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落水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9297发布日期:2019-09-20 21:44阅读:1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落水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属于汽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汽车载体的新型落水槽。



背景技术:

随着出行的日益便捷,大巴车、公共汽车等应用愈加频繁。如果遇到下雨天气,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雨水会顺着车玻璃下流,影响视线。现有大巴车的落水槽大多如图1所示,其由铝合金制成,侧面通过多个螺栓或螺钉2A间隔地安装于大巴车玻璃上方,安装时,需对大巴车上方进行打孔,以便于螺栓或螺钉2A将落水槽的侧面1A紧固于大巴车上方的连接部。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雨水容易通过大巴车上方的孔隙进入车内,反而导致车体内壁潮湿,尤其是雨势较大的天气,影响乘客的乘坐体验,也容易造成车厢设施的损坏。

另一方面,由于现有落水槽的上侧面1A需要连接螺栓或螺钉2A,使得落水槽中可容纳雨水的深度受限,而如果将外壁加高,则会使得雨水上升至螺钉处,通过孔隙进入车厢内,一旦落水槽的底面有灰尘堆积,将会进一步减小落水槽的容纳水深度,影响落水槽引流雨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落水槽,其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摒弃螺栓或螺钉的固定方式,不需要对车载体进行打孔处理,有效避免落水通过孔隙进入车厢内,结构紧凑,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落水槽,其不需要复杂的机械制造步骤和装置,也没有对原始结构进行重大改变,通过塑胶材质替代传统铝合金材质,不仅使得落水槽更加轻量化,便于通过卡紧或粘接的方式固定,而且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落水槽包括落水槽本体、接合部以及引流部,所述接合部位于所述落水槽本体的内侧,所述引流部位于所述落水槽本体的外侧,所述接合部设有接合槽,所述接合槽面向载体,适配于载体的连接部,所述引流部设有开口以及落水通道,所述开口向上连通所述落水通道和外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引流部一体连接于所述接合部,所述接合部设有内壁,所述引流部设有外壁,所述落水通道形成于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接合部通过所述接合槽卡紧或粘接的方式固定于载体的连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落水槽本体选自塑料、橡胶、热塑性弹性体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落水槽本体选自PE、PP、PVC、EEA、EVA、PS、HIPS、ABS、AAS、ACS、MBS、AS、BS、PMMA、PA、POM、NORYL、PC、PET、PBT、PPO、PPS、PSF、TPR、TPE、TPU、TPV、TPEE、HTPR、SBR、EPM、EPDM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落水槽本体选自PP、ABS、硬质PVC以及PE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接合部进一步设有一对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从所述接合部的内壁一体地径向向外延伸,所述接合槽内凹地形成于所述突出部和所述内壁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接合槽呈U型结构,所述接合槽内通过密封胶固定于载体的连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接合部进一步设有限位部和密封胶层,所述限位部从所述内壁轴向向外突出,所述密封胶层位于所述接合槽内,使得所述接合部密封地粘接于载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代替铝合金,使得所述新型落水槽的质量更轻,约为原铝合金材质的1/3,成本更低,约为原铝合金材质的一半不到,同时也不需要打孔,无需装螺钉或螺栓,有效防止落水通过孔隙进入载体的车厢内,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铝合金落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落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沿图2中A-A线的截面图;

图4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落水槽的截面示意图。

图4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落水槽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实施例1

如图2至图3所示的是一种新型落水槽11,所述新型落水槽11包括落水槽本体10、接合部20以及引流部30,所述接合部20位于所述落水槽本体10的内侧,所述引流部30位于所述落水槽本体10的外侧,所述接合部20设有接合槽21,所述接合槽21面向载体,适配于载体的连接部,所述引流部30设有开口34以及落水通道31,所述开口34向上连通所述落水通道31和外界。从而摒弃螺栓或螺钉的固定方式,不需要对车载体进行打孔处理,有效避免落水通过孔隙进入车厢内,结构紧凑,安装方便。

其中,所述引流部30一体连接于所述接合部20,所述接合部20设有内壁22,所述引流部30设有外壁32,所述落水通道31形成于所述内壁22和所述外壁32之间。换句话说,所述落水槽本体10为一体结构,所述接合部20和所述引流部30一体成型,所述接合槽21位于所述落水槽本体10的内侧,所述落水通道31开孔向上地位于所述落水槽本体10的外侧。

其中,所述接合部20通过所述接合槽21卡紧或粘接的方式固定于载体的连接部。

其中,所述接合部20进一步设有一对突出部23,所述突出部23从所述接合部20的内壁22一体地径向向外延伸,所述接合槽21内凹地形成于所述突出部23和所述内壁22之间。

其中,所述接合槽21呈U型结构,所述接合槽21内通过密封胶固定于载体的连接部。

其中,所述外壁32的高度与所述突出部23的上表面齐平,有利于增大所述落水通道31可容纳深度,使得所述落水通道31的深度不受螺钉或螺栓的限制。

其中,所述落水槽本体10包括弧形段11和水平段12,所述弧形段11一体地从所述水平段12弧形向下延伸,得以使所述水平段12的落水沿着所述弧形段11排出。

其中,所述落水槽本体10选自塑料、橡胶、热塑性弹性体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接合部20和所述引流部30通过纯压一体成型。由于所述新型落水槽1通过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代替铝合金,使得所述新型落水槽1的质量更轻,约为原铝合金材质的1/3,成本更低,约为原铝合金材质的一半不到,同时也不需要打孔,装螺钉或螺栓,有效防止落水通过孔隙进入载体的车厢内。

其中,所述落水槽本体10选自PE、PP、PVC、EEA、EVA、PS、HIPS、ABS、AAS、ACS、MBS、AS、BS、PMMA、PA、POM、NORYL、PC、PET、PBT、PPO、PPS、PSF、TPR、TPE、TPU、TPV、TPEE、HTPR、SBR、EPM、EPDM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所述落水槽本体10选自PP、ABS、硬质PVC以及PE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所述密封胶为聚硅氧烷密封胶,也可以是其他的密封胶,通过在载体和所述接合槽21之间的间隙进行注胶密封,使得所述新型落水槽1牢固地安装于载体上。其中,所述新型落水槽1也可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于载体,注胶更为牢固可靠。

其中,所述新型落水槽1安装的载体不仅可以是大巴汽车,也可以是火车、船舶等其他交通工具。

实施例2

如图4A所示的是第二种新型落水槽1,所述新型落水槽1的结构和材质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接合部20进一步设有限位部24,所述限位部24从所述内壁22轴向向外突出,安装时,当所述限位部24抵于载体时,得以进行注胶压合,由于胶体和所述内壁22的柔性材质,易造成注入过多的胶体,通过所述限位部24的限位安装,有效防止所述接合槽21内过压溢胶。

其中,所述限位部24从所述内壁22的中间向载体突出,使得所述接合槽21呈“山”型结构,所述限位部24的突出长度与所述接合槽21的槽深相一致。

实施例3

如图4B所示的第三种新型落水槽1,所述新型落水槽1的结构和材质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接合部20进一步设有密封胶层25,所述密封胶层25位于所述接合槽21内,使得所述接合部20密封地粘接于载体。从而,所述密封胶可以是通过注胶的方式进入所述接合槽21和载体的间隙中,也可以是直接贴于所述接合槽21的表面,再粘接于载体表面。

所述接合槽21的形状可以是实施例1中的U型结构,也可以是实施例2的“山”型结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