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缠绕脚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11178发布日期:2020-07-29 01:34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缠绕脚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脚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防缠绕脚轮。



背景技术:

绕脚轮广泛应用于医用救护车、机械设备等领域。现有技术中,绕脚轮中的支撑轮通过支撑横轴安装于支撑架中,由于支撑轮与支撑横轴的连接处,裸露在外面,使用过程中,容易缠绕头发丝等细条状物,缠绕后脚轮无法顺畅转动,行进阻力大,严重时还会损坏脚轮;对滚轮及轴承造成损坏,降低脚轮的使用寿命;推车移动的过程中,脚轮因杂物缠绕造成突然制动,导致推车翻侧或对使用人员造成碰撞伤害,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对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防缠绕脚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缠绕脚轮,以解决上述所述的问题。

一种防缠绕脚轮,包括轮轴、内六角螺栓、轮子和支架,所述轮轴插入所述轮子的中心轴内并与所述轮子转动连接,所述支架通过所述六角螺栓固定于所述轮轴,所述支架包括第一侧支板、第二侧支板和支撑板,所述第一侧支板和第二侧支板分别固定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边,所述轮子包括轮毂、中心筒和三个支撑件,所述轮毂的内圆周部分别通过三个呈三角分布的支撑件固定于所述中心筒的外圆周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轮轴、内六角螺栓、轮子和支架,第一侧支板和第二侧支板用于挡住轮轴的突出部分,避免线缆缠绕轮轴的突出部分,起到防缠绕的作用,呈三角分布的支撑件提高轮毂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前后两侧边分别连接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有益效果: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一方面可起到挡泥挡灰的作用,一方面可防止线缠绕在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板分别与第一侧支板和第二侧支板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二挡板分别与第一侧支板和第二侧支板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杆。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有益效果: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可加强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与第一侧支板和第二侧支板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端面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床架的螺栓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有益效果:螺纹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床架。

进一步的,所述轮子与所述中心筒之间设置有轴承。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有益效果:轴承减少轮子与轮轴的摩擦力。

进一步的,所述轮轴的两端设置有用于与内六角螺栓螺纹连接螺纹孔,所述轮毂的外圆周部套装有一层减震圈。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内六角螺栓可避免线缠绕在螺栓上,减震圈具有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缠绕脚轮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轮子截面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轮轴结构图。

图中附图标记:1、轮子;2、支架;3、轮毂;4、支撑件;5、减震圈;6、支撑板;7、第一侧支板;8、第二侧支板;9、轮轴;10、第一挡板;11、第二挡板;12、第一支杆;13、第二支杆;14、内六角螺栓;15、螺纹孔;16、中心筒;17、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并结合图2至图5所示,一种防缠绕脚轮,包括轮轴9、内六角螺栓14、轮子1和支架2,所述轮轴9插入所述轮子1的中心轴内并与所述轮子1转动连接,所述支架2通过所述六角螺栓14固定于所述轮轴9,所述支架2包括第一侧支板7、第二侧支板8和支撑板6,所述第一侧支板7和第二侧支板8分别固定于所述支撑板6的两侧边,所述轮子1包括轮毂3、中心筒16和三个支撑件4,所述轮毂3的内圆周部分别通过三个呈三角分布的支撑件4固定于所述中心筒16的外圆周部。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6的前后两侧边分别连接有第一挡板10和第二挡板11。

采用上述优选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第一挡板10和第二挡板11一方面可起到挡泥挡灰的作用,一方面可防止线缠绕在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板10分别与第一侧支板7和第二侧支板8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杆12,所述第二挡板11分别与第一侧支板7和第二侧支板8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杆13。

采用上述优选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第一支杆12和第二支杆13可加强第一挡板10和第二挡板11与第一侧支板7和第二侧支板8的连接强度。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6的端面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床架的螺栓孔17。

采用上述优选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螺栓孔1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床架。

优选地,所述轮子1与所述中心筒16之间设置有轴承。

采用上述优选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轴承减少轮子与轮轴9的摩擦力。

优选地,所述轮轴9的两端设置有用于与内六角螺栓14螺纹连接螺纹孔15,所述轮毂3的外圆周部套装有一层减震圈5。

采用上述优选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内六角螺栓14可避免线缠绕在螺栓上,减震圈5具有减震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轮轴9、内六角螺栓14、轮子1和支架2,第一侧支板7和第二侧支板8用于挡住轮轴9的突出部分,避免线缆缠绕轮轴9的突出部分,起到防缠绕的作用,呈三角分布的支撑件4提高轮毂3的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缠绕脚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轴(9)、内六角螺栓(14)、轮子(1)和支架(2),所述轮轴(9)插入所述轮子(1)的中心轴内并与所述轮子(1)转动连接,所述支架(2)通过所述六角螺栓(14)固定于所述轮轴(9),所述支架(2)包括第一侧支板(7)、第二侧支板(8)和支撑板(6),所述第一侧支板(7)和第二侧支板(8)分别固定于所述支撑板(6)的两侧边,所述轮子(1)包括轮毂(3)、中心筒(16)和三个支撑件(4),所述轮毂(3)的内圆周部分别通过三个呈三角分布的支撑件(4)固定于所述中心筒(16)的外圆周部;所述支撑板(6)的前后两侧边分别连接有第一挡板(10)和第二挡板(11);所述第一挡板(10)分别与第一侧支板(7)和第二侧支板(8)之间连接有第一支杆(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缠绕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11)分别与第一侧支板(7)和第二侧支板(8)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杆(1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缠绕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6)的端面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床架的螺栓孔(1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缠绕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子(1)与所述中心筒(16)之间设置有轴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缠绕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9)的两端设置有用于与内六角螺栓(14)螺纹连接螺纹孔(15),所述轮毂(3)的外圆周部套装有一层减震圈(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缠绕脚轮,包括轮轴、内六角螺栓、轮子和支架,轮轴插入轮子的中心轴内并与轮子转动连接,支架通过六角螺栓固定于所述轮轴,支架包括第一侧支板、第二侧支板和支撑板,第一侧支板和第二侧支板分别固定于支撑板的两侧边,轮子包括轮毂、中心筒和三个支撑件,轮毂的内圆周部分别通过三个呈三角分布的支撑件固定于中心筒的外圆周部。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轮轴、内六角螺栓、轮子和支架,第一侧支板和第二侧支板用于挡住轮轴的突出部分,避免线缆缠绕轮轴的突出部分,起到防缠绕的作用,呈三角分布的支撑件提高轮毂的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魏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新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05
技术公布日:2020.0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