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撞头靠及其幼儿载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20886发布日期:2020-01-17 20:55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防撞头靠及其幼儿载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幼儿载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撞头靠及具有该防撞头靠的幼儿载具。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及安全性,以期更好的保护幼儿的头部及颈部,一些婴儿车、婴儿座椅及安全座椅等幼儿载具上配备有头靠,尤其是安装在汽车内的安全座椅上的头靠能够有效提高幼儿乘车的安全性,在汽车发生紧急制动或者碰撞的情况下,头靠能承托幼儿的头、颈部,从而减轻对幼儿的伤害。

现有幼儿载具中的头靠一般为一整体结构,当遇到冲击时不能有效吸收冲击能量,尤其当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仅依靠现有的头靠来保护幼儿的头颈部,其吸能和缓冲作用有限,保护力度相对较弱,无法有效减缓冲击可能造成的伤害。

因此,急需要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缓冲侧向冲击力的防撞头靠及其幼儿载具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缓冲侧向冲击力的防撞头靠,以保障婴幼儿在幼儿载具内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幼儿载具,该幼儿载具上设有结构简单且能有效缓冲侧向冲击力的防撞头靠,以保障婴幼儿在幼儿载具内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撞头靠,适于装配于幼儿载具上,防撞头靠包括塑胶壳体、设于塑胶壳体上并由eps材料制成的头靠主体及侧向保护块,头靠主体与塑胶壳体呈相匹配的设置,侧向保护块设于头靠主体的两相对侧,且侧向保护块的厚度大于头靠主体的厚度。

较佳地,头靠主体具有两相对的侧翼,两侧翼处各设有一侧向保护块。

较佳地,侧向保护块卡接于侧翼处。

较佳地,侧翼与侧向保护块相对的一侧设有一卡槽,侧向保护块卡接于卡槽中。

较佳地,侧翼在正对塑胶壳体的相对侧壁的位置处具有一缺口,缺口与侧壁之间形成一卡槽。

较佳地,侧翼与侧向保护块相对的一侧向着背离侧向保护块的方向凹陷而形成一卡槽。

较佳地,侧向保护块的厚度大于卡槽的深度。

较佳地,侧向保护块与侧翼相对的一侧设有一卡槽,侧翼上设有与卡槽相对应的凸块,卡槽套接于凸块上。

较佳地,侧向保护块为一缓冲泡棉。

较佳地,侧向保护块用于与使用者相抵接的抵接面为一曲面。

较佳地,塑胶壳体、头靠主体与侧向保护块的外部还罩设有一座布。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幼儿载具,幼儿载具包括一底座、一连接于底座上的座体以及一设于座体上的防撞头靠,防撞头靠如前所述。

较佳地,座体可拆卸地连接于底座上。

较佳地,防撞头靠于座体上的相对高度可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防撞头靠通过在头靠主体的基础上增设侧向保护块,且侧向保护块的厚度大于头靠主体的厚度,从而通过双重缓冲,加强对头颈等关键部位的吸能保护作用,尤其是对侧向冲击力起到加强缓冲的作用,有效减小伤害,从而保障了幼儿在具有该防撞头靠的幼儿载具内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并且,分体式的设计便于组装及拆卸,使用更加灵活。另外,头靠主体由eps材料制成,减震吸能效果佳且成本较低,本实用新型的防撞头靠及具有该防撞头靠的幼儿载具结构简单,经济实用,有效地缓冲侧向冲击力,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幼儿载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撞头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头靠主体与侧向保护块第一种配合关系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头靠主体与侧向保护块第二种配合关系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头靠主体与侧向保护块第三种配合关系的示意图。

图6为图5第三种配合关系中侧向保护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撞头靠100及具有该防撞头靠100的幼儿载具200,该幼儿载具200包括但不限于例如婴儿车、睡箱、婴儿床、婴儿提篮及安全座椅等。具体地,在本申请优选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幼儿载具200为一安全座椅,其包括一底座201、一连接于底座201上的一座体202以及设于座体202上的一防撞头靠100。其中,座体201可拆卸地连接于底座201上,具体为可拆卸的卡接于底座201上,从而便于使用。防撞头靠100于座体201上的相对高度可调。具体地,防撞头靠100可滑动地卡接于座体202的靠背上。

请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的防撞头靠100包括塑胶壳体10、设于塑胶壳体10上并由eps材料制成的头靠主体20及侧向保护块30,头靠主体20与塑胶壳体10呈相匹配的设置,侧向保护块30设于头靠主体20的两相对侧,且侧向保护块30的厚度大于头靠主体20的厚度,侧向保护块30突出于侧向保护块30的表面,从而可起到二重缓冲的作用。其中,头靠主体20与侧向保护块30可粘合、插接或卡接于塑胶壳体10上。具体地,为了加强头靠主体20、侧向保护块30与塑胶壳体10之间的连接,塑胶壳体10、头靠主体20及侧向保护块30的外部还可罩设有一座布(图中未示出)。由于eps材料重量轻、便于加工、具有良好的缓冲性和减振性,且经济实用,因而由eps材料制成的头靠主体20在提供良好的减震吸能作用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继续参考图2,头靠主体20上靠近使用者的头部的位置处具有两相对的侧翼21,两侧翼21具体由头靠主体20的底部22的两端沿垂直于底部22的方向延伸而成。两侧翼21处各设有一侧向保护块30,侧向保护块30可卡接于侧翼21处。其中,为了更好的与使用者头颈部所贴合,侧向保护块30与使用者相抵接的抵接面31为一曲面,侧向保护块30优选为缓冲泡棉。

请参考图3和图4,侧翼21与侧向保护块30相对的一侧设有一卡槽40,侧向保护块30卡接于卡槽40中。卡槽40不仅可起到连接侧翼21与侧向保护块30的作用,并且可在侧翼21与侧向保护块30之间形成一缓冲区域,则缓冲效果更佳。其中,侧向保护块30的厚度大于卡槽40的深度,则侧向保护块30的抵接面31高于侧向保护块30的表面,起到二重缓冲的作用。

请参考图3,在头靠主体20与侧向保护块30的第一种配合结构中,侧翼21在靠近塑胶壳体10的相对侧壁的位置处具有一缺口,则缺口与塑胶壳体10的侧壁之间形成卡槽40。

请参考图4,在头靠主体20与侧向保护块30的第二种配合结构中,侧翼21与侧向保护块30相对的一侧向着背离侧向保护块30的方向凹陷而形成卡槽40。

请结合图5和图6,在头靠主体20与侧向保护块30的第三种配合结构中,侧向保护块30与侧翼21相对的一侧设有一卡槽40,从而在侧向保护块30上可形成一缓冲空间,而侧翼21上设有与卡槽40相对应的凸块23,卡槽50套接于凸块23上,则缓冲效果更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防撞头靠100通过在头靠主体20的基础上增设侧向保护块30,且侧向保护块30的厚度大于头靠主体20的厚度,从而通过双重缓冲,加强对头颈等关键部位的吸能保护作用,尤其是对侧向冲击力起到加强缓冲的作用,有效减小伤害,从而保障了幼儿在具有该防撞头靠100的幼儿载具200内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并且,分体式的设计便于组装及拆卸,使用更加灵活。另外,头靠主体由eps材料制成,减震吸能效果佳且成本较低。本实用新型的防撞头靠100及具有该防撞头靠100的幼儿载具200结构简单,经济实用,有效地缓冲侧向冲击力,适于推广应用。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