节的端部之间纵向延伸。因此,张紧元件被纵向引导穿过杆环节,其中,铰接元件分别与杆环节的端部联接。

优选地,每个杆环节滑动地贴靠在两个铰接元件上。为此,可以在每个杆环节的端部上分别成形有贴靠面,贴靠面与各一个所配属的铰接元件滑动地贴靠。因此,在杆环节与所配属的铰接元件之间提供了滑动支承部,滑动支承部能够实现使杆环节相对于铰接元件至少枢转一定角度。

通过将杆环节与铰接元件拉紧,由于杆环节与铰接元件之间的摩擦锁合(reibschluss),使杆环节的位置相对于铰接元件被锁定。因此,在张紧元件被充分张紧时,网系统在其形状方面被固定,从而可以在网系统上接收和导出力,以便例如在车辆的装载空间中提供支撑。

为了改善杆环节在铰接元件上的保持,例如可以在杆环节的端部的贴靠面上并且在铰接元件上设有例如形式为(被倒圆的)齿元件的形状锁合元件,形状锁合元件在张紧元件被拉紧时在杆环节与铰接元件之间引起了形状锁合(formschlüssig)的保持。如果将张紧元件松弛,则可以通过如下方式使杆环节相对于铰接元件运动,即,使形状锁合元件上下相叠地滑动。

铰接元件可以例如被构造为球元件。铰接元件因此具有球形的形状,所配属的杆环节支撑在其上。

在设计方案中,杆环节相对铰接元件的布置是如下这样的,即,在杆环节之后分别跟着一个铰接元件,并且在铰接元件之后分别跟着一个杆环节。张紧元件在此以如下方式延伸穿过成交替顺序的杆件和铰接元件,即,使得杆环节和铰接元件可以通过张紧元件上的张紧而被相互夹紧。

在设计方案中,在两个相邻的杆环节之间相应地布置有铰接元件。在此,两个相邻的杆环节可以通过如下方式例如能分别围绕摆动轴线地相对布置在其之间的铰接元件枢转,即,使杆环节的贴靠面在铰接元件的球形的表面上滑动。张紧元件在此从两个相邻的杆环节中的一个杆环节的引导通道穿过布置在两个相邻的杆环节之间的铰接元件的连接开口地延伸到这两个相邻的杆环节中的另一个杆环节的引导通道内,从而使这两个相邻的杆环节可以在中间接有铰接元件情况下经由张紧元件相互夹紧。

在设计方案中,两个相邻的杆环节相互成角度延伸,例如呈45°至135°之间的角度延伸。张紧元件在杆环节之间被引导,并且因此也成角度延伸,从而布置在杆环节之间的铰接元件内的连接开口是弯曲的,以便使张紧元件偏转。

相邻的杆环节相对布置在其间的铰接元件的可运动性例如通过角度开口被预先给定,张紧元件经由角度开口进入铰接元件内或从铰接元件离开。角度开口用于将张紧元件从一个杆环节引导到铰接元件内并且朝向另一杆环节引导,从而使张紧元件从一个杆环节的引导通道被引导到连接开口内,并且进一步朝另一杆环节的引导通道的方向被引导。

角度开口优选地分别呈缝隙状地沿摆动平面构成,所配属的杆环节能沿该摆动平面相对铰接元件枢转。角度开口优选从摆动平面内的连接开口出发地扩展,例如以45°至90°之间的开口角度扩展。经由角度开口的开口角度预先给定了摆动角度,以便使所配属的杆环节能够相对铰接元件枢转。张紧元件仅在角度开口的开口角度的角度范围内可以经由角度开口从杆环节的引导通道延伸向铰接元件的连接开口,从而使角度开口的缝隙状的延伸度预先给定并且限制了杆环节相对于铰接元件的摆动路径。

在设计方案中,在铰接元件上贴靠有各两对相邻的杆环节。以此方式,提供了具有例如由杆环节界定的呈菱形的网开口的网系统,该网系统的形状可以通过杆环节相对铰接元件的可运动性来在其造型方面进行匹配。

可以给在铰接元件上的成对的相邻杆环节配属有两个不同的张紧元件或相同的张紧元件的两个区段。

如果使铰接元件与两对相邻的杆环节相配属,则该铰接元件相应地具有两个连接开口,这两个连接开口分别具有如下两个角度开口,使不同的张紧元件或相同的张紧元件的不同区段在这些角度开口内被引导。连接开口在此可以相互相反地弯曲,从而使杆环节以镜像对称的方式从铰接元件延伸。

在设计方案中,张紧元件沿中立纤维(neutralefaser)延伸穿过杆环节和铰接元件。在杆环节相互相对摆动运动时,相应地并不发生使张紧元件延伸穿过杆环节和铰接元件的延伸路径的长度的改变。因此,经由张紧元件提供的张紧与杆环节的相互间的摆动位置无关。

替选地,张紧元件也可以在中立纤维之外延伸。在此情况中,网系统可以具有(张紧的)优选位置,当张紧元件被张紧时,网系统被朝该优选位置的方向调节。

附加地或替选地,在张紧元件松弛时网系统可以具有(松弛的)优选位置,当张紧元件未张紧时,网系统朝该优选位置的方向调节。例如,可以通过在杆环节的贴靠面和铰接元件的支承面上的合适的造型来预给定这种优选位置。

可以例如经由一个或多个伺服马达来调整和改变张紧元件上的张紧。一个或多个伺服马达在此可以是张紧装置的组成部分,张紧装置例如具有张紧条,在张紧条上布置有一个或多个用于将张紧杆环节和铰接件相互张紧的张紧元件。

附加地或替选地,网系统也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弹簧元件,以用于弹性地将杆环节和铰接元件相互张紧。一个或多个弹簧元件可以作用到至少一个张紧元件上,以便将该张紧元件弹性预张紧。因此,网系统本身是弹性的,并且如需要可以克服弹性预张紧地变形。

在设计方案中,网系统布置在缠绕装置上,例如布置在缠绕轴上,缠绕装置可以以电动马达式或弹簧机械地被驱动。可以例如在张紧元件松弛时将网系统卷绕到缠绕装置上,以便以此方式存放网系统,并且可以将网系统从缠绕装置退卷,以便例如覆盖车辆的装载空间中的区域。

替选地,网系统可以例如被容纳在车辆中的或车辆上的合适的凹陷部内(所谓的洼坑(negativabdruck),例如在装载空间地板内)。

在此描述的类型的网系统可以例如实现用于车辆的装载空间覆盖物。这种装载空间覆盖物可以覆盖装载空间地板,并且可以被设计成用于遮盖和固定处在装载空间地板的区域内的物品,其中,可以通过灵活地匹配网系统的形状来配合精确地围住和支撑物品。替选地,网系统也可以布置在装载空间地板上方,以用于向上覆盖装载空间,并且为此例如可以被紧固在后座椅装置的背侧上。

但是,所述类型的网系统也可以以完全不同的应用方式用于车辆中。例如,这种网系统可以在车辆的装载空间和座椅区域之间提供分隔。然而,这种网系统也可以代替车辆中的安全带,以便将乘客保护在车辆座椅上。此外能想到的是,通过如下方式使用这种网系统例如作为防滑链,即,将网系统环绕地围住车辆的轮胎。

附图说明

下面将根据在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所基于的构思。其中:

图1示出车辆的示意性的视图,其具有在车辆装载空间内的网系统;

图2示出网系统的实施例的视图;

图3示出在铰接元件上的两个相邻的杆环节的视图;

图4示出网系统的俯视图;

图5示出网系统的侧视图;

图6a示出在铰接元件上的两个相邻的杆环节的俯视图;

图6b示出沿图6a的线b-b的剖视图;

图7a示出在铰接元件上的两个相邻的杆环节的侧视图;

图7b示出沿图7a的线a-a的剖视图;

图8示出具有张紧装置的网系统的示意性的视图;

图9示出具有用于将张紧元件张紧的弹簧元件的网系统的示意性的视图;

图10示出在车辆的装载空间内的网系统的示意性的视图;

图11示出车辆的装载空间内的网系统的另一布置的示意性的视图;和

图12示出在铰接元件上的杆环节的示意图,杆环节具有用于固定杆环节与铰接元件之间的连接部的形状锁合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示意性的视图示出具有装载空间20的车辆2,其中布置有网系统1以用于至少局部地覆盖装载空间20的一部分。

网系统1可以例如被用于将后座椅装置21后侧的物品固定在装载空间20的地板的区域内。

在图2至7a、7b中示出了这种网系统1的实施例。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网系统1从端部条13延伸,网系统1能够经由端部条紧固在例如车辆2内,例如紧固在装载空间20的车辆地板的区域内。网系统1具有杆环节10,杆环节本身刚性地构成并且呈杆状地延伸。杆环节10一起构成具有菱形开口的网状结构,并且经由铰接元件11以如下方式相互连接,即,使得可以灵活地调整和改变网系统1的形状。

如尤其从图6a、6b和7a、7b中得知,每个杆环节10具有在各自的杆环节10的端部103、104之间延伸的引导通道101。在杆环节10的引导通道101内延伸有形式为牵引绳的张紧元件12,牵引绳例如为塑料绳或钢绳,其用于在中间接有铰接元件11的情况下将杆环节10相互夹紧,以便使杆环节10的相互间的相对位置取决于张紧元件12上的张紧地被固定,或者为了灵活地匹配网系统1的形状而被释放。

引导通道101纵向延伸穿过杆环节10。在布置于两个相邻的杆环节10之间的铰接元件11内部构造有形式为弯曲的通道的连接开口111,连接开口经由各一个角度开口110通向铰接元件11的外表面,并且被用于将张紧元件12引导穿过铰接元件11。

角度开口110在摆动平面中分别呈缝隙状地构成,所配属的杆环节10能在该摆动平面中相对铰接元件11枢转,并且角度开口从中心的连接开口111出发径向向外扩展。通过角度开口110的造型预给定了角度范围α,所配属的杆环节10能在该角度范围内相对铰接元件11枢转。例如,角度开口110可以分别具有45°和90°之间的开口角度α。

由于给每个杆环节10都配属有铰接元件11的角度开口110,使得每个杆环节10都可以相对铰接元件11枢转通过所配属的角度开口110的开口角度α所预给定的摆动角度。张紧元件12能在角度开口110内部运动,从而使张紧元件12可以从所配属的杆环节10的引导通道101经由角度开口110被导入到铰接元件11的连接开口111内。

通过在铰接元件11上设有缝隙状的角度开口110,使得所配属的杆环节10能围绕各一个(垂直于摆动平面定向的)摆动轴线a1、a2地相对铰接元件11摆动,如在图6a中示出这一点。

如从根据图7b的剖视图可见,连接开口111在铰链元件11内部是弯曲的。成对的相邻的杆环节10相互间成角度β地延伸,并且相应地,张紧元件12延伸穿过相邻的杆环节10的引导通道101,并且在铰接元件11内部的所配属的连接开口111中偏转。

如从图7b结合图2和4可见,给每个铰接元件11配属有两对相邻的杆环节10,并且相应地,如从根据图7b的剖视图中可见地,铰接元件11具有两个相互间相反弯曲的连接开口111。成对的杆环节10在铰接元件11上相互间呈反镜像地延伸。给每个杆环节10配属有铰接元件11上的角度开口110,并且相应地,每个杆环节10能在通过角开口110预给定的角度范围α内地围绕限定的摆动轴线a1、a2来相对铰接元件11枢转。

成对的杆环节10可以经由相同的张紧元件12的不同的区段12a、12b或者通过两个不同的张紧元件12a、12b相互间地并且与铰接元件11拉紧,如图在7b中所绘制。相应地,相同的张紧元件12的不同的区段12a、12b或不同张紧元件12a、12b可以延伸穿过成对地相互配属的杆环节10之间的连接开口111。

作为在图6a、6b和7a、7b中所解释的让张紧元件12引导穿过杆环节10和铰接元件11的替选地,张紧元件12也可以被直地(在连接开口111中无偏转的情况下)引导穿过铰接元件10,并且因此沿相互排列的杆环节10对角地延伸(对角地通过网系统1)。

在张紧元件12松弛时,网系统1的杆环节12在其摆动位置方面可以相互改变,从而可以灵活地匹配网系统1的形状。然后通过张紧一个或多个延伸穿过杆环节10和铰接元件11的张紧元件12,使得杆环节10和铰接元件11可以在其目前所处的位置中通过如下方式被相互固定,即,在使杆环节10贴靠在分别配属的铰接元件11上的贴靠面100与铰接元件11之间提供摩擦锁合,并且因此使杆环节10能受载地相对铰接元件11被定固。

如例如从图3和图6b中可见,杆环节10在其贴靠面100上相应于所配属的铰接元件11的球形形状地被凹地成形,从而经由贴靠面100提供了与所配属的铰接元件11的面式的贴靠。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张紧元件12沿中立纤维以如下方式延伸穿过杆环节10和铰接元件11,即,使得杆环节10在铰接元件11上的位置的变化不导致张紧元件12的穿过杆环节10和铰接元件11的延伸路径的长度改变。为了调节网系统1,张紧元件12可以被松弛。如果已达到网系统1的期望的位置,则杆环节10和铰接元件11又可以相互被拉紧,从而使网系统1被固定在其于是所处的位置中。

为了改变一个或多个张紧元件12上的张紧,如在图8中示意性示出地,可以设有张紧装置14,其具有张紧条140,在其上定固有一个或多个张紧元件12,并且张紧条相对网系统1的端部条13的位置可以改变,以便改变张紧元件12上的张紧。

张紧装置14具有一个或多个伺服马达141,例如可以经由伺服马达移动张紧条140。

替选地,可以给不同的张紧元件12配属有专用的伺服马达141,从而可以以单独的方式调整和改变不同的张紧元件12上的张紧。

网系统1可以经由端部条13被紧固在车辆2内或车辆上。但是也能想到并且可能的是,附加地,远离端部条13的端部侧的铰接元件11e被紧固在车辆地板上。

替选地,网系统1也可以仅经由一个或多个角部被紧固在车辆内或车辆上,例如车辆地板上。

端部侧的铰接元件11e可以被构造成用于使张紧元件12偏转或替选地被构造成用于在端部侧紧固张紧元件12的端部,以便使张紧元件12偏转或提供针对张紧元件12的端点。

作为张紧装置14的附加或替选地,张紧元件12可以经由弹簧元件120被弹性地预张紧,如在图9中示意性地示出。这种弹簧元件12可以例如作用在端部侧的铰接元件11e与紧固有张紧元件12的张紧板121之间。通过经由一个或多个弹簧元件120的这种弹性的预张紧,可以在网系统1中提供弹性,该弹性能够通过例如在网系统1上的手动变形实现灵活的造型。

如在图10中示意性地示出地,网系统1可以布置在车辆2的装载空间20的装载空间地板的所配属的凹陷部200中(所谓的洼坑)。相应地,在不使用位置中,网系统1被容纳在装载空间地板的区域中并且因此不进行干扰。网系统1可以从不使用位置变形出来,以便例如覆盖并且固定在装载空间20内的物品。

在替选的设计方案中,网系统1也可以布置在缠绕装置15上,缠绕装置具有例如缠绕轴和电动马达式的或弹簧机械式的驱动器,并且网系统能卷绕到缠绕装置15上或能从缠绕方向15退卷,如图11中示意性地示出。因此,在收起位置中,网系统1可以以紧凑的方式保存在车辆2内。

在根据图2至7a、7b中所描述的实施例中,杆环节10经由贴靠面100面式地并且滑动地与铰接元件11贴靠。为了改善杆环节10在铰接元件11上的保持并且将杆环节10的位置相对铰接元件11进行固定,可以(如在图12中在实施例中示意性地示出地)在铰接元件11和杆环节上分别布置有例如形式为(经倒圆)齿的形状锁合元件102、112,它们在张紧元件12被拉紧时相互形状锁合地嵌接并且因此使各自的杆环节10的位置相对所配属的铰接元件11能受载地被固定。通过取消张紧,使得形状锁合元件102、112可以上下相叠地滑动,从而通过调节杆环节10可以使网系统1变形。

可以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在车辆2上使用所描述类型的网系统1。

因此例如,所述类型的网系统1可以实现用于覆盖装载空间地板的区域内(如在图10中示意性地图示)的装载空间20的装载空间盖物,或在装载空间地板上方(如在图11中示意性地图示)的装载空间的装载空间盖物。

替选地,网系统1也可以被用于将车辆乘员固定在车辆座椅上,或在车辆2内部提供柔性的但是能固定的贴靠面。

再次替选地,所描述类型的网系统1也可以在车辆轮胎上用作防滑链。

附图标记列表

1网系统

10杆环节

100贴靠面

101引导通道

102形状锁合元件

103、104端部

11、11e铰接元件

110角度开口

111连接开口

112形状锁合元件

12、12a,12b张紧元件

120弹簧元件

121张紧板

13端部条

14张紧装置

140张紧条

141伺服马达

15缠绕装置

2车辆

20装载空间

200容纳凹陷部

21后座椅装置

α、β角度

a1、a2摆动轴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