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调节使用的挖掘机扶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27761发布日期:2020-07-17 16:06阅读:6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调节使用的挖掘机扶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多调节使用的挖掘机扶手装置。



背景技术:

工程机械中的挖掘机,在工作中驾驶室座椅大多数都是直接由坐垫和靠背组成,使得当驾驶者坐在座椅上休息的时候,手部由于没有支撑点容易造成酸疼,影响驾驶者的休息,而现有中的带有扶手的座椅采用的扶手大多数都是直接采用支架固定在坐垫两侧,无法对扶手进行调节,并且,在炎热的夏天驾驶者在工作时,仅靠驾驶室中顶部安装的吊扇来降温,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现提出一种可方便支撑手部以及便于鼓风的可调节式扶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多调节使用的挖掘机扶手装置,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多调节使用的挖掘机扶手装置,包括一种多调节使用的挖掘机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坐垫、靠背、扶手一以及扶手二,所述坐垫的侧边设有所述靠背,所述坐垫两侧且与所述靠背呈垂直侧边分别设有所述扶手一和所述扶手二,其中,所述扶手一由扶手箱一、固定块一以及若干个伸缩柱一组成,所述扶手二由扶手箱二、固定块二,以及若干个伸缩柱二组成,其中,所述扶手箱一内设有收纳盒,所述扶手箱一的顶部设有挡盖,所述挡盖的一端通过活动轴与所述扶手箱一的侧端活动连接,所述挡盖上方设有平板一,所述扶手箱一底部设有若干个固定块一,所述固定块一底部均设有所述伸缩柱一,所述伸缩柱一底部穿插设有活动杆一,所述活动杆一的一端套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且远离所述活动杆一的一端穿插设有活动杆二,所述活动杆二一端且远离固定杆的一端设有伸缩柱三,所述伸缩柱三顶部设有固定块三,所述固定块三顶部设有扶手箱三,所述扶手箱三顶部设有平板二,所述扶手箱三内底部设有两组滑道,所述滑道上方均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底部设有若干个与所述滑道相配合的滑轮,所述滑板顶部设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顶部设有开合板,所述开合板一端通过活动栓与移动板一端连接,所述开合板上方设有旋转柱,所述旋转柱一端连接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且远离旋转柱的一端设有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输出端设有风扇。

作为优选,所述平板一以及平板二的表面均部套有防滑套。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杆为空心结构,所述固定杆内设有轨道,且所述活动杆一与所述活动杆二的两侧均设有与所述轨道相匹配的滚轮。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杆内底部中心处设有若干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均设有限位柱体,所述限位柱体的底部通过复位弹簧与所述限位槽内底部固定,所述活动杆一与所述活动杆二的中部均设有与所述限位柱体相配合的圆孔。

作为优选,所述扶手箱一一侧边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一端设置有水杯放置口。

作为优选,所述扶手箱二侧边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外设有挡门。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有伸缩支柱,且所述微型电机的底部通过紧固件与所述伸缩支柱的顶部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具有多调节功能,提高驾驶者的舒适度,增加扶手的灵活型,不易造成驾驶者手部酸疼,便于使用。

2、扶手内安装的风扇可用使用来降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多调节使用的挖掘机扶手装置总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多调节使用的挖掘机扶手装置的扶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多调节使用的挖掘机扶手装置的扶手一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多调节使用的挖掘机扶手装置的扶手二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多调节使用的挖掘机扶手装置的扶手箱二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多调节使用的挖掘机扶手装置的扶手箱二内滑道与滑板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多调节使用的挖掘机扶手装置的扶手一内凹槽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坐垫;2、靠背;3、扶手一;4、扶手二;5、扶手箱一;6、固定块一;7、伸缩柱一;8、扶手箱二;9、固定块二;10、伸缩柱二;11、收纳盒;12、挡盖;13、平板一;14、活动杆一;15、固定杆;16、活动杆二;17、伸缩柱三;18、固定块三;19、扶手箱三;20、平板二;21、滑道;22、滑板;23、滑轮;24、移动板;25、开合板;26、旋转柱;27、支撑杆;28、微型电机;29、风扇;30、轨道;31、滚轮;32、限位槽;33、限位柱体;34、凹槽;35、活动板;36、水杯放置口;37、开口;38、挡门;39、伸缩支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多调节使用的挖掘机扶手装置,包括坐垫1、靠背2、扶手一3以及扶手二4,所述坐垫1的侧边设有所述靠背2,所述坐垫1两侧且与所述靠背2呈垂直侧边分别设有所述扶手一3和所述扶手二4,其中,所述扶手一3由扶手箱一5、固定块一6以及若干个伸缩柱一7组成,所述扶手二4由扶手箱二8、固定块二9,以及若干个伸缩柱二10组成,其中,所述扶手箱一5内设有收纳盒11,所述扶手箱一5的顶部设有挡盖12,所述挡盖12的一端通过活动轴与所述扶手箱一5的侧端活动连接,所述挡盖12上方设有平板一13,所述扶手箱一5底部设有若干个固定块一6,所述固定块一6底部均设有所述伸缩柱一7,所述伸缩柱一7底部穿插设有活动杆一14,所述活动杆一14的一端套设有固定杆15,所述固定杆15且远离所述活动杆一14的一端穿插设有活动杆二16,所述活动杆二16一端且远离固定杆15的一端设有伸缩柱三17,所述伸缩柱三17顶部设有固定块三18,所述固定块三18顶部设有扶手箱三19,所述扶手箱三19顶部设有平板二20。

实施例二,如图3-4所示,所述平板一13以及平板二20的表面均部套有防滑套。

实施例三,如图2-4所示,所述固定杆15内底部中心处设有若干个限位槽32,所述限位槽32内均设有限位柱体33,所述限位柱体33的底部通过复位弹簧与所述限位槽32内底部固定,所述活动杆一14与所述活动杆二16的中部均设有与所述限位柱体33相配合的圆孔,且所述活动杆一14与所述活动杆二16可通过固定杆15进行伸缩,并通过限位柱体33与限位槽32进行限位,所述扶手箱一5与所述扶手箱二8可通过伸缩柱一7与伸缩柱二10进行升降。

实施例四,如图5所示,所述扶手箱三19内底部设有两组滑道21,所述滑道21上方均设置有滑板22,所述滑板22底部设有若干个与所述滑道21相配合的滑轮23,所述滑板22顶部设有移动板24,所述移动板24顶部设有开合板25,所述开合板25一端通过活动栓与移动板24一端连接,所述开合板25上方设有旋转柱26,所述旋转柱26一端连接设有支撑杆27,所述支撑杆27一端且远离旋转柱26的一端设有微型电机28,所述微型电机28输出端设有风扇29。

实施例五,如图7所示,所述扶手箱一5一侧边底部设有凹槽34,所述凹槽34内设有活动板35,所述活动板35一端设置有水杯放置口36,通过180度旋转活动板35,可以将活动板35移出凹槽34。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实际应用时,所述固定杆15内底部中心处设有若干个限位槽32,所述限位槽32内均设有限位柱体33,所述限位柱体33的底部通过复位弹簧与所述限位槽32内底部固定,所述活动杆一14与所述活动杆二16的中部均设有与所述限位柱体33相配合的圆孔,且所述活动杆一14与所述活动杆二16可通过固定杆15进行伸缩,并通过限位柱体33与限位槽32进行限位,从而改变扶手一3与扶手二4之间的距离,以适用于不同体型的人使用,所述扶手箱一5与所述扶手箱二8可通过伸缩柱一7与伸缩柱二10进行升降,根据使用者不同需求改变扶手一3与扶手二4的高度,所述平板一13以及平板二20的表面均部套有防滑套,所述扶手箱一5一侧边底部设有凹槽34,所述凹槽34内设有活动板35,所述活动板35一端设置有水杯放置口36,通过180度旋转活动板35,可以将活动板35移出凹槽34,扶手箱一5顶部挡盖12可打开,内收纳盒11可收纳物品,水杯放置口36可防止随身携带的水杯,所述扶手箱三19内底部设有两组滑道21,所述滑道21上方均设置有滑板22,所述滑板22底部设有若干个与所述滑道21相配合的滑轮23,所述滑板22顶部设有移动板24,所述移动板24顶部设有开合板25,所述开合板25一端通过活动栓与移动板24一端连接,所述开合板25上方设有旋转柱26,所述旋转柱26一端连接设有支撑杆27,所述支撑杆27一端且远离旋转柱26的一端设有微型电机28,所述微型电机28输出端设有风扇29,打开挡门38,可通过滑道21与滑板22的作用,将移动板24从开口37中拉出,打开开合板25之后转动旋转柱26,使支撑杆27呈垂直状,打开微型电机,28,使风扇29开始工作降温,伸缩支柱39可改变风扇29的高度。

通过上面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任意组合不同的技术特征,从而实现不同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