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能块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25862发布日期:2020-03-20 06:19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吸能块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防护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能块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竞争激烈,设计开发成本压力越来越大,集成化、模块化的设计优势日益突显。传统设计中保险杠吸能块一般都会采用epp材料,通过发泡工艺实现产品工业化,但由于产品成型工艺相对特殊,无法实现与相邻塑料件实现集成化设计,另外,由于epp发泡后密度较低,安装结构设计比较受限,一般都是采用金属簧片卡接到保险杠蒙皮上,并且其自身承载其它零件安装的结构也较难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吸能块,该吸能块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吸能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吸能块,包括:上顶板;下底板,所述下底板与所述上顶板上下相对;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端连接所述上顶板的前边沿,所述连接板的下边沿连接所述下底板的前边沿,所述连接板、所述上顶板与所述下底板限定出凹槽;多个竖筋,多个所述竖筋在左右方向上间隔排布,所述竖筋的上边沿连接所述上顶板且下边沿连接所述下底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能块,所述上顶板、所述下底板和所述连接板限定出凹槽,多个竖筋间隔排布并分别与上顶板和下底板连接,吸能块的结构简单,用料较少,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吸能块,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竖筋中至少一部分竖筋的厚度与其他的竖筋的厚度不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从左到右的方向上多个所述竖筋的厚度逐渐增大、逐渐减小、先增大后减小或先减小后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竖筋的厚度在1到3毫米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相邻竖筋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相邻竖筋中任一个的厚度正相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吸能块由pp材料注塑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凹槽向后开口,其中,在从上往下的投影中所述连接板呈开口向后的弧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从上往下的投影中所述竖筋伸出所述上顶板和下顶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从上往下的投影中所述竖筋不伸出所述上顶板和下顶板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保险杠总成;吸能块,所述吸能块与所述保险杠总成连接,所述吸能块位于所述保险杠总成的靠近所述车辆的内部空间的一侧,所述吸能块为上述的吸能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该车辆具有上述的吸能块,该车辆的成本较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辆包括上格栅、下格栅和内部加强板,所述吸能块与所述上格栅、所述下格栅和所述内部加强板种的至少一个集成一体化设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辆还包括空调,所述空调具有散热器导风板,所述吸能块与所述散热器导风板集成一体化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吸能块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

车辆1,吸能块100,上顶板10,下底板20,连接板30,竖筋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随着汽车行业竞争激烈,设计开发成本压力越来越大,集成化、模块化的设计优势日益突显。传统设计中保险杠吸能块一般都会采用epp材料,通过发泡工艺实现产品工业化,但由于产品成型工艺相对特殊,无法实现与相邻塑料件实现集成化设计,另外,由于epp发泡后密度较低,安装结构设计比较受限,一般都是采用金属簧片卡接到保险杠蒙皮上,并且其自身承载其它零件安装的结构也较难实现。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吸能块100和具有其的车辆1,下面参照图1至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能块100和车辆1。如图2所示,该吸能块100大体可以包括:上顶板10、下底板20和连接板30以及多个竖筋40。

具体而言,下底板20与上顶板10上下相对,连接板30的上端连接上顶板10的前边沿,连接板30的下边沿连接下底板20的前边沿,连接板30、上顶板10与下底板20限定出凹槽(图中未示出)。

换言之,连接板30分别连接上顶板10和下底板20,上顶板10、连接板30和下底板20限定出所述凹槽,上顶板10封闭所述凹槽的上端,下底板20封闭所述凹槽的下端,连接板30封闭所述凹槽的前端,也即所述凹槽向后敞开,由此,吸能块100具有所述凹槽,有利于降低吸能块100的重量,减少吸能块100材料的使用。另外,上顶板10、下底板20和连接板30均是板状材料,板状的上顶板10、下底板20和连接板30适于使用注塑成型工艺,有利于吸能块100与其它结构一体成型,方便集成化设计。

另外,多个竖筋40在左右方向上间隔排布,竖筋40的上边沿连接上顶板10且下边沿连接下底板20。多个竖筋40间隔排布设置于所述凹槽内,通过设置多个竖筋40,有利于加强吸能块100的承载能力,尤其是将多个竖筋40间隔排布,使得多个竖筋40受力均匀,可以将吸能块100受到的冲击力均匀分配给多个间隔排布的竖筋40,由此,可以加强吸能块100的缓冲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相关技术中的吸能块100为实心结构,其厚度和体积较大,无法通过注塑成型工艺成型,因此也无法与其它零件实现集成化设计。

可以理解的是,相关技术中的吸能块100为一个整体实心结构,其质量较大,耗材较多,本申请中的吸能块100包括板状的上顶板10、下底板20和连接板30以及多个竖筋40,可以有效减少材料的使用,降低吸能块100的质量,减少生产成本,另外,将吸能块100构造成上述结构,有利于将吸能块100通过注塑成型,使用驻足成型工艺的吸能块100可以轻松实现与周边塑料件的集成化设计以及小件承载结构设计,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整车的市场竞争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能块100,上顶板10、下底板20和连接板30限定出所述凹槽,多个竖筋40间隔排布并分别与上顶板10和下底板20连接,吸能块100的结构简单,用料较少,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竖筋40中至少一部分竖筋40的厚度与其他的竖筋40的厚度不相同。换言之,多个竖筋40的厚度不完全相同。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吸能块100形状的限制,每个竖筋40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不完全相同,因此,在车辆1发生碰撞时,吸能块100各部位竖筋40的受力并非是均匀的,本申请中的多个竖筋40的厚度不完全相同,有利地,在吸能块100受力较大的部位,竖筋40的厚度较厚,这样,可以提高吸能块100的承载能力,避免出现压溃的现象,从而提高吸能块100的吸能效果。其中,吸能块100的吸能效果可结合cae的分析计算对竖筋40布置的数量及壁厚进行调整,从而实现最优的整车低速碰撞及行人保护性能。

一些实施例中,在从左到右的方向上多个竖筋40的厚度逐渐增大、逐渐减小、先增大后减小或先减小后增大。举例而言,在从左到右的方向上,多个竖筋40的厚度先减小后增大,可以理解的是,吸能块100的形状往往与车头的形状相适应,车头被构造成弧形,吸能块100大体呈弧形,所述凹槽的深度在从左到右的方向上先增大后减小,竖筋40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也是先增大后减小,吸能块100左侧和右侧的吸能效果较差,通过加厚左右两侧的竖筋40的厚度,有利于提高吸能块100的吸能效果,提高车辆1的安全性能。

当然,根据吸能块100的形状结构的不同,为了平衡吸能块100各处的吸能效果,还可以将竖筋40的厚度构造成逐渐增大、逐渐减小、先增大后减小或保持不变。

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竖筋40的厚度在1到3毫米之间。其中,注塑成型工艺的部件的壁厚一般不大于3毫米,将竖筋40的厚度设置在1到3毫米之间,便于吸能块100注塑一体成型,注塑成型工艺的吸能块100的成型简单,耗材较少,有利于降低成本,另外,也方便了吸能块100与其它零件的集成化一体成型。举例而言,竖筋40的厚度为1毫米、2毫米或3毫米,当然,在某些情况下,也可将竖筋40的厚度设置为小于1毫米,例如0.8毫米、0.5毫米等,还可将竖筋40的厚度设置为大于3毫米,例如3.5毫米、4毫米等。进一步可选地,竖筋40的厚度在2毫米到2.5毫米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竖筋40之间的间距与相邻竖筋40中任一个的厚度正相关。换言之,任意一个竖筋40的厚度越大,该竖筋40与其相邻的竖筋40之间的间距越大,任意一个竖筋40的厚度越小,该竖筋40与其相邻的竖筋40之间的间距越小,也就是说,在竖筋40的厚大较大的部分,竖筋40分配的较为稀疏,在竖筋40的厚度较小的部分,竖筋40分配的较为紧密,这样,可以保证吸能块100各部分的吸能效果较好,提高吸能块100的承载能力。

一些实施例中,吸能块100由pp材料注塑成型。pp(polypropylene)材料也即聚丙烯,其密度较小,成品的抗冲击能力强,适于用作吸能块100的材料。另外,pp的熔点为160-175℃,且其流动性较好,可塑性较高,适于注塑成型。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情况下,采用pp材料注塑成型的零部件的厚度不能超过3毫米,否则会产生气泡,待吸能块100成型后,为防止后结晶产生的收缩变形,一般需经热水浸泡处理。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凹槽向后开口,其中,在从上往下的投影中连接板30呈开口向后的弧形。由此,吸能块100被构造成弧形形状,弧形的吸能块100与汽车的前端形状相适应,方便了吸能块100的安装。

一些实施例中,在从上往下的投影中竖筋40伸出上顶板10和下顶板。也即竖筋40向外延伸,竖筋40的一部分与上顶板10和下顶板相连,竖筋40的另一部分伸出上顶板10和下顶板,由此,可以增强吸能块100的承载能力,提高车辆1的抗冲击性能。

一些实施例中,在从上往下的投影中竖筋40不伸出上顶板10和下顶板中的至少一个。举例而言,在从上往下的投影中,竖筋40不伸出上顶板10,或者竖筋40不伸出下顶板,或者竖筋40不伸出上顶板10和下顶板。优选地,在从上往下的投影中,竖筋40的前边沿与上顶板10和下底板20的前边沿相连,竖筋40的后边沿与上顶板10和下底板20的后边沿相连,由此,可以方便吸能块100的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如图1所示,包括保险杠总成(图中未示出)和吸能块100,吸能块100与所述保险杠总成连接,吸能块100位于所述保险杠总成的靠近车辆1的内部空间的一侧,吸能块100为上述的吸能块100。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注塑吸能块100结构,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通过竖筋40疏密及壁厚的调整实现最优的吸能效果,另外由于可以采用pp材料注塑成型,可与保险杠下格栅(图中未示出)、所述上格栅(图中未示出)、杯部加强板(图中未示出)、空调散热器导风板(图中未示出)等集成一体化设计,且可轻松实现保险杠内部线束、传感器、水管、雷达等小件的安装承载功能。

采用pp材料注塑成型的吸能块100,由于材料和成型工艺的变化,有效的解决的传统吸能块100的一些不足,提高整车的c-ncap(china-newcarassessmentprogram,中国新车评价规程)得分,c-ncap是将在市场上购买的新车型按照比我国现有强制性标准更严格和更全面的要求进行碰撞安全性能测试,评价结果按星级划分并公开发布,旨在给予消费者系统、客观的车辆1信息,促进企业按照更高的安全标准开发和生产,从而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伤害及损失。

本申请的车辆1采用上述的吸能块100,吸能块100的结构简单,质量较小,有利于降低成本。

一些实施例中,车辆1包括所述上格栅、所述下格栅和所述杯部加强板,吸能块100与所述上格栅、所述下格栅和所述杯部加强板中的至少一个集成一体化设计。例如,吸能块100与所述上格栅或用来连接所述上格栅的零部件注塑一体成型,或吸能块100与所述下格栅或用来连接所述下格栅的零部件注塑一体成型,或吸能块100与所述杯部加强板或用来连接所述杯部加强板的零部件注塑一体成型。

一些实施例中,车辆1还包括空调,空调具有散热器导风板,吸能块100与散热器导风板集成一体化设计。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注塑吸能块100结构可通过筋位调整轻松实现对吸能块100的吸能效果优化,并可灵活设计安装结构,轻松实现与周边塑料件的集成化设计及小件承载结构设计,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整车成本,增加整车的市场竞争力。pp注塑吸能块100通过卡接或螺钉安装到所述保险杠总成背部,可与上部的所述上格栅、水箱散热器导风板或所述下格栅集成设计为一个零件,从而实现降低整车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水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