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多功能移动载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39231发布日期:2020-10-28 11:32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多功能移动载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动多功能移动载体。



背景技术:

在运输物品或者展览活动中,经常会用到移动载体,现有的移动载体一般为结构一体的运输板车,使用起来功能单一,不能进行车身的拆卸和安装,且车辆较为笨重,内部空间较小,不便于进行商展览等活动,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电动多功能移动载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多功能移动载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使用起来功能单一,不能进行车身的拆卸和安装,且车辆较为笨重,内部空间较小,不便于进行商展览等活动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多功能移动载体,包括车身,所述车身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设置有底盘,所述车身的内部两侧竖直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座椅;

所述固定板的两端顶部均紧密焊接有限位块,所述座椅靠近限位块的一侧铰接有活动板,所述座椅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与车身的内壁紧密焊接,所述固定块的顶部设置有减震机构;

所述有底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两端设置有若干车轮固定槽,所述车轮固定槽的内侧设置有车轮,所述车轮固定槽的外侧设置有驱动电机,两个所述驱动电机之间设置有连接杆;

所述减震机构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设置有两个竖向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上板和下板紧密焊接,两个所述弹簧之间竖直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底部与下板紧密焊接,所述限位柱的长度小于上板和下板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车身为两侧开口的梯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与车身的顶部内壁紧密焊接,所述支撑柱的底部与固定板的顶部紧密焊接。

优选的,所述座椅的一侧与车身的内壁紧密焊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输出轴贯穿车轮固定槽的外壁与车轮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两端与驱动电机紧密焊接。

优选的,所述车身的内侧设置有若干横板和若干竖板,所述横板与竖板垂直设置,所述横板的两端与车身的内侧壁紧密焊接,所述竖板的顶端与车身的顶部内壁紧密焊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其中设置的车身能够方便进行快速安装和拆卸,拆卸过后能够进行展示展览或者储存物品,大大拓展了车身的功能,通过其中设置的底盘能够降低车辆重量,减少车内结构,增加车身内部空间利用率,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车身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底盘的侧面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底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车身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中:1、车身;11、支撑柱;2、固定板;21、限位块;3、座椅;31、活动板;32、固定块;33、减震机构;331、上板;332、下板;333、弹簧;334、限位柱;4、底盘;41、底部支撑板;42、车轮固定槽;421、驱动电机;43、连接杆;422、车轮;5、横板;6、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电动多功能移动载体,如图1所示,包括车身1,车身1为两侧开口的梯形结构,车身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板2,固定板2的底部设置有底盘4,车身1的内部两侧竖直设置有支撑柱11,支撑柱1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座椅3,座椅3的一侧与车身1的内壁紧密焊接,支撑柱11的顶部与车身1的顶部内壁紧密焊接,支撑柱11的底部与固定板2的顶部紧密焊接。

具体的,车身1和底盘4均采用铝合金蜂窝结构碳纤维/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成,使得车辆能够轻量化。

此外,底盘4采用四轮轮毂电机驱动技术,可以省略大量传动部件,让车辆结构更简单。

值得说明的是,该装置的底盘4可以根据车型的功能和使用要求设计成不同的轴距,从而可以满足多种车型共享四轮电动轮毂驱动模块化底盘平台,具有较高的商业意义。

除此之外,底盘4内可设置车载锂电池,可根据车辆运营所需的续驶里程,采用充电/换电两种模式,可持续行驶24小时。

如图2所示,固定板2的两端顶部均紧密焊接有限位块21,座椅3靠近限位块21的一侧铰接有活动板31,座椅3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块32,固定块32的一侧与车身1的内壁紧密焊接,固定块32的顶部设置有减震机构33。

如图3和图4所示,有底盘4包括底板41,底板41的两端设置有若干车轮固定槽42,车轮固定槽42的内侧设置有车轮422,车轮固定槽42的外侧设置有驱动电机421,两个驱动电机421之间设置有连接杆43,连接杆43的两端与驱动电机421紧密焊接,驱动电机421的一端输出轴贯穿车轮固定槽42的外壁与车轮422传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421可采用山东华力电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y2系列电机,其配套电路也可由厂家提供,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以及模块的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如图5所示,减震机构33包括上板331和下板332,上板331和下板332之间设置有两个竖向的弹簧333,弹簧333的两端分别与上板331和下板332紧密焊接,两个弹簧333之间竖直设置有限位柱334,限位柱334的底部与下板332紧密焊接,限位柱334的长度小于上板331和下板332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的电动多功能移动载体在使用时,驱动电机421驱动车轮422转动,底盘4带动车身1移动,通过可拆卸式的车身1适应不同功能的需要,座椅3底部的减震机构33减少车辆行驶时的震动,将活动板31打开能够使得座椅3底部储藏物品,需要进行广告展览时,将车身1进行拆卸即可,通过底盘4与不同的车身1组合实现不同的功能需求。

该装置还可以通过安装abs、esc、线控制动、线控转向、aps自动泊车系统、acc自适应巡航、adas汽车高级辅助驾驶系统、自动驾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与其集成系统,可实现先进的人机交互、人机共驾、自动泊车、自动加入车队、串列车队有效制动、智能转向、按需自动变道和车载zigbee系统、蓝牙系统的数据通讯的多种能力等功能,使四轮电动轮毂驱动模块化底盘智能化。

实施例2

在具体使用时,在进行存放一些货物时,车身1内部的利用率较低,因此,我们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车身1做出改进,如图6所示,车身1的内侧设置有若干横板5和若干竖板6,横板5与竖板6垂直设置,横板5的两端与车身1的内侧壁紧密焊接,竖板6的顶端与车身1的顶部内壁紧密焊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横板5与竖板6垂直设置,将车身1内部分割成若干储藏区,使得车身1内部储藏更多的物品,增加车身1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