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头枕及带有折叠头枕的汽车前排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86218发布日期:2020-04-21 21:41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折叠头枕及带有折叠头枕的汽车前排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头枕,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头枕及带有折叠头枕的汽车前排座椅。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头枕是一种驾驶舒适性配置用品和安全防护用品,其设置于汽车座椅的靠背顶部,在驱车行驶中,可对乘驾人员的头部进行支撑,为乘驾人员提供舒适的坐感,以及减少发生意外时乘客颈部的伤害。

部分汽车的中后排座椅根据特定的使用需求,比如需要扩充车辆后部的储物空间时,往往需要将中后排座椅放倒,由于为了提高头枕的支撑性,头枕安装在座椅靠背的顶部后,头枕的前侧通常会适当的向前凸出,再加之现有的大多数头枕不便于收折,从而导致中后排座椅不能够彻底的以水平姿态放倒,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次,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逐步深入市场,汽车前排的座椅能够被赋予更多的功能,比如将车辆内部整体布局成方便休闲、洽谈的智能座舱时,可以选择性地将前排座椅向后转动180°,但是座椅转动至朝向后面时,由于无法降低头枕高度,从而导致在智能座舱模式下,车内的视野空间不够开阔。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折叠头枕,以解决传统头枕不便于向后翻转收折的技术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折叠头枕,其关键在于,包括:

转动支架;

壳体组件,其转动安装在所述转动支架上;

电驱动组件,用于以电控方式驱动壳体组件相对转动支架向前或者向后翻转,其包括电机、由电机驱动转动的蜗杆,以及与蜗杆啮合的涡轮;

其中所述电机以择一方式固定安装在壳体组件和转动支架中的其中一个上,涡轮固定安装在壳体组件和转动支架中的另一个上。

采用上述结构,转动支架固定安装在座椅靠背的顶端,启动电驱动组件即可实现头枕的前后翻转,能够满足中后排座椅以水平姿态放倒的技术需求,且操控便利,用户乘驾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头枕的使用倾角,从而提升头枕的舒适性。

并且通过电机驱动蜗杆绕涡轮转动的电控方式,还有利于实现头枕倾角调节的电动控制,即通过操控电源按钮实现头枕倾角的调节,用户坐在座椅上时,按住电源按钮头枕即自动翻转,松开按钮头枕即停止翻转,具有操控便利的技术优势。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支架包括纵向安装柱,以及与纵向安装柱垂直的横向支撑柱,所述涡轮固定套装在该横向支撑柱上。采用上述结构,电机工作即可驱动壳体组件绕着涡轮的中心线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涡轮的两端均设有沿轴向向外凸出的支撑圆台,所述壳体组件对应支撑圆台的位置设有安装孔,且支撑圆台转动设置在安装孔上。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实现壳体组件与转动支架之间的转动配合,且有利于产品装配。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组件包括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的前壳体和后壳体,其中前壳体的内侧设有前半圆槽,后壳体的内侧设有后半圆槽,所述前半圆槽与后半圆槽合围形成所述安装孔。采用上述结构,便于装配。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罩盖,该罩盖包括扣装在前壳体前侧的头部支撑板和扣装在后壳体上侧的上支撑板。采用上述结构,不仅能够增加前壳体与后壳体之间的连接强度,还能够对用户的头部起到更有效的支撑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后壳体在对应电机的位置设有电机安装槽。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安装电机。

作为优选:所述后壳体的下端分布有朝头部支撑板方向延伸的下卡舌,顶部分布有卡孔,上支撑板的下侧设有与卡孔相适应的卡块,头部支撑板下端设有与下卡舌相适应的扣接部。采用上述结构,在前壳体固定连接在后壳体上之后,下卡舌穿过前壳体的下端,然后将上支撑板下侧的卡块插入卡孔内,头部支撑板下端的扣接部扣在下卡舌上即可完成罩盖的安装,装配十分便捷。

作为优选:所述横向支撑柱的端部设有卡线槽。采用上述结构,可方便卡装电机的导电线。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带有折叠头枕的汽车前排座椅,以解决在智能座舱模式下,车内的视野空间不够开阔的技术问题,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带有折叠头枕的汽车前排座椅,其关键在于:包括上述折叠头枕,其中所述转动支架安装在靠背的顶部,座椅的底部设有旋转机构,用于使座椅以旋转方式设置在汽车内。

采用上述结构,在智能座舱模式下,前排座椅向后转动180°,然后启动电机使头枕向后翻转,即可达到降低头枕高度的目的,从而使车内的视野空间更加开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折叠头枕及带有折叠头枕的汽车前排座椅,转动支架固定安装在座椅靠背的顶端,启动电驱动组件即可实现头枕的前后翻转,能够满足中后排座椅以水平姿态放倒的技术需求,且操控便利,用户乘驾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头枕的使用倾角,从而提升头枕的舒适性。同时在智能座舱模式下,前排座椅向后转动180°,然后启动电机使头枕向后翻转,即可达到降低头枕高度的目的,从而使车内的视野空间更加开阔。

附图说明

图1为折叠头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折叠头枕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后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罩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转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汽车前排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头枕正常使用状态);

图8为汽车前排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头枕向后翻转90°状态);

图9为用于使座椅旋转的旋转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和6所示,一种折叠头枕,主要由转动支架1、壳体组件2以及电驱动组件3三部分组成,其中转动支架1包括纵向安装柱1a,以及与纵向安装柱1a垂直的横向支撑柱1b,纵向安装柱1a用于固定安装在座椅靠背的上端,横向支撑柱1b用于转动支撑壳体组件2,电驱动组件3设置于壳体组件2内部,用于自动驱动壳体组件2绕着横向支撑柱1b向前或者向后翻转。

电驱动组件3包括电机3a、互相啮合的涡轮3c和蜗杆3b,其中电机3a固定扣装在壳体组件2上,并经过减速机构3e驱动蜗杆3b转动,涡轮3c固定套装在转动支架1的横向支撑柱1b上,且涡轮3c的两端对称设有支撑圆台3d,壳体组件2在对应支撑圆台3d的位置设有安装孔c,涡轮3c两端的支撑圆台3d转动套装在安装孔c内,由于涡轮3c是相对静止的,在电机3a启动后,蜗杆3b绕着涡轮3c转动,即驱动壳体组件2以支撑圆台3d为转动中心绕着横向支撑柱1b向前或者向后翻转。

再如图3、4和5所示,壳体组件2由前壳体2a、后壳体2b和罩盖2f三部分组成,其中前壳体2a通过螺钉a固定安装在后壳体2b的前端,罩盖2f具有扣装在前壳体2a前侧的头部支撑板2f1和扣装在后壳体2b上侧的上支撑板2f2,通过设置罩盖2f不仅能够增加前壳体2a与后壳体2b之间的连接强度,还能够对用户的头部起到更有效的支撑作用。为方便扣装罩盖2f,后壳体2b的下端分布有朝头部支撑板2f1方向延伸的下卡舌2h,顶部分布有卡孔2i,上支撑板2f2的下侧设有与卡孔2i相适应的卡块2j,头部支撑板2f1下端设有与下卡舌2h相适应的扣接部2k,在前壳体2a固定连接在后壳体2b上之后,下卡舌2h穿过前壳体2a的下端,然后将上支撑板2f2下侧的卡块2j插入卡孔2i内,头部支撑板2f1下端的扣接部2k扣在下卡舌2h上即可完成罩盖2f的安装,装配十分便捷。

如图3和4所示,上述用于安装支撑圆台3d的安装孔c由两个半圆槽构成,分别为设置在前壳体2a内侧的前半圆槽2d,以及设置在后壳体2b内侧的后半圆槽2e。为便于固定电机3a,后壳体2b在对应电机3a的位置设有电机安装槽2g。

如图6所示,可方便固定电机3a的导电线,横向支撑柱1b的端部设有卡线槽1c。

如图7和8所示,基于上述结构布局,通过操控电源按钮使电机3a工作,就可以驱动壳体组件2绕着支撑圆台3d转动,即实现头枕的前后翻转,为了保证头枕向后翻转90°后,头枕相对于靠背a1的前侧不向前凸出,头枕下侧表面与支撑圆台3d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头枕前侧表面与支撑圆台3d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即能够满足中后排座椅以水平姿态放倒的技术需求。

再如图7和8所示,折叠头枕应用在智能座舱内时,转动支架1固定安装在靠背a1的顶部,前排座椅a的底部通过旋转机构a2以旋转方式设置在汽车内,同时在智能座舱模式下,前排座椅a向后转动180°,然后启动电机3a使头枕向后翻转,即可达到降低头枕高度的目的,从而使车内的视野空间更加开阔。为了确保头枕向后翻转90°后,头枕的高度能够降低,头枕前侧表面与支撑圆台3d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头枕顶侧表面与支撑圆台3d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如图9所示,座椅a的旋转机构a2由固定部分4、转动部分5和驱动部分6组成,固定部分4固定安装在汽车底盘上,其包括下固定座4a和下盘体4b,转动部分5固定安装在座椅a的底端,其包括上固定座5a和上盘体5b,固定部分4、转动部分5和驱动部分6在车内完成装配后,驱动部分6工作即可驱动转动部分5相对固定部分4旋转,即驱动座椅a在车内转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发明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