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82727发布日期:2020-06-30 19:42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胎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轮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轮胎表面的花纹设计技术,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主要针对两轮电动车的轮胎。



背景技术:

为了确保两轮电动车的安全性能,需要使电动车的轮胎具有卓越的抓地性能,以便能够在转弯或高速直行的状态下确保电动车具有高的安全性能。另外,由于两轮电动车以两轮行驶,且两轮电动车车身偏轻,稳定性较差,对抓地力要求较高,特别是转弯时轮胎肩部的抓地力。

滚阻即滚动阻力,降低电动车运动时轮胎的滚阻,有助于提高续航能力,使得电池更加耐用。充电后的行驶里程限制了使用,提高续航能力可以去更远的地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于两轮电动车的轮胎的实施方式,以期望可以提高两轮电动车的抓地力,并降低滚阻,提高续航能力。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轮胎,其胎面上设置凹凸不平的花纹,所述轮胎胎冠中心环线上连续无花纹,胎冠中心环线的两侧的花纹相互对称,其中一侧的花纹包括主花纹、副花纹、刀槽花纹和转向防侧滑花纹;所述主花纹由若干个相同的主花纹单元组成,每个主花纹单元具有四条花纹沟,第一花纹沟的一端延伸至胎冠中心环线附近,其他三条花纹沟的一端分别连接至第一花纹沟的另一端,所述其他三条花纹沟的另一端均延伸至胎侧旁;相邻的主花纹单元的花纹沟部分重合使同一侧的主花纹单元全部连通;主花纹单元的三条花纹沟之间形成两个凸岛,所述转向防侧滑花纹设置在该凸岛上;所述副花纹设置在胎冠中心环线旁,并且每两个主花纹单元之间设置一个副花纹,若干个刀槽花纹分布在副花纹周围。

第一花纹沟的一端延伸至胎冠中心环线附近,可与胎冠中心环线相距5-10mm。

主花纹单元的其他三个花纹沟排列方向大致平行。

所述转向防侧滑花纹是由若干条线槽组成,至少2-3条线槽形成一组,每一个凸岛上分布一组线槽。每一条线槽与所述第一花纹沟朝向大致相同,因此线槽是大致平行排列的。

所述副花纹的一端比另一端更靠近胎冠中心环线,使得副花纹相对于胎冠中心环线倾斜设置。

所述刀槽花纹包括设置在副花纹远离胎冠中心环线的一端的三根平行的花纹。

所述刀槽花纹还包括设置在副花纹与主花纹之间的异向花纹。

所述轮胎的胎冠中心环线附近允许主花纹沟的深度为5.5±1mm,胎冠中心环线两侧的用于设置花纹的胎面部分的厚度从里至外逐渐下降,轮胎宽度为81±8mm,轮胎截面弧长为96.4±9mm。

所述主花纹的每条花纹沟宽5-9mm,深度随轮胎的胎面厚度变化,最大深度等于胎冠中心环线的厚度;所述副花纹的宽度为主花纹花纹沟宽度的70%-90%,深度为主花纹深度的70%-85%。

设置在副花纹上的刀槽花纹的宽度为副花纹宽度的1/4-1/2,深度为副花纹深度的1/4-1/2;其他刀槽花纹宽度为副花纹上的刀槽花纹宽度的1/2-3/5,深度为副花纹上的刀槽花纹深度的4/5-1倍。

所述转向防侧滑花纹的宽度为主花纹花纹沟宽度的1/4-1/2,深度为主花纹花纹沟深度的2/5-3/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轮胎具有低滚阻、易排水、强防滑及良好抓地力的优点,使得电动车的续航能力增大,行驶安全性也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轮胎胎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轮胎胎面结构展平示意图。

图3为一个主花纹单元的示意图。

图4为轮胎胎面结构展平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例1

常规轮胎结构剖视图如图1所示,图1是为了说明胎面位置及厚度,图1显示的剖面结构不是本申请所述轮胎的剖视图。轮胎具有胎冠、胎肩和胎侧,如图1所示,轮胎主要的触地部分为胎冠,胎冠中部厚度最大,两侧厚度逐渐减小,轮胎表面的花纹通常分布在胎冠、胎肩上。本实施例的轮胎胎冠中部的花纹沟的深度可达5.5mm,胎冠两侧可用于设置花纹沟的胎面部分的厚度小于5.5mm。轮胎宽度为81mm,弧长为96.4mm,及当胎面展平至如图2所示的平面状态时,其宽度为96.4mm。

为了便于描述,将轮胎表面中部的一圈称为轮胎胎冠中心环线。由于轮胎是环形的,并且花纹都是重复的,因此截取其中一小段来展示花纹结构,图2显示了轮胎上一小段花纹,这些花纹不是平面的花纹,是凹凸不平的,图2显示的花纹的左右两侧是完整的,但是上下两端不完整,可以按照图像单元重复延伸。

轮胎胎冠中心环线1上连续无花纹,胎冠中心环线1的左右两侧的花纹相互对称,其中一侧的花纹包括主花纹2、副花纹3、刀槽花纹4和转向防侧滑花纹5;主花纹2由若干个相同的主花纹单元组成,主花纹单元形状如图3所示。胎冠中心环线连续无花纹,则接触地面的位置相对比较光滑,可以降低滚阻,使得电动车更加省电,增大续航能力。主花纹形成的沟渠主要用于排水排泥,副花纹靠近中心环线,能够降低中心环线的硬度,避免偏磨(局部磨损),增加舒适性。刀槽花纹位于副花纹两侧,是轮胎抓地位置,可提高轮胎的抓地力,增加防滑性能。转向防侧滑花纹位于轮胎边缘,并且排布比较紧密,能够在转弯时防止车辆侧滑。由于轮胎的抓地力增大,排水能力增强,且降低了滚阻,提升了防侧滑性能,因此可以提高两轮电动车的安全性能。

如图3所示,每个主花纹单元具有四条花纹沟,第一花纹沟204的一端延伸至胎冠中心环线附近,其他三条花纹沟201、202、203的一端分别连接至第一花纹沟的另一端,三条花纹沟201、202、203大致平行排列,并且它们的另一端均延伸至胎侧旁;相邻的主花纹单元的花纹沟部分重合,使同一侧的主花纹单元全部连通。

如图2所示,主花纹单元的三条花纹沟之间形成两个凸岛6,转向防侧滑花纹5设置在该凸岛6上;转向防侧滑花纹是由若干条大致平行的线槽组成,根据凸岛、线槽的尺寸以及二者排布的距离,可以调整线槽密度。由于主花纹单元的花纹沟长短距离等有差异,因此使得凸岛大小不一样,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凸岛上可以设置三根线槽,另一个凸岛上可以设置两根线槽。更具体地说,较大的凸岛上设置三根线槽,较小的凸岛上设置两根线槽。若干个凸岛分布在轮胎边缘,并且所有凸岛上均分布线槽。

如图2所示,副花纹3设置在胎冠中心环线1旁,并且每两个主花纹单元之间设置一个副花纹,副花纹的一端比另一端更靠近胎冠中心环线,使得副花纹相对于胎冠中心环线倾斜设置。若干个刀槽花纹分布在副花纹周围,刀槽花纹包括设置在副花纹远离胎冠中心环线的一端的三根平行的花纹,还包括设置在副花纹与主花纹之间的异向花纹,这些异向花纹是轴线方向不相同的花纹。

图4中标记了a-a’、b-b’、c-c’、d-d’、e-e’,这些标记是为了辅助说明以下数据:

主花纹的每条花纹沟宽8mm,深度随轮胎的胎面厚度变化,最大深度为5.5mm,即e-e’截面处的凹槽宽度为8mm,最大深度为5.5,具体深度随着胎面厚度变化。副花纹宽6mm,深4mm,即b-b’截面处的凹槽宽度为6mm、深度为4mm。设置在副花纹上的刀槽花纹宽1.5mm,深1.5mm,长度根据副花纹旁的空间设置即可,即c-c’截面处的每一个凹槽宽度为1.5mm、深度为1.5mm,长度根据副花纹旁的空间设置即可;其他刀槽花纹宽0.8mm,深1.5mm,即d-d’截面处的凹槽宽度为0.8mm,深度为1.5mm。转向防侧滑花纹宽2mm,深3mm,即a-a’截面处的每一个凹槽宽度为2mm,深度为3mm。

该轮胎适用于电动车,可用于两轮电动车,针对电动车车身轻,容易打滑且续航里程不足的问题,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轮胎,并且由于该轮胎表面结构的改进,增加了电动车的载重能力以及提高了续航能力。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结构同实施例1,但主花纹、副花纹、刀槽花纹和转向防侧滑花纹数据稍有变化:

主花纹的每条花纹沟宽9mm,深度随轮胎的胎面厚度变化,最大深度为6mm,即e-e’截面处的凹槽宽度为9mm,最大深度为6,具体深度随着胎面厚度变化。副花纹宽7.2mm,深4.8mm,即b-b’截面处的凹槽宽度为7.2mm、深度为4.8mm。设置在副花纹上的刀槽花纹宽3mm,深2mm,长度根据副花纹旁的空间设置即可,即c-c’截面处的每一个凹槽宽度为3mm、深度为2mm,长度根据副花纹旁的空间设置即可;其他刀槽花纹宽1.5mm,深1.5mm,即d-d’截面处的凹槽宽度为1.5mm,深度为1.5mm。转向防侧滑花纹宽3mm,深3mm,即a-a’截面处的每一个凹槽宽度为3mm,深度为3mm。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型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