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的行车记录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00784发布日期:2021-09-04 02:23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的行车记录仪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记录仪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多功能的行车记录仪。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购置了自己的小汽车,道路上车流量连年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交通事故量的提高。为了方便了解交通事故发生时现场的情况,很多人会选择安装行车记录仪来进行记录。行车记录仪可以记录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影像以及声音信息,不仅可以在交通事故发生后提供证据,也可以为人们记录驾驶过程以留纪念。现有的行车记录仪都是固定在车上作固定拍摄使用,使用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行车记录仪使用功能单一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多功能的行车记录仪,其能够取下行车记录仪手持使用,提高记录仪的功能性。
4.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行车记录仪,包括连接座、手持座以及记录仪,记录仪与连接座连接,或记录仪与手持座连接。连接座包括吸盘、转筒、转盘以及第一连接框,转筒的转动端与吸盘固定连接,转筒的固定端与转盘的固定端连接,转盘的自由端与第一连接框固定连接。手持座包括手杆与第二连接框,第二连接框固定于手杆的顶部。第一连接框的右侧以及第二连接框的右侧均为开口设置,记录仪与第一连接框或第二连接框插接配合。
6.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框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轴承、第一螺纹柱、第一连接线、第一插头以及第一圆片。第一轴承嵌于第一连接框的左侧壁,第一螺纹柱穿过第一轴承,且第一螺纹柱与第一轴承的内环固定连接,第一螺纹柱内部横向开设有第一连接通道,第一圆片转动连接于第一螺纹柱的右端,第一插头固定于第一圆片上,第一连接线穿过第一连接通道与第一插头连接。所述记录仪的右侧开设有连接槽,连接槽内设置有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包括连接板、弹簧以及插座,连接板通过弹簧连接于连接槽的右侧壁,接头固定于连接板上,连接槽的内壁设置有螺纹。
7.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框上设置有第三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包括第二轴承、第二螺纹柱、第二连接线、第二插头以及第二圆片。第二轴承嵌于第二连接框的左侧壁,第二螺纹柱穿过第二轴承,且第二螺纹柱与第二轴承的内环固定连接,第二螺纹柱内部横向开设有第二连接通道,第二圆片转动连接于第二螺纹柱的右端,第二插头固定于第二圆片上,第二连接线穿过第二连接通道与第二插头连接。
8.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记录仪上开设有一个以上与所述连接槽连通的顶紧通道,顶紧通道与连接槽垂直设置,顶紧通道内设置有顶紧件,顶件包括角块、连接杆以及橡胶顶块,角块固定于连接杆的一端,橡胶顶块固定于连接杆的另一端,角块延伸在连接槽内。
9.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螺纹柱与连接槽螺纹连接,或所述第二螺纹柱与连接槽螺纹连接。
10.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转盘由上盘与下盘组成,上盘的轴心与下盘的轴心转动连接,下盘的顶部固定有齿轮环,上盘上转动连接调节杆,调节杆的底部固定有调节齿轮,调节齿轮与齿轮环啮合,下盘与第一连接框固定连接。
11.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手杆包括机盒、蓄电池以及支撑杆,两个以上支撑杆的顶部均铰接到机盒的底部,蓄电池设置于机盒内,第二连接线贯穿机盒与蓄电池连接。
12.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螺纹柱的左端以及所述第二螺纹柱的左端均固定有衬套。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的行车记录仪,通过将记录仪与连接座以及手持座分体式设置,实现记录仪的多功能使用。连接座固定于车上,而手持座可以手持灵活使用,记录仪与连接座或手持座之间连接通过螺纹柱与连接槽进行配合,不仅能够使连接座与记录仪之间或手持座与记录仪之间机械紧密连接,还能实现紧密的数据供电连接,并且连接以及接触的方式简便快捷,实现了行车记录仪的多功能使用。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的行车记录仪中连接座与记录仪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的行车记录仪中手持座与记录仪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18.图4是图2中b的放大示意图;
19.图5是图1中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是图5中上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中:
22.11

吸盘,12

转筒,13

转盘,131

下盘,132

上盘,133

齿轮环,134

调节杆,135

调节齿轮,14

第一连接框,151

第一螺纹柱,152

第一轴承,153

第一圆片,154

第一插头,155

第一连接通道,156

第一连接线,2

记录仪,21

连接槽,22

弹簧,23

连接板,24

插座,25

顶紧通道,26

连接杆,27

角块,28

橡胶顶块,31

第二连接框,32

第二轴承,33

第二螺纹柱,34

第二圆片,35

第二插头,36

第二连接通道,37

第二连接线,41

机盒,42

蓄电池,43

支撑杆,5

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24.如图1

6所示,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行车记录仪,包括连接座、手持座以及记录仪2,记录仪2与连接座连接,或记录仪2与手持座连接。连接座包括吸盘11、转筒12、转盘13以及第一连接框14,转筒12的转动端与吸盘11固定连接,转筒12的固定端与转盘13
的固定端连接,转盘13的自由端与第一连接框14固定连接。手持座包括手杆与第二连接框31,第二连接框31固定于手杆的顶部。第一连接框14的右侧以及第二连接框31的右侧均为开口设置,记录仪2与第一连接框14或第二连接框31插接配合。
25.行车记录仪在正常使用时插到第一连接框14上进行固定使用,其中连接座通过吸盘11吸附到汽车前风挡玻璃上,然后通过转筒12可以调节第一连接框14的俯仰角度进而调整记录仪2拍摄的角度,通过转盘13来调节第一连接框14的水平角度进而调整记录仪2的方向。通过多方向的调节,使记录仪2能够拍摄汽车行驶方向所正对的方向,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记录仪2工作拍摄汽车前进方向上的视频信息,留以做记录。同时还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将连接座安装到需要进行视频拍摄监控的位置,将视频图像拍摄下来。
26.除了上述的使用方式以外,还可以将记录仪2从第一连接框14取去,并安装到手持座的第二连接框31上来进行使用。记录仪2与手持座上的第二连接框31的连接方式与第一连接框14的一致,只需要将记录仪2插入到第二连接框31内即可,手杆上设置有为记录仪2供电的电源,记录仪2连接上第二连接框31内后,同时也与电源进行连接,记录仪2得到供电,可以利用手持座的支持以自由的视角进行拍摄,记录仪2可以充当录像机来进行使用,让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记录视频影像,提高记录仪2的实用性,记录仪2的多功能使用提高了其价值,节省了使用者购置摄影摄像器材的费用。
27.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框14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轴承152、第一螺纹柱151、第一连接通线156、第一插头154以及第一圆片153。第一轴承152嵌于第一连接框14的左侧壁,第一螺纹柱151穿过第一轴承152,且第一螺纹柱151与第一轴承152的内环固定连接,第一螺纹柱151内部横向开设有第一连接通道155,第一圆片153转动连接于第一螺纹柱151的右端,第一插头154固定于第一圆片153上,第一连接通线156穿过第一连接通道155与第一插头154连接。记录仪2的右侧开设有连接槽21,连接槽21内设置有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包括连接板23、弹簧22以及插座24,连接板23通过弹簧22连接于连接槽21的右侧壁,接头固定于连接板23上,连接槽21的内壁设置有螺纹。
28.记录仪2与第二连接框31进行连接时,记录仪2插入到第一连接框14内,此时转动第一螺纹柱151,第一螺纹柱151旋入到连接槽21内,随着第一螺纹柱151越旋越入,第一螺纹柱151右端的第一插头154插入到第二连接件的插座24内,随着第一插头154不断进入,第一插头154顶着插座24背部的连接板23以及弹簧22往后推,这样的设置为第一插头154与插座24之间缓冲压力,避免第一插头154将插座24顶坏。第一插头154通过第一连接通线156与外部电源连接,第一插头154与插头的连接,为记录仪2进行供电,记录仪2所拍摄额视频也能够通过第一连接通线156传输到外部。第一螺纹柱151在旋转连接到连接槽21的过程中将记录仪2往进入第一连接框14的方向拉,使记录仪2紧紧地连接在第一连接框14内,不易分开,两者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在需要拆卸时,只需要反方向旋转第一螺纹柱151,将第一螺纹柱151旋出连接槽21,第一插头154与插座24之间也随之分离。连接与分离过程快速便捷,操作方便,在连接时可以将记录仪2紧密地锁住,避免其在使用过程中掉落。而设置的第一圆片153能够与第一螺纹柱151相互旋转,在螺纹柱转动时,能够使插入不随之转动,避免第一连接通线156扭曲损坏。
29.进一步地,第二连接框31上设置有第三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包括第二轴承32、第二螺纹柱33、第二连接线37、第二插头35以及第二圆片34。第二轴承32嵌于第二连接框31的左
侧壁,第二螺纹柱33穿过第二轴承32,且第二螺纹柱33与第二轴承32的内环固定连接,第二螺纹柱33内部横向开设有第二连接通道36,第二圆片34转动连接于第二螺纹柱33的右端,第二插头35固定于第二圆片34上,第二连接线37穿过第二连接通道36与第二插头35连接。第三连接件与记录仪2连接分解的方式和第一连接件与记录仪2连接分解的方式相同,因此可以参考上述连接分离的方式进行。而第二连接线37与手杆上的外置电源进行连接,为记录仪2在手持使用时提供电源。
30.进一步地,记录仪2上开设有一个以上与连接槽21连通的顶紧通道25,顶紧通道25与连接槽21垂直设置,顶紧通道25内设置有顶紧件,顶件包括角块27、连接杆26以及橡胶顶块28,角块27固定于连接杆26的一端,橡胶顶块28固定于连接杆26的另一端,角块27延伸在连接槽21内。在第一螺纹柱151或第二螺纹柱33插入到连接槽21内时,螺纹柱顶推到角块27上,角块27与螺纹柱接触的一面呈斜面设置,随着螺纹柱的深入,角块27会逐渐被顶推进入顶紧通道25内,随着螺纹柱的完全插入,角块27也会被完全推入顶紧通道25内。角块27被顶推的过程中,其也会通过连接杆26将橡胶顶块28往第一连接框14或第二连接框31的推,使橡胶顶块28顶到连接框的内壁,进而使记录仪2与连接框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
31.进一步地,第一螺纹柱151与连接槽21螺纹连接,或第二螺纹柱33与连接槽21螺纹连接。通过第一螺纹柱151或第二螺纹柱33螺纹连接到螺纹槽内,连接快速便捷,有利于快速连接或分离。
32.进一步地,转盘13由上盘132与下盘131组成,上盘132的轴心与下盘131的轴心转动连接,下盘131的顶部固定有齿轮环133,上盘132上转动连接调节杆134,调节杆134的底部固定有调节齿轮135,调节齿轮135与齿轮环133啮合,下盘131与第一连接框14固定连接。当记录仪2连接到第一连接框14内,通过拧动调节杆134来使上盘132与下盘131之间发生旋转,进而调节记录仪2的视角。
33.进一步地,手杆包括机盒41、蓄电池42以及支撑杆43,两个以上支撑杆43的顶部均铰接到机盒41的底部,蓄电池42设置于机盒41内,第二连接线37贯穿机盒41与蓄电池42连接。蓄电池42储存电能,通过第二连接线37为记录仪2提供电能,支撑杆43可以作为手持部进行手持,也能够将其打开作为脚架,对第二连接框31提供支撑。
34.进一步地,第一螺纹柱151的左端以及第二螺纹柱33的左端均固定有衬套5。衬套5提供摩擦力,使用者在转动第一螺纹柱151落第二螺纹柱33时,通过衬套5来传动,更容易转动。
35.本实施例的其它技术采用现有技术。
36.本发明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发明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