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格栅拆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98671发布日期:2021-09-10 22:59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格栅拆件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保险杠零部件领域,尤其是一种上格栅拆件结构。


背景技术:

2.上格栅设于汽车外部前端,其不仅有进气功能,而且还是外部装饰件。有时为了造型需要,需要将上格栅上不同的区域喷涂成不同的颜色,或者将上格栅的某些区域设计成特定造型。若将上格栅做成一体成型结构,不仅增加了注塑工艺难度,而且由于上格栅造型复杂,设置有进气孔,喷涂时容易发生干涉,喷涂困难且合格率低。若将上格栅做成拆件形式,稍有不慎,就会影响上格栅的强度,而且上格栅往往还需要装配电镀条,零件过多可能会导致装配空间狭小,拆装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上格栅拆件结构,不仅便于注塑及喷涂,易于拆装,而且强度高。
4.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上格栅拆件结构,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logo支架、格栅本体和两个电镀条,所述两个电镀条分别为上电镀条和下电镀条,所述格栅本体和所述上电镀条分别可拆卸地设于所述logo支架的正面且所述上电镀条位于所述格栅本体的上方,所述下电镀条可拆卸地设于所述格栅本体的正面,各所述电镀条上分别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若干个卡片和若干个定位片,其中,所述卡片设于所述电镀条的上端,所述定位片设于所述电镀条的下端,所述logo支架上设有与所述上电镀条的卡片配合的上电镀条卡子和与所述上电镀条的定位片配合的定位孔,所述格栅本体上设有与所述下电镀条的卡片配合的下电镀条卡子和与所述下电镀条的定位片配合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位于所述格栅本体的底部。
5.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logo支架和上电镀条通过第一螺纹件紧固,所述logo支架、格栅本体和下电镀条通过第二螺纹件紧固。
6.按以上技术方案,各所述上电镀条的卡片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上电镀条卡子配合的电镀条卡接孔,各所述下电镀条的卡片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下电镀条卡子配合的电镀条卡接孔。
7.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logo支架上开设有与所述上电镀条的卡片配合的上电镀条卡孔,所述上电镀条卡子设于所述上电镀条卡孔的下孔壁上,所述格栅本体上开设有与所述下电镀条的卡片配合的下电镀条卡孔,所述下电镀条卡子设于所述下电镀条卡孔的下孔壁上。
8.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logo支架上开设有上下两排进气孔,分别为上进气孔和下进气孔,所述格栅本体安装于所述上进气孔下方,所述格栅本体上开设有与所述下进气孔对应设置的长条状挖空部。
9.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格栅本体的上下两端分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若干
个上排卡子和下排卡子,所述logo支架上开设有与所述上排卡子配合的上排卡孔和与所述下排卡子配合的下排卡孔。
10.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上排卡子包括朝向所述logo支架方向延伸的上排卡接臂和形成于所述上排卡接臂末端的上排卡勾。
11.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logo支架的背面开设有与所述上排卡子一一对应设置的让位槽,所述让位槽位于所述上排卡孔的下端,所述让位槽内设有与所述上排卡勾卡接的若干个卡接筋,所述卡接筋竖向延伸且均匀间隔排布。
12.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下排卡子包括朝向所述logo支架方向延伸的卡接框、形成于所述卡接框内并朝向所述格栅本体方向延伸的下排卡接臂和形成于所述下排卡接臂末端的下排卡勾。
13.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logo支架的背面开设有与所述下排卡子一一对应设置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位于所述下排卡孔的下端,所述下排卡勾能穿过所述下排卡孔并卡接于所述卡接槽内。
14.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特点为:该上格栅拆件结构,将上格栅拆分为logo支架、格栅本体、上电镀条和下电镀条,便于注塑及喷涂;格栅本体安装于logo支架的正面,强度高;电镀件上端卡接、下端插接,易于拆装。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格栅拆件结构爆炸图;
16.图2为图1的局部a放大图;
17.图3为图1的局部b放大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格栅本体和logo支架装配图;
19.图5为图4的局部c结构放大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格栅拆件结构局部结构爆炸图;
21.图7为图6的局部d结构放大图;
22.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格栅拆件结构后视图;
23.图9为图8的局部e结构放大图;
24.图10为图9的f

f截面图;
25.图11为图9的g

g截面图;
26.图12为图9的h

h截面图;
27.图13为图9的i

i截面图;
28.图14为图9的j

j截面图;
29.图15为图8的俯视图;
30.图16为图8的仰视图;
31.图17为图16的局部k结构放大图;
32.其中:1

logo支架(101

上电镀条卡子、102

定位孔、103

上电镀条卡孔、104

上进气孔、105

下进气孔、106

上排卡孔、107

下排卡孔、108

让位槽、109

卡接筋、110

卡接槽)、2

格栅本体(201

下电镀条卡子、202

定位槽、203

下电镀条卡孔、204

挖空部、205

上排卡子(2051

上排卡接臂、2052

上排卡勾)、206

下排卡子(2061

卡接框、2062

下排卡接
臂、2063

下排卡勾))、3

上电镀条(301

卡片(3011

电镀条卡接孔)、302

定位片)、4

下电镀条(401

卡片(4011

电镀条卡接孔)、402

定位片)。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请参考图1至图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格栅拆件结构,其包括logo支架1、格栅本体2、上电镀条3和下电镀条4。上电镀条3和格栅本体2分别可拆卸地设于logo支架1的正面,上电镀条3位于格栅本体2的上方。上电镀条3上设置有沿上电镀条3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若干个卡片301和若干个定位片302,其中卡片301设于上电镀条3的上端,定位片302设于上电镀条3的下端。下电镀条4可拆卸地设于格栅本体2的正面。下电镀条4上设置有沿下电镀条4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若干个卡片401和若干个定位片402,其中卡片401设于下电镀条4的上端,定位片402设于下电镀条4的下端。logo支架1上开设有上电镀条卡子101和定位孔102,上电镀条卡子101和上电镀条3的卡片301一一对应配合,定位孔102与上电镀条3的定位片302一一对应配合。格栅本体2上设有下电镀条卡子201和定位槽202,下电镀条卡子201和下电镀条4的卡片401一一对应配合,定位槽202和下电镀条4的定位片402一一对应配合,为了便于装卸,定位槽202位于格栅本体2的底部。
35.具体地,上电镀条3的两端通过第一螺纹件和 logo支架1紧固。下电镀条4的两端通过第二螺纹件和logo支架1、格栅本体2紧固。
36.具体地,各上电镀条3的卡片301上分别开设有与上电镀条卡子101配合的电镀条卡接孔3011,各下电镀条4的卡片401上分别开设有与下电镀条卡子201配合的电镀条卡接孔4011。优选地,logo支架1上开设有与上电镀条3的卡片301配合的上电镀条卡孔103,上电镀条卡子101设于上电镀条卡孔103的下孔壁上,上电镀条3的卡片301穿过上电镀条卡孔103且上电镀条3的电镀条卡接孔3011与上电镀条卡子101卡接。格栅本体2上开设有与下电镀条4的卡片401配合的下电镀条卡孔203,下电镀条卡子201设于下电镀条卡孔203的下孔壁上,下电镀条4的卡片401穿过下电镀条卡孔203且下电镀条4的电镀条卡接孔4011与下电镀条卡子201卡接。
37.优选地,logo支架1上开设有上下两排进气孔,分别为上进气孔104和下进气孔105,格栅本体2安装于上进气孔104下方,格栅本体2上开设有与下进气孔105对应设置的长条状挖空部204。
38.优选地,格栅本体2的上端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若干个上排卡子205,格栅本体2的下端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若干个下排卡子206,logo支架1上开设有与上排卡子205配合的上排卡孔106和与下排卡子206配合的下排卡孔107。更优选地,上排卡子205包括朝向logo支架1方向延伸的上排卡接臂2051和形成于上排卡接臂2051末端的上排卡勾2052,logo支架1的背面开设有与上排卡子205一一对应设置的让位槽108,让位槽108位于上排卡孔106的下端,让位槽108内设有与上排卡勾2052卡接的若干个卡接筋109,卡接筋109竖向延伸且均匀间隔排布。更优选地,下排卡子206包括朝向logo支架1方向延伸的卡接框2061、形成于卡接框2061内并朝向格栅本体2方向延伸的下排卡接臂2062和形成于下排卡接臂2062末端的下排卡勾2063,logo支架1的背面开设有与下排卡子206一一对应设置的卡接槽110,卡接槽110位于下排卡孔107的下端,下排卡勾2063能穿过下排卡孔107
并卡接于卡接槽110内。
39.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