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波振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94155阅读:6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超声波振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声波振板结构。
背景技术
超声波对对象的处理速率与超声波频率高度相关,超声波生物处理频率不同,处理效率大不相同;而且,处理对象的生物细胞种类更与超声波频率高度相关,不同的生物细胞,对不同频率超声波的敏感性大不相同。这就造成了现有超声波生物处理方法的初次超声波频率确定的盲目性,进而,对额外进行超声波频率分析、确定形成依赖性。实际工作过程是利用某生物细胞在不同频率下的处理情况,进行分组对照、分析确定,得到有关数据; 在以后的工作中,沿用该特定对象的数据,经验地确定适合的超声波频率。这已是习惯做法。本质上,这样的方法并不能保证所工作的超声波频率就是对对象高效的最佳频率,也不能对不同的对象进行精确的精细频率调整,积累的经验也就不是最佳工艺的;加之,该方法不仅在初期大量耗费人力、财力、物力,而且在沿用期也经常地要求观察、调整和维护。鉴于此,有必要研发一种新的高效策略,使超声波生物处理工作不再沿用先经分组对照、分析确定超声波频率,再经验地确定所需频率的低效做法,而是将确定所需频率的过程最大限度地高效、自动化进行,这就需要研发一种超声波生物处理的宽频带频率搜索控制系统,而该系统的关键执行部件就是换能振板。现有的超声波换能振板是单一中心频率单面固定工作的,远远不能满足宽频带频率搜索控制的需要。因此,为满足宽频带频率搜索控制对于多中心频率变换工作的需要,亟待研发一种多中心频率双面变换工作的超声波振板结构。

发明内容
为满足宽频带频率搜索控制的需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多中心频率双面变换工作的超声波振板结构。它是在其盒体壳的右端面壁嵌套有密封套,每个密封套中心裹套有电源线;密封套为耐高温、耐腐蚀硅胶材料凝固所形成。在盒体壳的箱盒内,后一行和前一行从右到左按I个第一频下换能器、I个第一频上换能器、I个第二频下换能器和I个第二频上换能器等间距循环分布,中间一行从右到左按I个第一频上换能器、I个第一频下换能器、I个第二频上换能器和I个第二频下换能器等间距循环分布。所有6个第一频下换能器和所有6个第二频下换能器面向下,紧固装配在下板面上;所有6个第一频上换能器和所有6个第二频上换能器面向上,紧固装配上板面上。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超声波振板结构的盒体壳为一水密平板形箱盒体,盒体壳的右端面壁水密嵌套有密封套,每个密封套中心水密裹套有电源线;作为其中心的电源线与其侧围的面壁穿越孔之间的密封件,密封套为耐高温、耐腐蚀硅胶材料凝固所形成。在盒体壳的箱盒内,按3行8列等间距均布6个第一频下换能器、6个第一频上换能器、6个第二频下换能器和6个第二频上换能器;后一行和前一行从右到左按I个第一频下换能器、I个第一频上换能器、I个第二频下换能器和I个第二频上换能器等间距循环分布,中间一行从右到左按I个第一频上换能器、I个第一频下换能器、I个第二频上换能器和I个第二频下换能器等间距循环分布。
在盒体壳的箱盒内,后侧两密封套中心穿越的后侧两根电源线分别连接所有第一频下换能器的两接线端,即,所有6个第一频下换能器并联跨接在后侧两根电源线之间;前侧两密封套中心穿越的前侧两根电源线分别连接所有第二频下换能器的两接线端,即,所有6个第二频下换能器并联跨接在前侧两根电源线之间。前侧两密封套中心穿越的前侧两根电源线分别连接所有第一频上换能器的两接线端,即,所有6个第一频上换能器并联跨接在前侧两根电源线之间;后侧两密封套中心穿越的后侧两根电源线分别连接所有第二频上换能器的两接线端,即,所有6个第二频上换能器并联跨接在下后侧两根电源线之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以一体的振板结构实现了多中心频率的超声波换能功能,其上下双工作面使得振板的空间利用率大大提高,材料成本大大降低,可高效、有力地支持超声波生物处理的宽频带频率搜索控制系统的实现。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超声波振板结构主视图。图2是超声波振板结构俯视图。图3是超声波振板结构右视图。图4是超声波振板结构的A-A向剖视图。图5是超声波振板结构的B-B向剖视图。图6是超声波振板结构的C-C向剖视图。在附图I 6中1.盒体壳,2.密封套,3.电源线,4.第一频下换能器,5.第一频上换能器,6.第二频下换能器,7.第二频上换能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附图I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一超声波振板结构主视图中盒体壳I为一不锈钢材料制成的水密平板形箱盒体,其前、后侧面呈一矩形平面,其右端装嵌上、下两层8个密封套2,每个密封套2中心有电源线3穿过。在附图2所示的超声波振板结构俯视图中盒体壳I的上、下底面呈一矩形平面,盒体壳I的右端装嵌上(即后)、下(即前)4行8个密封套2,每个密封套2中心有电源线3穿过。在附图3所示的超声波振板结构右视图中盒体壳I的左、右端面呈一矩形平面,右端面的中部按上、下两层,左(即前)、右(即后)4行,对称分布8个封套2,每个封套2中心有电源线3穿过。在附图4所示的超声波振板结构的A-A向剖视图和图5所示的超声波振板结构的B-B向剖视图中盒体壳I的右端面壁水密嵌套有密封套2,每个密封套2中心水密裹套有电源线3 ;作为其中心的电源线3与其侧围的面壁穿越孔之间的密封件,密封套2为耐高温、耐腐蚀硅胶材料凝固所形成。在盒体壳I的箱盒内,按3行8列等间距均布6个第一频下换能器4、6个第一频上换能器5、6个第二频下换能器6和6个第二频上换能器7 ;上(即后)一行和下(即前)一行从右到左按I个第一频下换能器4、I个第一频上换能器5、I个第二频下换能器6和I个第二频上换能器7等间距循环分布,中间一行从右到左按I个第一频上换能器5、I个第一频下换能器4、I个第二频上换能器7和I个第二频下换能器6等间距循环分布。在附图4所示的超声波振板结构的A-A向剖视图中在盒体壳I的箱盒内,上(即后)侧两密封套2中心穿越的上(即后)侧两根电源线3分别连接所有第一频下换能器4的两接线端,即,所有6个第一频下换能器4并联跨接在上(即后)侧两根电源线3之间;下(即前)侧两密封套2中心穿越的下(即前)侧两根电源线3分别连接所有第二频下换能器6的两接线端,即,所有6个第二频下换能器6并联跨接在下(即前)侧两根电源线3之间。在图5所示的超声波振板结构的B-B向剖视图中上(即前)侧两密封套2中心穿越的上(即前)侧两根电源线3分别连接所有第一频上换能器5的两接线端,即,所有6个第一频上换能器5并联跨接在上(即前)侧两根电源线3之间;下(即后)侧两密封套2中心穿越的下(即后)侧两根电源线3分别连接所有第二频上换能器7的两接线端,即,所有6个第二频上换能器7并联跨接在下(即后)侧两根电源线3之间。在图6所示的超声波振板结构的C-C向剖视图中在盒体壳I构成的箱盒内,所有 6个第一频下换能器4和所有6个第二频下换能器6面向下,紧固装配在下板面上;所有6个第一频上换能器5和所有6个第二频上换能器7面向上,紧固装配上板面上。上层密封套2中心穿越的上层电源线3连接所有第一频上换能器5和第二频上换能器7 ;下层密封套2中心穿越的下层电源线3连接所有第一频下换能器4和第二频下换能器6。
权利要求
1.一种超声波振板结构,其特征是超声波振板结构的盒体壳为一水密平板形箱盒体,盒体壳的右端面壁水密嵌套有密封套,每个密封套中心水密裹套有电源线;作为其中心的电源线与其侧围的面壁穿越孔之间的密封件,密封套为耐高温、耐腐蚀硅胶材料凝固所形成;在盒体壳的箱盒内,按3行8列等间距均布6个第一频下换能器、6个第一频上换能器、6个第二频下换能器和6个第二频上换能器;后一行和前一行从右到左按I个第一频下换能器、I个第一频上换能器、I个第二频下换能器和I个第二频上换能器等间距循环分布,中间一行从右到左按I个第一频上换能器、I个第一频下换能器、I个第二频上换能器和I个第二频下换能器等间距循环分布; 在盒体壳的箱盒内,后侧两密封套中心穿越的后侧两根电源线分别连接所有第一频下换能器的两接线端,即,所有6个第一频下换能器并联跨接在后侧两根电源线之间;前侧两密封套中心穿越的前侧两根电源线分别连接所有第二频下换能器的两接线端,即,所有6 个第二频下换能器并联跨接在前侧两根电源线之间; 前侧两密封套中心穿越的前侧两根电源线分别连接所有第一频上换能器的两接线端,即,所有6个第一频上换能器并联跨接在即前侧两根电源线之间;后侧两密封套中心穿越的后侧两根电源线分别连接所有第二频上换能器的两接线端,即,所有6个第二频上换能器并联跨接在后侧两根电源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超声波振板结构,其特征是盒体壳为一不锈钢材料制成的水密平板形箱盒体,其前、后侧面呈一矩形平面,其右端装嵌上、下两层8个密封套,每个密封套中心有电源线穿过; 盒体壳的上、下底面呈一矩形平面,盒体壳的右端装嵌后、前4行8个密封套,每个密封套中心有电源线穿过; 盒体壳的左、右端面呈一矩形平面,右端面的中部按上、下两层,前、即后4行,对称分布8个封套,每个封套中心有电源线穿过。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超声波振板结构,其特征是在盒体壳构成的箱盒内,所有6个第一频下换能器和所有6个第二频下换能器面向下,紧固装配在下板面上;所有6个第一频上换能器和所有6个第二频上换能器面向上,紧固装配上板面上;上层密封套中心穿越的上层电源线连接所有第一频上换能器和第二频上换能器;下层密封套中心穿越的下层电源线连接所有第一频下换能器和第二频下换能器。
全文摘要
一种多中心频率双面变换工作的超声波振板结构。它是在其盒体壳的右端面壁嵌套有密封套,每个密封套中心裹套有电源线;密封套为耐高温、耐腐蚀硅胶材料凝固所形成。在盒体壳的箱盒内,后一行和前一行从右到左按1个第一频下换能器、1个第一频上换能器、1个第二频下换能器和1个第二频上换能器等间距循环分布,中间一行从右到左按1个第一频上换能器、1个第一频下换能器、1个第二频上换能器和1个第二频下换能器等间距循环分布。所有6个第一频下换能器和所有6个第二频下换能器面向下,紧固装配在下板面上;所有6个第一频上换能器和所有6个第二频上换能器面向上,紧固装配上板面上。
文档编号B06B1/02GK102626687SQ201210109009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6日
发明者屈百达 申请人:江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