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后排乘客乘车体验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2607110发布日期:2022-12-20 17:59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后排乘客乘车体验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后排乘客乘车体验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的使用率逐渐增高,越来越多的汽车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为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并且,随着车辆新技术的进步和对车辆用车体验的提高,车辆也为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多人性化的服务内容,比如,车辆保养提醒、加油提醒、针对驾驶员的有疲劳驾驶提醒、绿灯通行提醒以及有蓝牙电话时车内音乐或者收音机音量自动降低等等。但是,随着商务车和城市suv车型的普及率提高,如何提高车内后排乘客的乘车体验,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后排乘客乘车体验方法及装置,能够智能为车内后排乘客提供关爱服务,提升后排乘客的用户体验。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高后排乘客乘车体验方法,包括:
6.通过舱内后排乘客监控系统oms,获取目标车辆内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并根据所述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判断所述后排乘客是否处于疲劳状态或通话状态;
7.当所述后排乘客处于疲劳状态或通话状态时,将所述目标车辆内车载扬声器的音量调整至适宜音量;
8.当所述后排乘客处于疲劳状态时,在根据所述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生成所述后排乘客的疲劳状态信号后,根据所述后排乘客的疲劳状态信号,生成关爱模式状态信号,并将所述关爱模式状态信号发送至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载空调控制器和车身控制器bcm,以便所述空调控制器将车载空调调整至适宜状态,以及所述bcm将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载氛围灯的亮度和颜色调整至柔和状态。
9.可选的,所述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包括所述后排乘客打哈欠、闭目、靠背休息或打电话中的至少一种状态。
10.可选的,所述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包括所述后排乘客打电话的状态;所述通过舱内后排乘客监控系统oms,获取目标车辆内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包括:
11.通过舱内后排乘客监控系统oms,接收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载麦克风识别的外部声音;并根据所述外部声音,获取所述后排乘客的通话状态。
12.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13.当所述后排乘客结束通话状态时,将所述目标车辆内车载扬声器的音量调整至原音量。
14.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提高后排乘客乘车体验装置,包括:
15.获取单元,用于通过舱内后排乘客监控系统oms,获取目标车辆内后排乘客的乘车
状态信息,并根据所述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判断所述后排乘客是否处于疲劳状态或通话状态;
16.第一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后排乘客处于疲劳状态或通话状态时,将所述目标车辆内车载扬声器的音量调整至适宜音量;
17.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后排乘客处于疲劳状态时,在根据所述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生成所述后排乘客的疲劳状态信号后,根据所述后排乘客的疲劳状态信号,生成关爱模式状态信号,并将所述关爱模式状态信号发送至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载空调控制器和车身控制器bcm,以便所述空调控制器将车载空调调整至适宜状态,以及所述bcm将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载氛围灯的亮度和颜色调整至柔和状态。
18.可选的,所述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包括所述后排乘客打哈欠、闭目、靠背休息或打电话中的至少一种状态。
19.可选的,所述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包括所述后排乘客打电话的状态;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20.通过舱内后排乘客监控系统oms,接收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载麦克风识别的外部声音;并根据所述外部声音,获取所述后排乘客的通话状态。
21.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22.第二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后排乘客结束通话状态时,将所述目标车辆内车载扬声器的音量调整至原音量。
23.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提高后排乘客乘车体验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系统总线;
24.所述处理器以及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系统总线相连;
25.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提高后排乘客乘车体验方法中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
26.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上述提高后排乘客乘车体验方法中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
2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高后排乘客乘车体验方法及装置,首先通过舱内后排乘客监控系统oms,获取目标车辆内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并根据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判断后排乘客是否处于疲劳状态或通话状态;然后,当后排乘客处于疲劳状态或通话状态时,将目标车辆内车载扬声器的音量调整至适宜音量,并且,当后排乘客处于疲劳状态时,在根据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生成后排乘客的疲劳状态信号后,根据后排乘客的疲劳状态信号,生成关爱模式状态信号,并将关爱模式状态信号发送至目标车辆的车载空调控制器和车身控制器bcm,以便空调控制器将车载空调的吹风模式和温度调整至适宜状态,以及bcm将目标车辆的车载氛围灯的亮度和颜色调整至柔和状态,从而能够智能为车内后排乘客提供关爱服务,提升后排乘客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高后排乘客乘车体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提高后排乘客乘车体验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高后排乘客乘车体验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汽车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一直是人们广泛关注的。目前汽车能够为人们提供越来越多人性化的服务内容,比如,车辆保养提醒、加油提醒、针对驾驶员的有疲劳驾驶提醒、绿灯通行提醒以及有蓝牙电话时车内音乐或者收音机音量自动降低等等。但是,随着商务车和城市suv车型的普及率提高,如何提高车内后排乘客的乘车体验,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3.为解决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后排乘客乘车体验方法,首先通过舱内后排乘客监控系统oms,获取目标车辆内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并根据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判断后排乘客是否处于疲劳状态或通话状态;然后,当后排乘客处于疲劳状态或通话状态时,将目标车辆内车载扬声器的音量调整至适宜音量,并且,当后排乘客处于疲劳状态时,在根据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生成后排乘客的疲劳状态信号后,根据后排乘客的疲劳状态信号,生成关爱模式状态信号,并将关爱模式状态信号发送至目标车辆的车载空调控制器和车身控制器bcm,以便空调控制器将车载空调的吹风模式和温度调整至适宜状态,以及bcm将目标车辆的车载氛围灯的亮度和颜色调整至柔和状态,从而能够智能为车内后排乘客提供关爱服务,提升后排乘客的用户体验。
3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5.参见图1,其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环境下多模态情感数据采集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36.s101:通过舱内后排乘客监控系统oms,获取目标车辆内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并根据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判断后排乘客是否处于疲劳状态或通话状态。
37.在本实施例中,将采用本实施例提高后排乘客乘车体验任一车辆定义为目标车辆,为了提高目标车辆内后排乘客乘车体验,首先需要通过舱内后排乘客监控系统(occupant monitor system,简称oms),获取目标车辆内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并根据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判断后排乘客是否处于疲劳状态或通话状态,用以执行后续步骤s102和步骤s103。
38.其中,oms是为了对基于摄像头的驾驶员监控系统进行补充。通过oms获取的信息可用于控制座椅,安全带警报,智能安全气囊,遗留生命警告和自动空调系统等等。并且,oms是基于飞行时间(tof)原理的车内传感,具体的,是基于3d飞行时间(tof)技术的成像仪为多种汽车应用场景带来最准确、最可靠的深度传感功能。车内传感摄像头采集并处理所
需数据,通过乘客检测和控制智能安全气囊系统,确保高标准的被动安全。另外,高分辨率tof摄像头利用3d传感技术可在不同环境光条件进行扫描探测。
39.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包括后排乘客打哈欠、闭目、靠背休息或打电话中的至少一种状态。
40.此外,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是,当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包括后排乘客打电话的状态时,本步骤s101中“通过舱内后排乘客监控系统oms,获取目标车辆内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的实现过程具体可以包括:通过舱内后排乘客监控系统oms,接收目标车辆的车载麦克风识别的外部声音;并根据外部声音,获取后排乘客的通话状态。
41.在本实现方式中,通过oms可以根据识别的后排乘客的状态(如打电话),判断后排乘客正在使用电话,发送后排乘客通话状态至多媒体娱乐主机,多媒体娱乐主机结合车载麦克风识别的后排乘客的(如“喂,你好,hello”等)信息综合判断后排乘客在通话状态时,用以执行后续步骤s102。
42.s102:当后排乘客处于疲劳状态或通话状态时,将目标车辆内车载扬声器的音量调整至适宜音量。
4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步骤s101获取到获取目标车辆内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并根据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判断出排乘客是否处于疲劳状态或通话状态后,进一步可以通过车载多媒体娱乐主机将目标车辆内车载扬声器的音量调整至适宜音量,即,自动降低多媒体播放的音量,以保证后排乘客不过受到多媒体播放的过大的声音的干扰,从而能够处于更好的休息状态或者能够更安静的进行通话,不受外界的噪音干扰。
44.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步骤s101获取到获取目标车辆内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并根据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判断出排乘客是处于通话状态后,进一步的,当判断出后排乘客结束通话状态时,可以将目标车辆内车载扬声器的音量调整至原音量。
45.在本实现方式中,通过oms可以根据识别的后排乘客的状态(如打电话),判断后排乘客正在使用电话,发送后排乘客通话状态至多媒体娱乐主机,多媒体娱乐主机结合车载麦克风识别的后排乘客的(如“喂,你好,hello”等)信息综合判断后排乘客在通话状态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娱乐主机自动降低目标车辆内车载扬声器的音量,以保证后排乘客不过受到多媒体播放的过大的声音的干扰,更好的进行通话,进一步的,当多媒体娱乐主机结合车载麦克风识别的后排乘客的(如“再见,bye,byebye”等)信息综合判断出后排乘客结束通话状态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娱乐主机将目标车辆内车载扬声器的音量调整至原音量,以保证后排乘客享受到更好的乘车体验。
46.s103:当后排乘客处于疲劳状态时,在根据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生成后排乘客的疲劳状态信号后,根据后排乘客的疲劳状态信号,生成关爱模式状态信号,并将关爱模式状态信号发送至目标车辆的车载空调控制器和车身控制器bcm,以便空调控制器将车载空调调整至适宜状态,以及bcm将目标车辆的车载氛围灯调整至柔和状态。
47.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步骤s101获取到获取目标车辆内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并根据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如后排乘客打哈欠、闭目、靠背休息等)判断出排乘客是处于疲劳状态后,进一步可以根据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生成后排乘客的疲劳状态信号,并将后排乘客疲劳信号发送至多媒体主机。这样,多媒体主机在接收到后排乘客疲劳信
号后,可以进行综合判断处理,根据后排乘客的疲劳状态信号,生成关爱模式状态信号,并将关爱模式状态信号发送至目标车辆的车载空调控制器和车身控制器(body control module,简称bcm),进而空调控制器可以将车载空调的吹风模式和温度等调整至适宜状态,并且bcm可以将目标车辆的车载氛围灯的亮度和颜色等调整至柔和状态,从而能够保证处于疲劳状态后排乘客可以得到一个更舒适的休息环境,提升其乘车体验。
48.这样,通过上述步骤s101-s103,可以根据识别后排乘客的状态,判断后排乘客的疲劳状态或者通话状态,创新的自动关联调节氛围灯、空调、音量等,从而能够为后排乘客提供智能化的关爱服务,进而提升了后排乘客的乘车体验。
49.综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高后排乘客乘车体验方法,首先通过舱内后排乘客监控系统oms,获取目标车辆内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并根据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判断后排乘客是否处于疲劳状态或通话状态;然后,当后排乘客处于疲劳状态或通话状态时,将目标车辆内车载扬声器的音量调整至适宜音量,并且,当后排乘客处于疲劳状态时,在根据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生成后排乘客的疲劳状态信号后,根据后排乘客的疲劳状态信号,生成关爱模式状态信号,并将关爱模式状态信号发送至目标车辆的车载空调控制器和车身控制器bcm,以便空调控制器将车载空调的吹风模式和温度调整至适宜状态,以及bcm将目标车辆的车载氛围灯的亮度和颜色调整至柔和状态,从而能够智能为车内后排乘客提供关爱服务,提升后排乘客的用户体验。
50.为便于理解,本技术还提供了提高后排乘客乘车体验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用以对本技术提供的提高后排乘客乘车体验方法的详细过程进行介绍。
51.参见图2,本技术提供的提高后排乘客乘车体验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为:后排oms可以根据识别的后排乘客的状态(如打哈欠,闭目,靠背休息等),判断后排乘客处于疲劳状态,将后排乘客疲劳信号发送至多媒体主机。多媒体主机接收到后排乘客疲劳信号后进行综合判断处理,发送关爱模式状态信号至空调和bcm,同时降低多媒体播放音量。空调控制空调吹风模式、温度等至适宜状态,bcm控制氛围灯亮度和颜色至柔和状态。
52.同时,后排oms还可以根据识别的后排乘客的状态(如打电话),判断后排乘客正在使用电话,发送后排乘客通话状态至多媒体娱乐主机,多媒体娱乐主机结合麦克风聆听的(“喂,你好,hello,再见,bye,byebye”等)信息综合判断后排乘客在通话状态时,自动降低多媒体播放的音量。通话结束后,恢复音量至原状态。
53.从而能够智能为车内后排乘客提供关爱服务,提升后排乘客的用户体验。
54.上述实施例详细叙述了本技术方法的技术方案,相应地,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燃料电池极化曲线预测装置,下面对该装置进行介绍。
55.参见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高后排乘客乘车体验装置的组成示意图,该装置包括:
56.获取单元301,用于通过舱内后排乘客监控系统oms,获取目标车辆内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并根据所述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判断所述后排乘客是否处于疲劳状态或通话状态;
57.第一调整单元302,用于当所述后排乘客处于疲劳状态或通话状态时,将所述目标车辆内车载扬声器的音量调整至适宜音量;
58.发送单元303,用于当所述后排乘客处于疲劳状态时,在根据所述后排乘客的乘车
状态信息生成所述后排乘客的疲劳状态信号后,根据所述后排乘客的疲劳状态信号,生成关爱模式状态信号,并将所述关爱模式状态信号发送至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载空调控制器和车身控制器bcm,以便所述空调控制器将车载空调调整至适宜状态,以及所述bcm将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载氛围灯的亮度和颜色调整至柔和状态。
59.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包括所述后排乘客打哈欠、闭目、靠背休息或打电话中的至少一种状态。
60.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包括所述后排乘客打电话的状态;所述获取单元具体301用于:
61.通过舱内后排乘客监控系统oms,接收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载麦克风识别的外部声音;并根据所述外部声音,获取所述后排乘客的通话状态。
62.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63.第二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后排乘客结束通话状态时,将所述目标车辆内车载扬声器的音量调整至原音量。
64.这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高后排乘客乘车体验装置,首先通过舱内后排乘客监控系统oms,获取目标车辆内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并根据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判断后排乘客是否处于疲劳状态或通话状态;然后,当后排乘客处于疲劳状态或通话状态时,将目标车辆内车载扬声器的音量调整至适宜音量,并且,当后排乘客处于疲劳状态时,在根据后排乘客的乘车状态信息生成后排乘客的疲劳状态信号后,根据后排乘客的疲劳状态信号,生成关爱模式状态信号,并将关爱模式状态信号发送至目标车辆的车载空调控制器和车身控制器bcm,以便空调控制器将车载空调的吹风模式和温度调整至适宜状态,以及bcm将目标车辆的车载氛围灯的亮度和颜色调整至柔和状态,从而能够智能为车内后排乘客提供关爱服务,提升后排乘客的用户体验。
65.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提高后排乘客乘车体验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系统总线;
66.所述处理器以及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系统总线相连;
67.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提高后排乘客乘车体验方法的任一种实现方法。
68.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上述提高后排乘客乘车体验方法的任一种实现方法。
69.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诸如媒体网关等网络通信设备,等等)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70.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
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71.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72.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