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1353099发布日期:2020-07-04 04:1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车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记录当前待测车辆的座椅方位为座椅基准方位;

根据驾驶员身高以及所述座椅基准方位,确定与所驾驶员身高对应的标准眼点方位;

根据与所述驾驶员对应的第一数据组以及与所述当前待测车辆对应的车内后视镜角度变化规律,生成与所述驾驶员对应的后视镜角度调整数据;其中,

所述第一数据组包括所述驾驶员身高、所述标准眼点方位以及所述当前待测车辆对应的车内后视镜基准方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所述座椅基准方位的坐标为(0,±δy,z标准);

其中,所述δy为与所述驾驶员身高对应的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所述座椅基准方位的高度差值;

所述z标准为符合所述待测车辆标准的座椅r点相对所述标准眼点方位的高度差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基准方位的坐标为(x+δx,z+δz+amh);

所述驾驶员身高对应的所述标准眼点方位对应车内后视镜基准方位的眼点变化量为(δx,z标准-δz-amh);其中,

所述amh为所述驾驶员身高对应的驾驶员眼点到座椅r点在z方向上的高度差;

δx为所述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所述车内后视镜基准方位沿x方向偏移的第一距离;

δz为所述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所述视镜基准方位沿z方向偏移的第二距离;其中,

所述视镜基准方位为当前车内后视镜的方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内后视镜角度变化规律为:

当所述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所述视镜基准方位的眼点变化量,沿x方向偏移所述第一距离时,所述车内后视镜绕z轴旋转第一角度转动量;

当所述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所述视镜基准方位的眼点变化量,沿z方向偏移所述第二距离时,所述车内后视镜绕y轴旋转第二角度转动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多种所述驾驶员身高;

根据与各所述驾驶员身高对应的所述第一数据组以及与所述当前待测车辆对应的车内后视镜角度变化规律,生成与各所述所述驾驶员身高对应的后视镜角度调整数据;

存储各所述驾驶员身高对应的后视镜角度调整数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驾驶员身高;

根据所述驾驶员身高,调用对应的所述后视镜角度调整数据;

根据所述后视镜调整模式调整所述待测车辆的车内后视镜。

7.一种车内后视镜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方位记录单元,其用于记录记录当前待测车辆的座椅方位为座椅基准方位;

方位确定单元,其用于根据驾驶员身高以及所述座椅基准方位,确定与所驾驶员身高对应的标准眼点方位;

调整数据确定单元,其用于根据与所述驾驶员对应的第一数据组以及与所述当前待测车辆对应的车内后视镜角度变化规律,生成与所述驾驶员对应的后视镜角度调整数据;其中,

所述第一数据组包括所述驾驶员身高、所述标准眼点方位以及所述当前待测车辆对应的车内后视镜基准方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内后视镜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所述座椅基准方位的坐标为(0,±δy,z标准);

其中,所述δy为与所述驾驶员身高对应的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所述座椅基准方位的高度差值;

所述z标准为符合所述待测车辆标准的座椅r点相对所述标准眼点方位的高度差值。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内后视镜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基准方位的坐标为(x+δx,z+δz+amh);

所述驾驶员身高对应的所述标准眼点方位对应车内后视镜基准方位的眼点变化量为(δx,z标准-δz-amh);其中,

所述amh为所述驾驶员身高对应的驾驶员眼点到座椅r点在z方向上的高度差;

δx为所述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所述车内后视镜基准方位沿x方向偏移的第一距离;

δz为所述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所述视镜基准方位沿z方向偏移的第二距离;其中,

所述视镜基准方位为当前车内后视镜的方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内后视镜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内后视镜角度变化规律为:

当所述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所述视镜基准方位的眼点变化量,沿x方向偏移所述第一距离时,所述车内后视镜绕z轴旋转第一角度转动量;

当所述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所述视镜基准方位的眼点变化量,沿z方向偏移所述第二距离时,所述车内后视镜绕y轴旋转第二角度转动量。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及系统,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该车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记录当前待测车辆的座椅方位为座椅基准方位;根据驾驶员身高以及座椅基准方位,确定与所驾驶员身高对应的标准眼点方位;根据与驾驶员对应的第一数据组以及与当前待测车辆对应的车内后视镜角度变化规律,生成与驾驶员对应的后视镜角度调整数据;其中,第一数据组包括驾驶员身高、标准眼点方位以及当前待测车辆对应的车内后视镜基准方位。本申请以驾驶员身高以及座椅基准方位为基础,获得合适的调整角度,以便驾驶员获得较佳的视野,为其驾驶工作提供帮助。

技术研发人员:何映呈;徐晗;周松涛;刘仁龙;吴楚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8
技术公布日:2020.07.0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