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0614发布日期:2020-05-20 00:09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底盘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现如今国内道路建设的速度很快,今天刚修好的路明天就再次“开膛破肚”,而当路面修理的时候多数情况下都会产生比较多的大石头或者是坑坑洼洼的地方,这时候我们的车在开到这样路面的时候一不注意就会让大石头或者其他路面突出物与自己车辆的底盘进行亲密接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拖底,由于拖底这个情况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很容易给位于底盘部分的零件造成损坏,这些问题的发生将会给车带来很致命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防护装置,包括支撑板、车轮、车轴、蓄电池、第一防护机构、第二防护机构、报警器和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左右两侧通过轴承连接有所述车轴,所述车轴两端固定连接有所述车轮,所述支撑板中间固定安装有所述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左侧设置有所述第一防护机构,所述第一防护机构包括反应槽、电磁铁、铁块、触头、触碰开关、连通槽、转杆和滚轮,所述反应槽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内,所述反应槽下方设置有所述连通槽,所述连通槽内设置有所述转杆,所述转杆一端延伸至所述支撑板下方安装有所述滚轮,所述转杆远离所述滚轮一端延伸至所述反应槽内,所述转杆为弧形状,所述转杆远离所述滚轮一端弯曲成水平段,所述转杆远离所述滚轮一端上侧固定安装有所述铁块,所述转杆远离所述滚轮一端下侧固定安装有所述触头,所述反应槽侧壁对应所述铁块固定安装有所述电磁铁,所述反应槽侧壁对应所述触头固定安装有所述触碰开关;所述第二防护机构结构与所述第一防护机构关于蓄电池镜像对称;所述报警器和控制开关固定安装在车辆内驾驶台上;所述蓄电池分别与所述控制开关和所述触碰开关电性连接,所述电磁铁与所述控制开关电性连接,所述报警器与所述触碰开关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机构和第二防护机构的数量均为7个。

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第一防护机构和第二防护机构,检测判断蓄电池是否有被剐蹭,提前报警,减少蓄电池损坏几率;设置滚轮,当车辆拖底时,滚轮滚动,便于脱离,避免转杆卡死底面,不易移动车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防护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防护装置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防护装置的a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防护装置的电路结构流程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支撑板;2、车轮;3、车轴;4、蓄电池;5、第一防护机构;6、第二防护机构;7、报警器;8、控制开关;501、反应槽;502、电磁铁;503、铁块;504、触头;505、触碰开关;506、连通槽;507、转杆;508、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5所示,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防护装置,包括支撑板1、车轮2、车轴3、蓄电池4、第一防护机构5、第二防护机构6、报警器7和控制开关8,其特征在于:支撑板1左右两侧通过轴承连接有车轴3,车轴3用来连接,车轴3两端固定连接有车轮2,车轮2用来行走,支撑板1中间固定安装有蓄电池4,蓄电池4用来供电,蓄电池4左侧设置有第一防护机构5,第一防护机构5用来防护,第一防护机构5包括反应槽501、电磁铁502、铁块503、触头504、触碰开关505、连通槽506、转杆507和滚轮508,反应槽501设置在支撑板1内,反应槽501下方设置有连通槽506,连通槽506内设置有转杆507,转杆507用来反应,转杆507一端延伸至支撑板1下方安装有滚轮508,滚轮508用来滚动,转杆507远离滚轮508一端延伸至反应槽501内,转杆507为弧形状,转杆507远离滚轮508一端弯曲成水平段,转杆507远离滚轮508一端上侧固定安装有铁块503,转杆507远离滚轮508一端下侧固定安装有触头504,触头504用来按压,反应槽501侧壁对应铁块503固定安装有电磁铁502,电磁铁502用来吸引铁块503,反应槽501侧壁对应触头504固定安装有触碰开关505,触碰开关505用来感应;第二防护机构6结构与第一防护机构5关于蓄电池4镜像对称;报警器7和控制开关8固定安装在车辆内驾驶台上;蓄电池4分别与控制开关8和触碰开关505电性连接,电磁铁502与控制开关8电性连接,报警器7与触碰开关505电性连接;第一防护机构5和第二防护机构6的数量均为7个,提高密集程度,以提高防护精度。

工作原理:车辆行驶时,蓄电池4供电,操控控制开关8,启动电磁铁502与铁块503相吸引,从而提起转杆507,车辆行驶在凹凸不平的道路,当可能会剐蹭到蓄电池4时,滚轮508先接触道路,转杆507转动,脱离电磁铁502,触头504压在触碰开关505上,报警器7报警,警示驾驶人员,滚轮508帮助滚动脱离凹凸不平的道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防护装置,包括支撑板、车轮、车轴、蓄电池、第一防护机构、第二防护机构、报警器和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左右两侧通过轴承连接有所述车轴,所述车轴两端固定连接有所述车轮,所述支撑板中间固定安装有所述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左侧设置有所述第一防护机构,所述第一防护机构包括反应槽、电磁铁、铁块、触头、触碰开关、连通槽、转杆和滚轮,所述反应槽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内,所述反应槽下方设置有所述连通槽,所述连通槽内设置有所述转杆,所述转杆一端延伸至所述支撑板下方安装有所述滚轮,所述转杆远离所述滚轮一端延伸至所述反应槽内,所述转杆为弧形状,所述转杆远离所述滚轮一端弯曲成水平段,所述转杆远离所述滚轮一端上侧固定安装有所述铁块,所述转杆远离所述滚轮一端下侧固定安装有所述触头,所述反应槽侧壁对应所述铁块固定安装有所述电磁铁,所述反应槽侧壁对应所述触头固定安装有所述触碰开关;所述第二防护机构结构与所述第一防护机构关于蓄电池镜像对称;所述报警器和控制开关固定安装在车辆内驾驶台上;所述蓄电池分别与所述控制开关和所述触碰开关电性连接,所述电磁铁与所述控制开关电性连接,所述报警器与所述触碰开关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机构和第二防护机构的数量均为7个。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防护装置,涉及新能源汽车底盘防护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板、车轮、车轴、蓄电池、第一防护机构、第二防护机构、报警器和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左右两侧通过轴承连接有所述车轴,所述车轴两端固定连接有所述车轮,所述支撑板中间固定安装有所述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左侧设置有所述第一防护机构,所述第一防护机构包括反应槽、电磁铁、铁块、触头、触碰开关、连通槽、转杆和滚轮;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第一防护机构和第二防护机构,检测判断蓄电池是否有被剐蹭,提前报警,减少蓄电池损坏几率;设置滚轮,当车辆拖底时,滚轮滚动,便于脱离,避免转杆卡死底面,不易移动车辆。

技术研发人员:张峰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全顺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7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