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安全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20140发布日期:2019-05-07 22:06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安全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座椅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安全座椅。



背景技术:

安全座椅是一种系于汽车座位上,供儿童乘坐且有束缚设备并能在发生车祸时,束缚着儿童以最大限度保障儿童安全的座椅;汽车上的安全措施如安全带、安全气囊几乎是依据成人的身材、体重设计的,若儿童系上安全带坐在前座,由于儿童的身材、体重不同于成人,因此如果儿童使用专为成人而设计的安全设施,非但无法降低伤害相反的反而会增加儿童的伤害。

目前市场上的安全座椅均采用汽车本身自带的安全带进行固定安装的,但安全带钩挂的方式较为复杂,并且安全带较为柔软,在固定过程中容易出现晃动或者松动的现象发生,且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出现颠簸的现象,现在的安全座椅并没有缓冲震动的功能。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安全座椅,具有以下特点:

(1)本发明提出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安全座椅,将自锁挂钩钩挂在汽车座椅的安装支架上来固定安全座椅,左右两侧均通过一个卡扣和一个卡槽进行卡合连接,且在安全座椅底座的下表面通过连接板连接有伸缩杆,通过旋转第一螺纹杆来调节第二螺纹杆在螺纹套内的高度来实现整体高度的调节,使得连接板顶在汽车座椅的底部,使得汽车座椅和安全座椅之间更加牢固,且安装时也较为简单。

(2)本发明提出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安全座椅,在安全座椅的底座和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减震结构,受到震动时,第一连杆会在第二连杆的内部上下活动并且压缩弹簧,依次来达到缓冲的目的,且在底座的端面安装有撑脚板,避免了儿童脚部悬空、乘坐不稳的现象发生,使得体感更加舒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安全座椅,将自锁挂钩钩挂在汽车座椅的安装支架上来固定安全座椅,左右两侧均通过一个卡扣和一个卡槽进行卡合连接,且在安全座椅底座的下表面通过连接板连接有伸缩杆,通过旋转第一螺纹杆来调节第二螺纹杆在螺纹套内的高度来实现整体高度的调节,使得连接板顶在汽车座椅的底部,使得汽车座椅和安全座椅之间更加牢固,且安装时也较为简单,在安全座椅的底座和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减震结构,受到震动时,第一连杆会在第二连杆的内部上下活动并且压缩弹簧,依次来达到缓冲的目的,且在底座的端面安装有撑脚板,避免了儿童脚部悬空、乘坐不稳的现象发生,使得体感更加舒适。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安全座椅,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安装在底座上的弹力绳、汽车座椅、减震结构和伸缩杆,其中弹力绳固接在底座的顶部,且弹力绳远离底座的一端固接有自锁挂钩;

所述底座的一侧固接有第一卡扣,所述汽车底座的一侧固接有第一卡槽,且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一卡槽卡合连接;所述底座上表面固接有靠背,所述靠背顶部设有护颈,且所述底座一端端面固接有撑脚板;

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弹簧、第一节杆、第二节杆和连接板,所述第一节杆上表面与所述底座下表面固接,所述第一节杆底部套接于所述第二节杆内不空腔,所述第二节杆下表面与所述连接板上表面固接,且所述第二节杆表面套接有所述弹簧;所述弹簧顶部固接于所述底座下表面,且所述弹簧下表面与所述连接板上表面固接;所述连接板上表面固接有橡胶垫,所述连接板一侧端面固接有所述第二卡槽,所述底座的一侧固接有所述第二卡扣,且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扣卡合连接;

所述伸缩杆包括螺纹套、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构成,所述螺纹套内部竖向套接有所述第二螺纹杆,所述螺纹套内部横向套接有所述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与所述螺纹套内壁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一螺纹杆和所述第二螺纹杆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套顶部与所述连接板下表面固接,所述第二螺纹杆底部固接有脚座;

通过所述减震结构和所述伸缩杆的相互配合实现了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汽车座椅的顶部且在弹簧的作用下达到减震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弹力绳的数目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所述底座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撑脚板的上表面设有凹形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节杆与所述第二节杆均为方形杆。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的数目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所述底座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表面设有斜齿,且所述第一螺纹杆与所述第二螺纹杆交叉啮合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出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安全座椅,将自锁挂钩钩挂在汽车座椅的安装支架上来固定安全座椅,左右两侧均通过一个卡扣和一个卡槽进行卡合连接,且在安全座椅底座的下表面通过连接板连接有伸缩杆,通过旋转第一螺纹杆来调节第二螺纹杆在螺纹套内的高度来实现整体高度的调节,使得连接板顶在汽车座椅的底部,使得汽车座椅和安全座椅之间更加牢固,且安装时也较为简单。

(2)本发明提出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安全座椅,在安全座椅的底座和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减震结构,受到震动时,第一连杆会在第二连杆的内部上下活动并且压缩弹簧,依次来达到缓冲的目的,且在底座的端面安装有撑脚板,避免了儿童脚部悬空、乘坐不稳的现象发生,使得体感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左视图;

图2为本发明a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整体结构右视图;

图4为本发明伸缩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底座和减震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汽车座椅,2、第一卡槽,3、第一卡扣,4、自锁挂钩,5、弹力绳,6、护颈,7、靠背,8、底座,9、撑脚板,10、弹簧,11、第一节杆,12、第二节杆,13、连接板,14、伸缩杆,141、螺纹套,142、第一螺纹杆,143、第二螺纹杆,15、脚座,16、第二卡扣,17、第二卡槽,18、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安全座椅,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安装在底座8上的弹力绳5、汽车座椅1、用于汽车减震的减震结构和伸缩杆14,其中弹力绳5固接在底座8的顶部,且弹力绳5远离底座8的一端固接有自锁挂钩4;

所述底座8的一侧固接有第一卡扣3,所述汽车底座8的一侧固接有第一卡槽2,且所述第一卡扣3与所述第一卡槽2卡合连接;所述底座8上表面固接有靠背7,所述靠背7顶部设有护颈6,且所述底座8一端端面固接有撑脚板9;

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弹簧10、第一节杆11、第二节杆12和连接板13,所述第一节杆11上表面与所述底座8下表面固接,所述第一节杆11底部套接于所述第二节杆12内不空腔,所述第二节杆12下表面与所述连接板13上表面固接,且所述第二节杆12表面套接有所述弹簧10;所述弹簧10顶部固接于所述底座8下表面,且所述弹簧10下表面与所述连接板13上表面固接;所述连接板13上表面固接有橡胶垫18,所述连接板13一侧端面固接有所述第二卡槽17,所述底座8的一侧固接有所述第二卡扣16,且所述第二卡槽17与所述第二卡扣16卡合连接;

所述伸缩杆14包括螺纹套141、第一螺纹杆142和第二螺纹杆143构成,所述螺纹套141内部竖向套接有所述第二螺纹杆143,所述螺纹套141内部横向套接有所述第一螺纹杆142,所述第二螺纹杆143与所述螺纹套141内壁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一螺纹杆142和所述第二螺纹杆143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套141顶部与所述连接板13下表面固接,所述第二螺纹杆143底部固接有脚座15;

通过所述减震结构和所述伸缩杆14的相互配合实现了所述底座8固定在所述汽车座椅1的顶部且在弹簧10的作用下达到减震的目的。

所述弹力绳5的数目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所述底座8的顶部,通过弹力绳5将安全座椅与汽车座椅的安装支架连接在一起,增强了其稳定性;所述撑脚板9的上表面设有凹形槽,避免儿童乘坐时脚部悬空;所述第一节杆11与所述第二节杆12均为方形杆,避免所述第一节杆11在所述第二节杆12中相对转动,从而导致所述连接板13与汽车座椅连接不稳的现象发生;所述伸缩杆14的数目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所述底座8的底部,便于调节高度,使得所述伸缩杆14支撑在所述连接板13与汽车底盘之间;所述第一螺纹杆142表面设有斜齿,且所述第一螺纹杆142与所述第二螺纹杆143交叉啮合连接,通过旋转所述第一螺纹杆142来使得第二螺纹杆143在竖直方向上转动上升,起到了调节高度的作用。

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将安全座椅放置在汽车座椅1的正上方,分别将第一卡扣3与第一卡槽2卡合连接、第二卡扣16与第二卡槽17卡合连接,把底座8顶部的弹力绳5一端的自锁挂钩4钩挂在汽车座椅1底部的安装支架上;然后调节伸缩杆14,转动第一螺纹杆142,通过螺纹传动从而使得第二螺纹杆143向远离螺纹套141的方向运动,脚座15会支撑在汽车底部,使得连接板13与汽车座椅1下表面紧密贴合,在连接板13的上表面设有橡胶垫18,增加了连接板13与汽车座椅1之间的摩擦力,并且起到了保护汽车座椅1不被刮伤的作用;以此来完成了安全座椅的安装过程;

在底座8与连接板13之间安装有减震结构,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发生颠簸时会产生晃动,此时第一节杆11在第二节杆12内部向下运动,同时弹簧10会被压缩,起到了减震的效果,避免了汽车座椅1与底座8的连接处因为晃动而被损害;在底座8前端安装有撑脚板9,避免了在使用时儿童的脚部悬空,使得使用时体感更加舒适。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