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13921发布日期:2020-03-31 11:31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儿童安全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儿童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童安全座椅。



背景技术:

儿童安全座椅因能够提供儿童乘车时的安全保障而被广泛地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在使用时与汽车座椅的连接有多种方式,常见的有通过isofix连接器进行连接、或者通过latch连接器进行连接、或者通过汽车座椅上自带的汽车安全带进行连接。现有技术中,当采用通过汽车座椅上自带的汽车安全带对儿童安全座椅进行绑缚使之与汽车座椅连接时,存在汽车安全带不能有效地张紧从而使得儿童安全座椅不能可靠地固定在汽车座椅上的问题,这使得儿童安全座椅不能有效地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儿童安全座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通过汽车安全带固定设置在汽车座椅上,所述儿童安全座椅包括底座组件和位于所述底座组件的后部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靠背部,所述底座组件包括用于支撑儿童臀部的座板,所述儿童安全座椅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汽车安全带压紧以将所述儿童安全座椅压紧在所述汽车座椅上的第一压紧机构,所述第一压紧机构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座板上,所述第一压紧机构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第一压紧机构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压紧机构远离所述座板,所述第一压紧机构和所述座板之间具有供所述汽车安全带穿过的通道,当所述第一压紧机构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压紧机构靠近所述座板以将所述汽车安全带压紧在所述第一压紧机构下方。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紧机构与所述座板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座板的后部,当所述第一压紧机构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转换位置时,所述第一压紧机构相对所述座板向前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紧机构与所述座板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座板的前部,当所述第一压紧机构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转换位置时,所述第一压紧机构相对所述座板向后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紧机构包括底板,当所述第一压紧机构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底板位于所述座板的前部或后部,所述底板的上端面和所述座板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座板和所述底板共同形成支撑儿童臀部的座位部。

优选地,所述汽车安全带包括肩带和腰带,当所述第一压紧机构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压紧机构将所述腰带压紧在所述第一压紧机构的下方,或者所述第一压紧机构同时将所述腰带和所述肩带压紧在所述第一压紧机构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儿童安全座椅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靠背部上的头托组件,所述头托组件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汽车安全带进行导向的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分别位于所述头托组件的左右两侧,所述汽车安全带包括肩带,所述肩带自设置在所述汽车座椅上部的第一连接件位置处穿过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一侧的所述导向结构沿所述靠背部向下延伸。

优选地,所述底座组件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座板的左右两侧的扶手部,所述汽车安全带包括肩带,所述肩带从所述靠背部的上部延伸到所述靠背部的下部,所述肩带在所述靠背部上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位于所述靠背部的左右两侧,所述肩带的下部从与所述肩带的下部位于同一侧的所述扶手部的内侧或外侧绕过该所述扶手部与设置在所述汽车座椅底部的第二连接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底座组件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座板的左右两侧的扶手部,所述汽车安全带包括肩带,所述肩带从所述靠背部的上部延伸到所述靠背部的下部,所述肩带在所述靠背部上的上部和下部均位于所述靠背部的左右两侧中的同一侧,所述肩带自其在所述靠背部上的下部从所述座板左右两侧中的一侧延伸到另一侧,并穿过位于所述座板另一侧的所述扶手部与设置在所述汽车座椅底部的第二连接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儿童安全座椅还包括用于将所述肩带压紧在所述靠背部上的第二压紧机构,所述第二压紧机构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座板上,所述第二压紧机构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第二压紧机构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压紧机构远离所述靠背部,所述第二压紧机构和所述靠背部之间具有供所述肩带穿过的通道,当所述第二压紧机构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压紧机构压设在所述靠背部上以将所述肩带压紧在所述靠背部上。

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压紧机构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压紧机构处于第一位置,当所述第一压紧机构从第一位置转动到处于第二位置时,驱动所述第二压紧机构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所述儿童安全座椅还包括当所述第一压紧机构动作时驱动所述第二压紧机构同步动作的联动件,所述联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紧机构和所述第二压紧机构之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联动件为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压紧机构和所述第二压紧机构相转动连接。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的儿童安全座椅结构简单,通过设置在座板上的第一压紧机构可将汽车安全带压紧,从而使得绑缚儿童安全座椅的汽车安全带处于张紧的状态,以便于将儿童安全座椅稳定地固定在汽车座椅上,从而提高儿童安全座椅的安全防护作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儿童安全座椅绑缚在汽车座椅上的结构示意图(儿童安全座椅未设置第二压紧机构,第一压紧机构处于第一位置,汽车安全带采用第一路径);

附图2为本发明的儿童安全座椅绑缚在汽车座椅上的结构示意图(儿童安全座椅未设置第二压紧机构,第一压紧机构处于第二位置,汽车安全带采用第一路径);

附图3为本发明的儿童安全座椅绑缚在汽车座椅上的结构示意图(儿童安全座椅未设置第二压紧机构,第一压紧机构处于第一位置,汽车安全带采用第二路径);

附图4为本发明的儿童安全座椅绑缚在汽车座椅上的结构示意图(儿童安全座椅未设置第二压紧机构,第一压紧机构处于第二位置,汽车安全带采用第二路径);

附图5为本发明的儿童安全座椅绑缚在汽车座椅上的结构示意图(儿童安全座椅未设置第二压紧机构,第一压紧机构处于第二位置,汽车安全带采用第一路径);

附图6为本发明的儿童安全座椅绑缚在汽车座椅上的结构示意图(儿童安全座椅未设置第二压紧机构,第一压紧机构处于第二位置,汽车安全带采用第二路径);

附图7为本发明的儿童安全座椅绑缚在汽车座椅上的结构示意图(儿童安全座椅未设置第二压紧机构,第一压紧机构处于第一位置,汽车安全带采用第三路径);

附图8为本发明的儿童安全座椅绑缚在汽车座椅上的结构示意图(儿童安全座椅未设置第二压紧机构,第一压紧机构处于第二位置,汽车安全带采用第三路径);

附图9为本发明的儿童安全座椅绑缚在汽车座椅上的结构示意图(儿童安全座椅同时设置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均处于第一位置,汽车安全带采用第一路径);

附图10为本发明的儿童安全座椅绑缚在汽车座椅上的结构示意图(儿童安全座椅同时设置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均处于第二位置,汽车安全带采用第一路径);

附图11为本发明的儿童安全座椅绑缚在汽车座椅上的结构示意图(儿童安全座椅同时设置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均处于第一位置,汽车安全带采用第二路径);

附图12为本发明的儿童安全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去掉头托,儿童安全座椅同时设置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均处于第一位置);

附图13为附图12的侧剖视图;

附图14为本发明的儿童安全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去掉头托,儿童安全座椅同时设置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均处于第二位置);

附图15为附图14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图15所示,本发明的儿童安全座椅通过设置在汽车座椅200上的汽车安全带100绑缚在汽车座椅200上,该儿童安全座椅包括底座组件和靠背部2,底座组件包括用于支撑儿童臀部的座板1和用于儿童手扶的扶手部3,靠背部2位于座板1的后方并沿上下方向延伸,扶手部3分别设置在座板1的左右两侧。

该儿童安全座椅还包括第一压紧机构4,第一压紧机构4用于压紧汽车安全带100,以使得汽车安全带100能够张紧,从而将儿童安全座椅稳定地固定在汽车座椅200上。第一压紧机构4能够转动地设置在座板1上。第一压紧机构4在座板1上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第一压紧机构4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压紧机构4远离座板1,第一压紧机构4和座板1之间具有供汽车安全带100穿过的通道,如图1、图3、图7、图9、图12和图13所示;当第一压紧机构4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压紧机构4靠近座板1,以将汽车安全带100压紧在第一压紧机构4下方,如图2、图4~图6、图8、图10、图11、图14和图15所示。第一压紧机构4相对座板1转动从而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换位置。

第一压紧机构4包括底板41,当第一压紧机构4处于第二位置时,底板41位于座板1的前部或后部,且与座板1顺序相接,底板41的上端面和座板1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座板1和底板41共同形成支撑儿童臀部的座位部。

第一压紧机构4与座板1的连接处可位于座板1的后部,本实施例中,座板1的后部的左右两侧部分别与第一压紧机构4的左右两侧部相转动连接,当第一压紧机构4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换时,第一压紧机构4绕与座板1的转动连接处相对座板1向前转动,当第一压紧机构4处于第二位置时,底板41位于座板1的前部,如图1、图2、图5~图15所示。

第一压紧机构4与座板1的连接处也可位于座板1的前部,本实施例中,座板1的前部的中部与第一压紧机构4相转动连接,当第一压紧机构4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压紧机构4与靠背部2分别位于座板1的前后两端,当第一压紧机构4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换时,第一压紧机构4绕与座板1的转动连接处相对座板1向后转动,当第一压紧机构4处于第二位置时,底板41位于座板1的后部,如图3和图4所示。

儿童安全座椅还包括设置在靠背部2上的头托组件5,头托组件5上设置有用于对汽车安全带100进行导向的导向结构51,导向结构51分别位于头托组件5的左右两侧,这样,无论儿童安全座椅是安装在驾驶座的正后方或侧后方,均可通过导向结构51对汽车安全带100进行导向。汽车安全带100包括肩带101和腰带102,通过汽车安全带100对儿童安全座椅进行绑缚时,汽车安全带100的路径可以采用如下几种形式,当然汽车安全带100的路径也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给出的形式。

第一路径形式:汽车座椅200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连接件201,肩带101的上端部与第一连接件201连接,然后肩带101穿过与第一连接件201位于儿童安全座椅同一侧的导向结构51,并从儿童安全座椅的靠背部2的上部向下延伸到靠背部2的下部,肩带101在靠背部2上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位于靠背部2的左右两侧,肩带101的下部从与肩带101的下部位于同一侧的扶手部3的外侧绕过该扶手部3,并与设置在汽车座椅200底部的第二连接件202连接,如图1、图2、图5、图9和图10所示;腰带102自与第二连接件202的连接处穿过位于靠近第二连接件202一侧的扶手部3向另一侧的扶手部3方向延伸,并穿过另一侧的扶手部3连接到设置在汽车座椅200底部的第三连接件203上,如图1~图11所示。扶手部3上设置有开口朝前且呈“c”型的缺口31和贯穿其左右两端部的通道32,腰带102穿过扶手部3时可从通道32处穿过,如图1和图2所示,也可从缺口31处穿过,如图5、图9和图10所示。

第二路径形式:该路径与第一路径形式不同的之处在于肩带101的下部从与肩带101的下部位于同一侧的扶手部3的内侧绕过该扶手部3,并与设置在汽车座椅200底部的第二连接件202连接,如图3、图4、图6和图11所示。肩带101穿过扶手部3时可从通道32处穿过,如图3和图4所示,也可从缺口31处穿过,如图6和图11所示,其余与第一路径形式相同。

第三路径形式:该路径与第一路径形式不同的之处在于肩带101在靠背部2上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位于靠背部2的左右两侧中的同一侧,肩带101自其在靠背部2上的下部沿座板1的左右方向从座板1左右两侧中的一侧延伸到另一侧,并穿过位于座板1另一侧的扶手部3与设置在汽车座椅200底部的第二连接件202连接,如图7和图8所示,其余与第一路径形式相同。

第一压紧机构4在压紧汽车安全带100时,可仅将肩带101压紧在第一压紧机构4下方,如图1、图2、图5、图6、图9~图11所示,汽车安全带100的路径可采用第一路径形式或第二路径形式,第一压紧机构4与座板1的连接处可位于座板1的后部,也可位于座板1的前部。

第一压紧机构4在压紧汽车安全带100时,也可同时将肩带101和腰带102压紧在第一压紧机构4下方,如图3、图4、图7和图8所示,汽车安全带100的路径可采用第三路径形式,第一压紧机构4与座板1的连接处可位于座板1的后部,也可位于座板1的前部。汽车安全带100的路径也可采用第二路径形式,此时第一压紧机构4与座板1的连接处位于座板1的前部。

该儿童安全座椅还包括第二压紧机构6,第二压紧机构6用于将位于靠背部2上的肩带101压紧在靠背部2上,从而提高乘坐者乘坐该儿童安全座椅时的舒适性。第二压紧机构6能够转动地设置在座板1上,本实施例中,第二压紧机构能够转动地设置在座板1的后部。第二压紧机构6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第二压紧机构6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压紧机构6远离靠背部2,第二压紧机构6和靠背部2之间具有供肩带101穿过的通道,如图9、图12和图13所示;当第二压紧机构6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压紧机构6压设在靠背部2上,以将肩带101压紧在靠背部2上,如图10、图11、图14和图15所示。第二压紧机构6相对座板1转动时,可使第二压紧机构6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换位置。

汽车安全带100的路径采用上述的第一路径形式、第二路径形式或第三路径形式时,均可通过第二压紧机构6将肩带101压紧在靠背部2上。

儿童安全座椅还包括当第一压紧机构4相对座板1转动时驱动第二压紧机构6同步相对座板1转动的联动件7,联动件7设置在第一压紧机构4和第二压紧机构6之间。这样,当第一压紧机构4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压紧机构6也刚好处于第一位置,当第一压紧机构4从第一位置转动到处于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可通过联动件7驱动第二压紧机构6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这样可实现第一压紧机构4和第二压紧机构6之间的联动,当第一压紧机构4和第二压紧机构6两个部件需要改变位置时,仅操作第一压紧机构4和第二压紧机构6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即可,无需各自操作,方便使用。

本实施例中,联动件7采用连杆,连杆的两端部分别与第一压紧机构4和第二压紧机构6相转动连接。这样,在第一压紧机构4、座板1、第二压紧机构6和连杆之间就形成一个四连杆机构,当第一压紧机构4相对座板1转动从而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换位置时,可通过该四连杆机构同步驱动第二压紧机构6相对座板1转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换位置。

优选第二压紧机构6分别设置在座板1的左右两侧,如图12~图15所示。这样,无论儿童安全座椅是安装在驾驶座的正后方或侧后方,均可通过第二压紧机构6将肩带101压紧在靠背部2上。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