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门安装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47918发布日期:2019-10-23 01:47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侧门安装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侧门安装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关联技术,存在构成为利用一对铰接件将侧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车身的侧门安装构造(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0-103236)。

这样的侧门安装构造具备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的上铰接件及下铰接件。上铰接件及下铰接件分别包括固定于车身的柱的车身侧构件、固定于侧门的前端面的门侧构件、及将门侧构件以能够相对于车身侧构件转动的方式连结于车身侧构件的销。因而,侧门以能够以上铰接件及下铰接件的销为中心进行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车身。



技术实现要素:

在此,在上铰接件及下铰接件的双方中门侧构件相对于车身侧构件配置于上侧的情况下,难以增大上铰接件的门侧构件与下铰接件的门侧构件的距离。并且,在上铰接件的门侧构件与下铰接件的门侧构件的距离小的情况下,向侧门输入了载荷的情况下的向侧门的支点(侧门的安装门侧构件的部分)的输入载荷容易变大,因此有可能容易产生侧门的支点处的变形。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侧门的变形的侧门安装构造。

本发明的方案的侧门安装构造具备构成为将侧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车身的一对铰接件,其中:所述一对铰接件包括在车辆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的上铰接件及下铰接件;所述上铰接件包括固定于所述车身的第一车身侧构件、固定于所述侧门的第一门侧构件、及将所述第一门侧构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车身侧构件转动的方式连结于所述第一车身侧构件的第一连结构件;所述第一门侧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车身侧构件配置于所述车辆上下方向的上侧;所述下铰接件包括固定于所述车身的第二车身侧构件、固定于所述侧门的第二门侧构件、及将所述第二门侧构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车身侧构件转动的方式连结于所述第二车身侧构件的第二连结构件;并且,所述第二门侧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车身侧构件配置于所述车辆上下方向的下侧。

根据上述方案,与在上铰接件及下铰接件的双方中门侧构件相对于车身侧构件配置于上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上铰接件的门侧构件与下铰接件的门侧构件的间隔,因此能够抑制向侧门输入了载荷的情况下的向侧门的支点(侧门的安装门侧构件的部分)的输入载荷。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上铰接件和所述下铰接件也可以在所述车辆上下方向上对称。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能够将右侧侧门用的上铰接件与左侧侧门用的下铰接件共用化,并且将右侧侧门用的下铰接件与左侧侧门用的上铰接件共用化,所以能够谋求品番(日文:品番)的削减。

根据本发明的侧门安装构造,能够抑制侧门的变形。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上和工业上的意义,在这些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要素,并且其中:

图1是示出应用本实施方式的侧门安装构造的车辆的左侧面的图。

图2是示出图1的车辆的右侧面的图。

图3是示出图2的车辆的右侧后侧门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图3的右侧后侧门关闭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图4的右侧后侧门打开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图3的右侧后侧门的侧门安装构造的上铰接件的主视图。

图7是示出图3的右侧后侧门的侧门安装构造的下铰接件的主视图。

图8是示出图6的上铰接件及图7的下铰接件的车身侧构件的俯视图。

图9是从螺栓孔的轴向观察图6的上铰接件的门侧构件而得到的图。

图10是从螺栓孔的轴向观察图7的下铰接件的门侧构件而得到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及图2,对应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侧门安装构造5的车辆100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车辆100具备前侧门1及后侧门2、和a柱3及b柱4。

前侧门1及后侧门2配置于车辆侧面,构成为开闭门开口(图示省略)。前侧门1及后侧门2以在车辆前后方向(x1及x2方向)上相邻的方式配置,在车宽方向(y1及y2方向)的两端部以左右一对的方式设置。即,前侧门1包括左侧前侧门1l及右侧前侧门1r,后侧门2包括左侧后侧门2l及右侧后侧门2r。此外,左侧前侧门1l、右侧前侧门1r、左侧后侧门2l及右侧后侧门2r是本发明的“侧门”的一例。

a柱3及b柱4构成了车身骨架,形成为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延伸。a柱3配置于前侧门1的前端部附近,b柱4配置于后侧门2的前端部附近。另外,a柱3及b柱4在车宽方向的两端部以左右一对的方式设置。即,a柱3包括左侧a柱3l及右侧a柱3r,b柱4包括左侧b柱4l及右侧b柱4r。此外,左侧a柱3l、右侧a柱3r、左侧b柱4l及右侧b柱4r是本发明的“车身”的一例。

接着,参照图2~图5对右侧后侧门2r进行说明。此外,在图4及图5中,省略了截面的剖面线。

如图2所示,右侧后侧门2r包括在上侧设置有窗开口21a的门主体21、开闭窗开口21a的门玻璃22、及使门玻璃22升降的窗玻璃升降机(图示省略)。如图4及图5所示,门主体21由门外板211及门内板212形成为箱状,在其内部空间收容有窗玻璃升降机等。

并且,在门主体21的前端面21b与右侧b柱4r之间设置有侧门安装构造5。如图3所示,侧门安装构造5具备一对铰接件50,构成为利用该一对铰接件50将右侧后侧门2r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右侧b柱4r。即,右侧后侧门2r经由一对铰接件50而连结于右侧b柱4r,以能够通过该一对铰接件50进行开闭的方式设置。

接着,参照图3~图10对本实施方式的侧门安装构造5进行说明。

侧门安装构造5的一对铰接件50由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的上铰接件50u及下铰接件50l构成。上铰接件50u配置于上侧,下铰接件50l配置于下侧。在上铰接件50u与下铰接件50l之间配置有例如省略了图示的车门开度限位器(doorcheck)等。

如图6所示,上铰接件50u包括固定于右侧b柱4r(参照图4)的车身侧构件51u、固定于右侧后侧门2r(参照图4)的门侧构件52u、及将门侧构件52u以能够相对于车身侧构件51u转动的方式连结于车身侧构件51u的销53u。此外,销53u是本发明的“连结构件”的一例。

如图8所示,车身侧构件51u在俯视时形成为l字状,具有固定于右侧b柱4r的基部511u和从基部511u向车宽方向外侧(y2方向侧)延伸的臂部512u。基部511u通过紧固连结构件(图示省略)而紧固连结于右侧b柱4r的侧面。在臂部512u的顶端形成有供销53u插入的插入孔514u。另外,在臂部512u的上端面及下端面上,如图6所示,在顶端形成有台阶部515u及516u。台阶部515u及516u以在插入孔514u的轴向(上下方向)上向内侧凹陷的方式形成。并且,车身侧构件51u形成为上下对称。

门侧构件52u相对于车身侧构件51u配置于上侧。如图4所示,该门侧构件52u在俯视时形成为l字状,具有供右侧后侧门2r安装的安装部521u。在安装部521u形成有螺栓孔522u,通过向该螺栓孔522u插入的螺栓541u及螺母542u而将右侧后侧门2r的前端面21b紧固连结于安装部521u。另外,在门侧构件52u形成有供销53u插入的插入孔523u(参照图6),并且在相对于插入孔523u与安装部521u相反的一侧形成有爪部524u。如图6所示,门侧构件52u的下端部以与车身侧构件51u的台阶部515u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因而,在门侧构件52u相对于车身侧构件51u转动了的情况下,爪部524u能够卡合于台阶部515u。另外,在门侧构件52u的上端面上,如图9所示,在插入孔523u的周围形成有台阶部525u。台阶部525u以在插入孔523u的轴向上向下侧凹陷的方式形成。

如图6所示,销53u插入于车身侧构件51u的插入孔514u及门侧构件52u的插入孔523u。该销53u在上端部形成有凸缘531u,在下端部安装有止动环532u。凸缘531u配置于门侧构件52u的台阶部525u,止动环532u配置于车身侧构件51u的台阶部516u。通过将凸缘531u配置于台阶部525u,从而门侧构件52u的上端面与销53u的上端面大致共面。即,销53u不比门侧构件52u的上端面向上方突出。

在该上铰接件50u中,如图4所示,在右侧后侧门2r关闭的状态下,门侧构件52u的安装部521u以朝向车宽方向内侧(y1方向侧)的方式配置,并且门侧构件52u的爪部524u以朝向车辆前方侧(x1方向侧)的方式配置。并且,通过使门侧构件52u以销53u为中心进行转动,从而右侧后侧门2r被打开。之后,在右侧后侧门2r的开度变大而如图5所示那样门侧构件52u的爪部524u卡合到车身侧构件51u的台阶部515u的情况下,门侧构件52u及右侧后侧门2r的转动受到限制。由此,在组装作业时右侧后侧门2r不会过度打开。

如图7所示,下铰接件50l包括固定于右侧b柱4r的车身侧构件51l、固定于右侧后侧门2r的门侧构件52l、及将门侧构件52l以能够相对于车身侧构件51l转动的方式连结于车身侧构件51l的销53l。此外,销53l是本发明的“连结构件”的一例。

车身侧构件51l与上述的车身侧构件51u同样地构成,与车身侧构件51u共用化。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车身侧构件51l在俯视时形成为l字状,具有固定于右侧b柱4r的基部511l和从基部511l向车宽方向外侧(y2方向侧)延伸的臂部512l。基部511l通过紧固连结构件(图示省略)而紧固连结于右侧b柱4r的侧面。在臂部512l的顶端形成有供销53l插入的插入孔514l。另外,在臂部512l的上端面及下端面上,如图7所示,在顶端形成有台阶部515l及516l。台阶部515l及516l以在插入孔514l的轴向(上下方向)上向内侧凹陷的方式形成。并且,车身侧构件51l形成为上下对称。

门侧构件52l与上述的门侧构件52u上下对称地形成,相对于车身侧构件51l配置于下侧。具体而言,门侧构件52l在俯视时形成为l字状,具有供右侧后侧门2r安装的安装部521l。在安装部521l形成有螺栓孔522l(参照图10),通过向该螺栓孔522l插入的螺栓541l及螺母(图示省略)而将右侧后侧门2r的前端面21b紧固连结于安装部521l。另外,在门侧构件52l形成有供销53l插入的插入孔523l,并且在相对于插入孔523l与安装部521l相反的一侧形成有爪部524l。门侧构件52l的上端部以与车身侧构件51l的台阶部516l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因而,在门侧构件52l相对于车身侧构件51l转动了的情况下,爪部524l能够卡合于台阶部516l。另外,在门侧构件52l的下端面上,如图10所示,在插入孔523l的周围形成有台阶部525l。台阶部525l以在插入孔523l的轴向上向上侧凹陷的方式形成。

如图7所示,销53l插入于车身侧构件51l的插入孔514l及门侧构件52l的插入孔523l。该销53l在下端部形成有凸缘531l,在上端部安装有止动环532l。凸缘531l配置于门侧构件52l的台阶部525l,止动环532l配置于车身侧构件51l的台阶部515l。通过将凸缘531l配置于台阶部525l,从而门侧构件52l的下端面与销53l的下端面大致共面。即,销53l不比门侧构件52l的下端面向下方突出。

该下铰接件50l构成为在与上述的上铰接件50u大致同步的状态下开闭。具体而言,在下铰接件50l中,在右侧后侧门2r关闭的状态下,门侧构件52l的安装部521l以朝向车宽方向内侧的方式配置,并且门侧构件52l的爪部524l以朝向车辆前方侧的方式配置。并且,通过使门侧构件52l以销53l为中心进行转动,从而右侧后侧门2r被打开。之后,在右侧后侧门2r的开度变大而门侧构件52l的爪部524l卡合到车身侧构件51l的台阶部516l的情况下,门侧构件52l及右侧后侧门2r的转动受到限制。由此,在组装作业时右侧后侧门2r不会过度打开。

如上所述,上铰接件50u与下铰接件50l上下对称地构成。在上铰接件50u中,门侧构件52u相对于车身侧构件51u配置于上侧,门侧构件52u配置于相对于车身侧构件51u与下铰接件50l相反的一侧。在下铰接件50l中,门侧构件52l相对于车身侧构件51l配置于下侧,门侧构件52l配置于相对于车身侧构件51l与上铰接件50u相反的一侧。即,门侧构件52u及52l相对于车身侧构件51u及51l配置于互相较远的一侧。也就是说,车身侧构件51u及51l处于门侧构件52u与52l之间。

左侧后侧门2l(参照图1)通过侧门安装构造(图示省略)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左侧b柱4l。侧门安装构造具备一对铰接件,该一对铰接件由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的上铰接件及下铰接件构成。上铰接件的车身侧构件及下铰接件的车身侧构件固定于左侧b柱4l,上铰接件的门侧构件及下铰接件的门侧构件固定于左侧后侧门2l。并且,在上铰接件中,门侧构件相对于车身侧构件配置于上侧,在下铰接件中,门侧构件相对于车身侧构件配置于下侧。即,左侧后侧门2l的侧门安装构造与上述的侧门安装构造5大致左右对称地构成。

因此,作为左侧后侧门2l用的上铰接件,使用使上述的右侧后侧门2r用的下铰接件50l上下翻转而得到的铰接件,作为左侧后侧门2l用的下铰接件,使用使上述的右侧后侧门2r用的上铰接件50u上下翻转而得到的铰接件。即,左侧后侧门2l用的上铰接件与右侧后侧门2r用的下铰接件50l共用化,并且左侧后侧门2l用的下铰接件与右侧后侧门2r用的上铰接件50u共用化。

右侧前侧门1r(参照图2)通过侧门安装构造(图示省略)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右侧a柱3r。侧门安装构造具备一对铰接件,该一对铰接件由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的上铰接件及下铰接件构成。上铰接件的车身侧构件及下铰接件的车身侧构件固定于右侧a柱3r,上铰接件的门侧构件及下铰接件的门侧构件固定于右侧前侧门1r。并且,在上铰接件中,门侧构件相对于车身侧构件配置于上侧,在下铰接件中,门侧构件相对于车身侧构件配置于下侧。即,右侧前侧门1r的侧门安装构造与上述的侧门安装构造5大致同样地构成。

因此,作为右侧前侧门1r用的上铰接件,使用上述的右侧后侧门2r用的上铰接件50u,作为右侧前侧门1r用的下铰接件,使用上述的右侧后侧门2r用的下铰接件50l。即,右侧前侧门1r用的上铰接件与右侧后侧门2r用的上铰接件50u共用化,并且右侧前侧门1r用的下铰接件与右侧后侧门2r用的下铰接件50l共用化。

左侧前侧门1l(参照图1)通过侧门安装构造(图示省略)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左侧a柱3l。侧门安装构造具备一对铰接件,该一对铰接件由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的上铰接件及下铰接件构成。上铰接件的车身侧构件及下铰接件的车身侧构件固定于左侧a柱3l,上铰接件的门侧构件及下铰接件的门侧构件固定于左侧前侧门1l。并且,在上铰接件中,门侧构件相对于车身侧构件配置于上侧,在下铰接件中,门侧构件相对于车身侧构件配置于下侧。即,左侧前侧门1l的侧门安装构造与上述的左侧后侧门2l的侧门安装构造大致同样地构成。

因此,作为左侧前侧门1l用的上铰接件,使用上述的左侧后侧门2l用的上铰接件,作为左侧前侧门1l用的下铰接件,使用上述的左侧后侧门2l用的下铰接件。即,左侧前侧门1l用的上铰接件与左侧后侧门2l用的上铰接件共用化,并且左侧前侧门1l用的下铰接件与左侧后侧门2l用的下铰接件共用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在上铰接件50u中将门侧构件52u相对于车身侧构件51u配置于上侧,并且在下铰接件50l中将门侧构件52l相对于车身侧构件51l配置于下侧,从而与在上铰接件及下铰接件的双方中门侧构件相对于车身侧构件配置于上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上铰接件50u的门侧构件52u与下铰接件50l的门侧构件52l的间隔,因此能够抑制向右侧后侧门2r输入了载荷的情况下的向右侧后侧门2r的支点(右侧后侧门2r的安装门侧构件52u及52l的部分)的输入载荷。因此,能够抑制右侧后侧门2r的变形。此外,由于关于左侧前侧门1l、左侧后侧门2l及右侧前侧门1r的侧门安装构造也同样地构成,所以能够抑制它们的变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上铰接件50u与下铰接件50l上下对称,能够将右侧后侧门2r用的上铰接件50u与左侧后侧门2l用的下铰接件共用化,并且将右侧后侧门2r用的下铰接件50l与左侧后侧门2l用的上铰接件共用化,因此能够谋求品番的削减。

另外,右侧后侧门2r用的上铰接件50u与右侧前侧门1r用的上铰接件共用化,并且右侧后侧门2r用的下铰接件50l与右侧前侧门1r用的下铰接件共用化。同样,左侧后侧门2l用的上铰接件与左侧前侧门1l用的上铰接件共用化,并且左侧后侧门2l用的下铰接件与左侧前侧门1l用的下铰接件共用化。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00中,虽然使用8个铰接件作为侧门用的铰接件,但能够通过2种铰接件来提供该8个铰接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车身侧构件51u及51l上下对称地形成而共用化,能够谋求品番的削减。

此外,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并不成为限定性的解释的根据。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非仅由上述的实施方式来解释,而是基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来划定。另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包含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含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了对具备前侧门1及后侧门2的车辆100应用本发明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对不具备后侧门的车辆应用本发明。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了对右侧后侧门2r、左侧后侧门2l、右侧前侧门1r及左侧前侧门1l的全部的侧门安装构造应用本发明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不是对右侧后侧门、左侧后侧门、右侧前侧门及左侧前侧门的全部的侧门安装构造应用本发明。即,也可以对其中的至少任一个以上的侧门安装构造应用本发明。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了上铰接件50u和下铰接件50l上下对称地构成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上铰接件与下铰接件也可以不上下对称地构成。另外,虽然示出了右侧后侧门2r用的上铰接件50u与左侧后侧门2l用的下铰接件共用化,并且右侧后侧门2r用的下铰接件50l与左侧后侧门2l用的上铰接件共用化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右侧后侧门用的上铰接件与左侧后侧门用的下铰接件不共用化,右侧后侧门用的下铰接件与左侧后侧门用的上铰接件不共用化。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了右侧后侧门2r用的上铰接件50u与右侧前侧门1r用的上铰接件共用化,并且右侧后侧门2r用的下铰接件50l与右侧前侧门1r用的下铰接件共用化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右侧后侧门用的上铰接件与右侧前侧门用的上铰接件不共用化,右侧后侧门用的下铰接件与右侧前侧门用的下铰接件不共用化。此外,关于左侧后侧门2l用的侧门安装构造及左侧前侧门1l用的侧门安装构造也同样如此。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门内板212也可以包括内板主体及铰接件侧板。即,也可以是,门主体21的前端面21b由铰接件侧板构成,在该铰接件侧板固定有上铰接件50u的门侧构件52u及下铰接件50l的门侧构件52l。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构成为利用一对铰接件将侧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车身的侧门安装构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