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侧单元和线束布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40467发布日期:2021-09-07 21:34阅读:67来源:国知局
本体侧单元和线束布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本体侧单元和线束的布线结构。


背景技术:

2.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的供电装置包括:本体侧单元,其被构造为将线束装接至车辆本体的本体侧单元;以及车门侧单元,其被构造为将线束装接至滑动门。车门侧单元设置在滑动门的内面板与门饰板之间,并且线束通过门饰板的下端装接到本体侧单元。
3.当滑动门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或完全打开状态时,本体侧单元与车门侧单元之间的距离最长,并且线束被拉伸。此外,当滑动门处于半打开状态时,本体侧单元与车门侧单元之间的距离最短,并且线束的中央部在上下方向上垂下。
4.在半打开状态下,当上述本体侧单元与车门侧单元之间的距离短时,线束的中央部的弯曲r变小,并且线束向上推动本体侧单元的力变强。因此,存在本体侧单元和线束彼此强烈地干涉并且产生异常声音的问题。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当车门侧单元的装接位置升高以增大弯曲r时,线束与门饰板的下端在完全关闭状态和完全打开状态下彼此干涉。
5.引用列表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jp

a

2017

206051
8.专利文献2:jp

a

2017

222306


技术实现要素:

9.已经鉴于上述情况做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本体侧单元和线束的布线结构,其能够防止线束的干涉。
10.根据本发明的本体侧单元是如下本体侧单元:其被构造为将布线在车辆本体与滑动门之间的线束装接至车辆本体。
11.所述本体侧单元包括:
12.本体侧装接部,该本体侧装接部待装接至所述线束;
13.本体侧固定部,该本体侧固定部使所述本体侧装接部可旋转且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地支撑所述本体侧装接部,并且该本体侧固定部固定到所述车辆本体;以及
14.偏压部件,所述偏压部件设置在所述本体侧装接部与所述本体侧固定部之间,并且被构造为偏压所述本体侧装接部,使得所述本体侧装接部面向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下侧。
15.根据本发明的线束的布线结构,包括:
16.线束;
17.本体侧单元,该本体侧单元被构造为将所述线束装接至车辆本体;以及
18.车门侧单元,该车门侧单元被构造为将所述线束装接至滑动门,其中,
19.所述本体侧单元包括:
20.本体侧装接部,该本体侧装接部待装接至所述线束;
21.本体侧固定部,该本体侧固定部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本体侧装接部并且固定到所述车辆本体;和
22.偏压部件,该偏压部件设置在所述本体侧装接部与所述本体侧固定部之间,并且被构造为偏压所述本体侧装接部,使得所述本体侧装接部面向上下方向上的下侧。
23.以上简要描述了本发明。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面描述的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下文中称为“实施例”),进一步阐明了本发明的细节。
附图说明
24.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波纹管的布线结构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25.图2是图1所示波纹管的布线结构的侧视图。
26.图3是图1所示的本体侧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27.图4是图3所示的旋转内部件的放大图。
28.图5是图3所示的本体侧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
29.图6是形成图1所示的车门侧单元的旋转内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30.图7是形成图1所示的车门侧单元的保护器的分解立体图。
31.图8a是当滑动门处于完全关闭状态和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的车辆侧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且图8b为当滑动门处于半打开状态时的车辆侧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33.根据本实施例的线束的布线结构1用于将线束2布线在车辆本体与可滑动地装接到车辆本体的滑动门10(图2)之间。如图1所示,布线结构1包括线束2、本体侧单元3和车门侧单元4。图1示出了线束2的状态,其中,滑动门10分别处于完全关闭状态、半打开状态和完全打开状态。
34.线束2从车辆本体设置到滑动门10,并且包括多条电线5和覆盖电线5的外周的波纹管6。
35.电线5电连接到安装于车辆本体的电池,并且还电连接到设置于滑动门的电气部件(扬声器、电动车窗等),并且将电力从电池供应到电气部件。电线5形成为比波纹管6长,并且电线5的两端从波纹管6引出并露出。
36.波纹管6形成为管状,并且电线5设置在波纹管内部。只要波纹管6具有管状形状,波纹管6,特别是在横截面中,可形成为圆形,可形成为椭圆形、长圆形等,或者可形成为多边形形状。另外,波纹管6可以包括或可以不包括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切口,用于插入电线5。本实施例的波纹管6由合成树脂制成,设置为其中凹槽与脊部交替地设置的波节形状,并且具有柔性。
37.本体侧单元3将线束2的一端部装接到车辆本体,以能够在线束2的周向上旋转。车门侧单元4将线束2的另一端连接到滑动门10,以能够围绕沿着宽度方向的轴线旋转。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滑动门10包括由金属制成的外面板(未示出)和内面板11,以及由树脂制成的门饰板12。内面板11设置在外面板的室内侧。门饰板12设置在内面板11的车辆车厢侧。
38.上述车门侧单元4设置在内面板11与门饰板12之间。本体侧单元3在上下方向上设置在例如车门侧单元4下方的地板部上。从车门侧单元4引出的线束2通过门饰板12的下端而装接到本体侧单元3。
39.接下来,将详细描述上述本体侧单元3。如图3所示,本体侧单元3包括:旋转内部件(本体侧装接部)7,其装接到线束2;本体侧保护器8(本体侧固定部),其可旋转地支撑旋转内部件7,并固定到车辆本体;以及螺旋弹簧c(偏压部件)。
40.旋转内部件7具有球形外形。如图4所示,旋转内部件7包括下壳体71和上壳体72,下壳体71和上壳体72装接到线束2,以夹持线束2的上下方向(径向)上的两侧。下壳体71和上壳体72除了结构的一部分之外具有共通的结构。这里,首先,将详细描述下壳体71的结构。
41.下壳体71整体形成为中空的半球形形状。下壳体71通过被两个平行平面切除而在宽度方向上的一端和另一端设置切口。具有这种形状的下壳体71包括多个肋711、锁定突起712和锁定凹部713。
42.多个肋711沿着设置在一端和另一端处的切口的边缘部设置。多个肋711也在下壳体71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在宽度方向上并排设置。肋711在上端设置有半圆形切口714,并且半圆形的半径与波纹管6的半径相等或者比波纹管6的半径稍小。当旋转内部件7装接到线束2时,肋711与波纹管6的外表面进行接触。此时,由于肋711的半径与波纹管6的半径基本相等或比波纹管6的半径稍小,所以当下壳体71与上壳体72彼此组装时,肋711按压波纹管6。由此,线束2固定(支撑)于旋转内部件7。
43.锁定突起712包括:锁定凸片712a,其从下壳体71的上端面突出;以及两个引导凸片712b,其设置在锁定凸片712a的宽度方向上,以夹置锁定凸片712a并从下壳体71的上端面突出。锁定凹部713包括:锁定孔713a,其从下壳体71的上端面穿孔;以及引导孔713b,其设置在锁定孔713a的宽度方向上,并且从下壳体71的上端面穿孔。锁定突起712与锁定凹部713位于彼此分离的位置处,并且锁定突起712位于行进方向(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一侧,并且锁定凹部713位于另一侧。
44.上壳体72也具有与锁定突起712的锁定凸片712a和引导凸片712b以及锁定凹部713的锁定孔713a和引导孔713b类似的形状(与锁定突起722的锁定凸片722a和引导凸片722b对应的锁定孔和引导孔未示出)。当下壳体71与上壳体72彼此组装时,由引导凸片712b、722b和引导孔713b引导的锁定凸片712a、722a被引导到锁定孔713a中,锁定凸片712a、722a与锁定孔713a互相卡合,并且引导凸片712b、722b与引导孔713b彼此配合。
45.另外,突起711a设置在肋711的上端,并且突起711a进入波纹管6的外表面,从而能够向波纹管6施加更强的按压力。因此,波纹管6更牢固地固定到旋转内部件7。
46.接下来,将详细描述上壳体72的结构。上壳体72整体形成为中空的半球形形状。上壳体72通过被两个平行平面切除在一端和另一端设置有切口。具有这样的形状的上壳体72包括多个肋721、锁定突起722和锁定凹部(未示出)。
47.上壳体72的肋721、锁定突起722和锁定凹部(未示出)与上文的下壳体71的锁定突起712和锁定凹部713的描述中的用“下”代替“上”的那些类似,使得此处省略了详细描述。
48.如图3所示,保护器8包括:基部81,其固定到车辆本体;和盖部82,其组装到基部81。基部81包括引导部811和用于将基部81固定至的车辆本体的固定件812,该固定件812从
引导部811的在行进方向上的一侧突出。
49.引导部811包括:底表面部811a,其在宽度方向上是长的;一对竖立壁部811b,其从底表面部811a的行进方向上的两侧的端部竖立;以及竖立壁部811c,其从底表面部811a的远离滑动门的一侧上的端部竖立,并且引导部811朝向上侧和滑动门侧开口。线束2从滑动门侧的开口插入引导部811中。一对竖立壁部811b中的一个竖立壁部811b设有切口811d。插入到波纹管6中的电线5从切口811d被引出引导部811。另外,竖立壁部811b和811c设置有锁定凹部811e,以锁定到盖部82。
50.另外,一对肋811f、811f从上述底表面部811a竖立。一对肋811f、811f在宽度方向上并排设置,并且肋811f、811f之间的间隔小于球形的旋转内部件7的直径。另外,半圆形的切口811g设置在一对肋811f、811f的上表面上。切口811g的半径小于旋转内部件7的直径。通过将旋转内部件7安装在一对肋811f、811f上,旋转内部件7被在线束2的周向上可旋转地支撑。
51.固定件812在行进方向上从一对直立壁部811b中的一个直立壁部811b突出,并且在固定件812中形成有诸如螺栓这样的固定部件插入其中的固定孔812a。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固定件812在宽度方向上并排设置。
52.盖部82包括:盖部本体821,该盖部本体821覆盖基部81的上方开口;以及固定件822,该固定件822从盖部本体821突出。盖部本体821具有在宽度方向上长的上表面部821b和从上表面部821b的周缘朝向引导部811竖立的竖立壁部822c,并且盖部本体821向下开口。上述竖立壁部822c设置有锁定突起821a,所述锁定突起821a插入到基部81的锁定凹部811e中并且锁定到基部81的锁定凹部811e。固定件822朝向基部81突出,并且固定件822中形成有诸如螺栓这样的固定部件插入其中的固定孔822a。在基部81与盖部82组装时,固定件812和822彼此重叠,并且通过插入螺栓而固定到车辆本体。
53.如图5所示,在盖部本体821中,用于在径向上可旋转地支撑旋转内部件7的一对肋823、823也从上表面部821b竖立。一对肋823、823在宽度方向上并排设置,并且具有与一对肋811f、811f相同的间隔,并且在上下方向上面对一对肋811f、811f。另外,大致矩形的切口824设置在一对肋823、823的下表面上。切口824在上下方向上是长的,并且其短边的长度与切口811g的直径基本相等。旋转内部件7定位在肋811f与肋823之间。
54.螺旋弹簧c设置在上述盖部82的上表面部821b与旋转内部件7的上壳体72之间,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向下偏压旋转内部件7。螺旋弹簧c被布置为使得其轴线方向沿着上下方向。螺旋弹簧c的上端被拧入设置在上表面部821b中的槽部822d内,并且螺旋弹簧c固定到盖部82。螺旋弹簧c的下端与旋转内部件7的球形表面滑动接触(接触)。根据上述构造,旋转内部件7被支撑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55.如图6和7所示,车门侧单元4包括:旋转内部件9,其装接到线束2的另一端;以及保护器100,其绕轴线可旋转地支撑旋转内部件9,并且固定到滑动门。
56.如图6所示,旋转内部件9包括第一壳体91和第二壳体92,该第一壳体91和第二壳体92装接到波纹管6,以夹持波纹管6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第一壳体91和第二壳体92除了其一部分之外具有共通的结构。此处,首先,将详细描述第一壳体91的结构。第一壳体91包括底表面部911、一对竖立壁部912、多个肋913、锁定突起914、锁定凹部915和突起柱(未示出)。
57.底表面部911在上下方向上是长的。一对竖立壁部912从底表面部911的行进方向上的两侧的端部竖立。一对竖立壁部912设置于从底表面部911的下端向上端的中途处。即,一对竖立壁部912不设置在底表面部911的上端。多个肋913沿着行进方向延伸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并排布置。肋913具有半圆形的上端,并且半圆的半径与波纹管6中的波节部61的脊c的半径相同或者比波纹管6中的波节部61的脊c的半径稍小。当旋转内部件9装接到波纹管6时,肋913与波纹管6的外表面进行接触。此时,由于肋913的半径与波纹管6的半径基本相等或比波纹管6的半径稍小,所以当第一壳体91和第二壳体92彼此组装时,肋913按压波纹管6。由此,波纹管6被固定(支撑)于旋转内部件9。
58.锁定突起914从一对竖立壁部912中的一者朝向第二壳体92突出。锁定凹部915设置在一对竖立壁部912中的另一者上。第二壳体92也具有与锁定突起914和锁定凹部915类似的形状(对应于锁定突起924,未示出锁定凹部)。当组装第一壳体91和第二壳体92时,锁定突起914、924与锁定凹部915彼此卡合。
59.另外,突起913a设置在上述肋913的上端部,并且突起913a进入波节部61的凹槽r,使得能够向波纹管6施加更强的按压力。由此,波纹管6更牢固地固定至旋转内部件9。
60.突起柱(未示出)以柱状形状从底表面部911向与竖立壁部912相反的一侧突出。
61.接下来,将详细描述第二壳体92的结构。第二壳体92包括底表面部921、竖立壁部922、多个肋(未示出)、锁定突起924、锁定凹部(未示出)和突起柱926。第二壳体92的底表面部921、竖立壁部922、多个肋(未示出)、锁定突起924、锁定凹部(未示出)和突起柱926类似于上述第一壳体91的底表面部911、竖立壁部912、多个肋913、锁定突起914、锁定凹部915和突起柱(未示出),从而在此省略详细描述。
62.上述旋转内部件9由保护器100支撑以能够围绕轴旋转,其中,第一壳体91的突起柱(未示出)和第二壳体92的突起柱926用作旋转轴。
63.保护器100包括设置在滑动门侧上的第三壳体101以及重叠在第三壳体101上的第四壳体102。第三壳体101包括在行进方向上长的底表面部1011和从底表面部1011的周缘竖立的周壁部1012,并且第三壳体101朝向宽度方向上的远离滑动门的一侧开口。底表面部1011与滑动门重叠。底表面部1011设有一对固定孔1011a和轴支撑孔1011b。一对固定孔1011a设置为在底表面部1011的行进方向上的两侧贯穿,并且诸如凸台这样的固定构件穿过该一对固定孔1011a。轴支撑孔1011b通过使底表面部1011的行进方向上的大致中央凹陷而设置,并且第一壳体91的突起柱(未示出)被插入到轴支撑孔1011b中。另外,切口1012a设置在周壁部1012的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面对的部分中。旋转内部件9的上下方向上的两端都从切口1012a突出。
64.第四壳体102包括:底表面部1021其在行进方向上长;和中空柱状部1022,其从底表面部1021的行进方向上的两侧朝向第三壳体101竖立。轴支撑孔1021a设置在底表面部1021中。通过使底表面部1021的行进方向上的大致中央凹陷而设置轴支撑孔1021a,并且第二壳体92的突起柱926插入到轴支撑孔1021a中。柱状部1022的底表面与第三壳体101的固定孔1011a重叠,并设有固定孔1022a,诸如凸台这样的固定部件穿过该固定孔1022a。
65.接下来,在上述线束的布线结构1中,将参考图1、2、8等描述当滑动门10处于完全打开状态至完全关闭状态时本体侧单元3的操作。
66.如图1所示,当滑动门10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或完全关闭状态时,本体侧单元3与车
门侧单元4之间的距离是长的,并且线束2被拉伸。此时,由于线束2没有向上推动旋转内部件7,所以旋转内部件7由于螺旋弹簧c的偏压力而位于保护器8下方(图8a)。因此,如图2所示,能够防止线束2与门饰板12的下端干涉。
67.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当滑动门10处于半打开状态时,本体侧单元3与车门侧单元4之间的距离被缩短,并且线束2松弛。此时,如图2所示,线束2的中央部分在上下方向上向下松驰。鉴于线束2由于该松驰而向上推动旋转内部件7,因此旋转内部件7抵抗螺旋弹簧c的偏压力而位于保护器8的上方(图8b)。由此,线束2的中央部分的弯曲r(图2)增大,线束2向上推动旋转内部件7的力变为小的,能够防止线束2与本体侧单元3之间的干涉,并且能够防止异常声音。
68.根据以上实施例,能够通过设置槽部822d而将螺旋弹簧(偏压部件)c容易地固定到保护器8,在该槽部822d中,螺旋弹簧c被拧入保护器8中。
69.根据上述实施例,旋转内部件7的外部形状是球体,并且螺旋弹簧c的末端与球体的表面接触。因此,螺旋弹簧c能够在不与旋转内部件7的旋转干涉的情况下偏压旋转内部件7。
70.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适当地进行修改、改进等。此外,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部件的材料、形状、尺寸、数量、布置位置等都是可选的,并且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就不受限制。
71.根据上述实施例,螺旋弹簧c用作偏压部件,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板簧可以用作偏压部件。
72.根据上述实施例,螺旋弹簧c拧入保护器8中设置的槽部822d内,以将螺旋弹簧c固定到保护器8,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螺旋弹簧c和保护器8可以通过插入成型而一体地模制,以将螺旋弹簧c固定到保护器8。
73.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本体侧单元和线束的布线结构,当线束处于松弛状态时,线束的中央部分在上下方向上向下弯曲。因此,线束抵抗偏压部件而在上下方向上向上推动本体侧装接部,线束的中央部分的弯曲r增大,并且能够防止线束与本体侧单元之间的干涉。当线束处于拉伸状态时,偏压部件在上下方向上向下推动本体侧装接部,使得能够防止线束与门饰板之间的干涉。
74.在本实施例中,能够通过设置槽部而将螺旋弹簧(偏压部件)容易地固定到本体侧固定部,在该槽部中,螺旋弹簧被拧入本体侧固定部。
75.根据本实施例,螺旋弹簧与本体侧装接部的球体接触。因此,螺旋弹簧能够在不干涉本体侧装接部的旋转的情况下偏压本体侧装接部。
76.另外,根据本实施例,能够防止线束的干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