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变形汽车轮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92795发布日期:2020-09-04 12:00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变形汽车轮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变形汽车轮毂。



背景技术:

轮毂是轮胎内廓支撑轮胎的圆桶形的、中心装在轴上的金属部件,轮胎固定于轮毂的外周。轮毂又叫轮圈、钢圈、轱辘、胎铃。轮毂根据直径、宽度、成型方式、材料不同种类繁多。

现有的轮毂通常为刚性结构,通过内圈和外圈之间的支撑条对轮毂的形状进行支撑,避免轮毂在行驶的过程中受力变形,然而该种结构对轮毂的刚性要求较高,才能在受到较大冲击时仍保持轮毂不变形,同时在轮毂受力发生轻微变形后,凭肉眼也难以发现,而变形后的轮毂会导致轮胎的受力不平衡,影响轮胎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变形汽车轮毂,以解决现有轮毂结构易变形和变形后难以发现的问题,该防变形汽车轮毂能够提高轮毂的防变形能力,及时发现变形情况。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变形汽车轮毂,包括连接板、内圈、支撑条和外圈,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同圆心,所述内圈位于所述外圈的内部,所述支撑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支撑条分别连接于所述内圈的外壁和所述外圈的内壁之间,所述内圈的外壁上对应多个所述支撑条的位置设置了多个插槽,所述支撑条的端部插入于所述插槽中,所述插槽中设置有第一缓冲块、第二缓冲块、传力杆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缓冲块和所述第二缓冲块均抵接于所述支撑条的端部和所述插槽的底面之间,所述传力杆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块和所述第二缓冲块之间,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插槽的底部,所述传力杆的一端抵接在所述支撑条的端部,所述传力杆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压力传感器上,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内圈的内部并与所述内圈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置螺钉的台阶孔,所述螺钉用于将所述连接板固定于汽车的轮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缓冲块和所述第二缓冲块均为橡胶块。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所述内圈、所述支撑条和所述外圈均为钢制结构。

本防变形汽车轮毂通过在所述支撑条的插槽中设置有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能够在轮毂受到较大冲击力的时候形成位移缓冲,从而降低轮毂发生刚性变形的概率,另一方面,通过多个压力传感器分别检测各个支撑条对内圈的压力,当轮毂发生微量变形时,不同支撑条会发生位移,从而导致对不同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差异扩大,能够及时发现轮毂发生微量的变形,从而及时对轮毂进行变形校正,避免对轮胎的受力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防变形汽车轮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变形汽车轮毂,该防变形汽车轮毂能够提高轮毂的防变形能力,及时发现变形情况。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变形汽车轮毂,包括连接板5、内圈3、支撑条1和外圈4,所述内圈3与所述外圈4同圆心,所述内圈3位于所述外圈4的内部,所述支撑条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支撑条1分别连接于所述内圈3的外壁和所述外圈4的内壁之间,所述内圈3的外壁上对应多个所述支撑条1的位置设置了多个插槽9,所述支撑条1的端部插入于所述插槽9中,所述插槽9中设置有第一缓冲块6、第二缓冲块7、传力杆2和压力传感器8,所述第一缓冲块6和所述第二缓冲块7均抵接于所述支撑条1的端部和所述插槽9的底面之间,所述传力杆2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块6和所述第二缓冲块7之间,所述压力传感器8位于所述插槽9的底部,所述传力杆2的一端抵接在所述支撑条1的端部,所述传力杆2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压力传感器8上,所述连接板5位于所述内圈3的内部并与所述内圈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5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置螺钉的台阶孔10,所述螺钉用于将所述连接板5固定于汽车的轮轴上。

所述第一缓冲块6和所述第二缓冲块7均为橡胶块。

所述连接板5、所述内圈3、所述支撑条1和所述外圈4均为钢制结构。

本防变形汽车轮毂通过在所述支撑条的插槽中设置有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能够在轮毂受到较大冲击力的时候形成位移缓冲,从而降低轮毂发生刚性变形的概率,另一方面,通过多个压力传感器分别检测各个支撑条对内圈的压力,当轮毂发生微量变形时,不同支撑条会发生位移,从而导致对不同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差异扩大,能够及时发现轮毂发生微量的变形,从而及时对轮毂进行变形校正,避免对轮胎的受力影响。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防变形汽车轮毂,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内圈、支撑条和外圈,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同圆心,所述内圈位于所述外圈的内部,所述支撑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支撑条分别连接于所述内圈的外壁和所述外圈的内壁之间,所述内圈的外壁上对应多个所述支撑条的位置设置了多个插槽,所述支撑条的端部插入于所述插槽中,所述插槽中设置有第一缓冲块、第二缓冲块、传力杆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缓冲块和所述第二缓冲块均抵接于所述支撑条的端部和所述插槽的底面之间,所述传力杆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块和所述第二缓冲块之间,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插槽的底部,所述传力杆的一端抵接在所述支撑条的端部,所述传力杆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压力传感器上,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内圈的内部并与所述内圈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置螺钉的台阶孔,所述螺钉用于将所述连接板固定于汽车的轮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变形汽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块和所述第二缓冲块均为橡胶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变形汽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所述内圈、所述支撑条和所述外圈均为钢制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变形汽车轮毂,包括连接板、内圈、支撑条和外圈,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同圆心,所述内圈位于所述外圈的内部,所述支撑条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内圈的外壁上对应多个所述支撑条的位置设置了多个插槽,所述支撑条的端部插入于所述插槽中,所述插槽中设置有第一缓冲块、第二缓冲块、传力杆和压力传感器,所述传力杆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块和所述第二缓冲块之间,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插槽的底部,所述传力杆的一端抵接在所述支撑条的端部,所述传力杆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压力传感器上。本技术方案用于解决现有轮毂结构易变形和变形后难以发现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曾维权;曾会诗;林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梅州市洪裕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6
技术公布日:2020.09.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