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顶防风雨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72734发布日期:2020-10-09 22:06阅读:99来源:国知局
车顶防风雨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顶防风雨条,其安装在固定面板上,并且对在车辆中的能够打开和关闭的面板的端部之间的空间进行密封,该车辆包括在车顶上能够打开和关闭的面板以及具有固定面板的开口部。



背景技术:

已知例如jp-a-2015-58746披露了一种车顶防风雨条,其安装在固定面板上,并且对在车辆中能够打开和关闭的面板的端部之间的空间进行密封,该车辆包括在车顶上能够打开和关闭的面板以及具有固定面板的开口部。

如图6所示,保持器部310在固定面板300的可移动面板200侧突出,并且保持器部310包括:固定面板边缘部320,其用于配合边界防风雨条(车顶防风雨条)500;以及面板侧接合突起330,其具有从固定面板边缘部320的前端边缘处的下侧部朝向车辆前方大致呈钩形的截面。也就是说,保持器部310包括在车辆高度方向上收缩、沿着可移动面板200的方向的配合凹部340,以及连接到配合凹部340、在车辆上侧的突出的配合突部350。

此外,边界防风雨条(车顶防风雨条)500包括安装基部510和密封部520,安装基部510具有大致钩形的截面,以便与保持器部310的面板侧接合突起330交替地接合,即,抵靠在配合凹部340和配合突部350上,密封部520从安装基部510向车辆的前方弯曲。安装基部510由诸如epdm或热塑性弹性体等合成橡胶的实心材料制成,密封部520由诸如epdm或热塑性弹性体等合成橡胶的海绵材料制成。

当可移动面板200关闭时,边界防风雨条(车顶防风雨条)500的密封部520弯曲以抵靠在可移动面板200的位于固定面板300侧的可移动面板边缘部210上,并且对固定面板300的保持器部310与可移动面板200的可移动面板边缘部210之间的空间进行密封。

另一方面,已知jp-a-2014-136456披露了例如一种防风雨条的安装结构,该防风雨条安装在设置于车顶的开口部中的面板体上,该车顶不是如上所述的具有多个面板的车辆。jp-a-2014-136456的目的是防止防风雨条在高压清洗期间由于从车顶上方喷射高压清洗液而撕裂。

如图7所示,设置在车顶的开口部中的面板体包括保持器部610,保持器部610与用于配合防风雨条600的面板体的外周边缘部接合,保持器部610中形成有配合凹部620和配合突部630,配合凹部620在车辆竖直方向上收缩,并且配合突部630包括沿车辆竖直方向突出的上配合突部641和下配合突部642。

此外,防风雨条600包括由实心橡胶制成的安装基部640以及由海绵橡胶制成的密封部650,该密封部能够与车顶100的开口部边缘部110弹性接触。安装基部640形成有:主体部660,其连接到保持器部610的配合突起630的外表面;大致爪形(块状)的上安装部670,其连接到主体部660的上端,从车辆的上侧越过保持器部610的上配合突部641,并朝向配合凹部620突出;以及大致爪形(块状)的下安装部671,其连接到主体部660的下端,从车辆底部越过保持器部610的下配合突部642,并朝向配合凹部620突出。此外,在安装基部640中形成有从下安装部671的下端外部向下并向外倾斜延伸的延伸部680。

另一方面,密封部650形成为具有大致弓形的截面,放置在安装基部640的上表面上,并且在密封部650的下端处接合到延伸部680。在密封部650与安装基部640的外侧表面之间形成有具有大致d形截面的中空部651。此外,密封部650具有比安装基部640的上表面更向车辆内侧突出的大致舌形的唇部690,并且密封部650的唇部690弹性地接触保持器部610的上表面。

然而,在图6中,当车顶开口长时间关闭的状态(可移动面板200长时间关闭的状态)持续时,由树脂材料形成的可移动面板边缘部210和边界防风雨条(车顶防风雨条)500的密封部520被固定到可移动面板200的位于固定面板300侧的端部,并且当可移动面板200再次打开时,会出现边界防风雨条(车顶防风雨条)500与向固定面板300的可移动面板200侧突出的保持器部310脱离,并且可移动面板200不能闭合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当边界防风雨条(车顶防风雨条)500的保持力增大时,边界防风雨条(车顶防风雨条)500的安装基部510的厚度增大,并且其重量增大。

此外,如果应用jp-a-2014-136456的技术,则认为可以解决jp-a-2015-58746中的边界防风雨条(车顶防风雨条)500与向固定面板300的可移动面板200侧突出的保持器部310分离的问题,但是由于上安装部670和下安装部671具有如图7所示的安装基部640的形状中那样的大致爪形块状形状,所以防风雨条600的重量增加。需要较大的力来将安装基部640的上安装部670附接到保持器部610的配合凹部620,并且然后通过越过保持器部610的下配合突部642来将安装基部640的下安装部671附接到配合凹部620,因此组装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顶防风雨条,包括:第一面板;以及第二面板,其中:第一面板构造为能够打开和关闭车顶的开口部;第二面板布置成与第一面板的车辆后侧或前侧相邻,并且在遮挡开口部的状态下被固定;在第二面板的位于第一面板侧的端部上形成有保持器部;保持器部形成有沿着第一面板侧的方向的配合凹部以及连接至配合凹部的配合突部,配合凹部在车辆高度方向上收缩,配合突部包括沿着车辆竖直方向突出的上配合突部和下配合突部;车顶防风雨条安装至保持器部,并通过沿车辆高度方向插入保持器部的上配合突部和下配合突部而密封保持器部与第一面板之间的空间;车顶防风雨条整体地包括:安装基部;以及密封部,其能够与第一面板的边缘部弹性接触;安装基部包括:第一唇部,其具有大致j形的截面,第一唇部从车辆的上方覆盖保持器部的上配合突部,向车辆的下方延伸,并且至少抵靠在保持器部的配合凹部的两个侧表面上;以及第二唇部,其具有大致横置的v形截面,第二唇部从车辆的下方覆盖保持器部的下配合突部,向车辆的上方延伸,并且抵靠在保持器部的配合凹部的下表面和下配合突部的位于第二面板侧的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在第一方面中,车顶防风雨条的安装基部形成有第一唇部,第一唇部具有大致j形的截面,第一唇部从车辆的上方覆盖保持器部的上配合突部,向车辆的下方延伸,并至少抵靠在保持器部的配合凹部的两个侧表面上,使得当第一唇部抵靠在保持器部的配合凹部上时,保持器部的配合凹部的两个侧表面被其抵靠反作用力按压。

此外,车顶防风雨条的安装基部形成有第二唇部,第二唇部具有大致横置的v形截面,第一唇部从车辆的下方覆盖保持器部的下配合突部,向车辆的上方延伸,并且抵靠在保持器部的配合凹部的下表面和下配合突部的位于第二面板侧的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因此,第二唇部抵靠在保持器部的下配合突部的位于车辆下侧的表面上,并且当与配合凹部接合时,末端部牢固地抵靠在保持器的下表面和下配合突部的位于第二面板侧的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因此,通过第一唇部与保持器部的配合凹部的两个侧表面之间的高摩擦力、第二唇部对保持器下表面和下配合突部的位于第二面板侧的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的强的抵靠力等,以及它们的协同作用,即使当第一面板向上打开时车顶防风雨条的密封部被向上拉,车顶防风雨条的安装基部也能利用第一唇部抵抗固定力而牢固地固定于保持器部,从而可以防止车顶防风雨条脱落。

此外,由于第一唇部的截面形成为大致j形,并且第二唇部的截面形成为大致横置的v形,所以两个唇部弯曲以越过并抵靠在保持器部的配合突部上,并且能够与配合凹部接合,从而易于将车顶防风雨条附接至保持器部,并且可使用性极其优异。

此外,由于第一唇部和第二唇部都具有唇形,所以不会增加车顶防风雨条的重量。

这里,第一唇部的截面的大致j形指的是向下延伸的纵向杆部的末端部向左侧折成弧形而形成的向上延伸的形状,并且第二唇部的截面的大致横置的v形指的是从安装基部下方朝向第二面板侧的倾斜向上延伸形状朝向第一面板侧折回。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中,第一唇部的向下延伸长度被设定为长于第二唇的向上延伸长度。在第二方面中,由于将第一唇部的向下延伸长度设定为长于第二唇部的向上延伸长度,因此,在使形成在安装基部上的具有大致横置的v形的截面的第二唇部越过保持器部的下配合突部而被附接时,第二唇部的末端部较大地延伸,即,不需要使第二唇部的末端部增大,即,不需要使v形的角度增大,并且组装性优异。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方面中,在安装基部中,在抵靠在保持器部的配合突部的位于第一面板侧的侧表面上的表面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凹部。

在第三方面中,由于凹部形成在安装基部中、在抵靠在保持器部的配合突部的位于第一面板侧的侧表面上的表面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中的至少一个上,所以能够吸收保持器部的上配合突部和下配合突部与车顶防风雨条的安装基部之间的尺寸误差,并且能够将车顶防风雨条可靠地附接至保持器部。与此同时,可组装性良好。

根据本发明的这些方面,由于车顶防风雨条的安装基部形成有第一唇部和第二唇部,第一唇部具有大致j形的截面,第一唇部从车辆的上方覆盖保持器部的上配合突部,并抵靠在保持器部的配合凹部的上表面上,第二唇部具有大致横置的v形截面,第二唇部从车辆的下方覆盖保持器部的下配合突部,并抵靠在保持器部的配合凹部的下表面上,通过第一唇部与保持器部的配合凹部的两个侧表面的高摩擦力、第二唇部对保持器部的下表面和下配合突部的车辆下方、第一面板侧的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的强的抵靠力等,以及它们的协同效果,即使在第一面板再次向上打开时车顶防风雨条被向上拉,车顶防风雨条的安装基部也能利第一唇部抵抗固定力而牢固地固定至保持器部,并且能防止车顶防风雨条脱落。

此外,由于第一唇部的截面形成为大致j形,并且第二唇部的截面形成为大致横置的v形,所以两个唇部弯曲以越过并抵靠在保持器部的配合突起上,并且能够抵靠在配合凹部上,从而易于将车顶防风雨条附接于保持器部,并且具有优异的组装性。

此外,由于第一唇部和第二唇部都具有唇形,所以不会增加车顶防风雨条的重量。

附图说明

根据下面给出的详细描述和仅以说明的方式给出的附图,将更充分地理解本发明,并且因此这些描述和附图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的车顶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顶防风雨条的剖视图;

图3是当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顶防风雨条附接于车顶时,图1的车顶防风雨条的截面a-a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车顶防风雨条的剖视图;

图5是当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车顶防风雨条附接于车顶时,图1的车顶防风雨条的截面a-a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相关构造的剖视图;并且

图7是示出相关构造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图1至图3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在下文中,将车辆的前后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并且分别将车辆的高度方向的上侧和下侧称为“上侧”和“下侧”。将车辆的宽度方向称为“宽度方向”。

如图1所示,在诸如汽车等车辆的车顶10上形成有大致四边形的开口11。开口11的开口边缘包括在开口11的大致整个周部上向下延伸的大致四边形的管状体一侧凸缘部12。在车顶10中,沿前后方向平行地安装有由例如玻璃板制成的作为大致四边形的可移动面板的第一面板20和作为固定面板的第二面板30。第一面板20被安装为打开和关闭开口11的前部。即,第一面板20被安装为执行上倾操作和沿前后方向的滑动操作,在上倾操作中,第一面板20的后侧部以第一面板20的前侧部作为支点而升高。在由于第一面板20而进行的开口11的前部的打开/关闭作业中,采用在上倾状态下滑动的所谓的外滑型。第一面板20包括沿其周缘部的由聚氨酯树脂材料制成的大致四边环形的第一面板边缘部21。第一面板边缘部21的树脂材料不限于聚氨酯。

另一方面,第二面板30安装为遮挡开口11的后部。第二面板30包括沿其周缘部的由例如树脂材料制成的大致四边环形的第二面板边缘部32。

车顶10上安装有一对导轨13,该对导轨13分别沿着开口11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边缘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此外,车顶10上安装有前壳体14,其中,前壳体14沿着开口11的前边缘部延伸并且沿宽度方向连接两个导轨13的前端,并且车顶10上安装有后壳体15,其中,后壳体15沿着开口11的后边缘部延伸并且沿宽度方向连接两个导轨13的后端。每个导轨13由挤压材料制成,例如铝合金,并且前壳体14和后壳体15由例如树脂材料制成。

另外,一对功能部件(未示出)分别由两个导轨13支撑以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第一面板20在桥接在两个功能部件之间的状态下连接到这两个功能部件并由这两个功能部件支撑。第一面板20随着两个功能部件沿前后方向的移动而打开和关闭。

车顶10上安装有防风雨条40。防风雨条40具有沿着开口11的周部的大致四边环形的防风雨条主体41、沿第二面板30的前边缘部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车顶防风雨条50、以及形成为将防风雨条主体41和车顶防风雨条50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一体地连接的连接部42。

防风雨条主体41包括:一对侧防风雨条43,其分别沿着开口1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边缘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一对前后防风雨条44,其分别沿着开口11的前后方向上的两个边缘部在宽度方向上延伸。每个侧防风雨条43的前端和后端分别通过模压成形的角部45连接到一对前后防风雨条44的末端。

每个侧防风雨条43由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基本恒定不变的截面的挤压材料制成,并且前后防风雨条44以及车顶防风雨条50都由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基本恒定不变的截面的挤压材料制成。本发明涉及一种车顶防风雨条50。

如图2所示,车顶防风雨条50包括安装基部51和具有大致弓形截面的密封部52,密封部52可以与第一面板20的第一面板边缘部21弹性接触。在密封部52与安装基部51的外侧面之间形成有具有大致d形截面的中空部53。

安装基部51从车辆上方覆盖将在后文描述的第二面板30的保持器部31的上配合突部36,并且安装基部51朝向配合凹部34延伸的截面大致为j形,即,通过将向下延伸的纵向杆部55的末端部向左侧折成弧形而形成具有向上延伸的形状的第一唇部54。第一唇部54的末端部具有渐缩形状。

安装基部51从车辆下方覆盖保持器部31的下配合突部37,并且安装基部51朝向配合凹部34的下表面突出的截面大致为横置的v形,即,从安装基部51的下部朝向第二面板30侧形成具有倾斜向上延伸的形状的第二唇部56,其中,第二唇部56的倾斜向上延伸的末端部朝向第一面板侧折回。第二唇部56的下部57形成为具有一定厚度。

在车顶防风雨条50中,安装基部51、第一唇部54和第二唇部56是epdm(三元乙丙橡胶)的实心材料,并且密封部52通过使用epdm的海绵材料进行挤出成型而形成。

图3是当将车顶防风雨条附接于车顶10时在车顶防风雨条50附近的剖视图。保持器部31在第二面板30(作为固定面板)的位于第一面板20(作为可移动面板)的一侧突出,并且保持器部31包括:第二面板边缘部32,其用于与车顶防风雨条50配合;以及第一面板侧接合突部33,其具有从第二面板边缘部32处的下侧部朝向车辆前方大致呈钩形的截面。即,保持器部31包括:沿着第一面板20的方向的配合凹部34,配合凹部34在车辆高度方向上收缩;以及连接到配合凹部34的配合突部35,配合突部35包括沿车辆竖直方向突起的上配合突部36和下配合突部37。保持器部31的配合突部35形成为具有以下的厚度:在第一面板20侧的侧表面面朝上并且向第二面板30侧倾斜。

为了将车顶防风雨条50安装至第二面板30的保持器部31,首先,将形成于安装基部51中的具有大致j形截面的第一唇部54插入到保持器部31的配合凹部34中。由于通过抵靠配合凹部34的两个侧表面使大致j形的第一唇部54变形并插入到配合凹部34中,所以第一唇部54能够容易地插入并安装到配合凹部34中。此外,当完成安装时,第一唇部54抵靠在配合凹部34的两个侧表面上以被固定,使得第一唇部54能够通过抵靠的反作用力牢固地固定到配合凹部34。第一唇部54可以深深地插入到配合凹部34中并且可以抵靠在配合凹部34的底表面上。

接着,使具有大致横置的v形截面的第二唇部56越过保持器部31的下配合突部37。此时,由于第二唇部56的截面形成为大致横置的v形,所以末端部可以容易地延伸,即,可以使v的角度增大,并且第二唇部56的末端部可以容易地翻掰(climbedover)。此外,由于第二唇部56的下部57形成得较厚,所以当末端部延伸时,第二唇部56本身不会向下弯曲。因此,其可使用性极其优异。

然后,使第二唇部56越过保持器部31的下配合突部37,然后第二唇部56抵靠在保持器部31的下配合突部37的下侧,并且当第二唇部56与配合凹部34接合时,第二唇部56的末端部抵靠在保持器部31的配合凹部34与下配合突部37之间的连接部附近。第二唇部56的抵靠部分不仅可以位于配合凹部34与下配合突部37的连接部附近,还可以位于配合凹部34的下部或下配合突部37的位于第二面板30侧的侧表面。

此时,由于配合突部35的位于第一面板20侧的侧表面抵靠在安装基部51上,所以通过第一唇部54、第二唇部56和安装基部51抵靠在配合突部35的位于第一面板20侧的侧表面上,车顶防风雨条50能够牢固地固定到第二面板30的保持器部31。

因此,长时间封堵第一面板20,由聚氨酯形成的第一面板边缘部21和车顶防风雨条50的密封部52被固定到第一面板20的位于第二面板30侧的端部,当第一面板20打开时,即,在图3中,即使当第一面板20沿箭头方向移动时,通过第一唇部54与保持器部31的配合凹部34的两个侧表面的高摩擦力、第二唇部56在保持器部31的下配合突部37的连接部附近的强抵靠力等,以及它们的协同效果,车顶防风雨条50的安装基部51利用第一唇部54抵抗固定力而被牢固地固定到保持器部31,从而能够防止车顶防风雨条50脱离。

此外,由于第一唇部54和第二唇部56都具有唇状形状,所以不会增加车顶防风雨条50的重量。

接下来,将参考图4和图5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安装基部51中形成有凹部58。

如图4所示,凹部58形成在安装基部51中,并形成在安装基部51的抵靠在保持器部31的配合突起35的位于第一面板20侧的侧表面上的部分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处。图5中示出了车顶防风雨条50附接于保持器部31的情况。

在保持器部31的上配合突部36和下配合突部37与车顶防风雨条50的安装基部51中必然存在尺寸误差。从图5可以明显看出,通过形成凹部58,凹部58可以吸收保持器部31的配合突部35与车顶防风雨条50之间的尺寸误差,并且车顶防风雨条50可以可靠地安装在保持器部31的预定位置上。与此同时,提高了可组装性。

凹部58可以形成在安装基部51的抵靠在保持器部31的配合突部35的位于第一面板20侧的侧表面上的部分的仅上端部或仅下端部处。

本发明的实施不限于上述各实施例,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

在车顶防风雨条50中,安装基部51、第一唇部54和第二唇部56是epdm(三元乙丙橡胶)的实心材料,并且密封部52使用epdm的海绵材料。然而,可以使用诸如烯烃热塑性弹性体(tpo)和动态交联热塑性弹性体(tpv)等热塑性弹性体的实心材料和海绵材料。在密封部52的外侧,可以形成与第一面板缘部21相同的树脂材料(聚氨酯)的涂层。

在上述构造中,保持器部31的下表面为包括配合凹部34以及配合凹部34和下配合突部37的连接部的同一表面。然而,保持器部的下表面可以形成为在车辆竖直方向上收缩的配合凹部,并且可以形成包括上配合突部和下配合突部的配合突部,该配合突部连接至配合凹部并且沿车辆竖直方向突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