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25333发布日期:2020-10-23 19:3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部分或完全电动的机动车辆的感应充电装置(1),

-其中,所述感应充电装置(1)具有至少一个包括充电线圈(3)的充电组件(2)和包括流体管(6)的温度控制组件(4),流体(5)能够流过所述流体管,

-其中,所述充电组件(2)的所述充电线圈(3)能够感应耦合至初级线圈,从而能够在所述机动车辆中对电池进行感应充电,

-其中所述充电组件(2)具有铁氧体板(7),所述铁氧体板(7)固定在所述充电线圈(3)和所述流体管(6)之间,用于引导电磁交变场,以及

-其中,所述温度控制组件(4)的所述流体管(6)在车辆侧上被导热地固定到所述铁氧体板(7),使得来自所述铁氧体板(7)和所述充电线圈(3)的废热能够传输到所述温度控制组件(4)的所述流体管(6)中的所述流体(5),

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控制组件(4)的所述流体管(6)由用于屏蔽电磁场辐射的金属屏蔽板(8)和与所述铁氧体板(7)导热接触的壳形下壳体(9)形成,并且

-所述金属屏蔽板(8)和所述下壳体(9)以流体密封的方式固定至彼此,并通过单独的加强插入件(10)彼此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独的加强插入件(10)在一侧与所述下壳体(9)接触并且在另一侧与所述金属屏蔽板(8)接触,并且

-所述单独的加强插入件(10)将所述下壳体(9)和所述金属屏蔽板(8)彼此间隔确定距离而固定,并且

因此,所述单独的加强插入件(10)将所述流体管(6)的所述金属屏蔽板(8)和所述铁氧体板(7)彼此间隔确定距离而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其中,

-所述单独的加强插入件(10)的厚度适配于所述下壳体(9)与所述金属屏蔽板(8)之间的所需的确定距离,并且

-所述下壳体(9)和所述金属屏蔽板(8)设计成独立于所述下壳体(9)和所述金属屏蔽板(8)之间的所需的确定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控制组件(4)的所述流体管(6)以模块化方式设置,其中所述下壳体(9)和所述金属屏蔽板(8)被设计成独立于所需的确定距离,并且其中所述加强插入件(10)被设计成取决于所需的确定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插入件(10)在所述温度控制组件(4)的所述流体管(6)中形成多个湍流导管(14)。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插入件由电绝缘体制成,优选由塑料制成,或者

-所述加强插入件由金属制成,优选由铝制成。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壳体(9)由电绝缘体制成,优选由塑料制成。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屏蔽板(8)由导电材料制成,优选由金属制成。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组件(2)的所述铁氧体板(7)粘附、铸造、压制或旋拧到所述流体导管(6)的所述下壳体(9)。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壳体(9)和所述铁氧体板(7)之间设置有导热层(13),优选为导热浇铸料、导热膏或导热嵌件。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屏蔽板(8)粘附、焊接、夹紧或旋拧到下壳体(9)。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体(5)能够从流体入口(15)通过所述温度控制组件(4)的所述流体管(6)流到流体出口(16),并且

-所述温度控制组件(4)能够通过所述流体管(6)的所述流体入口(15)和所述流体出口(16)流体连接到车辆冷却系统。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部分或完全电动的机动车辆的感应充电装置(1)。该感应充电装置(1)包括:至少一个具有充电线圈(3)的充电组件(2)和具有流体管(6)的温度控制组件(4),流体(5)能够流过所述流体管。所述充电组件(2)的所述充电线圈(3)还能够感应耦合至初级线圈,从而在所述机动车辆中的电池能够被感应充电。所述充电组件(2)具有铁氧体板(7),用于引导电磁交变场,所述铁氧体板(7)固定在所述充电线圈(3)和所述流体管(6)之间,使得来自所述铁氧体板(7)和所述充电线圈(3)的废热能够传输到所述温度控制组件(4)的所述流体管(6)中的所述流体(5)。根据本发明,所述温度控制组件(4)的所述流体管(6)由用于屏蔽电磁场辐射的金属屏蔽板(8)和与所述铁氧体板(7)导热接触的壳形下壳体(9)形成。所述金属屏蔽板(8)和所述下壳体(9)以流体密封的方式固定至彼此,并通过单独的加强插入件(10)彼此隔开。

技术研发人员:C·拉默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3.07
技术公布日:2020.10.2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