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汽车前保险杠本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57073发布日期:2020-01-21 22:30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体式汽车前保险杠本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附属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分体式汽车前保险杠本体。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代步的一个重要交通工具之一,汽车上的零部件是汽车不可或缺的组件。通常,散热部一般都采用卡扣、螺钉等可拆连接方式固定到前保险杠本体上(如图1中所示),例如,公开号为cn201132514y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前保险杠散热器面罩总成。它包括前保险杠本体及与其固定连接的散热器面罩。散热器面罩周边设有若干开孔,前保险杠本体与散热器面罩上开孔的配合处设有倒扣。但是,这样的紧固方式不仅连接件使用量比较大,而且成本高,整车的重量也加重,安装也不是很方便,并且安装中不易进行定位,耗时较长。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取消了散热部连接结构,大大降低制造成本的分体式汽车前保险杠本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分体式汽车前保险杠本体,其包括一体塑压成型的上本体和下本体。散热部设置在上述下本体上。上本体与下本体铆接为一体,在两者的安装面之间均布有多个铆接部。在上本体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一螺钉安装孔,用来实现与车身的连接。在下本体的下端面开设有第二螺钉安装孔,用来实现与底护板的连接。在保险杠本体的后端面开设有第三螺钉安装孔,用来连接保险杠支架。另外,在上本体的上端面还开设有与保险杠支架的弹性卡接件相适配的卡接凹槽。

进一步的,散热部包括设置于车灯正上方、沿其长度方向进行延伸的第一散热孔和车灯正下方、沿其长度方向进行延伸的第二散热孔。

更进一步的,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的截面均呈蜂窝状。

进一步的,在上本体的上端面以及下本体的下端面上均设置有内凹加强部,且所述第一螺钉安装孔和所述第二螺钉安装孔均开设于内凹加强部。

更进一步的,铆接部包括固定于上本体的连接板和对应地固定于下本体的铆接座。

更进一步的,铆接部还包括加强筋板,沿左右方向对称地布置于铆接孔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设置,前保险杠本体采取了分体式,即上本体和下本体分别独立地进行压塑,不但减低的磨模具的体积,且提高了成型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散热部直接成型于下本体上,从而减少了散热部安装工序,一方面,减少了连接件的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汽车前保险杠本体中散热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分体式汽车前保险杠本体装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分体式汽车前保险杠本体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汽车前保险杠本体中上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i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汽车前保险杠本体中下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ii局部放大图。

1-上本体;11-第一螺钉安装孔;12-卡接凹槽;13-内凹加强部;2-下本体;21-散热部;211-第一散热孔;212-第二散热孔;22-第二螺钉安装孔;23-第三螺钉安装孔;3-铆接部;31-连接板;32-铆接座;33-加强筋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分体式汽车前保险杠本体装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上本体1和下本体2,均为一体塑压成型件。上本体1与下本体2铆接为一体,在两者的安装面之间均布有多个铆接部3。这样一来,前保险杠本体采取了分体式,即上本体1和下本体2分别独立地进行压塑,不但减低的磨模具的体积,且提高了成型质量。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分体式汽车前保险杠本体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铆接部3包括固定于上本体1的连接板31和对应地固定于下本体2的铆接座32。出于结构加强方面的强度考虑,铆接部3还包括加强筋板33,沿左右方向对称地布置于铆接孔的两侧(如图5中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更为重要的是,散热部21直接成型于上述下本体2上,从而减少了散热部安装工序,一方面,减少了连接件的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装配效率。

为了实现前保险杠本体相对于车身的可靠、稳定连接,在上本体1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一螺钉安装孔11,用来实现与车身的连接。在下本体2的下端面开设有第二螺钉安装孔22,用来实现与底护板的连接。在上本体1以及下本体2的后端面均开设有第三螺钉安装孔23,用来连接保险杠支架(如图4、6中所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设置,改变了传统的卡扣式连接方式,降低了制作成本,且缩短了汽车前保险杠本体的装配时间。另外,在上本体1的上端面还开设有与保险杠支架的弹性卡接件相适配的卡接凹槽12。

作为上述汽车前保险杠本体的进一步优化,出于提高散热效率以及外观的美观性考虑,上述散热部21可作如下具体设置:其由第一散热孔211和第二散热孔212两部分构成,其中,第一散热孔211布置于车灯的正上方,且沿着车灯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第二散热孔212布置于车灯的正下方,且亦沿着车灯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

再者,第一散热孔211和第二散热孔212的截面均呈蜂窝状(如图7中所示),这样一来,在保证其散热效率的前提下,还使得第一散热孔211和第二散热孔212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汽车前保险杠本体整体上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

最后,还可以在上本体1的上端面设置有内凹加强部13,且所述第一螺钉安装孔11开设于该内凹加强部13,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联接部的强度,提高连接的可靠性。想类似的,亦可以在下本体2的下端面设置有内凹加强部,且所述第二螺钉安装孔22开设于该内凹加强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