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门控器安装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93099发布日期:2020-09-04 12:02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双层门控器安装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门控组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门控器安装板组件。



背景技术:

如今车辆越来越普及,人们对于车门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

现有技术中,双层门控器安装板组件的结构受制于车体空间变化而变化较多。因此,为了应对不同的车体空间,双层门控器安装板组件中的门控器底板和端子排底板通常并列设置,两者之间的位置易产生相对变化,进而导致门控器的稳定性较低,且整体占用的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双层门控器安装板组件。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双层门控器安装板组件,包括:门控器底板、端子排底板和连接组件,其中:所述门控器底板,至少有一个侧边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端子排底板,至少有一个侧边设有与第一凸起部相匹配的第二凸起部;所述连接组件,通过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第一安装部和设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第二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使得所述门控器底板与所述端子排底板的相对位置固定。

具体的,所述第一凸起部设有多个第一安装部,所述连接组件通过不同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更改所述门控器底板与所述端子排底板的相对位置。

具体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螺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包括与螺钉匹配的螺孔。

具体的,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弹簧垫圈,用于套设于螺钉。

具体的,所述门控器底板的边包覆防护胶条。

具体的,所述端子排底板的边包覆防护胶条。

具体的,所述端子排底板所在面与所述门控器底板所在面之间形成的角度为5°~30°。

具体的,所述端子排底板所在面与所述门控器底板所在面之间形成的角度为15°。

具体的,所述门控器底板包括至少一个减重孔,所述端子排底板包括至少一个减重孔。

具体的,所述门控器底板关于中轴线对称,所述端子排底板关于中轴线对称。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显著优点:双层门控器安装板组件中的门控器底板和端子排底板相对位置固定,提升双层门控器安装板组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双层门控器安装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双层门控器安装板组件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双层门控器安装板组件的另一安装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和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双层门控器安装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双层门控器安装板组件的侧视图,以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双层门控器安装板组件,包括:门控器底板、端子排底板和连接组件,其中:所述门控器底板,至少有一个侧边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端子排底板,至少有一个侧边设有与第一凸起部相匹配的第二凸起部;所述连接组件,通过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第一安装部和设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第二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使得所述门控器底板与所述端子排底板的相对位置固定。

在具体实施中,门控器底板是用于固定安装门控器,在端子排底板与门控器底板之间相对位置产生变化时,对门控器的稳定性将产生很大的冲击。因此,在连接组件将门控器底板与所述端子排底板的相对位置固定时,门控器的稳定性的提升十分显著,保护了车辆运行时的安全性。

在具体实施中,门控器底板和所述端子排底板通过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连接而相对位置固定。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门控器底板与端子排底板的并列设置,需要借助其他部件保证位置的确定,将门控器底板与端子排底板设置形成一个整体,可以减少需要借助的部件的数量,同时可以较为自由的设计和调整门控器底板与端子排底板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很好地减小整个双层门控器安装板组件所占用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部设有多个第一安装部,所述连接组件通过不同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更改所述门控器底板与所述端子排底板的相对位置。

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双层门控器安装板组件的另一安装方式的示意图。

在具体实施中,通过选择不同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在不更改或者增加部件的情况下实现了左右的灵活安装,或者上下的灵活安装。为车辆设计提供了便利,同时减少了部件的应用,可以进一步减小整个双层门控器安装板组件所占用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螺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包括与螺钉匹配的螺孔。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通过螺钉和螺纹连接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该螺钉可以是内六角圆柱头螺钉,提升固定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弹簧垫圈,用于套设于螺钉。

在具体实施中,弹簧垫圈套设于螺钉,进一步提升固定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门控器底板的边包覆防护胶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端子排底板的边包覆防护胶条。

在具体实施中,门控器底板上设置的扎线孔用来捆扎线束,防护胶条可在车辆运动的情况下保护线束,防止线束磕碰到尖锐金属(如门控器底板、端子排底板的边缘)导致故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端子排底板所在面与所述门控器底板所在面之间形成的角度为5°~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端子排底板所在面与所述门控器底板所在面之间形成的角度为15°。

在具体实施中,当角度为5°~30°时,端子排底板和门控器底板之间相对位置固定的稳定性在车辆运行中较高,且可以最小化组件整体占用的空间。特别的,当角度为15°时,效果为最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门控器底板包括至少一个减重孔,所述端子排底板包括至少一个减重孔。在具体实施中,通过减重孔的设置可以减少双层门控器安装板组件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门控器底板关于中轴线对称,所述端子排底板关于中轴线对称。

在具体实施中,对称设计可以更好地提升双层门控器安装板组件的适用范围,无需针对特定的安装位置和应用情况而更改,只需要调整门控器底板和端子排底板之间的相对位置。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层门控器安装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控器底板、端子排底板和连接组件,其中:

所述门控器底板,至少有一个侧边设有第一凸起部;

所述端子排底板,至少有一个侧边设有与第一凸起部相匹配的第二凸起部;

所述连接组件,通过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第一安装部和设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第二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使得所述门控器底板与所述端子排底板的相对位置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门控器安装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设有多个第一安装部,所述连接组件通过不同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更改所述门控器底板与所述端子排底板的相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门控器安装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螺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包括与螺钉匹配的螺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门控器安装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弹簧垫圈,用于套设于螺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门控器安装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控器底板的边包覆防护胶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门控器安装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排底板的边包覆防护胶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门控器安装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排底板所在面与所述门控器底板所在面之间形成的角度为5°~3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层门控器安装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排底板所在面与所述门控器底板所在面之间形成的角度为1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门控器安装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控器底板包括至少一个减重孔,所述端子排底板包括至少一个减重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门控器安装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控器底板关于中轴线对称,所述端子排底板关于中轴线对称。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层门控器安装板组件,包括:门控器底板、端子排底板和连接组件,其中:所述门控器底板,至少有一个侧边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端子排底板,至少有一个侧边设有与第一凸起部相匹配的第二凸起部;所述连接组件,通过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第一安装部和设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第二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使得所述门控器底板与所述端子排底板的相对位置固定。采用上述方案,双层门控器安装板组件中的门控器底板和端子排底板相对位置固定,提升双层门控器安装板组件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炜烨;张海峰;仲雪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6
技术公布日:2020.09.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