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钮组件及车载显示屏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47768发布日期:2021-05-25 12:29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旋钮组件及车载显示屏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件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旋钮组件及车载显示屏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的车载显示屏组件中,很多款式的车载显示屏采用机械旋钮配合触控屏以实现操作功能,其中机械旋钮由于其阻尼手感细腻而备受使用人员的青睐,多数车载显示屏均会保留机械旋钮来体现操作质感。然而机械旋钮均采用凸出式结构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52-2009在有关乘用车内部突出物的4.1.5条例中规定:旋钮外露高度需小于安全高度9.5mm,否则在其正面受到378n的载荷时应缩回或脱落。而旋钮结构在外露高度低于9.5mm时,其旋转手感往往表现较差,也不便于使用人员在行车过程中盲操,并且同时旋钮设置过高且不能溃缩在车辆事故过程中,旋钮的凸出设置极易对车舱人员造成危害。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钮组件及车载显示屏,实现了旋钮组件在受力在国标范围内,可产生沉降溃缩,避免了旋钮组件设置高度偏高而产生的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钮组件,包括依序连接的旋钮、旋钮内筒、定位件、内螺旋柱、pcb板以及设于所述pcb板下端的底座,所述底座呈中空状,所述底座的内侧面设有多个向下延伸的第一卡勾,所述第一卡勾的勾头部分面向所述底座内侧面,所述第一卡勾的两侧边设有u型溃缩槽,所述pcb板嵌入于所述底座内,且所述pcb板在对应所述第一卡勾位置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上设有一“匚”型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嵌合在所述pcb板的所述卡槽位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钮组件,其pcb板设有卡槽与底座设有的第一卡勾卡接,第一卡勾由底座的内侧面向下延伸,并且第一卡勾的两侧设有溃缩槽,使得第一卡勾的弹性形变量更大,当旋钮组件收到向下的作用力时,pcb板受力使其卡槽部位向第一卡勾产生作用力,第一卡勾受力偏大时容易向外侧弯折,进而使得pcb板不再受到第一卡勾的勾头部位限制,进而向下发生沉降,从而使得该旋钮组件的外部向内溃缩,提升了该旋钮组件的安全性。进一步的,所述旋钮与所述旋钮内筒的上端嵌合,所述旋钮内筒内侧面设有多条第一凸棱和第二卡勾,所述定位件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凸棱嵌合的凹槽以及与所述第二卡勾配合的勾槽,所述定位件的下侧设有沿外围向下延伸的固定针,所述pcb板在对应所述固定针的位置设有定位孔,所述内螺旋柱穿设于所述旋钮内筒和所述定位件内。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件在所述勾槽的上表面还设有斜坡型滑槽。进一步的,所述内螺旋柱的外表面设有多条竖直朝向的第二凸棱,所述旋钮内筒和所述定位件的内侧面设有多条竖直朝向的第一凸条,两条相邻的所述第一凸条与所述定位件的内侧面围设形成与所述第二凸棱卡接的内陷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凸棱之间设有第三卡勾,所述内陷槽之间设有凸条。进一步的,所述缓冲件下侧端设有向外侧弯折的翻边,且所述缓冲件贴合所述pcb板下端的一面设有一u型镂空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向外侧延伸出多个固定螺栓孔。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载显示屏总成,该车载显示屏总成包括显示屏背板,所述显示屏背板设有沉槽,所述沉槽内设有沉降腔,所述沉槽内装配有上述的旋钮组件,以使得该车载显示屏总成可在旋钮组件受力过程中,向沉降腔内溃缩,进而达到提升该车载显示屏总成使用安全性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出的旋钮组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旋钮组件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底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旋钮内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定位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2中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出的显示屏背板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旋钮组件10第一凸条11内陷槽12第二凸条13旋钮20旋钮内筒30第一凸棱31第二卡勾32定位件40凹槽41勾槽42固定针43滑槽44pcb板50卡槽51缓冲件52翻边521镂空522定位槽53定位孔54底座60第一卡勾61溃缩槽611定位柱62固定螺栓孔63显示屏背板100沉槽101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个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旋钮组件10,该旋钮组件10包括右上而下依序设置的旋钮20、旋钮内筒30、定位件40、pcb板50以及pcb板50下端的底座60,旋钮组件10还包括设于旋钮内筒30、和定位件40内的内螺旋柱70。具体的,底座60呈环形中空状,底座60的内侧面设有四个向下延伸的第一卡勾61,第一卡勾61的勾头部分面向底座60内侧面,第一卡勾61的两侧边设有u型溃缩槽611,pcb板50嵌入于底座60内,且pcb板50在对应第一卡勾61位置设有卡槽51,卡槽51上设有一“匚”型缓冲件52,缓冲件52嵌合在pcb板50的卡槽51位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旋钮组件10,通过设有的卡槽51与第一卡勾61卡接,第一卡勾61由底座60的内侧面向下延伸,并且第一卡勾61的两侧设有溃缩槽611,使得第一卡勾61的弹性形变量更大,当旋钮组件10收到向下的作用力时,pcb板50受力使其卡槽51部位向第一卡勾61产生作用力,第一卡勾61受力偏大时容易向外侧弯折,进而使得pcb板50不再受到第一卡勾61的勾头部位限制,进而向下发生沉降,从而使得该旋钮组件10的外部向内溃缩,提升了该旋钮组件10的安全性。可以理解的,为了使得,第一卡勾61和卡槽51便于定位装配,上述pcb板50的轮廓与底座60的内孔轮廓一致,且底座60上设有一定位柱62,pcb板上在对应位置开设有定位槽53与其配合,便于第一卡勾61与卡槽51的定位装配。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旋钮20与旋钮内筒30的上端嵌合固定,旋钮内筒30内侧面设有三条第一凸棱31和第二卡勾32,第一凸棱31和第二卡勾沿旋钮内筒30内侧面等距间隔设置。定位件40外表面设有与第一凸棱31嵌合的凹槽41以及与第二卡勾32配合的勾槽42;同时在定位件40的下侧设有沿外围向下延伸的固定针43,pcb板50在对应固定针43的位置设有定位孔54,装配时,旋钮20与旋钮内筒30的上端嵌合固定;旋钮内筒30与定位件40通过第一凸棱31配合凹槽41定位,第二卡勾32卡接在勾槽42内固定;定位件40通过固定针43穿设定位孔54后弯折固定针进行固定。采用该种结构装配,优化了各个部件的装配工序,使得装配过程便捷化,同时卡接的固定装配方式也便于拆卸处理。进一步的,定位件40在勾槽42的上端位置还设有斜坡型滑槽44,以便于第二卡勾32在卡接固定过程中,第二卡勾32的勾头部分可沿滑槽44滑移至勾槽42,避免了第二卡勾32嵌入到定位件40的内侧面。示例而非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旋钮组件10中,内螺旋柱70的外表面设有四条竖直朝向的第二凸棱71,旋钮内筒30和定位件40的内表面设有通过第一凸条11围合形成的内陷槽12与第二凸棱71限位。进一步的,第二凸棱71之间设有第三卡勾72,内陷槽12之间设有横向的第二凸条13,该第二凸条13用于固定第三卡勾72的勾头部分,使得内螺旋柱70受定位件40的限位作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旋钮组件10,其缓冲件52下侧端设有向外侧弯折的翻边521,且缓冲件52在贴合所述pcb板50下端的一面设有一u型镂空522结构,通过设置的翻边521便于该缓冲件521卡进于pcb板50的卡槽51,而设置在pcb板50下端的u型镂空522使得该缓冲件521更容易受力变形,从而优化缓冲在pcb板50受力,使得pcb板50的耐力效果得到提升,提升了pcb板50在溃缩过程中的耐力性能。可以理解的,旋钮组件10装配于车载显示屏上,在发生受力溃缩时,pcb板50上的所有结构均受力向下溃缩,故将与车载显示屏连接部位设于受力不产生位移的底座60上,具体的,底座60的侧边延伸出四个固定螺栓孔63,以便于与车载显示屏螺接固定。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载显示屏总成,该车载显示屏总成包括显示屏背板100,显示屏背板100设有沉槽101,沉槽101内设有沉降腔,沉槽用于装配上述的旋钮组件10,以使得该车载显示屏总成可在旋钮组件10受力过程中,向沉降腔内溃缩,进而达到提升该车载显示屏总成使用安全性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钮组件10,通过设置的各个组件之间的凸棱卡勾配合固定,使得该旋钮组件10装配结构简单方便;通过设置的第一卡勾61以及其溃缩槽611的固定和变形效果,使得该旋钮组件10具有良好的受力沉降溃缩功能,提升了使用安全性。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