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可移动轨道式智能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62568发布日期:2021-02-05 17:21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可移动轨道式智能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可移动轨道式智能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其中纯电动汽车是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由于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驱动力为清洁能源,对环境并无污染,因此现在的应用和开发较为广泛。
[0003]
由于新能源汽车的采用电力驱动,所以充电装置的设立必不可少,现有大多停车站将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装置设在露天环境中,防雨水和遮阳功能并不理想,会给充电接电线和插座等带动很多威胁,防雨效果差,同时由于相对固定的充电位置,而种类不同的充电线长度也不尽相同,位置固定的充电口显然不太方便人们的使用,使得其实用性较为低下,特别的时,由于不同种类的新能源车辆的充电端口位置都不一样,为了方便充电一般需要使用者将车辆停靠在相对适应充电站台的位置,这样的设计不仅给使用者和充电过程带来了诸多麻烦,同时也不方便大规模的实际应用。
[0004]
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新能源汽车可移动轨道式智能充电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具备卡位效果、充电过程稳定、车辆带动充电位置调整、适应不同长度电线的新能源汽车可移动轨道式智能充电装置。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新能源汽车可移动轨道式智能充电装置,包括路面、转轮、传动带、转轴和固定座,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路面的内侧,所述转轮固定连接转轴的外表面,所述传动带的套接在转轮的外表面,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在路面的左侧内壁上,所述固定座的左侧安装有卡位机构,所述路面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下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壁安装有传动机构安装有传动机构,所述转轮的下侧安装有导向机构。
[0008]
优选地,所述卡位机构由套筒、弹簧、插杆、活动块和橡胶垫组成,所述套筒固定连接在固定座的右侧,所述弹簧套接在套筒的外表面,所述插杆插接在套筒的内壁中,所述活动块固定连接在插杆的右侧,所述橡胶垫固定连接在活动块背离插杆的一侧。
[0009]
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由齿柱、齿轮、第一连接轴和转动轮组成,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下端固定连接在转轮的上端,所述转动轮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轴的上端,所述转动轮的上端转动连接在路面的上侧,所述齿轮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轴的外表面,所述齿柱啮合在齿轮的背面,所述齿柱的上下两端滑动连接在限位槽的内壁中,所述齿柱的左侧安装有充电机构。
[0010]
优选地,所述充电机构由充电座、接线头、导电线、滚轮和限位槽组成,所述限位槽开设在路面的上侧内壁上,所述滚轮滑动连接在限位槽的内壁上,所述充电座固定连接在滚轮的下端,所述接线头固定连接在充电座的下端,所述导电线安装在充电座的左侧。
[0011]
优选地,所述导向机构由第二连接轴、主动轮、传送带和从动轮组成,第二连接轴固定连接在转轮的下端,所述主动轮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轴的外表面,所述传送带套接在主动轮的外表面,所述从动轮套接在传送带另一侧的内壁上,所述从动轮的内壁安装有升降机构。
[0012]
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由套块、螺纹杆和接触块组成,所述套块固定连接在从动轮的内壁上,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在套块的内壁上,所述接触块固定连接在螺纹杆的上端。
[0013]
优选地,所述传动带的上表面对接有车辆本体。
[0014]
优选地,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座的右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动块的左侧。
[0015]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下端贯穿主动轮并转动连接在路面的下侧内壁上。
[0016]
优选地,所述接触块的上端为橡胶板设置,所述活动块的下端设置为橡胶板。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18]
1、该新能源汽车可移动轨道式智能充电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套块、螺纹杆和接触块等结构的配合使用,与套块螺纹连接的螺纹杆会被带动向上运动,随后螺纹杆会带动接触块向上运动,直到接触块的上端接触到活动块的下端,随后活动块便会被接触块限位住,从而达到了卡位情况果的效果。
[0019]
2、该新能源汽车可移动轨道式智能充电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弹簧、插杆和活动块等结构的配合使用,车辆本体向左侧运动时,会逐渐与橡胶垫接触,使得活动块逐渐向左侧移动,这时活动块带动插杆向套筒内滑动,同时弹簧会被压缩,从而达到了充电过程稳定的效果。
[0020]
3、该新能源汽车可移动轨道式智能充电装置在使用时,通过限位槽、齿柱和齿轮等结构的配合使用,传动带会带动下侧的转轮和转轴一起转动,这时转轮会带动上侧的第一连接轴旋转,这时第一连接轴带动上侧外表面的齿轮旋转,齿轮旋转后会带动下侧的齿柱向左侧运动,这时齿柱会带动充电座向左侧运动,从而达到了车辆带动充电位置调整的效果。
[0021]
4、该新能源汽车可移动轨道式智能充电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充电座、接线头和滚轮等结构的配合使用,随着车辆本体的向左运动,车辆本体会和充电座会逐渐相互靠近,直到充电座靠近车辆本体的充电端口处,通过接线头对车辆进行充电,从而达到了适应不同长度电线适应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可移动轨道式智能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转轮、传动带和转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
图3为图1中a区的连接结构放大图;
[0025]
图4为主动轮、传送带和从动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6]
图5为套块、螺纹杆和接触块等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7]
图中:1路面、2转轮、3传动带、4转轴、5固定座、6套筒、7弹簧、8插杆、9活动块、10橡胶垫、11安装座、12限位槽、13齿柱、14齿轮、15第一连接轴、16转动轮、17充电座、18接线头、19导电线、20滚轮、21限位槽、22第二连接轴、23主动轮、24传送带、25从动轮、26套块、27螺纹杆、28接触块、29车辆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9]
参照图1-5,一种新能源汽车可移动轨道式智能充电装置,包括路面1、转轮2、传动带3、转轴4和固定座5,转轴4转动连接在路面1的内侧,转轮2固定连接转轴4的外表面,传动带3的套接在转轮2的外表面,传动带3的上表面对接有车辆本体29,传动带3与车辆本体29轮胎的摩擦力较大,当车辆本体29开至传动带3的上端时,传动带3会被带动同步运动,固定座5固定连接在路面1的左侧内壁上,固定座5的左侧安装有卡位机构,路面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座11,安装座11的下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槽12,限位槽12的内壁安装有传动机构安装有传动机构,转轮2的下侧安装有导向机构。
[0030]
卡位机构由套筒6、弹簧7、插杆8、活动块9和橡胶垫10组成,套筒6固定连接在固定座5的右侧,弹簧7套接在套筒6的外表面,弹簧7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座5的右侧,弹簧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动块9的左侧,弹簧7的设计使得活动块9和插杆8具有一定缓冲销货,进而保护了装置的安全,同时弹簧7可以起到复位的效果,使得活动块9和插杆8的运动具有往复性,插杆8插接在套筒6的内壁中,活动块9固定连接在插杆8的右侧,橡胶垫10固定连接在活动块9背离插杆8的一侧,橡胶垫10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这样可以保证车辆本体29接触到橡胶垫10时不会损坏。
[0031]
传动机构由齿柱13、齿轮14、第一连接轴15和转动轮16组成,第一连接轴15的下端固定连接在转轮2的上端,转动轮16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轴15的上端,转动轮16的上端转动连接在路面1的上侧,齿轮14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轴15的外表面,齿柱13啮合在齿轮14的背面,齿柱13的上下两端滑动连接在限位槽12的内壁中,限位槽12的宽度与齿柱13的宽度相同,这样的设计使得齿柱13始终只能在水平方向运动,保证了的运动过程的稳定性,齿柱13的左侧安装有充电机构。
[0032]
充电机构由充电座17、接线头18、导电线19、滚轮20和限位槽21组成,限位槽21开设在路面1的上侧内壁上,滚轮20滑动连接在限位槽21的内壁上,充电座17固定连接在滚轮20的下端,接线头18固定连接在充电座17的下端,导电线19安装在充电座17的左侧,导电线19的长度足够长,导电线19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更好的向充电座17内导入电量,使得充电座17内始终有充盈的电量。
[0033]
导向机构由第二连接轴22、主动轮23、传送带24和从动轮25组成,第二连接轴22固定连接在转轮2的下端,主动轮23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轴22的外表面,第二连接轴22的下端贯穿主动轮23并转动连接在路面1的下侧内壁上,传送带24套接在主动轮23的外表面,从动轮25套接在传送带24另一侧的内壁上,从动轮25的内壁安装有升降机构。
[0034]
升降机构由套块26、螺纹杆27和接触块28组成,套块26固定连接在从动轮25的内壁上,螺纹杆27螺纹连接在套块26的内壁上,接触块28固定连接在螺纹杆27的上端,接触块
28的上端为橡胶板设置,活动块9的下端设置为橡胶板,当接触块28喷到活动块9的下端时,橡胶板的设计使得接触块28与活动块9的摩擦力较大,这时活动块9便会被制动住,使得车辆本体29无法继续向前开。
[0035]
该新能源汽车可移动轨道式智能充电装置在使用时,使用者首先将车辆本体29开动至传动带3的上表面上,这时车辆本体29的轮胎会带动传动带3向左侧运动,这时传动带3会带动下侧的转轮2和转轴4一起转动,这时转轮2会带动上侧的第一连接轴15旋转,这时第一连接轴15带动上侧外表面的齿轮14旋转,齿轮14旋转后会带动下侧的齿柱13沿限位槽12向左侧运动,这时齿柱13会带动充电座17向左侧运动,这时充电座17会通过上端的滚轮20在滑槽21内滑动,随着车辆本体29的向左运动,车辆本体29会和充电座17之间会逐渐相互靠近,直到充电座17靠近车辆本体29的充电端口处,当车辆本体29向左侧运动时,会逐渐与橡胶垫10接触,使得活动块9逐渐向左侧移动,这时活动块9带动插杆8向套筒6内滑动,同时弹簧7会被压缩;
[0036]
当转轮2被传动带3带动旋转后,下侧的第二连接轴22会跟随转轮2一起旋转,这时第二连接轴22会带动外表面主动轮23旋转,使得主动轮23带动外表面的传送带24旋转,随后传送带24会带动另一侧内壁从动轮25旋转,从动轮25会带动内部的套块26旋转,这时与套块26螺纹连接的螺纹杆27会被带动向上运动,随后螺纹杆27会带动接触块28向上运动,直到接触块28的上端接触到活动块9的下端,随后活动块9便会被接触块28固定住,这时车辆会被制动,这时便可通过接线头18对车辆进行充电。
[003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