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身支柱饰板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80181发布日期:2020-03-27 13:51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车身支柱饰板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的支撑柱,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身支柱饰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产品的支撑柱(如b柱等)由上、下饰板装配而成。目前市场上支撑柱的上、下饰板之间主要通过直接彼此卡接的形式而紧固。对于该类饰板,为保证上、下饰板的各对卡接结构之间均卡接到位,工人需要具备较好的装配技术。此外,为达到上、下饰板的设计面差要求,当前支撑柱的卡接结构的强度、尺寸精度需要满足较高要求,而这又会导致工人难以控制上、下饰板之间的装配质量。在装配质量不高的情况下,支撑柱的会呈现凹凸不平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证方便、快速地将支撑柱的上、下饰板彼此固定的连接结构,其同时能够保证支撑柱的上饰板和下饰板之间的面差容易地控制在较小范围内。

该目的通过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车身支柱饰板的连接结构来实现。该连接结构能够将车身支柱的上饰板和下饰板卡合在一起,其包括设置在所述上饰板下部的上弯折部和设置在所述下饰板上部的下弯折部。所述上弯折部朝向所述车身支柱的内部偏置后平行于所述上饰板的其余部分向下延伸。所述下弯折部与所述下饰板的内壁形成开口朝上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被构造成能够供所述上弯折部可靠地抵接于其中。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下弯折部与所述下饰板的内壁之间的间距由上至下逐渐减小,且所述上弯折部的下端部包括朝向下弯折部的内壁延伸的抵接部,当所述下饰板利用所述容纳空间套合至所述上饰板时,所述抵接部能够抵接所述下弯折部的所述内壁。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下饰板的所述内壁上设有多个第一限位筋,所述第一限位筋被构造成能够沿所述上饰板的厚度方向抵接所述上弯折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下弯折部的朝向所述下饰板的内壁上设有多个第二限位筋,所述第二限位筋被构造成能够沿所述上饰板的高度方向抵接所述上弯折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下饰板的横截面均大致呈u形,且包括构成u形横截面的两个侧边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以及位于u形横截面底部的中间部分,其中,所述上饰板的所述左侧部分、右侧部分和所述中间部分分别设有所述上弯折部,所述下饰板设有与所述上弯折部对应的下弯折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限位筋位于所述下饰板对应于所述中间部分的内壁上。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限位筋位于所述下弯折部对应于所述中间部分的内壁上。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限位筋和/或第二限位筋为由上至下延伸的长条形限位筋。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多个所述第一限位筋之间彼此平行,且相邻的所述第一限位筋之间的间距d1满足条件:15mm≤d1≤20mm。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多个所述第二限位筋之间彼此平行,且相邻的所述第二限位筋的间距d2满足条件:15mm≤d1≤20mm。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限位筋与所述下饰板为一体件,所述下弯折部与所述下饰板为一体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上饰板下部的上弯折部和设置在下饰板上部的下弯折部。其中,上弯折部朝向车身支柱的内部偏置后平行于上饰板的其余部分向下延伸。下弯折部与下饰板的内壁形成开口朝上的容纳空间,容纳空间被构造成能够供上弯折部可靠地抵接于其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下饰板利用其容纳空间能够便捷地套合至上饰板。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和功能,可以参考附图中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附图旨在示意性地阐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没有任何限制作用,图中各个部件并非按比例绘制。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上饰板;

图3-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下饰板;

图5是设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的支撑柱的立体图;

图6沿图5中的a-a方向的截面图,其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7沿图5中的a-a方向的截面图,其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对本公开的优选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以下的描述为示例性的,并非对本公开的限制,任何的其他类似情形也都落入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中。其中,图1-7示出的是根据本公开的发明构思的b柱结构,事实上,本封口的发明构思亦可用于车身的其他支撑柱上。

在以下的具体描述中,方向性的术语,例如“左”、“右”、“上”、“下”、“前”、“后”等,参考附图中描述的方向使用。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部件可被置于多种不同的方向,方向性的术语是用于示例的目的而非限制性的。

参见图1-2,其以不同角度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上饰板的下部结构。如图1-2所示,上饰板的下部设有上弯折部。在该实施方式中,上饰板沿其周向设有3个上弯折部。

参见图1-2并结合图6,其中,图6是示出具有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机构的b柱的截面示意图。上弯折部110于上饰板100的下部朝向车身支柱的内部偏置后平行于上饰板100的其余部分向下延伸。

参见图3-4,其以不同角度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下饰板200的上部结构。如图3-4所示,下饰板200的上部设有下弯折部210。

参见图3-4并结合图6,下弯折部210由下饰板200的内壁向支撑柱的内部空间延伸后再以朝远离下饰板200内壁的方向斜向上弯折。下弯折部210与下饰板200的内壁形成开口朝上的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具有大致如图6所示的u形或v形。具有如图6所示的容纳空间被构造成能够供上弯折部110可靠地抵接于其中。

参见图1-2、6,在容纳空间内,下弯折部210与下饰板200的内壁之间的间距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上弯折部110的下端部还包括朝向下弯折部210的内壁延伸的抵接部111。由此,参见图5,当上饰板100与容纳空间接合时,抵接部111能够抵接下弯折部210的内壁。

上弯折部110大致平行于上饰板100的其他部分,其亦大致平行于与下饰板200上与下弯折部210相对的内壁,因此在安装过程中,容纳空间得以较为顺利地套合至上饰板100。下弯折部210与下饰板200的内壁之间的间距由上至下逐渐减小的设置方式可以保证下弯折部210与下饰板200在水平方向以及竖直方向对上饰板100形成较强的挤压作用,使得上饰板100和下饰板200彼此紧固。

由于生产工艺以及生产成本所限,上弯折部110和下饰板200的对应内壁的曲面构造可能存在差异,而在存有差异的情况下,工人需要施加较大的力量方能将下饰板200套合至上饰板100。在此情况下,由于下饰板200以及下弯折部210的内壁对上弯折部110的强烈挤压作用,上弯折部110受挤压作用后,其曲面构造发生变形并趋近于对应的下饰板200的曲面构造。由此,上饰板100的其他部分会随着下弯折部210的变形而发生显著变形,进而使得上饰板100和下饰板200之间的面差变大。为此,如图2所示,在本发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下饰板200的内壁上设有多个第一限位筋211。第一限位筋211被构造成能够沿上饰板100的厚度方向抵接上弯折部110。由此带来的好处是:下饰板200上由多个第一限位筋211和下饰板200未设有第一限位筋211的其余内壁共同限定出多个微小空间,在上弯折部110由下弯折部210和第一限位筋211施加挤压作用的情况下,微小空间允许上弯折部110在此发生微变形,而该微变形并不会导致上饰板100的其他部分发生显著变形。即使在下弯折部210的曲面构造与对应的下饰板200的曲面构造的一致性较低的情况下,设置的多个第一限位筋211能够有效保证上饰板100和下饰板200之间的面差被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优选地,各第一限位筋211优选地被设为彼此平行。根据车辆的支撑柱的尺寸,各第一限位筋211的间距可设置为15mm、16mm、18mm、20mm等属于15mm-20mm区间内的任意值。

参见图6,其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的截面结构。其中,下弯折部210的朝向下饰板200的壁面上还设有多个第二限位筋212。第二限位筋212被构造成能够沿上饰板100的高度方向抵接上弯折部110。第二限位筋212以及上文中大致呈u形或v形的容纳空间共同抵接上弯折部110以防止上饰板100朝下饰板200滑落。

与第一限位筋211类似,各第二限位筋212优选地也被设置成彼此平行。各第二限位筋212的间距可设置为15mm、16mm、18mm、20mm等属于15mm-20mm区间内的任意值。各第二限位筋212优选地被设置成与第一限位筋211错位布置。

可以理解的是,在图1-5的实施方式中,其仅示出了具有大致呈u形的横截面的上、下饰板200。其中,上弯折部110、下弯折部210分别设置在u形横截面的两个侧边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以及位于u形横截面底部的中间部分。可以理解的是,上饰板100的部分或全部上弯折部110可以连接在一起,而下饰板200的部分或全部上弯折部110亦可以连接在一起,由此形成仅有2个或1个上弯折部110,以及仅有2个或1个下弯折部210的实施方式。类似地,上弯折部110、下弯折部210的数量亦可以根据饰板的内部构造要求适当地增加。

在具有u形的横截面的上、下饰板200的实施方式中,u形横截面的顶面一般朝向车辆内的座位,其占据u形横截面的主要部分。第一限位筋211、第二限位筋212优选地被设置在下饰板200对应于中间部分的内壁上。

如图2所示,第一限位筋211优选地被设置成为由上至下延伸的长条形限位筋。类似地,第二限位筋212亦优选地被设置成为由上至下延伸的长条形限位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限位筋211优选地被设置成与下饰板200形成为一体件。下弯折部210也被优选地设置与下饰板200形成为一体件。

在设有第二限位筋212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筋212优选地被设置成与下弯折部210形成为一体件。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仅由权利要求限定。得益于本实用新型的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认识到可将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结构的替代结构作为可行的替代实施方式,并且可将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组合以产生新的实施方式,它们同样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