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防撞支架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26053发布日期:2020-02-28 07:58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车门防撞支架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造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车门防撞支架和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在人们生活中被广泛使用,随着中国汽车市场保有量的增加,汽车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关注。在遇到意外的状况下,驾驶员会下意识的急转方向盘,以图躲避危险,导致许多事故中车身的侧面容易受到碰撞,并且,我国道路多以十字交叉路口为主,因此发生侧面碰撞的概率也被大大提高。根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我国每年发生侧面碰撞事故约占总事故的四分之一,而相比于正面碰撞,汽车发生侧碰的致死致残率要高得多,其严重的后果不容忽视。

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汽车侧门受到外界冲力碰撞,基于现有轿车门槛较低的情况,门槛无法分担冲击力,被撞击的汽车车门会受到很大的、集中的冲击力,并被挤压变形后侵入车内空间,导致司乘人员可变形空间减小,以致受伤,目前,对于侧面碰撞的状况,通常在车门内、外板之间设计防撞梁结构吸收发生侧碰时的冲击载荷,然而过高的冲击载荷,不仅会造成防撞梁凹陷变形,甚至由于防撞梁的中间位置凸起,压迫司乘人员胸腹部位置,危及人身生命安全。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门防撞支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汽车在受到侧面碰撞时,被撞击的汽车车门会带来很大的冲力,并被挤压变形后侵入车内空间,导致司乘人员空间减小,伤害加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门防撞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设置于汽车的车门上并且具有腔体结构;在所述车门发生侧碰的情形下,所述腔体结构被挤压从而降低所述侧碰对所述车门的撞击力。

在上述车门防撞支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本体设置于所述车门的下部与门槛梁重叠的区域,在所述车门发生侧碰的情形下,侧碰对所述车门的撞击力通过所述支架本体传递到所述门槛梁。

在上述车门防撞支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支架本体设置于所述车门的下部与门槛梁重叠的区域的情形下,进一步将所述支架本体设置在靠近汽车b柱的区域。

在上述车门防撞支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本体设置在所述车门的防擦条和车门外板之间。

在上述车门防撞支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本体包括内面板和外面板,所述外面板和所述内面板之间具有至少一个内腔,并因此形成所述支架本体的腔体结构。

在上述车门防撞支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外面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孔,在所述内面板与所述车门外板贴合的情形下,通过所述安装孔能够将所述支架本体固定在所述车门外板上。

在上述车门防撞支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本体还设置有避让槽口,所述避让槽口贯穿所述内面板和所述外面板,在将所述支架本体设置于所述车门的防擦条和所述车门外板之间的情形下,所述避让槽口能够避让所述防擦条和所述车门外板之间的装配零件。

在上述车门防撞支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孔和所述避让槽均为两个,且所述两个避让槽均位于所述两个安装孔之间。

在上述车门防撞支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内面板和所述外面板之间从上往下依次包括具有不同截面的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门防撞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防撞支架将支架本体设置在汽车的车门上,并且支架本体具有腔体结构,在车门发生侧碰的情形下,该腔体结构被挤压发生形变,吸收挤压力,从而降低侧碰对车门的撞击力。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防撞支架还可以设置在车门的下部与门槛梁重叠及靠近汽车b柱的区域,这样一来,在车门发生侧碰的情形下,侧碰对车门的撞击力除了被车门防撞支架吸收一部分,同时,通过支架本体传递到门槛梁和b柱这样的主承重结构,从而优化碰撞时的传力路径,缓解集中在车门上的挤压力,也因此为驾乘人员提供一定的缓冲时间。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防撞支架在不影响汽车车门整体外观和原有部件功能的同时,增加了车门侧碰时的吸能部件,优化了侧碰的传力路径,提高吸能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防撞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防撞支架安装在车门上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防撞支架安装在车门上的左视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尽管说明书中是以一侧前车门为例进行描述的,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可以设置在后车门或另一侧前、后车门上,只要该车门具有能够适应使用需求的车门防撞支架的安装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防撞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防撞支架安装在车门上的主视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防撞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其设置于汽车的车门上(图2中示出了支架本体1在车门上的一种安装位置),支架本体1具有腔体结构。现有技术中,在车门发生侧碰时,撞击力作用于车门,设置在车门上的防撞梁12在撞击力作用下被挤压、变形,吸收部分挤压力,从而对驾乘人员起到保护作用;但当撞击力超过其承受范围时,防撞梁12会由车门向汽车内部空间发生很大形变,根据现有防撞梁12的安装位置及汽车空间分布可知,变形后的防撞梁12将直接指向车内座位上驾乘人员的胸腹部,这样就会造成更大、更严重的人身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的支架本体1安装在汽车车门上之后,撞击力作用于车门,设置在车门上的支架本体1在撞击力作用下被挤压,该腔体结构被压缩变形,吸收部分挤压力,进而为防撞梁12分担撞击力,也使传递至车门外板的冲击力大大减小,从而降低侧碰对车门本身的撞击作用,为车门增加了吸能部件,同时,在变形过程中也为乘客提供一定的应急缓冲时间。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防撞支架的支架本体1设置在汽车车门内,该支架本体1的腔体结构能够在汽车发生侧碰时,利用自身变形吸能特性,提高车门在撞击时的吸能效率,为车门防撞梁12分担侧碰撞击力,进而为驾乘人员争取缓冲时间,提高安全系数。

下面进一步参照图2,以前车门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防撞支架进行详细描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支架本体1设置于车门的下部(图示下方)与门槛梁5重叠的区域,车门关闭时,设置在车门上的支架本体1与门槛梁5在发生侧碰的方向上重叠(即相当于支架本体1抵靠在门槛梁5的外表面)。在这种情形下,车门发生侧碰时,侧碰对车门的撞击力首先作用于支架本体1,支架本体1发生形变吸收一部分撞击力,并向汽车内部变形后,触碰门槛梁5,再将另一部分撞击力传递到门槛梁5上,门槛梁5是车架主体结构的一部分,其强度和承重能力都远远高于车门,这样一来,便将撞击力传递到强度高的车架主体结构上,从而优化了撞击时的传力路径。基于上述原理,还可以进一步地将本实用新型的支架本体1设置在靠近汽车b柱的区域,一般轿车车身有三个立柱,从前往后依次为前柱(a柱)、中柱(b柱)、后柱(c柱),对于轿车而言,立柱除了支撑作用,也起到门框的作用。汽车b柱是位于前门和后门之间的那根中柱,从车顶延伸到车底部,a柱和b柱是支撑驾驶舱的主要钢梁,b柱和c柱是支撑后排到尾部的主要钢梁,b柱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同时承受着车顶和前后门的压力,直接关系到整车安全系数,所以b柱的刚度和强度都非常高。将支架本体1设置在靠近b柱的区域,当车门发生侧碰时,侧碰的撞击力通过支架本体1传递到车门槛梁5和b柱6,从而进一步地优化撞击时的传力路径。尽管本实施例以汽车前门为例,将本实用新型的支架本体1设置在车门b柱附近,进一步,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支架本体1也可以设置于汽车后门,当其安装在汽车后门时,既可以设置于靠近b柱的区域,也可以设置于靠近c柱的区域,只要能够使其将侧碰撞击力均匀分散的传递至汽车主体结构即可。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防撞支架将碰撞载荷传递至门槛梁5和b柱6,并通过门槛梁5和b柱6均匀地向汽车车身传递,转移碰撞时集中在车门上的冲击载荷,避免载荷大量作用到车门,有效优化了汽车侧碰撞击力的传力路径,大大提升了汽车的抗侧碰性能。

下面进一步参照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防撞支架进行详细描述。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防撞支架安装在车门上的左视剖视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支架本体1设置在车身的防擦条2和车门外板3之间。防擦条2是指安装于车身侧面腰部或保险杆上的主要起防擦保护车身作用的构件,一般的轿车车身上都会配车身防擦条,目的是防止轻微的碰撞和刮蹭对车漆造成的伤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擦条2位于车门外板3外侧(远离汽车内部的一侧),并凸出于车门外板3,弓形防擦条2与车门外板3之间具有一定空间,现有技术中该空间为防擦条2的撞击吸能空间,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将支架本体1设置在这个空间内,既能够与防擦条2相辅相成,在侧碰中吸收更多能量,对车门、车身进行双重保护,又能够在不改变车门结构的前提下节省支架本体1的安装空间。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有效利用了可吸收撞击能量的有限的空间,在不改变设计结构的同时,通过其良好的吸能特性和对传力路径的优化大大提升了汽车的抗侧碰性能。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和图3,支架本体1包括内面板11和外面板12,内面板11与外面板12之间至少具有一个内腔,支架本体1安装于车门时,内面板11能够与车门外板3贴合,内面板11、外面板12和内腔形成支架本体1的腔体结构。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内面板11与外面板12之间的内腔为三个,如图1所示的方向,在内面板11与外面板12之间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不同截面形状的第一内腔13、第二内腔14和第三内腔15,由于不同截面的内腔在不同角度受到撞击力的最大位移量不同,在该方向上能量吸收率也不同,作为示例,根据不同截面形状的吸能效率,可以将第一内腔13设置为矩形(四个角做圆角处理)、第二内腔14设置为直角梯形(四个角做圆角处理)、第三内腔15设置为五边形(五个角做圆角处理),并将第一内腔13设置于第二内腔14的上方,将第三内腔15设置于第二内腔14的下方,经本领域技术人员实验可知,本实施例中具有三种不同形状的内腔的腔体结构的强度及吸能效率最高。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也可以将内腔设置为圆形截面、六边形截面等,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返回参照图1、图2和图3,内面板11设置为规则平整的、能够贴合到车门上的光滑平面,外面板12上设置有两个安装孔17,用于避让铆枪操作空间,当内面板11与车门外板3贴合的情形下,利用铆钉枪穿过安装孔17将内面板11通过铆钉固定在车门外板3上,从而将支架本体1固定在车门外板3上。其中,内面板11上可以预先设置与安装孔17对应的铆钉孔,便于铆钉穿过,也可以不预设铆钉孔,在安装铆钉时直接穿透内面板11,安装过程中根据工艺流程和操作便捷性选择即可。本实施例中以安装孔17设置为圆形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安装空间、使用需求设置安装孔17形状,例如,将安装孔17设置为矩形、椭圆形等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继续参照图1、图2和图3,支架本体1还设置有避让槽口16,避让槽口16贯穿内面板11和外面板12,用于避让防擦条2和车门外板3之间的装配零件。由于防擦条2是独立于车门的单独零件,需要通过卡扣或螺栓等连接件安装于车门外板3上,支架本体1设置在防擦条2与车门外板3之间的空间内,上述防擦条2的安装卡扣也穿过该空间,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支架本体1与防擦条2安装卡扣位置干涉,无法同时安装,在这种情况下,将防擦条2安装卡扣穿过避让槽口16再与车门外板安装即可解决干涉问题,而当支架本体1的安装位置与防擦条2安装卡扣不干涉时,避让槽口16也可以为支架本体1起到良好的减重作用。

由于支架本体1的腔体结构截面在安装位置上为左右不对称形状,导致当支架本体1安装于车门时,用于左、右车门的支架本体1的避让槽口16和安装孔17的位置都不相同,所以车门防撞支架就需要区分左右件。基于此,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支架本体1设置有两个安装孔17和两个避让槽口16,并且,分别在外面板12上呈轴(如图2中纵轴)对称分布。这样一来,便能够有效实现左右件共用,例如,在一侧车门只使用一个避让槽口的情形下,当一侧车门使用第一避让槽口避让防擦条2安装卡扣时,在另一侧车门安装时,只需将同样的支架本体1调转方向,使用第二避让槽口避让在该对应位置的防擦条2安装卡扣即可实现左右件的共用安装。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也适用于一侧车门同时使用两个避让槽口16并且/或者同时使用两个安装孔17的情况,在此不再赘述。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以图示安装位置为示例,将两个避让槽口16设置在两个安装孔17之间。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无需区分左件与右件的设计,使车门防撞支架的安装、维修更加便利;避让槽口16和安装孔17也能够为支架本体1实现减重,从而在几乎不增加车门质量和不改变设计空间的情况下,有效提升了车门的抗侧碰性能,提高司乘员安全系数。

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防撞支架的支架本体1采用可溃缩的材料制成。具体地,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支架本体1设置为铝合金防撞支架,铝合金材料质量轻,且具有良好的溃缩性能,是很好的可溃缩材料之一,这样一来,能够大大提高支架本体1的吸能效率,同时对车门重量影响也更小。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中的车门防撞支架。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本实用新型是以小型轿车车门防撞支架为例进行描述的,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防撞支架显然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汽车车门设备。例如,还可以应用于大型客车、货车、及碰碰车等。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