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线束用线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48986发布日期:2020-06-20 14:16阅读:6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线束用线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线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线束用线槽。



背景技术:

汽车线束是指汽车内的线缆集束,通常是多个线缆集中放置在一起,线束铺设时需要从一端连接到另一端,为了避免线缆受到磨损因此需要使用到线槽来对线缆进行摆放。

目前市场上的一些汽车线束用线槽:

(1)通常长度是固定的,不便于根据不通汽车的具体情况对线槽的长度进行调节,而且不便于调节线缆的线头朝向,不能通过一种线槽对多个车辆的线束进行防止;

(2)一些汽车的线槽在线束通过后需要折弯,线槽的管壁容易将线束表皮刮花,而且汽车在颠簸时容易使线缆不断地在线槽口摩擦,容易导致线缆磨损,影响车辆驾驶安全,而且不便于调节螺栓安装的位置。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汽车线束用线槽,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线束用线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一些汽车线束用线槽长度不便于调节,而且在汽车颠簸时,线槽内的线缆会在线槽口摩擦造成线缆表皮磨损,不便于调节螺栓的安装位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线束用线槽,包括线槽本体、轴承、线缆、螺栓和凸块,所述线槽本体的末端设置有弯管,且弯管和线槽本体的表面均开设有透气孔,并且弯管前端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前端连接有连接杆,所述线槽本体末端的内部设置有支杆,且支杆的中间安装有轴承,所述线槽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线缆,且线槽本体的前后两端设置有侧板,并且侧板的外侧设置有外夹板,所述外夹板和侧板的表面均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部安装有螺栓,所述线槽本体的前端固定有外圆环,且线槽本体的中间设置有延伸杆,并且延伸杆的前端的外侧开设有卡槽,所述线槽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凸块。

优选的,所述透气孔在线槽本体和弯管的表面等间距分布,且线槽本体的后表面与弯管的前表面互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与连接杆和弯管之间均为固定连接,且固定杆关于连接杆的中轴线对称,并且固定杆与连接杆之间互相垂直。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通过轴承与支杆之间构成转动结构,所述弯管通过连接杆与线槽本体之间构成转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侧板的外壁与外夹板的内壁互相贴合,且侧板和外夹板对称设置在线槽本体的前后两端,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螺栓的螺杆部位,且螺栓的头部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外圆环的横截面为半圆形,且外圆环与横截面的直径等于线槽本体的厚度,所述线槽本体通过卡槽和凸块与延伸杆之间构成滑动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汽车线束用线槽:

(1)在装置上设置有可调节整体长度的延伸杆,可以通过调节延伸杆在线槽内的重叠区域来调节整体的长度,方便根据不同汽车的具体情况对线槽的长度进行调节,而且装置的前方还设置有弯管,可以通过装置前方的弯管对线缆的折弯角度进行调整,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

(2)在装置上设置有外圆环,而且装置内部与延伸杆的连接处均为平滑的弧面,在线束通过时可以防止表皮刮蹭,而且可以通过侧板上的结构来调节螺栓的安装位置,提升了装置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杆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板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线槽本体前端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延伸杆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线槽本体;2、弯管;3、透气孔;4、固定杆;5、连接杆;6、支杆;7、轴承;8、线缆;9、侧板;10、外夹板;11、通孔;12、螺栓;13、外圆环;14、延伸杆;15、卡槽;16、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线束用线槽,包括线槽本体1、弯管2、透气孔3、固定杆4、连接杆5、支杆6、轴承7、线缆8、侧板9、外夹板10、通孔11、螺栓12、外圆环13、延伸杆14、卡槽15和凸块16,线槽本体1的末端设置有弯管2,且弯管2和线槽本体1的表面均开设有透气孔3,并且弯管2前端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杆4,固定杆4的前端连接有连接杆5,线槽本体1末端的内部设置有支杆6,且支杆6的中间安装有轴承7,线槽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线缆8,且线槽本体1的前后两端设置有侧板9,并且侧板9的外侧设置有外夹板10,外夹板10和侧板9的表面均开设有通孔11,且通孔11的内部安装有螺栓12,线槽本体1的前端固定有外圆环13,且线槽本体1的中间设置有延伸杆14,并且延伸杆14的前端的外侧开设有卡槽15,线槽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凸块16。

透气孔3在线槽本体1和弯管2的表面等间距分布,且线槽本体1的后表面与弯管2的前表面互相贴合,透气孔3可以提升线缆8的散热,提升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固定杆4与连接杆5和弯管2之间均为固定连接,且固定杆4关于连接杆5的中轴线对称,并且固定杆4与连接杆5之间互相垂直,可以通过连接杆5对弯管2的角度进行调整。

连接杆5通过轴承7与支杆6之间构成转动结构,弯管2通过连接杆5与线槽本体1之间构成转动结构,方便调节出线口位置线缆8的折弯方向,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

侧板9的外壁与外夹板10的内壁互相贴合,且侧板9和外夹板10对称设置在线槽本体1的前后两端,通孔11的直径大于螺栓12的螺杆部位,且螺栓12的头部直径大于通孔11的直径,可以通过上述结构调节螺栓12的位置。

外圆环13的横截面为半圆形,且外圆环13与横截面的直径等于线槽本体1的厚度,线槽本体1通过卡槽15和凸块16与延伸杆14之间构成滑动结构,半圆形的外圆环13可以使得内部线缆8拉动时更加平滑防止刮蹭,还能通过延伸杆14调节整体的长度。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汽车线束用线槽时,如图1-2和图5-6所示,连接杆5与支杆6之间通过轴承7连接,弯管2可以通过连接杆5在线槽本体1的前端转动,以此来达到调节线缆8折弯角度的目的,同时透气孔3前端半圆环的外圆环13与线槽本体1和延伸杆14连接处内部的光滑表面可以充分避免线缆8发生刮蹭,而且线槽本体1可以通过凸块16和卡槽15调节与延伸杆14的重叠区域,以此来达到调节整体长度的目的;

如图3-4所示,通过移动侧板9外侧的外夹板10来调节两处通孔11的重叠位置,从而达到调整螺栓12位置的目的,外夹板10可以使得螺栓12抵住通孔11的力均匀分散在侧板9的表面,防止侧板9处的通孔11产生裂痕,由于螺栓12前端的尺寸大于通孔11的尺寸,因此螺栓12始终会抵住外夹板10上,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