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运行机动车的座椅设施的安全系统的方法以及用于机动车的座椅设施的安全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0954283发布日期:2020-06-02 20:19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用于运行机动车的座椅设施的安全系统的方法以及用于机动车的座椅设施的安全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行用于机动车的座椅设施的安全系统的方法以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座椅设施的安全系统。



背景技术:

将来,电子数据眼镜将很有可能越来越多地用在机动车中,例如以虚拟现实眼镜的形式或以增强现实眼镜的形式。这可以例如用于在驾驶员了解其驾驶任务时对其进行辅助。此外,还可以借助这种电子数据眼镜,例如在驾驶机动车时使副驾驶乘客进行娱乐。

de10257963a1示出了一种用于确定轿车乘客的3d位置的方法和设备。在此,电磁跟踪系统记录用户的头部位置和观看方向。还精确地确定3d头部位置,其中根据该位置调整头枕,以实现乘客安全性的个性化优化。在已知眼睛的位置的情况下,还规定了对车辆座椅进行个性化调整。

de102014009638a1描述了一种用于检测机动车中驾驶员的视线方向的方法。

de102015011598a1描述了一种用于运行虚拟现实眼镜的方法。

ep2883748a1还示出了一种用于在车辆中显示光学信息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规定,确定驾驶员的眼睛位置。此外,在这种情况下还规定了,调用驾驶员的座椅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行方案,通过该可行方案能够实现机动车中电子数据眼镜的特别安全的运行。

该目的通过具有独立权利要求特征所述的用于机动车的座椅设施的安全系统的运行方法以及用于机动车的座椅设施的安全系统来实现。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有利的设计方案连同合适的且非寻常的改进方案。

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运行用于机动车的座椅设施的安全系统的方法中,检测坐在座椅设施的车辆座椅上的车辆乘客是否佩戴了电子数据眼镜。根据机动车的设计或构造,座椅设施可以具有多个车辆座椅,或者在极端情况下也可以仅具有唯一的车辆座椅。如果车辆乘客佩戴电子数据眼镜,则检查车辆座椅与内饰构件之间是否存在预定的最小间距。电子数据眼镜可以是任何电子数据眼镜,其中电子数据眼镜优选是虚拟现实眼镜或增强现实眼镜。

如果检测到存在最小间距,则如此限制座椅设施的调节范围,即,不能低于最小间距。限制座椅设施的调节范围可以理解为对佩戴有电子数据眼镜的车辆乘客就坐的车辆座椅的调节范围的限制,和/或对佩戴有电子数据眼镜的相关车辆乘客当前未就坐的其他车辆座椅的调节范围的限制。另一方面,如果检测到不存在最小间距,则通过自动调节座椅设施来建立最小间距和/或输出关于未遵守最小间距的通知。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鉴于高度的碰撞安全性,在使用这种电子数据眼镜时可能需要采取措施。一旦检测到或确定,机动车的车辆乘客已经佩戴电子数据眼镜,就确定并检查佩戴有电子数据眼镜的车辆乘客所乘坐的车辆座椅和另外的内饰构件之间是否存在预先给定的最小间距。优选地相对于车辆纵向方向预先给定最小间距。内饰构件基本上可以是车辆内部的任何构件,这些构件布置在相关的车辆座椅的前面,在该车辆座椅上乘坐了佩戴有电子数据眼镜的车辆乘客。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确保了,遵守在座椅设施的佩戴有电子数据眼镜的车辆乘客就坐的车辆座椅与所述内饰构件之间的所述最小间距。如果在佩戴有电子数据眼镜的车辆乘客就坐的车辆座椅和内饰构件之间应该存在最小间距,则如此限制座椅设施的调节范围,即,不能低于该最小间距。另一方面,如果确定不存在最小间距,即,在佩戴有电子数据眼镜的车辆乘客就坐的车辆座椅和所述内饰构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最小间距,则自动调节座椅设施以产生最小间距,和/或输出有关未遵守最小间距的通知。

最小间距例如可以基于车辆座椅的靠背和相关的内饰构件来预先给定。替代地或附加地,例如还可以选择车辆座椅的座椅表面的前边缘作为参考点,在该参考点处确定所述内饰构件和车辆座椅之间的最小间距。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确保电子数据眼镜的配戴者,特别是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或者甚至在强烈的制动过程中,不会因为佩戴电子数据眼镜而受到伤害。这通过确保在车辆座椅和内饰构件之间的所述最小间距来确保,这也影响了电子数据眼镜与内饰构件之间的距离。例如,可以避免在触发安全气囊时以及由于佩戴电子数据眼镜而使电子数据眼镜的佩戴者受伤。例如,当电子数据眼镜的佩戴者恰好坐在前部区域中时,还可以避免,在强烈的制动过程或者在碰撞中,佩戴了电子数据眼镜的车辆乘客以电子数据眼镜撞击到内饰构件,例如前排座椅的靠背。

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规定,如果车辆座椅是前排座椅,则最小间距指的是前排座椅与集成有安全气囊的仪表板之间的距离。在该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基于以下认知:电子数据眼镜通常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向前加长这种电子数据眼镜的佩戴者的头部。因此例如可以确保安全气囊的一种受限定的打开程度,即换句话说,相关的安全气囊的打开区域不会受到所佩戴的电子数据眼镜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前排座椅的情况下,确保了电子数据眼镜的佩戴者不会坐在其中集成有安全气囊的仪表板附近的位置。由此能够确保了安全气囊的特别可靠的功能,同时在展开安全气囊时不使电子数据眼镜的佩戴者受伤。

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实施方案规定,如果存在最小间距,则前排座椅的调节范围受到如下限制,即,不能低于前排座椅与仪表板之间的最小间距。如果前排座椅例如是电动可调式座椅,则可以简单地通过电子方式鉴于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可调节性和/或前排座椅的靠背倾斜度如此限制前排座椅的调节范围,即,不能低于前排座椅与仪表板之间的最小间距。相反,如果车辆座椅是只能手动调节的车辆座椅,则例如可以设置电子或电动可调节的阻挡元件,该阻挡元件如此限制前排座椅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位移和/或前排座椅的靠背倾斜度的调节,使得同样不能低于前排座椅和与仪表板之间的最小间距。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实施方案规定,当低于最小间距时,如此自动地调节前排座椅,使得建立前排座椅与仪表板之间的最小间距和/或输出关于未遵守最小间距的通知。如果前排座椅是电动可调节的,则可以以特别简单的方式自动调节该前排座椅,这例如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相应地向后推动前排座椅和/或如此调节靠背倾斜度,使得在前排座椅和仪表板之间至少建立最小间距。替代地或附加地,还可以输出关于未遵守前排座椅和仪表板之间的最小间距的通知。例如,可以借助于电子数据眼镜本身输出通知,从而使电子数据眼镜的佩戴者直接获知前排座椅与仪表板之间当前不存在推荐的最小间距的事实。替代地或附加地,当然也可以输出相应的声音通知。

在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规定,如果车辆座椅是后排座椅,则最小间距指的是后排座椅和布置在其前面的前排座椅的靠背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完全不涉及安全气囊的打开区域不被佩戴的电子数据眼镜不利影响的问题。相反这里的问题在于,在强烈的制动过程中或者在碰撞情况下,坐在后排座椅上的、电子数据眼镜的佩戴者不以佩戴的电子数据眼镜撞击到位于其前方的前排座椅的靠背上。在佩戴电子数据眼镜的车辆乘客已经坐在后排座椅上的情况下也可以确保,在相关的后排座椅和位于其前方的靠背之间的最小间距可以被保证。

在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规定,如果存在最小间距,则如此限制前排座椅的调节范围,使得不能低于前排座椅的靠背与后排座椅之间的最小间距。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不调节电子数据眼镜的佩戴者所坐的座椅。而是如此限制前排座椅的调节范围,使得不能低于前排座椅的靠背与电子数据眼镜的佩戴者就坐的后排座椅之间的最小间距。调节范围又可以与车辆纵向方向上的调节范围相关和/或在前排座椅的靠背的倾斜度方面的调节范围相关。

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规定,当低于最小间距时,如此自动调节前排座椅,使得建立在前排座椅的靠背和后排座椅之间的最小间距和/或输出关于未遵守最小间距的通知。在电子数据眼镜的佩戴者已经就坐于后排座椅中的情况下规定,当低于最小间距时,不调节后排座椅本身。取而代之的是,如此自动调节电子数据眼镜的佩戴者就坐的后排座椅前方的前排座椅,使得在前排座椅的靠背和后排座椅之间建立最小间距。替代地或附加地,也可以输出关于未遵守最小间距的通知。在电子数据眼镜的佩戴者当前未就坐的前排座椅的调节区域被限制或被自动调节的情况下,优选地规定,通过机动车中合适的输出部件也在机动车的前部区域中输出关于此的相应的指示。如果前排座椅例如是副驾驶座椅,则可以简单的方式通知副驾驶乘客他的座位的调节范围刚刚被限制或者他的座位马上例如要被自动调节,以便在前排座椅的靠背和后排座椅之间建立所述最小间距。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实施方案规定,如果不存在最小间距,除了输出关于未遵守最小间距的通知的方案之外,使电子数据眼镜停用。电子数据眼镜的佩戴者根本无法使用电子数据眼镜,因为如果不存在最小间距,就根本无法运行它们。因此,如果无法设置最小间距,或者如果车辆乘客出于某些原因始终不希望相应地调整座椅设施,则电子数据眼镜的佩戴者将无法使用它们,并且很可能还会将其取下。由此同样可以在佩戴电子数据眼镜时提高碰撞安全性,因为仅当也存在所述最小间距时,才很可能保持佩戴电子数据眼镜。

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实施方案规定,在车辆乘客在机动车中佩戴了电子数据眼镜之后,借助于电子数据眼镜来询问车辆乘客坐在哪里。然后,车辆乘客可以例如使用语音或以任何其他方式来告知他正坐在座椅设施的哪个车辆座椅上。在这种情况下,不必费事地确定电子数据眼镜的佩戴者坐在哪里,因为电子数据眼镜的佩戴者将基于自动询问来自己告知。

在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规定,借助于摄像机系统检测车辆乘客是否佩戴了电子数据眼镜。由此可以简单且可靠地确定,车辆乘客实际上是否也正佩戴着电子数据眼镜。

在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规定,根据车辆乘客的身高、特别是根据车辆乘客的上身的长度来个性化地预先给定最小间距。例如,如果车辆乘客的腿比较短,上身比较长,那么他可以将车座向前推得比较远。因为他不需要太多的伸腿空间。但是,在佩戴电子数据眼镜时,考虑到碰撞安全性,该座椅定位在上身较长时可能不利。如果根据车辆乘客的身高、特别是根据其上身的长度来个性化地预先给定最小间距,则可以以特别可靠的方式确保,佩戴电子数据眼镜的相关车辆乘客遵守了在佩戴了电子数据眼镜时对其来说所需的与位于其前方的内饰构件的最小间距。

在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规定,只有在手动确认后才进行座椅设施的自动调节。例如,如果要对电子数据眼镜的佩戴者所坐的车辆座椅进行调节,则可能需要电子数据眼镜的佩戴者预先确认对其车辆座椅的自动调节以建立最小间距。该确认可以例如通过语音命令、通过按下按钮、通过执行手势等来进行。另一方面,如果规定例如在电子数据眼镜的佩戴者坐在后排座椅上时调节前排座椅,则可以规定坐在前排座椅上的人必须首先确认对其座位的自动调节。例如可以规定,必须按下从前排座椅容易够到的按钮。替代地或附加地,例如还可以规定,必须由坐在前排座椅上的人发出语音命令,其中例如可以借助于摄像头系统检查坐在前排座椅上的人是否真的发出了语音命令。通过优选仅在手动确认之后才进行座椅设施的自动调节,可以确保坐在座椅设施的应该调节的相关车辆座椅上的相应的车辆乘客不会受到惊吓或者在最坏的情况下甚至由于座椅设施的自动调节而受伤。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机动车的座椅设施的安全系统包括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被设计用于检测坐在座椅设施的车辆座椅上的车辆乘客是否佩戴了电子数据眼镜。此外,该安全系统具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被设计用于,如果车辆乘客已经佩戴了电子数据眼镜,则检查在车辆座椅和内饰构件之间是否存在预定的最小间距。此外,控制装置被设计用于,如果存在最小间距,则以如下方式限制座椅设施的调节范围,即,不能低于最小间距。另外,控制装置被设计用于,如果不存在最小间距,则通过自动调节座椅设施来建立最小间距和/或输出与未遵守最小间距有关的通知。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有利的设计方案应被视为根据本发明的安全系统的有利的设计方案,反之亦然,其中该安全系统尤其具有用于执行方法步骤的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安全系统或根据本发明的安全系统的有利的实施方案。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特征和细节由对优选的实施例的以下说明以及根据附图得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框架的情况下,上述在说明书中提到的特征和特征的组合,以及随后在附图说明中提到的和/或仅在唯一附图中示出的特征和特征组合,不仅可以以分别指定的组合使用,而且可以以其他组合或单独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在唯一的图示中示出了一种具有用于机动车的座椅设施的安全系统的机动车,该安全系统设计用于确保电子数据眼镜在车辆内部的特别安全的运行。

具体实施方式

在唯一附图中以高度示意性的图示示出了机动车1。机动车1包括用于机动车1的座椅设施3的安全系统2。在这里示出的实施例中,座椅设施3包括驾驶员座椅4,副驾驶座椅5和三个后排座椅6、7、8。副驾驶乘客9和另一同车乘客10分别佩戴了电子数据眼镜11、12。安全系统1用于使得能够特别安全地在机动车1中使用电子数据眼镜11、12。

为了确保这一点,安全系统2包括检测装置13,该检测装置设计为检测各个车辆乘客9、10是否佩戴了电子数据眼镜11、12。此外,安全系统2包括控制装置14,该控制装置被设计用于检查,如果相应的车辆乘客9、10佩戴了电子数据眼镜11、12,则相应的车辆座椅5或6与相应的内饰构件之间是否存在相应预定的最小间距a1或a2。如果确定当前存在相应的最小间距a1或a2,则控制装置14可以如此限制座椅设施3的调节范围,使得不低于相应的最小间距a1、a2。另外,如果不应存在最小间距a1或a2,则控制装置14可通过自动调节座椅设施3来建立相应的最小间距a1、a2和/或可输出与未遵守相应最小间距a1、a2有关的至少一个通知。

对于副驾驶乘客9,具体来说,最小间距a1是指副驾驶座椅5与仪表板15之间的距离,在仪表板中集成了安全气囊16。当佩戴了电子数据眼镜11时,监控副驾驶座椅5是否被设置得与仪表板15保持所述最小间距a1。如果确定存在该最小间距a1,则限制副驾驶座椅5的调节范围以使得不能低于副驾驶座椅5与仪表板15之间的最小间距a1。如果例如可以完全电动地调节副驾驶座椅5,则可以规定,副驾驶座椅5不再能够在车辆纵向方向上一直向前移动和/或副驾驶座椅5的靠背(此处未详细标示)不能任意向前枢转。

相反,如果借助于检测装置13确定低于最小间距a1,即,不存在最小间距,则优选借助于控制装置14通过相应的操控自动地调节副驾驶座椅5,以便建立副驾驶座椅5与仪表板15之间的最小间距a1。替代地或附加地,也可行的是,当不应存在最小间距a1时,输出关于未遵守该最小间距a1的通知。该通知可以例如经由电子数据眼镜5输出,使得副驾驶乘客9可以直接识别出这种情况。例如,其可以例如纯粹具有信息文字。但是同样也很有可能的是,副驾驶座椅5根本不能电动调节,因此也不能自动调节。在这种情况下,该通知的输出用于促使副驾驶乘客9调节副驾驶座椅9,从而至少保持最小间距a1。

坐在后排座椅6中的同车乘客10并不涉及当佩戴电子数据眼镜12时安全气囊是否可以特别好地并且没有危险地展开。取而代之,在此更关注的是,在佩戴电子数据眼镜12的情况下在用力踩刹车时或发生碰撞时,同车乘客10不会以佩戴的电子数据眼镜12与驾驶员座椅4的(未具体标示的)靠背碰撞。如果确定在后排座椅6和布置在其前方的前排座椅4的(未具体标示的)靠背之间存在最小间距a2,则优选自动调节驾驶员座椅4以建立最小间距a2。例如,这可以通过简单地向前移动前排座椅4和/或通过相应地调节驾驶员座椅4的后排座椅的靠背倾斜度来实现。相反,如果确定存在后排座椅6与驾驶员座椅4的靠背之间的最小间距a2,则如此限制驾驶员座椅4的调节范围,使得不能低于驾驶员座椅4的靠背与后排座椅6之间的最小间距a2。

如果不存在最小间距a1、a2,除了示出未遵守相应的最小间距a1、a2的可能方案外,电子数据眼镜11、12也被停用。只要未确保遵守了相应的最小间距a1、a2,车辆乘客9、10就完全不能使用佩戴的电子数据眼镜11、12,例如使其播放电影、欣赏其他媒体内容等。

为了能够以特别简单的方式识别出车辆乘客9、10是否佩戴了电子数据眼镜11、12,则可以规定,电子数据眼镜11、12在车辆乘客9、10佩戴了相关的电子数据眼镜11或12时自动询问该车辆乘客坐在哪里。替代地或附加地,也可以使用摄像机系统来检测车辆乘客9、10是否佩戴了电子数据眼镜11或12。

最小间距a1、a2也可以根据车辆乘客9、10的各自的身高、特别是根据他们上身的长度来单独地预先给定。对坐在副驾驶座椅5上的人员9来说由此可以确保,即使佩戴电子数据眼镜11,安全气囊16也可以没有危险地展开,从而可以确保对副驾驶乘客9的最佳保护。对就坐于后排座椅6的同车乘客10来说,与其身高、特别是与其上身的长度相适配地,可以确保在遵守最小间距a2的情况下即使在强烈制动或发生碰撞时,该同车乘客也绝对不会在后侧以电子数据眼镜12与驾驶员座椅4相撞。

优选地,始终在手动确认之后才进行座椅设施5的自动调节。对副驾驶座椅5来说,例如这可能意味着,人员9首先必须手动确认:副驾驶座椅5也可以被调整,从而如果当时没有遵守最小间距,则建立该最小间距a1。在人员坐在后排座椅6中的情况下,确认又可以意味着,首先要告知(这里未示出的)驾驶员,驾驶员座椅4应进行调整,其中在这种情况下,驾驶员必须首先确认,其驾驶员座椅4实际上允许被如此自动调整,即,建立最小间距a2。尤其在后一种情况下,这当然会是对安全性来说至关重要的,因为理想情况下,仅在驾驶员首先知道然后又希望允许时才调节驾驶员座椅4。无论哪种方式,在调整座椅设施5之前的确认要求都可以确保,正坐在待调整的座椅5或4上的相关人员被告知这一点,必须对此进行确认,并因此不会受到惊吓或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受伤。

借助于所说明的安全系统2和所说明的在运行安全系统2时的做法,可以以简单而可靠的方式确保在机动车1的车辆内部中特别安全地运行或特别安全地使用电子数据眼镜11、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