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圈与轮辐的连接件及轮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14733发布日期:2021-01-05 17:36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圈与轮辐的连接件及轮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毂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轮圈与轮辐的连接件及轮毂。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它是现有的电动车或摩托车的轮毂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它包括轮圈1(通常是铁圈)和轮辐2(通常是铝材或工程塑料材质),轮圈1和轮辐2通过连接件3进行连接。该连接件3的外端通常是铁质材料,其外端与轮圈1焊接,该连接件3还具有向内延伸的轮辐结合部,该轮辐结合部上具有孔,轮辐2压铸成型时,基材(铝或塑料)穿过孔并包覆连接件3的轮辐结合部,以实现轮圈1和轮辐2之间牢固连接。

但是,上述结构在实际压铸连接过程中,缺存在如下问题:

1、连接件的安装位置偏移

该连接件在压铸连接时,通常先摆放在模具上的相应位置处,但是当基材注入后,该连接件会移动位置,如图1所示,通常该连接件会向上偏移,造成连接部位的偏移,特别是造成连接件外端与轮圈的连接部位错位,影响产品质量。

2、为了克服上述1的问题,也有业者在上模具向下延伸定位柱,用于往下顶住连接件,虽然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连接件安装位置偏移的问题,但是不可避免的会在压铸成型的轮辐外端形成孔洞21(如图2),该孔洞21不但影响外观,而且还降低了产品的强度。而且由于要增加顶压连接片的工序,因此生产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轮圈与轮辐的连接件及轮毂,解决了现有轮毂的轮圈和轮辐通过连接件结合时,且轮辐是压铸制造时,连接件容易产生位置偏移的问题,它不但可以提高轮圈与轮辐的连接质量,而且不影响轮辐连接部位的外观和连接强度。同时,还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轮圈与轮辐的连接件,它包括设置在外端的轮圈结合部和与轮圈结合部连接的并向内延伸的轮辐结合部;其特征在于:该轮圈结合部和/或轮辐结合部和/或轮辐结合部与轮圈结合部的衔接部位具有用于防止连接件压铸偏移的定位部。

所述的轮圈与轮辐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定位部焊接形成于轮圈结合部或轮辐结合部或轮辐结合部与轮圈结合部的衔接部位上。

所述的轮圈与轮辐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定位部是轮辐结合部一侧或两侧翻折形成。

所述的轮圈与轮辐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轮辐结合部上具有孔。

所述的轮圈与轮辐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孔周围延伸形成有筒状的定位部。

所述的轮圈与轮辐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定位部的顶部为外凸弧形或内凹弧形。

一种轮毂,它包括轮圈和轮辐;其特征在于:该轮圈与如上所述的连接件的轮圈结合部焊接,该轮辐与所述的连接件连接并包覆所述的连接件。

所述的轮毂,其特征在于:该轮毂是碟刹轮毂或鼓刹轮毂。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轮圈与轮辐的连接件,它具有用于防止连接件压铸偏移的定位部。在压铸合模后注入基材(铝或工程塑料),由于连接件的定位部顶住了另一侧模具,因此,连接件在压铸过程中不会产生位置移动,压铸完成后,基材完全包覆连接件。与现有的避免连接件偏移的方法相比,必须要额外增加顶压连接片的工序,因此生产效率也极大提高。

另外,为了确保产品外观美观,脱模后,通过涂料涂刷轮辐和轮圈部位,这样即便是定位部34顶端可能造成的极小的暴露部分也完全遮盖。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轮毂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轮毂由于连接件固定形成孔洞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轮圈与轮辐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轮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轮毂的外观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轮圈与轮辐连接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轮圈与轮辐连接件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轮圈与轮辐连接件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轮圈与轮辐连接件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它本实用新型一种轮圈与轮辐的连接件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连接件为金属件(如:铁质),它包括设置在外端的轮圈结合部31和与轮圈结合部31连接的并向内延伸的轮辐结合部32;该轮辐结合部32具有用于防止连接件压铸偏移的定位部34,该定位部34的顶部为内凹弧形。该轮辐结合部32上具有孔35。该实施例中,该定位部34是轮辐结合部32一侧或两侧翻折形成。

请参阅图4,它是使用本实施例1中连接件的轮毂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它包括轮圈1和轮辐2;该轮圈1与如上所述的连接件的轮圈结合部31焊接,该轮辐2与所述的连接件连接并包覆所述的连接件。该轮毂是碟刹轮毂或鼓刹轮毂。

该轮圈与轮辐的连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前提是:轮辐与连接件通过压铸方式连接结合:

a压铸前,将如上所述的连接件放置在模具上;

b压铸合模后注入基材(铝或工程塑料),由于连接件的定位部34顶住了另一侧模具,因此,连接件在压铸过程中不会产生位置移动,压铸完成后,基材完全包覆连接件。

为了确保外观美观,脱模后,通过涂料涂刷轮辐2和轮圈1部位,这样即便是定位部34顶端可能造成的极小的暴露部分也完全遮盖,产品美观,避免了轮辐外端形成通孔的缺陷(如图5)。

为了确保暴露部分越少越好,因此,定位部的顶部为外凸弧形或内凹弧形或者尖端形状。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这样的实施结构;

1、该定位部34焊接形成于轮辐结合部32或轮辐结合部32与轮圈结合部31的衔接部位33上。

2、该定位部34是轮辐结合部32一侧或两侧翻折形成。

3、该孔35周围延伸形成有筒状的定位部34。

再请参阅图6,它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轮圈与轮辐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轮圈结合部和轮辐结合部上均设置有两个定位部。

再请参阅图7,它是本实用新型再一种轮圈与轮辐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轮圈结合部上设置有两个定位部。

再请参阅图8,它是本实用新型又一种轮圈与轮辐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轮圈结合部和轮辐结合部上均设置有一个定位部。

再请参阅图9,它是本实用新型又一种轮圈与轮辐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轮圈结合部上设置有一个定位部。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技术特征:

1.一种轮圈与轮辐的连接件,它包括设置在外端的轮圈结合部(31)和与轮圈结合部(31)连接的并向内延伸的轮辐结合部(32);其特征在于:该轮圈结合部(31)和/或轮辐结合部(32)和/或轮辐结合部(32)与轮圈结合部(31)的衔接部位(33)具有用于防止连接件压铸偏移的定位部(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圈与轮辐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定位部(34)焊接形成于轮圈结合部(31)或轮辐结合部(32)或轮辐结合部(32)与轮圈结合部(31)的衔接部位(3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圈与轮辐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定位部(34)是轮辐结合部(32)一侧或两侧翻折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圈与轮辐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轮辐结合部(32)上具有孔(3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圈与轮辐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孔(35)周围延伸形成有筒状的定位部(3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圈与轮辐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定位部(34)的顶部为外凸弧形或内凹弧形。

7.一种轮毂,它包括轮圈(1)和轮辐(2);其特征在于:该轮圈(1)与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连接件的轮圈结合部(31)焊接,该轮辐(2)与所述的连接件连接并包覆所述的连接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毂,其特征在于:该轮毂是碟刹轮毂或鼓刹轮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圈与轮辐的连接件及轮毂。该连接件包括设置在外端的轮圈结合部和与轮圈结合部连接的并向内延伸的轮辐结合部;该轮圈结合部和/或轮辐结合部和/或轮辐结合部与轮圈结合部的衔接部位具有用于防止连接件压铸偏移的定位部。该轮毂包括轮圈和轮辐;该轮圈与如上所述的连接件的轮圈结合部焊接,该轮辐与所述的连接件连接并包覆所述的连接件。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轮毂的轮圈和轮辐通过连接件结合时,且轮辐是压铸制造时,连接件容易产生位置偏移的问题,它不但可以提高轮圈与轮辐的连接质量,而且不影响轮辐连接部位的外观和连接强度。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包永贵;罗梓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台州华锐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29
技术公布日:2021.01.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