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汽车座椅的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5229发布日期:2020-02-07 23:39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汽车座椅的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公开一般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适用于汽车座椅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经常需要在路况不太好的道路行驶,在行驶过程中,起伏不平的道路往往导致车辆颠簸的很厉害,目前市面上汽车座椅的减震方式多为单一弹簧进行减震,导致座椅内部零部件结构容易损坏,或者时间长了弹簧也会受到损坏,从而影响座椅的正常工作,减少了座椅的使用寿命,还会造成驾驶员很容易疲劳而导致安全事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适用于汽车座椅的辅助装置。

第一方面,适用于汽车座椅的辅助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位于所述装置本体一侧的承接辅助装置;

所述装置本体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第一弹簧结构和第二弹簧结构,所述第一弹簧结构上端连接有第一连接块,第二弹簧结构上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共同水平连接有第三连接块,且所述第三连接块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能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的连接部,且两所述连接部的自由端分别设有第四连接块和第五连接块;

所述承接辅助装置包括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设有第一竖板,所述第二滑块上设有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侧壁水平设有多个第一承接板,所述第二竖板侧壁水平设有多个第二承接板,所述第一承接板与第二承接板一一对应且二者的自由端均相向设置;

所述第四连接块水平连接有第三承接杆,所述第三承接杆自由端放置于所述第一承接板上表面上,所述第五连接块水平连接有第四承接杆,所述第四承接杆自由端放置于所述第二承接板上表面上;

所述第三承接杆下方竖直设有第一支撑结构,且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位于靠近所述第三连接块的一侧;所述第四承接杆下方竖直设有第二支撑结构,且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也位于靠近所述第三连接块的一侧;

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外壁均设有螺纹,且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之间均为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用于支撑所述第三承接杆,且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还用于调节第三承接杆与所述第一底座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和第六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和第六连接杆外壁均设有螺纹,且所述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和第六连接杆之间均为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用于支撑所述第四承接杆,且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还用于调节第四承接杆与所述第一底座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每个所述第一承接板的自由端上均竖直设有第一挡板,每个所述第二承接板的自由端上均竖直设有第二挡板。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每个所述第一承接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竖板侧壁之间设有三角形第一加强块;每个所述第二承接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竖板侧壁之间设有三角形第二加强块。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装置本体和所述承接辅助装置之间水平连接有第六连接杆和第七连接杆,且所述第六连接杆与第七连接杆相平行设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每个所述第一承接板顶壁均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可容置所述第三承接杆自由端,且所述第一凹槽用于限制所述第三承接杆水平方向位移;每个所述第二承接板顶壁均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可容置所述第四承接杆自由端,且所述第二凹槽用于限制所述第四承接杆水平方向位移。

综上所述,本申请中提供有适用于汽车座椅的辅助装置,装置本体上固接有汽车座椅,该装置本体一侧还设有承接辅助装置,通过该承接辅助装与装置本体的配合,即形成支撑、保护和减震缓冲为主,并以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为辅;实际使用中,当装置本体的弹簧结构稳定时,承接辅助装置通过第三承接杆、第四承接杆与装置本体的弹簧结构连接,承接辅助装置可吸收弹簧结构向下运动所产生的冲力,同时承接辅助装置对弹簧结构还起到支撑作用,这样承接辅助装置对装置本体起到保护作用;时间长了,承接辅助装置减少了座椅内部弹簧结构的相关组件损坏的次数和几率,从而提高了座椅的使用寿命,上述设计还能够提高汽车座椅的稳定性。

随着弹簧结构向下运动,通过调节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使座椅与地面之间得到相应的高度,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对弹簧结构起到支撑保护作用,从而减少弹簧结构弹性变弱现象,从而提高了座椅的使用寿命,上述设计还能够提高汽车座椅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承接辅助装置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中标号:

1、装置本体;2、承接辅助装置;3、第一底座;4、第一弹簧结构;5、第二弹簧结构;6、第一连接块;7、第二连接块;8、第三连接块;9、第四连接块;10、第五连接块;11、第二底座;12、滑槽;13、第一竖板;14、第二竖板;15、第一承接板;16、第二承接板;17、第三承接杆;18、第四承接杆;19、第一支撑结构;20、第二支撑结构;21、第一挡板;22、第二挡板;23、第一加强块;24、第二加强块;25、第六连接杆;26、第七连接杆;27、第一凹槽;28、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适用于汽车座椅的辅助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和位于所述装置本体1一侧的承接辅助装置2。

其中:

装置本体上固接有汽车座椅,装置本体一侧设有承接辅助装置,通过该承接辅助装与装置本体的配合,即形成支撑、保护和减震缓冲为主,并以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为辅。

所述装置本体1包括:第一底座3,所述第一底座3上设有第一弹簧结构4和第二弹簧结构5,所述第一弹簧结构4上端连接有第一连接块6,第二弹簧结构5上连接有第二连接块7,所述第一连接块6与第二连接块7共同水平连接有第三连接块8,且所述第三连接块8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能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块6与第二连接块7的连接部,且两所述连接部的自由端分别设有第四连接块9和第五连接块10。

其中:

上述为装置本体的基本结构,其中第一底座是用于支撑装置本体的其他组件。

第一弹簧结构和第二弹簧结构是一般汽车座椅中支撑、承接和使汽车座椅上下移动的控制结构。

所述第一弹簧结构上端连接有第一连接块,第二弹簧结构上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共同水平连接有第三连接块,这样便于当第三连接块上下移动时,使得第一弹簧结构和第二弹簧结构同时上下移动运动,便于座椅的平衡。

所述承接辅助装置2包括第二底座11,所述第二底座11上设有滑槽12,所述滑槽12内设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设有第一竖板13,所述第二滑块上设有第二竖板14。

其中:

承接辅助装置中第二底座是用于支撑承接辅助装置的其他组件。

第二底座上设有滑槽,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第一滑块上固接有第一竖板,第二滑块上固接由第二竖板,第一竖板移动时带动第一滑块在所处滑槽中滑行移动;第二竖板移动时带动第二滑块在所处滑槽中滑行移动。

所述第一竖板13侧壁水平设有多个第一承接板15,所述第二竖板14侧壁水平设有多个第二承接板16,所述第一承接板15与第二承接板16一一对应且二者的自由端均相向设置。

其中:

第一竖板用于承接第一承接板,第二竖板用于承接第二承接板,且第一承接板自由端和第二承接板自由端均向内,也均相向设置。可以理解,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均与滑槽或者第二底座之间还可以设有固定装置,便于加强使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的稳定性。本文并没有详细描述。

还可以理解,可以在每个第一承接板自由端上和每个第二承接板自由端上相向设置有凹槽,将第三承接秆和第四承接杆卡接在相应的凹槽中,这样将限制第三承接秆和第四承接杆上下方向的位移。本文并没有详细描述。

所述第四连接块9水平连接有第三承接杆17,所述第三承接杆17自由端放置于所述第一承接板15上表面上,所述第五连接块10水平连接有第四承接杆18,所述第四承接杆18自由端放置于所述第二承接板16上表面上。

其中:

第三承接杆和第四承接杆均用于装置本体和辅助承接装置之间的承接,实际使用中,当装置本体的弹簧结构稳定时,承接辅助装置承接第三承接杆、第四承接杆与装置本体的弹簧结构连接的向下压力,承接辅助装置可吸收弹簧结构向下运动所产生的冲力,同时承接辅助装置对弹簧结构还起到支撑作用,这样承接辅助装置对装置本体起到支撑保护作用;时间长了,承接辅助装置减少了座椅内部弹簧结构的相关组件损坏的次数和几率,从而提高了座椅的使用寿命,上述设计还能够提高汽车座椅的稳定性。

其实还可以理解,第三承接杆自由端和第四承接杆自由端之间跨界有连接杆,便于增强装置本体上下移动的平衡性和稳定性。本文并没有详细描述。

所述第三承接杆17下方竖直设有第一支撑结构19,且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9位于靠近所述第三连接块8的一侧;所述第四承接杆18下方竖直设有第二支撑结构20,且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0也位于靠近所述第三连接块8的一侧;

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9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外壁均设有螺纹,且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之间均为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9用于支撑所述第三承接杆17,且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9还用于调节第三承接杆17与所述第一底座3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0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和第六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和第六连接杆外壁均设有螺纹,且所述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和第六连接杆之间均为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0用于支撑所述第四承接杆18,且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0还用于调节第四承接杆18与所述第一底座3之间的距离。

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对装置本体也起到辅助的支撑作用;随着弹簧结构向下运动,通过调节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使座椅与地面之间得到相应的高度,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对弹簧结构起到支撑保护作用,从而减少弹簧结构弹性变弱现象,从而提高了座椅的使用寿命,上述设计还能够提高汽车座椅的稳定性。

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之间均为螺纹连接,通过旋转他们任一杆,就能调节座椅与地平面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调节与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相对应的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和第六连接杆。

从图3中可以看出,通过在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承接板15的自由端上均竖直设有第一挡板21,每个所述第二承接板16的自由端上均竖直设有第二挡板22。这样防止相应的第三承接杆和第四承接杆脱离相应的第一承接板和第二承接板,保证了第三承接杆和第四承接杆分别于第一承接板和第二承接板之间的关系,也保证了辅助承接装置和装置本体之间的关系,还保证了装置本体上下位移的稳定性。

从图3中可以看出,通过在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承接板15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竖板13侧壁之间设有三角形第一加强块23;每个所述第二承接板16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竖板14侧壁之间设有三角形第二加强块24。这样增强了每个第一承接板对第三承接杆支撑力,增强了每个第二承接板对第四承接杆支撑力,还增强了每个第一承接板和第二承接板的稳固性,从而提高使用寿命。

从图1中可以看出,通过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本体1和所述承接辅助装置2之间水平连接有第六连接杆25和第七连接杆26,且所述第六连接杆25与第七连接杆26相平行设置。增强了承接辅助装置和装置本体之间的稳固性。

从图3中可以看出,通过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承接板15顶壁均设有第一凹槽27,所述第一凹槽27可容置所述第三承接杆17自由端,且所述第一凹槽27用于限制所述第三承接杆17水平方向位移;每个所述第二承接板16顶壁均设有第二凹槽28,所述第二凹槽28可容置所述第四承接杆18自由端,且所述第二凹槽28用于限制所述第四承接杆18水平方向位移。这样增强了第三承接杆和第四承接杆的稳定性,防止第三承接杆和第四承接杆位移。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