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后排空间调节方法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20213910发布日期:2020-03-31 11:31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座椅后排空间调节方法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汽车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汽车座椅后排空间调节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汽车副驾的后排经常性的坐老人等尊贵人员,在副驾没人坐时经常需要将副驾座椅前移,靠背调好,营造后排大空间。

然而,现有的调节方案需要持续调节显示屏或者跑到副驾按开关调节,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调节后排空间方法繁琐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后排空间调节方法及电子设备。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后排空间调节方法,包括:

响应于后排空间调节请求,检测副驾驶座椅是否满足后排空间调节条件;

如果副驾驶座椅满足后排空间调节条件,则执行空间调节操作;

所述空间调节操作包括:

以副驾驶座椅的极限位置为副驾驶座椅原点,确定副驾驶座椅当前位置相对于所述副驾驶座椅原点的位移量为副驾驶当前位移量,计算所述副驾驶当前位移量与预设副驾驶目标位移量的差值作为副驾驶差值,控制座椅移动所述副驾驶差值。

进一步地,所述后排空间调节条件为:副驾驶座椅上没有座椅操作、副驾驶车门处于关闭状态、且副驾驶座椅上没有检测到乘客落座。

进一步地,还包括:

如果在执行空间调节操作过程中,检测到所述后排空间调节条件不再被满足,则停止所述空间调节操作。

进一步地,还包括:

在所述空间调节操作执行完毕后,如果接收到对副驾驶座椅的操作请求,且所述操作请求为对副驾驶座椅的一键移动操作请求,则禁止所述一键移动操作请求。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

如果所述操作请求为对副驾驶座椅的步进移动操作请求,则执行所述步进移动操作请求。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后排空间调节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

响应于后排空间调节请求,检测副驾驶座椅是否满足后排空间调节条件;

如果副驾驶座椅满足后排空间调节条件,则执行空间调节操作;

所述空间调节操作包括:

以副驾驶座椅的极限位置为副驾驶座椅原点,确定副驾驶座椅当前位置相对于所述副驾驶座椅原点的位移量为副驾驶当前位移量,计算所述副驾驶当前位移量与预设副驾驶目标位移量的差值作为副驾驶差值,控制座椅移动所述副驾驶差值。

进一步地,所述后排空间调节条件为:副驾驶座椅上没有座椅操作、副驾驶车门处于关闭状态、且副驾驶座椅上没有检测到乘客落座。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还能够:

如果在执行空间调节操作过程中,检测到所述后排空间调节条件不再被满足,则停止所述空间调节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还能够:

在所述空间调节操作执行完毕后,如果接收到对副驾驶座椅的操作请求,且所述操作请求为对副驾驶座椅的一键移动操作请求,则禁止所述一键移动操作请求。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还能够:

如果所述操作请求为对副驾驶座椅的步进移动操作请求,则执行所述步进移动操作请求。

本发明通过一键操作,调节副驾驶位置,从而快速营造后排大空间。同时,在进行调节前,先检测副驾驶座椅是否满足后排空间调节条件,避免调节过程中对副驾驶造成影响。最后,由于采用了座椅的极限位置作为原点,由于座椅的极限位置不会因为生产、运输、拆解、安装、返修等情况而发生改变。因此,本发明能够保证座椅的记忆位置永久有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汽车座椅后排空间调节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一种汽车座椅后排空间调节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一种汽车座椅后排空间调节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汽车座椅后排空间调节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系统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种汽车座椅后排空间调节方法的工作流程图,包括:

步骤s101,响应于后排空间调节请求,检测副驾驶座椅是否满足后排空间调节条件;

步骤s102,如果副驾驶座椅满足后排空间调节条件,则执行空间调节操作;

所述空间调节操作包括:

以副驾驶座椅的极限位置为副驾驶座椅原点,确定副驾驶座椅当前位置相对于所述副驾驶座椅原点的位移量为副驾驶当前位移量,计算所述副驾驶当前位移量与预设副驾驶目标位移量的差值作为副驾驶差值,控制座椅移动所述副驾驶差值。

具体来说,如图5所示,当用户触发后排空间调节请求的按键,例如在显示屏51按下老板键或者语音触发老板键被麦克风52接收到时,触发步骤s101,检测副驾驶座椅是否满足后排空间调节条件。从而避免进行空间调节操作过程中,影响副驾驶座椅的使用。

当副驾驶座椅满足后排空间调节条件,则执行空间调节操作。空间调节操作具体为调节副驾驶座椅。

优选地,所述极限位置具体包括:座椅的椅背展开的最大或最小位置,座椅前后移动的最前或最后位置、以及座椅高度调节的最高或最低位置。位移量为四维位移量,包括前后维度位移量、高低维度位移量、椅背维度位移量、腿拖维度位移量。

副驾驶座椅目标位移量为使得副驾驶座椅移动到最前位置且副驾驶座椅椅背展开到最小位置且腿拖收纳到最小位置的位移量。

本发明通过一键操作,调节副驾驶位置,从而快速营造后排大空间。同时,在进行调节前,先检测副驾驶座椅是否满足后排空间调节条件,避免调节过程中对副驾驶造成影响。最后,由于采用了座椅的极限位置作为原点,由于座椅的极限位置不会因为生产、运输、拆解、安装、返修等情况而发生改变。因此,本发明能够保证座椅的记忆位置永久有效。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一种汽车座椅后排空间调节方法的工作流程图,包括:

步骤s201,响应于后排空间调节请求,检测副驾驶座椅是否满足后排空间调节条件,所述后排空间调节条件为:副驾驶座椅上没有座椅操作、副驾驶车门处于关闭状态、且副驾驶座椅上没有检测到乘客落座;

步骤s202,如果副驾驶座椅满足后排空间调节条件,则执行空间调节操作;

步骤s203,如果在执行空间调节操作过程中,检测到所述后排空间调节条件不再被满足,则停止所述空间调节操作;

步骤s204,在所述空间调节操作执行完毕后,如果接收到对副驾驶座椅的操作请求,且所述操作请求为对副驾驶座椅的一键移动操作请求,则禁止所述一键移动操作请求;

具体地,一键移动操作为用户点击一次按键即触发副驾驶座椅调节到预设位置的操作;

步骤s205,如果所述操作请求为对副驾驶座椅的步进移动操作请求,则执行所述步进移动操作请求;

具体地,步进移动操作为用户需要连续点击多次按键控制副驾驶座椅调节到预设位置的操作;

所述空间调节操作包括:

以副驾驶座椅的极限位置为副驾驶座椅原点,确定副驾驶座椅当前位置相对于所述副驾驶座椅原点的位移量为副驾驶当前位移量,计算所述副驾驶当前位移量与预设副驾驶目标位移量的差值作为副驾驶差值,控制座椅移动所述副驾驶差值。

具体来说,如图5所示,副驾驶座椅的操作可以通过车辆的操作传感器,例如显示屏51的操作等检测得到,车门的开闭状态可以通过车门传感器获得,乘客落座,可以通过设置在座椅上的压力传感器53检测。

对于副驾的操作,可以通过座椅控制器54对座椅前后电机55、座椅脚拖电机56、座椅靠背电机57等操作实现。

本实施例仅在副驾驶座椅上没有座椅操作、副驾驶车门处于关闭状态、且副驾驶座椅上没有检测到乘客落座的情况下,执行空间调节操作,避免影响副驾驶座椅的使用。同时,在执行空间调节操作过程中,检测到所述后排空间调节条件不再被满足,则停止所述空间调节操作,进一步保障副驾驶座椅的安全性。最后,在调节完毕后,仅允许对副驾驶座椅的步进移动操作,而禁止一键移动操作,使得用户能够通过步进移动操作移动副驾驶座椅,避免后排放置异物时,一键移动操作移动副驾驶座椅影响后排座椅的安全。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一种汽车座椅后排空间调节方法的工作流程图,包括:

步骤s301,用户按下老板键;

步骤s302,如果副驾有操作,则禁用老板键,并退出,否则执行步骤s303;

步骤s303,如果副驾车门处于打开状态,则禁用老板键,并发送禁用老板键命令给显示屏,否则执行步骤s304;

步骤s304,如果副驾有人,则禁用老板键,并发送禁用老板键命令给显示屏,否则执行步骤s305;

步骤s305,执行空间调节操作,移动副驾驶座椅;

步骤s306,如果副驾驶座椅到达预设位置,则执行步骤s310,否则执行步骤s307;

步骤s307,如果副驾有操作,则退出,否则执行步骤s308;

步骤s308,如果副驾有人,则停止执行空间调节操作,将位置设置为临时位置,记录乘车位置为临时位置,同时更新迎宾送客位置,否则执行步骤s309;

步骤s309,如果副驾车门状态切换为开门状态,则停止执行空间调节操作,将位置设置为临时位置,记录乘车位置为临时位置,同时更新迎宾送客位置,否则执行继续执行步骤s305;

步骤s310,如果检测到副驾有操作,则执行步骤s312,否则执行步骤s311;

步骤s311,如果检测到副驾有人,则将位置设置为临时位置,记录乘车位置为临时位置,同时更新迎宾送客位置,否则保持后排座位位置不变;

步骤s312,禁用休闲模式、老板键等一键移动类型操作,记忆位置,发送禁用目标位报文给显示屏;

步骤s313,如果检测到休闲模式按下,则禁止休闲模式,否则执行步骤s314;

步骤s314,如果检测到记忆位置模式按下,则禁止记忆位置模式,否则执行步骤s315;

步骤s315,如果检测到老板键按下,则禁止老板键,否则执行步骤s316;

步骤s316,响应步进操作,将位置设置为临时位置,记录乘车位置为临时位置,同时更新迎宾送客位置。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一种汽车座椅后排空间调节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401;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40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402;其中,

所述存储器402存储有可被所述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

响应于后排空间调节请求,检测副驾驶座椅是否满足后排空间调节条件;

如果副驾驶座椅满足后排空间调节条件,则执行空间调节操作;

所述空间调节操作包括:

以副驾驶座椅的极限位置为副驾驶座椅原点,确定副驾驶座椅当前位置相对于所述副驾驶座椅原点的位移量为副驾驶当前位移量,计算所述副驾驶当前位移量与预设副驾驶目标位移量的差值作为副驾驶差值,控制座椅移动所述副驾驶差值。

图4中以一个处理器401为例。

电子设备优选为车载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controlunit,ecu)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403和显示装置404。

处理器401、存储器402、输入装置403及显示装置404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402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汽车座椅后排空间调节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图1所示的方法流程。处理器4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02中的非易失性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汽车座椅后排空间调节。

存储器40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汽车座椅后排空间调节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4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40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4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执行汽车座椅后排空间调节的装置。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403可接收输入的用户点击,以及产生与汽车座椅后排空间调节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信号输入。显示装置404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在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存储在所述存储器402中,当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401运行时,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汽车座椅后排空间调节。

本发明通过一键操作,调节副驾驶位置,从而快速营造后排大空间。同时,在进行调节前,先检测副驾驶座椅是否满足后排空间调节条件,避免调节过程中对副驾驶造成影响。最后,由于采用了座椅的极限位置作为原点,由于座椅的极限位置不会因为生产、运输、拆解、安装、返修等情况而发生改变。因此,本发明能够保证座椅的记忆位置永久有效。

实施例五

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一种汽车座椅后排空间调节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

响应于后排空间调节请求,检测副驾驶座椅是否满足后排空间调节条件,所述后排空间调节条件为:副驾驶座椅上没有座椅操作、副驾驶车门处于关闭状态、且副驾驶座椅上没有检测到乘客落座;

如果副驾驶座椅满足后排空间调节条件,则执行空间调节操作;

如果在执行空间调节操作过程中,检测到所述后排空间调节条件不再被满足,则停止所述空间调节操作;

在所述空间调节操作执行完毕后,如果接收到对副驾驶座椅的操作请求,且所述操作请求为对副驾驶座椅的一键移动操作请求,则禁止所述一键移动操作请求;

如果所述操作请求为对副驾驶座椅的步进移动操作请求,则执行所述步进移动操作请求;

所述空间调节操作包括:

以副驾驶座椅的极限位置为副驾驶座椅原点,确定副驾驶座椅当前位置相对于所述副驾驶座椅原点的位移量为副驾驶当前位移量,计算所述副驾驶当前位移量与预设副驾驶目标位移量的差值作为副驾驶差值,控制座椅移动所述副驾驶差值。

本实施例仅在副驾驶座椅上没有座椅操作、副驾驶车门处于关闭状态、且副驾驶座椅上没有检测到乘客落座的情况下,执行空间调节操作,避免影响副驾驶座椅的使用。同时,在执行空间调节操作过程中,检测到所述后排空间调节条件不再被满足,则停止所述空间调节操作,进一步保障副驾驶座椅的安全性。最后,在调节完毕后,仅允许对副驾驶座椅的步进移动操作,而禁止一键移动操作,使得用户能够通过步进移动操作移动副驾驶座椅,避免后排放置异物时,一键移动操作移动副驾驶座椅影响后排座椅的安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